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晨輝聊歷史

    趙氏在晉國的權勢一直很大,晉國趙氏一族發跡於趙夙(sù)之手,由於其攻伐霍、魏、耿三個小國有功,晉獻公將耿地賜給趙夙。

    後來,趙夙死去,他的孫子趙衰輔助晉文公建立霸業,趙衰被冊封為上卿,總攬晉國朝政大權。趙衰死後,嫡子趙盾承襲卿位,由於先父生前做人的成功,為他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政治環境。

    趙盾可謂是出道即巔峰,在晉襄公的一系列人事變動下,他擔任執政大夫並身兼中軍元帥,成為集軍政大權於一身的國之重臣。趙盾為人賢明,執政有方,在政治、刑事和經濟等方面均頗有建樹,晉國的霸業得以延續。

    趙盾的勵精圖治為晉國帶來了富強,也奠定了趙氏家族在晉國的輝煌地位,可以說,趙氏能興起,根本原因在於趙衰,重要原因則取決於趙盾。

    趙盾死後,趙朔執掌趙氏宗主之位,可惜英年早逝,趙氏一族失去了領頭羊,在朝野之上日漸衰微。後來,晉景公有意打壓趙氏,晉國其他大族紛紛落井下石,趙氏慘遭滅門。

    在時任中軍將韓厥的力保下,趙氏遺孤趙武得以在危難中倖存,韓厥說話的分量可見一斑,晉景公感念趙氏先祖趙衰、趙盾的功勳,最終決定將封地歸還趙武。

    1.韓厥的力保,趙氏得以復興

    韓厥是一個穩健優秀的政治家,早年曾受恩於趙盾,“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韓厥無疑是知恩圖報的,他沒有與其他大族一樣在“構陷趙氏”中落井下石,是一位賢良的中興之臣。

    而趙武的上位,也是趙氏復興的重要開端,後來晉悼公懷揣著遠大的理想英年早逝,晉國公室勢力進一步被削弱,中行氏、範氏和趙氏等族把持朝政,這種情形維持了很久而無法打破。

    “簡襄之烈”做大趙國實力

    趙簡子成為趙氏領袖後,主張改革變法,開創了趙氏的百年基業,為後世的“郡縣制改革”和“法家思想實踐”都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很好的推動了春秋戰國歷史的發展程序。

    果然,趙襄子繼位後,先是設計殺死代王,進而出兵吞併代國,爾後又是成功策反韓、魏兩家倒戈攻打智氏,成功化解了家族的危難,並奠定了三家分晉的大局。

    趙烈侯正式帶領趙國進入“七雄”之列

    趙襄子在位時期,趙國已經具備了諸侯國的實力,但是東周天子畢竟還存在,沒有得到官方的正式承認,所以趙國還缺一個名分。

    而就在趙氏忙著開疆拓土時,中山國進攻趙國,趙烈侯以割地為回報換取魏文侯出兵援助,經過幾年的苦戰,中山被魏軍攻滅。

    趙氏家族在一百多年曆史程序中,幾經沉浮,明君輩出,終於成功進入“七雄爭霸”時代。

  • 2 # 圍爐談史

    都別搶,我來答。

    三家分晉,說的就是韓趙魏三家卿大夫,其中這個趙氏曾經差點被滅族,就是“趙氏孤兒案”,事情的起因也很簡單,就是叔叔和自己侄子的媳婦私通,而趙氏孤兒的主角趙武就是私通的結晶。

    此外還有就是他的兒子趙朔去世的早,所以兒媳婦趙莊姬很早就守寡,後來沒忍住就和趙嬰齊私通了。這件事被知道以後,趙嬰齊被趕出了晉國,眼看到情人遭遇這般待遇。

    趙莊姬很生氣,就跑到晉國君主那裡告了一狀,說趙氏要謀反了,這可謂是實力坑家族。

    與此同時和趙氏一族有間隙的其它氏族也出來作證,晉國君主早就想要打壓趙氏,所以幾方一聯合,就把趙氏殺的幾乎滅族。

    除了趙莊姬自己獨自裡懷的孩子,就是趙武了。

    後來有大臣說殺的太過分了,晉國君主一看趙氏差不多也是死絕了,於是就停止了行動。想到趙氏也算有功,於是就讓趙武繼承趙氏血脈,還一些封地給他。

    春秋時代,各國實行的都是世卿世祿制,也就是世襲俸祿和官職,所以當時的趙武貴為趙氏之後,還是被寄予很大的厚望。

    新上臺的晉厲公想用這個暫時還沒有什麼勢力的趙武來制衡其它卿大夫,對他還是寄託厚望的。不過好景不長,這個晉厲公卻被欒書給殺了。

    而且趙武憑藉家族背景,也從一個大夫上升為卿,被任命為新軍佐,排在八卿之末。當時晉國的軍隊建制是這樣的,它分為中、上、下三軍,中軍最大,其次上軍,每一軍有一個將和佐,類似於正和副的區別。

    實際上按照原本的建制,只有三軍六卿,但後來加了一個新軍將和新軍佐,這兩個卿權力不大,主要還是體現在地位上。

    晉悼公時代,趙武得到重用,因為當時趙武把軍隊治理的不錯,而且晉悼公也想扶持一個自己人,於是就把新軍佐趙武直接提拔為上軍將,可謂是火箭提拔,僅次於中軍將了。

    不過這之後趙武的表現可圈可點,一直依靠熬資歷,在晉悼公去世以後終於修成正果,成為了執掌大權的中軍將。

    自此趙氏一族算是恢復了大部分的元氣,唯一的遺憾就是大部分族人在下宮之難中都被殺死,所以直到趙武時依然還是人丁稀少。

    這個反映的其實就是春秋晚期,公卿大夫的力量已經超越了國君,所以才會發生國君被架空成為傀儡,最後直接被瓜分的事情。

    其實這是一個權力不斷下沉的經過,就像周天子被諸侯們架空,而諸侯們又被自己的卿大夫架空,所以孔子才說:

