回覆列表
  • 1 # 昆明山水

    這種情況有時候會有,但是不可能經常出現。因為長跑愛好者已經是訓練有素的跑者,他們在正常情況下是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作為一個馬拉松的跑者,我來說說哪些情況下會出現剛開始很累,堅持到五六公里突然跑嗨,越跑越快怎麼回事?

    1.跑前熱身不充分的情況下

    沒有做好熱身,一上來就開始奔跑,這個時候一定會出現很累的情況。在每一次長跑前我們都要做熱身,因為身體肌肉僵硬(特別是冬天),心率過低,呼吸較為平穩的狀態下跑起來,身體肯定不適應,很快就會覺得很累。

    如果你跑起來的速度不是太快。跑過一段時間以後也相當於身體熱起來了,這個時候你就覺得舒服了很多,也就會出現問題中的突然跑嗨的情況。

    如果一開始你就跑的很快,賽程又不是很長的情況下,越跑越快的情況就不可能持續太長距離,如果你是在參加馬拉松比賽的賽道上,那麼就會很快就會出現嗨著嗨著就跑崩了。

    2.天氣太冷的情況下

    如果跑步時的氣溫比較低,儘管做了一些熱身,但是身體還是沒有真正的熱起來,這樣的情況下也會出現,開始跑著很累,因為吸入的冷空氣讓人一下不能適應。一定的時間後,身體真正熱起來以後就會出現越跑越快的情況。

    3.狀態不到位的情況下

    長跑運動和其他運動相比,是一件比較孤獨而且要耐得住寂寞的一件事。需要經常一個人早起貪黑的進行訓練,並且每一次訓練都有自己的目標和距離,也有一定的強度。所以每次跑步時候都要求我們狀態要好,精力必須集中。當然我們不可能每一次出去跑步,狀態都很好,精神都很集中。有時候我們出去跑步的時候是很開心的,有時候也是因為不開心我們才出去跑步。如果心情不好的那一天,狀態就不可能到位,精神也不能集中。剛跑起來的時候,一定會覺得很累,也需要一個時間過程來進入狀態調整心情。當多巴胺不斷分泌出來時,我們肯定就會出現越跑越快的狀態,前提是終點就在前面不遠處。

    除了以上幾種情況會出現剛開始很累,堅持到五六公里突然跑嗨了,越跑越快。我在每次參加馬拉松比賽時,都極力要求和控制自己,開始做好熱身準備,比賽開始後儘可能勻速,勻速,再勻速,前慢後快,或者前快後慢都不可取,只要做到了,成績就會讓自己滿意。下圖就是我半程PB(高原賽事)的配速分配。

  • 2 # 佩西看球

    “極點”

    “極點”從字面意思上可以猜測,是一個時間點或者是一個階段的界限。長跑是週期性練習中強度較大的運動,時間較長,跑過一段時間後,會不同程度地出現胸悶,呼吸急促困難,肌肉無力,動作遲緩,失去協調性,甚至出現胸痛,想終止運動的感覺。這種運動時的生理反應就是 “極點”。

    “第二次呼吸”

    身體狀態來到“極點”後,繼續堅持跑下去經過一段時間,呼吸困難的現象逐步減輕,又重新感到輕鬆協調。這種生理現象的出現,就是所說的“第二次呼吸”。

    在長跑時出現“極點”的早晚及“極點”持續時間長短與運動的強度,準備活動質量,呼吸迴圈系統的功能及人體內物質代謝的能力有著內在聯絡。在出現“極點”時植物性神經系統興奮增強,運動能力降低;當出現“第二次呼吸”時,植物性神經系統興奮性較“極點”時相對降低,運動能力相對提高。

    出現“極點”現象的原因

    1、“極點”與體內物質能量代謝有關:

