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西軍變
紹興七年(1137年)八月八日,南宋原隸屬劉光世所部的統制官酈瓊、王世忠、靳賽等發動叛亂,殺死監軍官呂祉等人,帶領全軍四萬餘人,並裹脅百姓十餘萬投降金人傀儡偽齊劉豫,史稱“淮西軍變”。
軍變經過
紹興六年(1136年)右相兼都督張浚曾上奏罷免劉光世,因左相趙鼎反對而作罷;紹興七年(1137年)二月張浚再次上奏,劉光世“沉酣酒色,不恤國事,語以恢復,意氣拂然,乞賜罷斥,以儆將帥”。四月高宗罷劉光世為少師、萬壽觀使,其部隸屬都督府。
張浚意圖控制劉光世的左護軍,便授王德為都統制、酈瓊為副都統制,結果引起酈瓊等不少中低將領的不滿。酈瓊率領直屬部隊五千餘人,在七煽動裹脅下宋軍四萬多人叛歸偽齊,左護軍五萬二千多人僅剩王德所部八千餘人及零星部隊歸朝。
劉光世,字平叔,保安軍人。南宋抗金名將,“中興四將”之一,鎮海節度使劉延慶次子。
劉光世出身將門世家,跟隨父親劉延慶鎮壓方臘起義,憑藉戰功升領耀州觀察使、鄜延路兵馬鈐轄。總之,劉光世在鎮壓農民起義中,累遷至奉國軍節度使,成為南宋建立後第一個建節的將領;任滁州、和州、濠州、太平州、無為軍、江寧府界制置使,升領檢校少傅。
金兵南下,劉光世畏懼金軍,每逢奉詔移駐前線,經常不奉詔而消極退避,治軍不嚴,其部隊吸納許多流寇、叛軍qi成為當時人數最多的軍隊之一;還常虛報軍額、多佔軍費,作戰時又多不親臨前線,坐守後方隨時準備逃跑。
面對臣僚的日益不滿,宋高宗為穩定局面還不得不考慮拉攏劉光世,以防止其部屬潰散後復為流寇或投奔偽齊;對劉世光的後勤軍需的供應極力滿足,還不斷對其加官進爵。終於在紹興七年(1137年)二月面對張浚再次上奏彈劾,宋高宗於四月免罷劉光世少師、萬壽觀使的職務,其部隸屬都督府;果然在紹興七年(1137年)八月原隸屬劉光世所部的統制官酈瓊、王世忠、靳賽等發動叛亂,殺死監軍官呂祉等人,帶領全軍四萬餘人,並裹脅百姓十餘萬投降金人傀儡偽齊劉豫。
劉世光不出面阻止的原因探究
①劉世光是膽小怕事、投機之人,其性格決定不會主動去解決兵變,況且此時劉世光已經不剝去其軍權,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②劉世光治軍無方,軍紀鬆弛、敗壞,面對軍隊叛變僅依靠其個人無法約束部隊;
淮西軍變
紹興七年(1137年)八月八日,南宋原隸屬劉光世所部的統制官酈瓊、王世忠、靳賽等發動叛亂,殺死監軍官呂祉等人,帶領全軍四萬餘人,並裹脅百姓十餘萬投降金人傀儡偽齊劉豫,史稱“淮西軍變”。
軍變經過
紹興六年(1136年)右相兼都督張浚曾上奏罷免劉光世,因左相趙鼎反對而作罷;紹興七年(1137年)二月張浚再次上奏,劉光世“沉酣酒色,不恤國事,語以恢復,意氣拂然,乞賜罷斥,以儆將帥”。四月高宗罷劉光世為少師、萬壽觀使,其部隸屬都督府。
張浚意圖控制劉光世的左護軍,便授王德為都統制、酈瓊為副都統制,結果引起酈瓊等不少中低將領的不滿。酈瓊率領直屬部隊五千餘人,在七煽動裹脅下宋軍四萬多人叛歸偽齊,左護軍五萬二千多人僅剩王德所部八千餘人及零星部隊歸朝。
劉光世其人劉光世,字平叔,保安軍人。南宋抗金名將,“中興四將”之一,鎮海節度使劉延慶次子。
劉光世出身將門世家,跟隨父親劉延慶鎮壓方臘起義,憑藉戰功升領耀州觀察使、鄜延路兵馬鈐轄。總之,劉光世在鎮壓農民起義中,累遷至奉國軍節度使,成為南宋建立後第一個建節的將領;任滁州、和州、濠州、太平州、無為軍、江寧府界制置使,升領檢校少傅。
金兵南下,劉光世畏懼金軍,每逢奉詔移駐前線,經常不奉詔而消極退避,治軍不嚴,其部隊吸納許多流寇、叛軍qi成為當時人數最多的軍隊之一;還常虛報軍額、多佔軍費,作戰時又多不親臨前線,坐守後方隨時準備逃跑。
面對臣僚的日益不滿,宋高宗為穩定局面還不得不考慮拉攏劉光世,以防止其部屬潰散後復為流寇或投奔偽齊;對劉世光的後勤軍需的供應極力滿足,還不斷對其加官進爵。終於在紹興七年(1137年)二月面對張浚再次上奏彈劾,宋高宗於四月免罷劉光世少師、萬壽觀使的職務,其部隸屬都督府;果然在紹興七年(1137年)八月原隸屬劉光世所部的統制官酈瓊、王世忠、靳賽等發動叛亂,殺死監軍官呂祉等人,帶領全軍四萬餘人,並裹脅百姓十餘萬投降金人傀儡偽齊劉豫。
劉世光不出面阻止的原因探究
①劉世光是膽小怕事、投機之人,其性格決定不會主動去解決兵變,況且此時劉世光已經不剝去其軍權,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②劉世光治軍無方,軍紀鬆弛、敗壞,面對軍隊叛變僅依靠其個人無法約束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