    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

    說的就是春秋晚期的權力亂象,誰都在爭權,是非常亂的。

    另外趙國的強大是從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以後開始的,憑藉他的改革,趙國一度和秦國爭鋒,要不是趙括那小子在長平之戰葬送了趙國四十萬精銳,趙國其實還是很有潛力能和秦國一爭高下的。

  • 3 # 而知而行的歷史

    趙氏被屠滅,是因為趙氏之強,已經嚴重威脅到晉國國君的地位了。趙衰、趙盾、趙朔三代人中,趙氏一門屢出英傑,權傾朝野,為公族所嫉恨。

    (趙氏孤兒劇照)

    這就是歷史上的下宮之難。

    八卿之一的韓厥,因受到趙盾的提攜之恩,不願意看到趙氏被滅,就勸諫晉公不要因為“莫須有”的事件就把功臣後代殺絕。晉景公想想也對,如果趙氏被滅門,那麼晉國的客大夫制度就不會讓人信服了。於是,晉景公就讓孤兒趙武做了趙氏宗主,並且把趙氏之前的封地還回了一部分。

    趙武在韓厥的幫助下,平安長大到18歲,被韓厥推薦出仕做官。趙氏的勢力此時已經無足輕重,晉國八卿的位子也沒有趙氏的份。

    不過事情很快就有了轉機。

    原來,晉景公滅趙氏,本意是在加強公族的勢力。到景公末年,八卿之中,有六卿都是公族。景公在下宮之難後兩年就去世了,他的兒子晉厲公繼位,深刻地感受到了公族的掣肘。於是,他一反乃父加強公族勢力的做法,招用了很多客卿,以加強國君的勢力。

    (晉悼公是趙武知遇伯樂)

    晉悼公是晉國最後一位能夠執掌權位的春秋霸主,他雖年少登位,卻能夠老成謀國,殺死了欒書,並且啟用了很多功臣後代。趙武就在啟用之列,被補錄到八卿。雖然居於八卿之末,卻已經是正部級高官了。

    這時,趙武才25歲。

    晉悼公通過連續4年的對外征戰,重新確立了晉國的霸權。在這期間,趙武的表現可圈可點。他與韓厥的兒子韓起一道,成為晉悼公著力提拔的物件。尤其是趙武,更是被晉悼公連升四級,從八卿的老末,成為上軍將,位列卿大夫第三。排在他前面的兩個卿大夫分別是荀偃、士匄,都已經年過半百。

    趙武才只是30歲出頭,就已經成為國級幹部,是晉悼念著力培養的執政人選。

    晉悼公完成人事佈局以後,原本想大展巨集圖,卻英年早逝。隨後的晉平公無力壓制卿大夫,卿大夫開始經營各自家族勢力。荀偃和士匄接連執政14年,也紛紛作古。於是,44歲的趙武成為了晉國的正卿。在趙武做執政正卿的10多年間,趙氏獲得了很大的發展。

    趙武去世後,韓起繼任做了正卿。韓、趙家族的友誼,變得更為牢固了。

    後來,晉國六卿的的矛盾愈演愈烈,在趙武的孫子趙鞅做宗主期間,趙氏驅逐了中行氏、範氏,並且大力延攬天下英才,家族勢力更為強大,以一族之力大勝齊、鄭等國聯軍,並且在領地內首次廢除了奴隸制,甲兵之強,再次冠於諸卿。

    (趙無恤代表趙氏瓜分晉國)

    所以,趙氏孤兒之所以能夠繼起,首要的原因是晉國政壇的激烈複雜的鬥爭。其次,是趙氏與韓氏的世交深厚。最後,趙氏子孫也都算爭氣,沒有愧對列祖列宗。

    當年趙武組織弭兵大會時,沒有請吳國代表來列席。事後,吳王就派季扎來到晉國拜訪。季扎逐個參觀了卿大夫的領地和城池,對交情很好的叔向說:“我看到韓趙魏三家的領地秩序井然,人們精神旺盛,看來取代晉國的將會是他們三家。”他還勸說叔向早做安排,免得禍及其身。

    季扎的預言,果然在40多年後就被應驗了。

    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周天子承認既成事實,封三家為諸侯,由此揭開了戰國的歷史大幕。趙氏自趙衰追隨晉文公開始,歷經趙盾、趙括、趙武、趙成、趙鞅、趙無恤,奮六世之餘烈,終於開國。

  • 4 # 謀士說

    晉景公在位時寵信屠岸賈,加上晉景公對趙盾專權也不滿。所以,趙盾提出治趙盾的罪,被晉景公默許。屠岸賈有君主的授權,去誅殺趙盾一族,趙朔、趙同、趙括、趙旃各家老幼男女,全被誅戮,其族人一個也沒留。好在當時趙盾的兒子趙朔娶晉成公的女兒莊姬已經有了身孕,沒有被發覺。趙朔在被殺前,就告誡莊姬,如果生女孩就叫趙文,如果生男孩就叫趙武。最後趙朔讓門客程嬰護送莊姬到其母親成夫人那裡,不久便生了一個男孩,並取名趙武。

    不過從趙氏孤兒這件事來看,趙氏雖然被滅族,但是趙氏在晉國還有很多親信和門客,畢竟趙盾侍奉三代君王,從其子趙朔娶晉成公的女兒就可以看出,趙氏在晉國的地位還是很龐大的。當初,屠岸賈提出除掉趙氏,晉景公也問過大夫韓厥,韓厥不同意除掉趙氏。所以,晉景公就告誡屠岸賈殺趙氏可以,但是不要驚動中國人。不過屠岸賈一點也不低調,盡屠趙氏一族。