    長跑是強度較大的運動。在跑的最初階段,由於內臟器官機能性的影響,雖然肌肉在進行著快速和有力的節律性收縮,但由於內臟器官(心血管呼吸系統)自身機能的惰性,吸入氧氣的能力不能立即提高到應有的水平,來滿足運動時需氧量的要求。因此,肌肉處於相對缺氧狀態。呼吸迴圈機能也不能很快發揮出每分鐘最大吸氧量的潛力。而人體能量來源“糖”體內氧化也得需要一定時間才能釋放出能量。因此,由於物質能量的代謝暫時障礙是“極點”產生的原因之一。

    2、“極點”與血液中乳酸濃度的增高有關:

    在一定時間內,由於機體獲得能量不足,開始進行無氧呼吸,血液中產生乳酸使血液中PH值降低。血液中PH值的增高會對神經和中樞進行刺激,從而出現呼吸加快、緊迫、胸悶、肌肉無力等感覺。這是“極點”產生的原因之二。

    3、“極點”與大腦皮質中的細胞興奮擴散有關

    在長跑運動中,人體對外界的刺激,傳到大腦皮質後引起大腦皮質細胞的強烈興奮,並使大腦皮質中的細胞興奮呈擴散狀態。使得機體的條件反射聯絡暫時不穩定,導致肌肉活動僵硬不協調,動作費力。這是造成“極點”現象的原因之三。

    出現“極點”之後,又出現“第二次呼吸”的原因

    隨著時間的推進,呼吸迴圈機能的惰性漸漸得到克服。人體的吸氧量與需氧量達到相應的平衡,“極點”時那種由於物質能量代謝供不應求現象得到一定的緩解。

    另外,在運動中,由於內臟器官的活動強度,逐步適應了運動器官的活動強度,內臟器官的活動與動作的配合協調一致。因此,緩解了極點時的生理反應,出現了克服“極點”後的“第二次呼吸現象”。

    如何減輕“極點”時的不適反應

    1、運動前有做好熱身等準備活動:提高內臟神經系統的興奮性,以克服運動器官、內臟器官的生理惰性。

    2、加強與呼吸有關的肌肉機能:如:隔肌、胸肌、斜巨肌、胸鎖乳突肌、背闊肌。

    3、運用合理的呼吸方法:

    (1)口鼻同時呼吸,適當張口協助呼吸,可減小氣體出入肺的阻力,提高肺通氣。

    (2)注意呼吸節奏。跑步時保持2~4步一呼和2~4步一吸的均勻呼吸方式。

    4、呼吸與跑步的動作配合要協調。

    5、堅持運動,通過訓練提高無氧代謝,尤其是有氧代謝的能力。

    6、當“極點”出現時可適當降低跑的速度。

    7、在跑的過程中適當配合運用胸式與腹式呼吸。

    8、因為“極點”的出現與體內酸性物質的刺激有關,所以運動前的熱身準備活動做到將要出汗的程度為宜。這樣,身體在運動時能早點排汗,使一部分酸性物質排出體外,以減少酸性物質對機體的刺激。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 3 # 硬體維護jan

    你好!

    我好高興回到你這個問題!

    有沒有長跑愛好者,剛開始很累,堅持到五六公里突然跑嗨了,越跑越快怎麼回事?

    剛開始跑很累,跑了五六公里之後,跑嗨了越跑越快。這種情況我遇見過幾次不多。剛開始跑不動,腿沉得很。跑者很累沒有力氣。跑完五六公里開始大量出汗。汗一出來。感覺有精神了,速度也是在提升。越跑越快。

    事後自己分析了一下。是跑步前沒有熱身。身體在在冷狀態下,肌肉僵硬伸展不開。慢跑了五六公里之後,身體已經激活了,這會兒心肺功能也打開了,就越跑越快。也就是說跑嗨了!其實跑前不熱身挺不好的。會增加你跑步中受傷的機率。

    熱身完再跑步。第一,能讓身體適應跑步,從冷狀態進入熱狀態。第二,身體升溫降低軟組織粘滯性,預防肌肉拉傷。血液迴圈加快不容易受傷。第三,喚醒集體,啟用肌肉,能夠讓你跑得更快。第四。調動心肺,縮短心肺適應期。第五,更大程度的啟用核心力量,在跑步中更協調,更穩定。跑前熱身優點多多,所以跑步前做熱身,讓你跑步一開始就進入最佳狀態。

    給大家放截圖大家看一看。

    跑前跑後都要拉伸,養成良好的習慣。

    平時跑步都是先定一個目標,達到目標後感覺狀態不錯,還能繼續跑,適當加幾公里,完成既定的目標,不用過於勉強,身體是自己的。

    跑成習慣了之後,五六公里只是熱身而已,後面才能放開了跑,我是一個不太追求速度的人。

    跑前要熱身,跑後要拉伸,這是最基本的跑步常識。

    以前,筆者非常不重視跑步只是,認為跑得快就是王道,結果跑出了一身病,最嚴重的就是腰椎盤突出,其次就是小腿脛骨發脹。

    現在筆者也注意跑前熱身,跑後拉伸,睡覺30分鐘前,還會用泡沫軸讓腿部肌肉放鬆,跑步也不會出現小腿脛骨發脹的症狀。

    開始跑步很累,跑了5~6公里後,非常舒服,還越跑越快。

    這就是熱身不足,導致膝關節受損,每一次跑步都會出現腿部發脹或者疼痛的症狀,對膝關節非常不好。跑到5~6公里後,肌肉和膝關節熱開了,也就舒服了。

    希望以後多注意熱身,進行動態熱身,讓身體更快地進入跑步狀態,也能夠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

    開始跑步很累,跑了5~6公里後,非常舒服,還越跑越快。

    這就是熱身不足,導致膝關節受損,每一次跑步都會出現腿部發脹或者疼痛的症狀,對膝關節非常不好。跑到5~6公里後,肌肉和膝關節熱開了,也就舒服了。

    希望以後多注意熱身,進行動態熱身,讓身體更快地進入跑步狀態,也能夠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

  • 4 # 羅體快跑

    跑步十幾年,這樣的體驗我曾經數次有過,不過跑嗨的節點不一樣,有的時候跑了三四公里就有這這種感覺了,有的時候是可能要跑到將近十公里左右才有這種感覺,那就是跑者們所說的多巴胺分泌吧。

    細細梳理下,我覺得之所以會越跑越嗨,會有以下方面的因素:

    1) 跑步前的熱身時間短,剛開始跑的幾公里身體處於對抗的狀態(對抗舒適),在慢慢適應全身動起來的感覺,身體也在逐漸由量變到質變,就像尋找平衡點一樣;

    2)戶外跑也是一個漸漸融入環境的過程,一起跑步聊天的朋友,周圍的景色或聲音,你都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適應和感受;

    3) 心理的作用或預期也是一樣,剛開始跑起來的時候有不確定性,自然享受不到跑步的樂趣,隨著身體和環境的適應,以及距離的積累,心理放鬆的同時也會有認同感和期待感,在這樣的良性迴圈中自然會越跑越嗨;

    以上是我的經驗分享,當然不是每一次都會有這樣的感受,甚至有的時候跑完了也沒這種感覺,如果它來了就盡情享受吧,且跑且珍惜!

  • 5 # 尚形健身

    恭喜你,跑步跑對了,跑著跑著跑嗨了是因為身體進入到這種狀態了,從科學的角度解釋是因為跑步到了一定限度後腦下垂體會分泌腦內啡,是一種可以帶給人飄飄然快感的激素,猶如吸毒般上癮。這個限度是肌肉已經耗盡糖原體內有氧的情況下就會分泌。

    同時在該時間段全身肌肉徹底熱開了,跑步姿勢也正確了的話就會越跑越快,過程還很享受。

    如果你在跑步之前能做好足夠的熱身這種跑嗨了的感覺會來的更快,一兩公里之後身體就會進入到這種狀態了。運動之前熱身熱身能解除身體的“休眠狀態”