    根據《史記》的記載,晉景公十五年,晉景公病重,讓人占卜,占卜說是大業的後代絕了祭祀的在作祟。大業的後人就是晉國的趙氏,晉景公問韓厥:“趙家還有後代子孫嗎?”韓厥知道趙氏孤兒還活著,韓厥將趙氏孤兒實情稟告。

    於是晉景公就與韓厥商量立趙氏孤兒,把他叫來藏在宮裡。晉國的各位將軍進宮探問晉景公疾病,景公依靠韓厥的部眾脅迫眾將而帶出趙氏孤兒趙武。眾將不得已,於是說:“以前下宮的事變,是屠岸賈乾的,假傳君命,指揮我們。不然,誰敢發難!即使不因國君的生病,我們本來也將請求立趙家的後代。現在國君有命令,是我們的願望。”於是叫趙武、程嬰一一拜謝諸將,諸將反過來與程嬰、趙武攻擊屠岸賈,誅滅了他的家族。又把趙家舊有田邑封給趙武,自此趙家經過幾代人的發展,最終成為三家分晉中的一員,並躋身戰國七雄。

  • 5 # 伯虎42

    晉國趙氏,起自黃帝,為少昊後裔,始祖伯益協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所賜姓嬴。

    伯益十一世孫飛廉(蜚廉)為商王帝辛(紂)重臣,生子惡來、季勝。

    在周武王伐商時,飛廉及惡來皆忠於帝辛,對抗周軍,因此被殺。惡來之子女防則被遷至周原故地,依附於周。這一支即後世秦國的先祖,在惡來六世孫非子的時候,為周王室養馬有功,得封秦地(即贏姓秦氏)。

    而季勝這一支,在季勝曾孫造父的時候,因被周穆王選中為車御(就是周穆王的司機),在平定徐淮叛亂的過程中立下大功(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樂之忘歸。徐偃王反,穆王日馳千里馬,攻徐偃王,大破之。---史記、趙世家),所以周穆王封造父於趙城(今山西洪洞)。

    造父七世孫叔帶,是周幽王的卿士。西周末年,幽王寵愛褒姒、嬉戲無度,叔帶屢次進諫,勸阻幽王重視國政,而幽王均不接受,並聽信讒言,免去叔帶官職。叔帶心會意冷,於是離開周室,攜家眷投奔晉國,被晉文侯重用,擔任晉國大夫。叔帶是晉國趙氏始祖。

    此後趙氏世代為晉國大夫,叔帶六世孫(有不同世序說法,這裡採用六世孫一說)趙衰自年輕時就侍奉身為晉國公子的重耳,並跟隨重耳流亡國外十九年,是重耳的心腹重臣。

    趙衰死後,長子趙盾繼承趙氏家主,扶立晉文公幼孫(晉靈公)繼位,並在政治鬥爭中擊敗諸卿,總攬晉國朝政,法治晉國,權威赫赫。

    趙盾對外維護晉國霸業,對內則樹立趙氏威名,集晉國軍政大權於一身,號稱正卿,世人皆稱“夏日之陽”,是晉國第一位權臣。

    周匡王六年(晉靈公十四年、前607年),逐漸長大的晉靈公,因為不滿於朝政被趙盾一手把持,從而生出怨恨,並最終導致生出殺意。

    靈公先後數次暗殺趙盾,都被其躲過,而趙盾也因國君不容自己,於是“逃亡”,但是沒有出晉國國境。趙盾堂弟趙穿假意奉承靈公,使得靈公放鬆警惕,並視趙穿為心腹,加以重用。當年九月,趙穿趁靈公不備,於桃園內弒殺靈公,並迎回趙盾。趙盾得以繼續執掌朝政,主持朝議,從王都雒邑接晉文公之子黑臀,繼立為晉君,即晉成公。

    周定王六年(晉成公六年,前601年),掌握晉國大權二十年的趙盾去世,弟弟趙括(即屏括)繼承趙氏家主。而趙氏在趙盾執政時,因為執法過於嚴厲,又有弒君的汙點,使得諸卿族及公室對趙氏頗有怨恨,有報復、懲罰趙氏的用心。其中晉君及欒、郤兩族願望最為明顯。

    趙括與其兄趙同(原同)、其弟趙嬰齊(樓嬰)都沒有父親趙衰、兄長趙盾的才能,而且品德也不高,趙氏家族於是將希望寄託在趙盾之子趙朔的身上。此後趙朔很快擔任晉國卿士,並出任下軍將,繼續維護趙氏的威名。

    趙朔之妻是晉成公的女兒(這裡也有幾個說法,有成公之女、成公之妹、晉國宗姬等說,本文采取第一種),與趙朔生子趙武,史載趙武生於周定王九年(晉景公二年,前598年)。

    周定王十八年(晉景公十一年,前589年),晉國出兵攻楚,這時候的下軍將是欒書,而其餘諸軍將佐也沒有趙朔的名字。這表明趙朔或已經去世,正常死亡,而不是史記---趙世家說記載的被晉景公所殺。

    而趙莊姬名字中的“莊”,就是趙朔的諡號,從側面也能表明趙朔已去世。

    趙朔去世後,趙氏家主的位置,歸趙括所有。趙朔的兒子趙武,年紀幼小,不得不隨母親莊姬,依附於晉公室生活。

    以上種種記載,都說明晉景公聯合卿族,誅滅趙氏時,不是像《史記》中的記載----殺趙朔等趙氏宗族,搜襁褓中的趙武,等等情景,而“屠岸賈”,更是沒有影。這不過是司馬遷根據戰國傳說,加上自己的描述,藝術化加工的結果,符合人們對於歷史的想象、對於忠誠的敬意,及對於懲惡揚善的美好願望。