    提高機體的供血能力

    增加關節活動範圍

    增加鍛鍊時的動作幅度

    減少關節受傷風險

    讓肌肉和身體溫度升高進入最佳的運動狀態。

     

    如果你仔細回想一下你會發現你能進入到這種跑嗨的狀態一般都是前面的五公里你都是在身體能接受的範圍內,不是特別喘的那種跑步速度,因為這樣能更好地讓全身熱起來。

     

    正確的跑步對於減肥和健康來說都很重要跑步堅持不下來的人之所以很難堅持跑步正是因為沒有找到你這種嗨翻了的感覺,這對於剛開始跑步的人來說找到其中的快樂,才能堅持下去。如果一開始就很痛苦,堅持下去就顯得比較困難了,希望同樣選擇跑步這項運動的人,都能找到跑步的樂趣並堅持下去。

     

  • 6 # 行遠健身

    謝邀,幾乎每個跑者都經歷過提問者所說的這種情況,隨著跑步能力的提高,這種跑嗨了的感覺來臨的時間會越來越遲。同時這種感覺也不是每次都會出現,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跑步能力不同,跑步過程中配速、路況等多種情況不同,這種跑嗨了的感覺可能會越來越弱,至少我現在就很難出現跑嗨了的感覺。

    長跑時,跑一段距離後感覺累是很正常的現象,尤其是剛開始跑步的跑者,體力和耐力都比較差,心肺功能和攝氧能力都不足。運動時首先依靠身體的ATP-磷酸肌酸供能系統為身體提供能量,ATP在體內儲存量很少,只能維持幾秒鐘,之後需要磷酸肌酸轉化成ADP,再轉化成ATP為身體提供能量。整個系統大約能維持6-8秒左右的時間,之後需要體內葡萄糖和糖原經過無氧酵解分解成ATP來為身體提供能量,當葡萄糖和糖原分解到一定程度之後,主要靠脂肪分解來為身體提供能量。長跑主要依靠有氧呼吸供能,如果不能及時吸入足夠的氧氣,身體很容易進入無氧供能狀態,而無氧供能時間較短,產生的乳酸易導致肌肉偏勞和疼痛,並不能維持長時間運動。不經常運動的人,體內儲存的糖原要比經常運動的人少,運動後會更快進入疲勞狀態。

    因為我們人體的內臟器官有惰性,而且這種惰性要強於肌肉惰性,在跑步後內臟器官沒有快速的改變自己的工作狀態,所以導致氧氣供給不足等問題,從而出現了感覺疲勞的狀態,這種狀態就是“極點”。極點的出現也與身體激素水平等多種原因有關。

    常見的極點狀況有呼吸困難,心跳加速,頭暈,情緒低落,甚至有停止運動的想法等。

    相較於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那些不經常鍛鍊的人會更早和更快一些出現極點的問題。所以延緩極點出現最源頭的辦法就是經常鍛鍊,定期按時鍛鍊,形成運動習慣。

    當遇到感覺特別疲勞的極點狀態時,要與極限狀態進行區分。對於沒有鍛鍊經驗的人來說,最好減低配速,可以快走,甚至慢走也行,不要終止跑步,再堅持1公里左右,如果感覺狀態恢復過來了,那就是遇到極點了,還可以繼續跑下去,如果無法堅持,那就是遇到身體極限了,此時已改再進一步降低速度,降到慢走的速度,逐步停止跑步,不要立即停止跑步,要讓心率逐步降低,否則會給心腦血管,尤其是心臟造成潛在的損傷。

    遇到極點並突破後,身體器官,供能系統全面適應跑步狀態,呼吸順暢,身體得到更多的能量供應,才會有力氣繼續跑下去。在跑步時大腦會分泌內啡肽等物質,能促進大腦興奮,跑步一階段之後這些能使人興奮的物質足以使大腦興奮起來。這種興奮的現象在剛開始跑步的人身上比較明顯,隨著跑步經驗的增加,和大腦對內啡肽等的耐受力逐步提高,這種興奮性會逐步下降,甚至很難再出現。這說明提問者的身體已經比較不錯了。