    周簡王三年(晉景十七年、前583年),距離趙嬰齊被流放已經三年,而趙氏也被趙括、趙同兄弟所掌控,並沒有留給趙盾的嫡孫、趙朔的兒子趙武任何地位。處於對趙同、趙括破壞自己與趙嬰齊好事(其實是醜事)的怨恨,再加上兒子趙武家主地位被實際上剝奪的利益糾葛,趙莊姬經過長期準備,向晉景公(莊姬的弟弟)誣告趙同、趙括謀反,意在一舉搬倒擋在兒子面前的障礙。

    於是晉國君臣齊心協力,以“原、屏作亂”(趙同封地原、趙括封地屏)為由,聯軍殺向趙氏。整個晉國,只有韓氏家主韓厥,感念趙盾在自己幼年無助的時候,主動撫養自己的恩德,頂住巨大壓力,沒有出兵攻趙。

    趙同、趙括卒不及防,被晉景公聯合欒、郤諸卿擊敗,慘遭殺害。而趙氏宗家全族,也被殺紅眼的聯軍全部屠殺殆盡。整個趙衰一系,只有年幼的趙武,還有被放逐在外的趙嬰齊得以倖存。趙嬰齊死於齊國,沒有史料記載他留有後代,所以趙氏主支也就只剩趙武一個人了。這件事,史稱“下宮之難”,又叫“原、屏之難”。

    當然,晉國趙氏並不是只有趙衰一系,那個為趙盾掌握大權出了死力的趙穿,他的家族就絲毫無事。趙穿的兒子趙旃,在趙氏宗家被屠戮一空的情況下,繼承趙氏卿位,為新下軍佐,繼續保持著晉國趙氏的傳承。之後趙旃一系別立為邯鄲氏,還在百年後因與宗家發生矛盾衝突而引起晉國諸卿混戰,這都是後話,不再敘述了。

    一片血腥中,又是當年曾受過趙氏恩惠的三軍司馬韓厥,不畏危難,向晉景公進言:

    衰、盾之功,內外鹹知;即使氏族獲罪,何忍絕其嗣。況且如趙氏之功者,都有這樣的下場,那以後誰還敢效命國君?原、屏有罪,誅其本身即可。趙氏輔佐文公、襄公、成公數代,社稷之臣,對晉國有大功,不應造受絕嗣之禍,乞伏君上三思。

    韓厥的話,多少也提醒了晉景公,因為私心,使得功勳卓著的趙氏被誅滅,那麼其他卿族難免生出忌憚之心。別看現在殺得痛快,以後國君再有同樣的動作,那就不是沒有防備的趙氏這樣稀裡糊塗被誅滅,而是會防備反抗,甚至反過來弒君(一語成讖,日後晉景公的兒子晉厲公在位,就是效仿晉景公,誅殺郤氏,結果被兔死狐悲得的欒氏、中行氏搶先下手,弒殺厲公)。

    晉厲公年少,資歷欠缺,對於臣子的控制不如其父景公,所以迫切希望啟用新的力量,來對抗諸公族。而下宮之難已經過去了三年,趙氏的家族希望趙武也在逐漸長大,對於晉厲公來說,沒有外助,而家族實力尚存的趙氏,是自己中意的拉攏目標。

    周簡王九年(晉厲公四年、前577年),晉厲公親自主持儀式,為趙武舉行加冠禮。這表示著趙武已經成年,可以參與國政了。

    但是諸公族卿士好不容易才掌握晉國政局,又與趙氏又血仇,怎麼可能輕易放趙武進入朝堂。所以表面上對趙武和和氣氣,暗地裡除了韓厥以外,其餘諸卿都疏遠趙武,不予重視。整個晉厲公在位期間,趙氏在朝堂上無足輕重,趙武也不過普通大夫而已。

    周簡王十三年(晉厲公八年、前573年),晉厲公與執掌朝政的郤、欒、中行諸卿族發生尖銳矛盾,為了顯示國Regal權,晉厲公突然發兵,殺死郤氏三卿,並滅郤氏。當親臣們勸說晉厲公再接再厲,拿下欒氏、中行氏的時候,晉厲公卻一念之仁,放過了欒書、中行偃兩人。

    躲過一劫的欒書與中行偃,生怕日後晉厲公再次舉起屠刀,於是先下手為強,趁晉厲公不備,帶領家族私兵突襲公室,囚禁並廢黜了晉厲公(後來欒書指使牙將程滑殺害了晉厲公),然後派人至王都雒邑,迎接晉襄公曾孫、晉厲公堂侄公孫周入晉為新君,即晉悼公。

    “諸卿選我為新君,這不是我的本意。我自生便遠離晉國,本來就沒有回鄉的打算,更不要說當國君。國君者,尊貴無比,號令所出,無人不從。要是以我為君,又不奉我的號令,不如不當這個國君。諸位若是隻想用我這個名號,而不聽我的命令,那麼大家還是另外去找合適的人吧。我絕不能空有其名,而延續州蒲(晉厲公的名字)的後塵!”

    諸卿士們沒有料到新君是這樣的厲害角色,不得不俯首尊奉,說:“不敢,惟君命是從”。於是,晉悼公與諸卿盟誓,明確了名份,正式就任晉國國君(晉悼公牢牢掌握主動權的行為,兩千年後的明世宗嘉靖帝,深得其精髓)。

    晉悼公繼位後,很快便追究晉厲公遇弒前後之事,嚴厲處置了當時的不臣之者,磔殺罪魁程滑,並把其餘作亂者藉機清除出朝堂。以此警告弒君的幕後主謀欒書、中行偃。

    周簡王十四年(晉悼公二年、前572年),晉悼公罷去欒書執政之職,以韓厥代為中軍將,正卿。而趙武,在蹉跎了五年之後,終於得以翻身,在韓厥的引薦下,被晉悼公授命為新軍佐,進入了晉國卿士行列。雖然在八卿中排名最末,但是由此跨越了大夫與卿士之間巨大的差距,真正地開始恢復趙氏自趙成子(趙衰)、趙宣子(趙盾)以來對於晉國朝堂的影響力。

    周靈王六年(晉悼公八年、前566年),晉國正卿、中軍將韓厥致仕,荀罃(即智武子,荀罃食邑智地,以地為氏,荀罃是後世智氏的始祖)成為新正卿,中軍將。趙武也按序晉升新軍將。

    當年,執政荀罃發動“三駕之役”,意圖扭轉三十一年前、晉楚邲之戰中,晉國被楚國擊敗,從而失去霸主地位的國際形勢(邲之戰,發生於周定王時十年、晉景公三年、楚莊王十七年,前597年,晉國大軍被楚國擊敗,失去霸主地位,也成就了楚莊王的霸主地位。詳細過程見我之前所寫文章:三駕之役)。

    雖然晉厲公在周簡王十一年(晉厲公六年、前575年),於鄢陵之戰擊敗楚軍,奪回中原控制權,但是厲公不久後就被弒殺,來不及正式就任霸主,會盟諸侯。所以晉悼公急需自己在位時,鞏固晉國優勢,名正言順地獲取霸主地位。

    周靈王七年(晉悼公九年、前565年),晉國以中軍將荀罃為主帥,連續對楚國展開三次作戰行動,史稱“三駕之役”,經過三年的作戰,最終擊退楚國,收復鄭國。晉悼公終於實現晉國諸先君與先大夫們長久以來的夙願,恢復了晉國霸業,可以告慰文公、襄公先君在天之靈。

    在一系列的作戰行動中,逐漸展露頭角的趙武,跟隨荀罃等先輩,為晉國的霸業,做出了優異的貢獻。

    周靈王十年(晉悼公十二年、前562年),晉新軍將趙武,代表晉悼公與鄭簡公會盟,這表示趙武已經大步前進,成為晉國最頂級的卿士之一。雖然在他前面還有智罃、士匄、中行偃等數位地位超過自己的卿士,但是以趙武剛剛三十歲的年紀,可以預見的將來,必將登上晉國執政的位置,從而效法祖父趙盾,執掌晉國大權。

    特別受晉悼公青睞的趙武,連升三級,直接從新軍將越過下軍,成為上軍將,身前只有中行偃、士匄兩位中軍將佐,已經摸到了晉悼公之下第一人的位置。

    周靈王十四年(晉悼公十六年,前558年),霸業正隆的晉悼公,突然患病,數月之後病重去世,年僅三十歲。這突發事件,打亂了晉國繼續稱霸的步驟。

    在去世前,晉悼公勉力支撐,安排中行偃主持軍事,士匄負責盟國外交,而趙武,被賦予了整頓內政的權力。晉悼公期望三人齊心協力,共同輔佐太子彪,維護晉國霸業。

    晉悼公去世後,太子彪繼位為君,即晉平公。晉國在中行偃、士匄、趙武的主政下,出兵伐齊,大破齊軍,顯示了霸主地位。

    周靈王十八年(晉平公四年),晉國執政、中軍將中行偃去世,中軍佐範匄(範匄就是士匄,采邑於範地,所以以地為氏,也就是日後晉國範氏的先祖)繼任中軍將,趙武按次序晉升中軍佐,在晉國諸卿中僅次於執政範匄一人之下。

    趙武擔任中軍佐以來,主要負責對外事務,他以晉國霸業為重,大力維護中原盟國穩定,聯合諸盟國,合力對付來自南方的楚國威脅。在彰顯晉國霸主地位的同時,趙武也同時大力耕耘趙氏勢力,使得經歷了下宮之難的趙氏宗家,迅速恢復,重登晉國第一流世家的地位。

    周靈王二十四年(晉平公十年,前548年),晉國執政、中軍將範匄去世。自周簡王九年(晉厲公四年、前577年),弱冠的趙武被晉厲公親自加冠,正式進入晉國朝堂以來,歷經三十年,已經年過五十的趙武,終於等到了這一天:他重現了趙氏先祖的榮光,延續了趙成子趙衰、趙宣子趙盾、趙莊子趙朔的家族榮光,成為晉國執政、中軍將,走到了國君之下第一人的位置!

    自趙武出任執政後,以寬厚、平和的執政風格來處理國政,貫徹自己的治國方略,晉國在趙武的影響下,一改上百年四面出擊、威震天下、滅國無數的霸道作風,也開始注重平等互利的外交風格。

    此後,晉國先後與秦國、齊國達成和約,恢復通好,不再針鋒相對。在中原穩定地前提下,趙武做出重大決定:與世仇楚國媾和、實現弭兵!

    經過前期分別與秦、齊、楚三大國國君及其執政(令尹)的溝通,並通過宋國執政向戌作為中間使者,趙武終於落實了“弭兵之會”,於周靈王二十六年(晉平公十二年、楚康王十四年,前546年),會合晉、楚、齊、秦等十四國,會盟於宋國國都睢陽(今河南商丘),達成了罷兵言和的盟約,基本結束了晉楚八十多年相互廝殺、爭奪霸主地位的無休止戰爭,實現了晉楚平分霸權。而諸小國也免除了在晉楚間站隊,導致連年征戰之苦。弭兵之會,推動了春時期中華歷史程序,而這,大都是趙武力主和平、罷兵的功勞。

    趙武為晉國執政的時期,是春秋時代,最為安寧時期,趙武的溫良作風,和藹謙虛的性格,使得他的統治為內外所接受。

    相比於曾祖父趙成子(趙衰)“冬日之陽”、祖父趙宣子(趙盾)“夏日之陽”的稱謂,趙武被後人尊奉為“春日之陽”,以此比喻他謙和溫潤、仁厚內斂的性格,像春天的太陽一樣,使人溫暖、愜意,並承其恩澤。