    要想避免跑步時出現極點現象,幾乎是不可能的,每個人都會遇到,只是隨著跑步能力的提高,極點出現的時間會越來越晚。在長跑中,尤其是全馬時,這種現象也叫撞牆,身體感覺極度疲憊,甚至會摧毀意志薄弱者的跑步計劃。

    跑步不要一味的定速跑,變速跑、法特萊克跑等很多跑法都能幫助跑者提高肺活量、最大攝氧量等指標。同時還要注意耐力跑在鍛鍊耐力中的作用,可以說耐力跑是基礎,變速跑、法特萊克跑等鍛鍊方法是提高耐力的加速器。同時還要做適當力量鍛鍊,尤其要鍛鍊臀腿、核心力量,上半身的肌肉力量也要加強鍛鍊,不能有短板。

  • 7 # 生命的真理

    這個其實是個很簡單回答的問題,但也涉及到人類演化至今的特點。

    乳酸堆積問題 乳酸是身體在保持體溫和肌體運動而產生熱量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我們身體所需要的能量大部分來自於糖原。血液按照需要把糖原送至各個器官燃燒,產生熱量用以維持生命活動。這一過程中會產生水、二氧化碳和丙酮酸,丙酮酸和氫結合後就會產生乳酸。顯然,當人在跑步運動的時候會加速這一轉化過程。我們在最初的五六公里,肌肉處於大量的無氧運動狀態,因此乳酸堆積嚴重,身體的表現便是乏力、僵化、難以為繼。但是當過了最初的30分鐘後,身體便適應了乳酸,這時,只要你按照勻速的頻率繼續跑下去,20公里或者馬拉松都是有可能的,只要你注意自己的心率即可。

    從演化論上看,與其他哺乳動物相比,人類的跑步是很節省能量的。雖然人類的速度還不及速度最快的獵豹的三分之一,可能從能量消耗上看,人類消耗的能量是獵豹60%。所以,原始人的捕獵方式,不是用陷阱,而是大家一起圍獵。何為圍獵,選擇一隻比如羚羊這樣的動物,這些智人開始圍著大呼大叫,然後羚羊害怕逃走,雖然很快跑出去了,不過智人是有體力優勢的,一會又圍上了,再跑再追,這樣反覆多次,終於羚羊沒有力氣了,只能束手就擒了。所以,相信自己,只要長期鍛鍊,你也可以跑的很久跑得很遠。

  • 8 # 沒品足球

    平時我們不動的時候,身體主要是靠有氧供能方式來提供能量的。也就是這時候脂肪是作為主要能源物質,為什麼呢?這部分知識我下一期給大家分享。

    當我們安靜狀態下的時候,身體每分鐘需要250毫升的氧氣量就夠了。

    當我們開始運動的時候,身體的需要的氧氣量增加,但是這時候身體運輸氧氣的系統由於處入運動初期,生理惰性大,不能馬上滿足身體對於氧氣的需求量。這時候氧氣就出現了虧欠,形成了氧虧。

    如果運動的強度不大,只是慢慢的跑,用不了多少時間,身體運輸氧氣的系統就慢慢甦醒了,氧氣量得到了滿足,這時候你跑著就舒服多了。

    我們看圖中在6-8分鐘的時候氧氣量達到了平衡,跑著就舒服了很多。

    看圖D區域,這時候你即使停下來了,身體還是要繼續償還運動初期欠下的氧氣,並且身體從運動狀態恢復到安靜狀態也需要額外的氧氣量,又會產生氧耗,這時候你還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你跑的時候還沒感覺到呼吸厲害,停下了反而感到呼吸急促了,都是氧虧造成的,這時候身體要讓你不停吸,來補償,