    周景王四年(晉平公十七年,前541年),幼年坎坷、青年無聞、中年謹慎,直至暮年才得以實現復族、治國、天下安寧願望的晉國正卿、執政、中軍將趙武去世,時年五十七歲,身後諡號“趙文子”。

    名“武”,諡“文”,這也是對於趙武一生功業的評定與讚譽,而在他身後,是一個霸業不墜的晉國,以及重新發展壯大,生機勃勃的趙氏家族。

    此後,趙氏在趙武的兒子趙成(趙景叔)、孫子趙鞅(趙簡子)帶領下,牢牢把持著晉國朝堂參與權,大力發展趙氏實力,先後聯合其他卿族,消滅範氏、中行氏勢力,擴大家族勢力範圍,成為晉國的實權家族之一。

    在趙武曾孫趙無恤(趙襄子)時期,趙氏絕地反擊,聯合魏氏、韓氏,擊敗咄咄逼人的智氏,避免再一次亡族之禍。此後趙氏更是與魏、韓三分晉國,實現實際上的獨立。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晉烈公十三年、趙烈侯六年、前403年),趙武的六世孫趙籍(趙烈侯),與魏氏、韓氏家主一起,被周威烈王策命為諸侯,正式建立趙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 6 # 白楊說史

    前言:《趙氏孤兒》的故事來源於《史記·趙世家》,之後被戲劇文學作品廣泛傳播,但根據近年來史學界的研究,《史記》中的趙氏孤兒記載更偏向於故事,很多時間、人物和歷史上成書更早的史書不符。

    趙氏孤兒,只是代表趙氏大宗一脈只留下了趙武這個孤兒,但不代表趙氏全部被晉景公滅族,還有邯鄲一脈的小宗,後面也會提到。趙氏孤兒還有一定勢力和聲望,首先趙武的母親和晉景公是兄妹,有著國君姬姓的血脈,屬於晉景公的外甥,這是趙氏孤兒日後崛起的重要源頭。

    需要特別注意到的是這是晉國國君主導的奪權,以及平衡各方勢力,防止臣子一家獨大,這個是本質。所以,當晉景公滅掉趙氏大宗以後,並沒有把趙氏的封地給了參與出力的欒家、郤家,而是“以其田與祁奚”,這是勢力的平衡,所以趙氏孤兒的處境,隨著國君的需要,有東山再起的可能。

    02趙氏孤兒繼承封地,晉景公的勢力再平衡

    《左傳·成公八年》晉六月,晉討趙同、趙括。武從姬氏畜於公宮

    有了這一層關係,還需要一個外力,那就是趙氏多年掌權晉國積累的家族同盟,那就是韓厥,曾經是趙氏的家臣,小時候被趙家撫養成人,趙家對韓厥有養育之恩提攜之恩。到了趙氏危難的時候,而且韓厥看出了晉景公只是打擊權臣,這是王的平衡之術,不能打擊趙氏而讓其他公卿坐大,趙武又是外甥,韓厥出手了。

    韓厥言於晉侯曰:「成季之勳,宣孟之忠,而無後,為善者其懼矣。三代之令王,皆數百年保天之祿。夫豈無闢王,賴前哲以免也。《周書》曰:『不敢侮鰥寡。』所以明德也。」乃立武,而反其田焉

    03趙武擔任正卿,家族勢力進一步恢復

    公元前548年,趙氏孤兒趙武五十歲,這一年趙武升為正卿,這是他的先祖擔任過的職務,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家族勢力得到進一步發展。趙氏的政治盟友韓氏這時候的家主是韓厥之子韓起,同為晉國六卿之一,趙武率領趙氏休養生息,默默壯大。

    04趙簡子整合家族,趙襄子晉陽城絕地打敗知伯,三家分晉基本形成。

    趙簡子繼承了父親的睿智,趙簡子做的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整合趙氏勢力。前面我們提到趙氏大宗被滅族,但邯鄲還有趙氏的小宗,實際上勢力強大,要是沒有趙武多年的韜光養晦,邯鄲趙氏小宗實力遠在大宗之上。

    趙簡子之後,繼承人趙襄子遵循家族復興囑託,聯合韓氏、魏氏為堅定政治盟友,在晉陽城下三家擊敗知伯,三家分晉正式開始。之後,趙國通過胡服騎射,實力進一步壯大,成為秦國的勢均力敵的對手,成為戰國七雄中數一數二的存在,趙武等趙氏一代代先人一定會含笑九泉。

  • 7 # 汗青正浩

    說起歷史上的大混戰時代,春秋戰國時期必須上榜。這個從最初的一百多諸侯國,打到戰國時期居然就剩下了戰國七雄在互相爭鬥,這其中的慘烈可想而知。

    而戰國七雄中,趙國的經歷也是較為坎坷和曲折的,本來好好的一個世卿大族,突然就被消滅得只剩下一個小孩子,而這個孩子後來居然還成功翻轉:不僅殺了自己的仇人,還帶領趙國不斷壯大。這足以看出這個孩子的能力之出眾。

    說起趙氏一族的變遷,那麼趙氏孤兒這一段的故事原型就必須仔細說說。歷史上關於趙氏被滅這一段,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記載。

    《左傳》中,趙氏的霍亂源於趙莊姬

    趙莊姬本是趙朔的妻子,結果趙朔早逝,失去丈夫的趙莊姬就和丈夫的叔叔處成了物件。這樣出格的事情讓族人如何能容忍呢?於是,和侄媳婦私通的趙嬰就被族裡給趕出去了。也許有人會問:被趕出去的不應該是趙莊姬麼?怎麼會是趙氏的男丁呢?這主要是因為趙莊姬身份不一般,她乃是晉國國主的女兒(也有說法是妹妹)。

    所以,自然是趙嬰被趕走。這就讓趙莊姬極度不滿了:本來丈夫早逝,守寡就不容易,結果談個物件也被驅逐了。於是,懷恨在心的趙莊姬在晉成公那裡狠狠的汙衊了趙國一把,說趙國有反叛之心,於是晉成公下令誅殺趙氏,但是趙武因為是晉文公的外孫,所以得以倖免。

    來自屠岸賈的報復,將趙家趕盡殺絕

    第二種說法是說,早在趙朔父親那一輩,趙朔的叔叔趙穿為了保住趙家,刺殺了晉靈公。後來這個案子在晉靈公曾經的寵臣屠岸賈得以掌握權力的時候就被爆了出來。

    這屠岸賈為了給自己曾經的主子報仇,就聯合一眾勢力汙衊趙氏一族有不軌之心,還在君主不知情的情況下就屠殺了趙氏一族(當然,這也是一個值得懷疑的事情:一個臣子敢揹著自己的現任主君就殺害朝堂重臣麼?還是為了給前任主子報仇),但是當時還是嬰孩的趙武在自家忠臣的保護下得以倖存。

    後來晉國國主晉景公生病,由占卜之術引出了當年趙氏一族被滅的真相,後得知趙氏還有後人以後,就把趙氏的封地歸還給了這個趙氏之主:趙武。不得不說,雖然故事的經過離奇曲折了不少,但是趙武的人生經歷卻是不一般的,因為不管從哪個版本來說,趙氏一族都是經歷了劫難。

    歷經磨難的少年郎,躋身戰國七雄

    自小經歷磨難的趙武跟別的孩子比起來,多了一份沉穩,少了一份急躁。趙武執政時期,是春秋最風平浪靜的時代,大家都喜愛趙武的良性統治。趙武認為國家之治在於人才,要讓國家實現強盛,就必須提拔、重用人才。

    趙武任才不避親疏,如果德行不足,他就以身作則,予以教化。對於前往晉國投奔的人,趙武也一一妥善安置。作為霸主,用人不分國界,發揚春秋時的"楚才晉用 "之傳統為"天下之才為晉所用"。

    後來,更是發生了三家分晉的事情,春秋五霸變成了戰國七雄,趙國也成了七雄之一。而後來的趙國能力也依舊不弱,是秦國在統一六國道路上強悍的對手之一,秦國和趙國之間的長平之戰也是戰國時期規模最大的戰爭之一,作為戰國時期最後的一場大規模戰爭,趙軍雖然最後損失巨大,但是趙軍勇於堅持的精神還是值得後人學習的。自長平之戰以後,再無諸侯國能抵抗強悍的秦兵,六國逐漸被統一。

    參考資料:

    《趙氏孤兒》等

  • 8 # 小太陽D

    趙氏並沒有只剩下一個孤兒,封地後來又被恢復了,而趙能夠成為戰國七雄的主要原因呢,有跟隨明主積攢實力,三家分晉以及胡服騎射,北築長城抗擊匈奴等原因。

    趙氏孤兒和封地的問題

    首先要和大家說明一下,影視劇《趙氏孤兒》是按照《史記·趙家傳》改編的,而趙家傳本身就有不實之處,所以趙氏並不是只剩下一個孤兒,而是當時被誅殺的只有趙同、趙括的支系,而趙氏在晉國已經發展很多年了,根深葉茂,還是有很多人的。

    再有就是封地的事情,所謂趙氏孤兒的原型就是趙武,趙武的母親呢,是晉景公的姐姐,也就是說趙武是晉景公的親侄子,所以在趙武長大後,晉景公知道了自己的這個侄子,也知道趙家是當年奸臣所害,便將原屬於趙氏的封地又恢復了。

    春秋時期,趙氏在晉文公的時期就舉族遷入晉國,第六代傳到了趙衰的手上,當時趙衰曾經跟著公子重耳逃亡,並且始終不離不棄,後來重耳我們也知道了,成為了一代霸主晉文公,於是趙衰的權利日漸提升,整個趙氏家族也越來越龐大,後代的趙武等人後來也成為晉國的肱骨之臣。由此趙氏地位日漸根深蒂固。

    後來在晉出公的時期,晉國勢力衰弱,國內主要權利被智伯、趙襄子、韓康子、魏桓子把持著。公元前454年,智伯率領韓、魏二家攻打晉陽,趙襄子成功堅守,最終聯合韓、魏將智伯滅掉,三家瓜分了智伯的領地。

    二、三家分晉

    晉幽公繼位之後,對當時滅到智伯的另外三家已經毫無威懾力,直到公元前403年,晉國承認了三家的地位,也就是趙、韓、魏三家和晉地位相同。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韓哀侯﹑趙敬侯瓜分了晉國王室。

    至此徹底結束了晉國的統治,而三家分晉也可以說完是從春秋五霸到戰國七雄的過渡時期。

    三、胡服騎射

    這位本名趙雍的北方君主學習胡人的長處,實行易服、改兵制、創新戰術的全面軍事革新,終於使騎兵這一靈活的新兵種取代了笨重的車兵,中國古代戰爭的樣式從此有了根本性的變化。

    四、北築長城抗擊匈奴

    修長城是抵禦外族入侵最好的辦法,首先他能夠讓匈奴等外族的騎兵機動能力減弱,還方便自己的軍隊佈下戰陣,優勢很大,更值得一提的是,趙國修建長城並沒有像後來的秦始皇那樣動輒百萬勞工,要知道當時趙國全國的人口才不過一百多萬。而且修建長城的時候,國內沒有發生過一起暴亂。

    趙國之所以能夠在後期向南方發起戰爭,縱橫七國,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解決了北方匈奴的後顧之憂,能夠全心全意的把兵力撲向南方,成就霸業。

    結語

    趙國作為戰國七雄,實力雄厚,但是最終還是沒有能夠統一全國,而是成為了秦始皇成為千古一帝的墊腳石,被王翦滅國,可悲可嘆不過這也是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的結果啊。