    並且脂肪開始大量額外燃燒,來儲存能量為下一次運動做準備。

  • 9 # Kan籃球

    這是因為剛開始跑步的時候並沒有進入一個狀態,然而堅持跑了五六公里以後,自己的身體也達到了一個最佳的狀態,所以才會使自己越跑越快。其實這是長跑運動中一個很正常的現象,剛開始慢慢跑的時候,身體處在一個磨合的狀態,隨著身體的磨合越來越出色,就會使自己身體變得越來越輕鬆,所以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一個熱身運動。

    其實長跑運動並不是每時每刻都要非常的快速,因為長跑是一個非常講究耐力的運動。如果一直保持一個非常快的速度的話,往往會使得自己根本堅持不到最後,所以長跑運動員經常會出現快慢結合的現象。這也是長跑運動員在比賽中所總結出來的經驗,因為如果不這樣做的話,自己根本不可能堅持到最後,甚至有可能比賽到一半就出現脫水勞累的現象。

    當然對於一般人來說長跑也是一個非常有難度的專案,很多人都根本堅持不了長時間的跑步運動。甚至有很多人在剛剛熱身階段就已經選擇了放棄。因為在剛開始跑步的時候,身體一定會出現勞累的情況,這只是身體的一個正常反應,但是如果一旦堅持住的話,將會使得自己身體變得越來越輕鬆,因為在這個時候身體已經適應了這樣的速度。

    所以對於能夠堅持常年從事長跑運動的人來說,這些都是可以非常容易克服的事情。因為長跑是一個非常考驗耐力的事情,在剛開始一定會出現非常勞累的情況,在這個時候一定要選擇堅持。

  • 10 # 跑步強哥

    這個問題我從“開始為什麼跑不快”、“後面為什麼容易跑快”來回答。

    我是一名有兩年多跑步經歷的業餘長跑愛好者,大體上是按照每週不少於五次晨跑,每次都是10公里,每半個月一次半馬,每半年一次全馬,應該來說,在跑步方面還是有很多體會和感受的。你講的跑步一段距離(五六公里,我大概是兩三公里的樣子)後突然跑嗨了,越跑越輕鬆,越跑越快。

    開始為什麼跑不快

    這是一種名叫“極點”的生理現象造成的。

    “極點”現象的產生是因為人體有生理上的惰性。人體各系統器官的惰性大小有別,肌肉的惰性小,內臟器官的惰性大。

    人體由相對安靜狀態進入劇烈運動時,不能及時地把氧輸送給肌肉和帶走大量二氧化碳等代謝物,造成機體缺氧,乳酸和二氧化碳等代謝產物堆積,因而使機體產生“極點”現象。

    人體就像一部機器,從發動到運作需要一個過程。

    中長跑剛開始的時候,由於氧氣的供應落後於身體的需要,跑到一定距離時,會出現胸部發悶,呼吸節奏被破壞,呼吸困難,四肢無力和難以再跑下去的感受,當各種難受達到最高點時,就是“極點”的到來。

    後面為什麼容易跑快

    當“極點”出現後,以頑強的意志繼續跑下去,同時加強呼吸,調整步速,經過一段距離後,呼吸變得均勻,就會逐漸感到輕鬆,一些如腹痛、胃腸痙攣胸悶氣短等症狀就會消失,這就是所謂的第二次呼吸狀態。到達這個狀態時,身體各個器官調整到運動狀態,各部分肌肉供養充足,速度自然就上去了。

    不經常鍛鍊的人,“極點”現象出現早,持續時間長,反應強烈。長跑中出現“極點”現象時,應堅持下去,不要停止運動,必要時可適當降低運動強度,注意控制呼吸頻率和增進呼吸深度,延緩呼氣,都有助於消除“極點”現象或縮短它的持續時間。

    最後,著重強調一點:要把握正常的“極點”反應和身體承受能力的關係,不要硬撐引發安全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越有錢的人越瘦,越窮的人越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