    關注小太陽,每天都有新鮮的歷史知識雙手奉上哦。

  • 9 # 小喇叭的歷史觀

    戰國時期稱霸的七雄中趙國佔了一席之地,但是我們在之前也聽過關於趙氏孤兒的故事,既然趙氏只剩下一個孤兒了,又是怎樣發展壯大為七雄之一的呢

    春秋時期晉國是五霸之一,隨著卿大夫趙氏勢力的壯大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晉景公便昭告天下說趙氏有謀反之心,請人們誅殺,一時間人們都舉起了反趙大旗,當時的趙氏家族全部覆滅,唯獨趙氏的宗主趙朔小兒子趙武不見了,程嬰帶著趙武逃入山中,而趙武就是後來人們說的趙氏孤兒,當然人們也不會想到趙氏能夠再和戰國七雄聯絡上。

    趙武長大後在韓魏兩家的幫助下進入朝堂,後來擔任了晉國的將軍,最終達到了自己祖父曾經的位置,當時在晉國六卿中只有趙氏被滅族,所以趙武成名後第一件事就是恢復趙氏的名分,但是畢竟已經衰落即便是恢復趙氏的領土都是最小的。當時的晉國雖然國力強大,但是國中多數的領土都是掌握在六大家族手裡,趙氏因為封地太少,雖然恢復了名譽,但是想要發展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到了趙鞅時期,他做出了一個非常有遠見的決定,就是讓趙氏家族北遷,他考慮到趙氏家族的實力很難恢復到之前的水平,害怕有一天曆史再一次重演,所以就儘量把西北部的晉陽打造成一座堅固的堡壘,晉陽就是現在山西太原那一帶,當時地處邊疆,所以其他的卿大夫也不會和他爭,就這樣經過了不斷髮展,趙氏在北方立足,直到三家分晉的時候,真正成為了其中一支不容小覷的力量。尤其到了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後,讓趙國真正的發展壯大,成為戰國七雄之一,所以趙國是經歷過好幾代人的共同努力最後才有了成就。

  • 10 # 歷史早知道

    趙氏孤兒的故事,可以說是古代中國最著名的歷史故事之一。在春秋晉國,內部各大家族的傾軋是相當厲害的,曾經在晉國政壇呼風喚雨的先氏、狐氏、卻氏、欒氏、中行氏、範氏以及知氏,都先後隕落,退出歷史舞臺。趙氏是惟一一個在經歷殘酷打擊後,仍然頑強存活下來的大家族。那麼,趙氏是如何翻盤的呢

    第一,趙氏的翻盤,得益於韓氏的鼎力支

    為什麼是韓厥呢?他與趙氏有什麼關係呢?

    說到這位韓厥,是晉國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也是後世南韓的先祖。韓厥是由趙家撫養長大的,在韓厥的升遷過程中,得到趙盾的器重與提拔,他在生活上與事業上,都與趙家有著特殊的一層關係。

    於是程嬰上門拜訪韓厥,把儲存趙氏遺孤的經過告訴他。在得知趙氏孤兒還活著時,韓厥又驚又喜,他答應程嬰,一定會鼎力幫助趙武恢復名族身份和家產的。

    但是,要為趙氏平反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這絕非一件容易的事。

    然而,智勇雙全的韓厥找到了一個機會。

    第二,韓厥忽悠晉景公,趙氏孤兒得以重見天日

    晉景公生病了。

    當時的人都比較迷信,晉景公召來了卜筮來進行占卜。韓厥抓住這個機會,跟卜筮串通好,合演一出雙簧戲。卜筮裝神弄鬼一番,對晉景公說:“主公的病根,是因為大業的後人陰魂不散在作怪。”晉景公不解其意,於是召叢集臣,來解答這個疑問。

    韓厥密稟晉景公:“大業的後裔,在秦是嬴氏,在晉是趙氏。趙氏在晉國。

    看來是因為屠戮趙氏一家,遭到神靈的譴責,晉景公心中十分害怕,便急著問韓厥:“那趙氏現在可還有留下子孫?”

    其實趙氏遭屠,真正的責任人是欒氏和郤氏,包括晉景公在內,屠岸賈不過是個執行人罷了。韓厥十分聰明,晉景公、欒氏、郤氏都得罪不起,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過錯全推給屠岸賈。這麼做,既可以不得罪國君與重臣,又可以恢復趙氏家族的地位,這是最佳選擇。

    在程嬰的保護、韓厥的努力下,趙氏孤兒趙武終於得以保全了性命,並使趙家的族脈得到繼續發展與光大,否則就不會出現以後戰國七雄中的趙國了。

    第三,從趙氏孤兒到晉國元帥

    趙武得以繼承趙氏的家業,這是趙氏得以復興的第一步。不過,要回到趙氏鼎盛時代,趙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幸好,政治形勢的發展,對趙氏十分有利。

    晉厲公首先把打擊目標對準郤氏。當時郤氏最為強大,在晉國八卿中獨佔三席。晉厲公突然發動政變,把郤氏三卿全部殺死。緊接著,晉厲公逮捕八卿中的另兩人:欒書與荀偃,打算將他們處死。然而,在最後一刻,晉厲公一念之仁,放過了欒書與荀偃。

    然而,晉厲公低估了卿家的勢力。輪到欒書與荀偃發動政變,幹掉了晉厲公,擁立年僅十四歲的晉悼公。

    年輕的晉悼公並沒有多少實際權力,但他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大玩政治平衡術。也正是因為這種政治平衡,讓趙氏有了東山再起的機會。

    接下來,就是排資論輩了。荀偃去世後,士匄接任元帥,趙武便成了第二把手。

    公元前548年,士匄年邁退休,趙武接任元帥兼執政。至此,趙氏又回到巔峰時刻,一直到三家分晉,趙氏始終是晉國政壇上最重要的一支力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90後告知父母自己不生孩子甚至不結婚後,父母的真是反映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