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雍正王朝》中八王議政逼宮,雍正對八王爺說了一句,如果十三弟有什麼三長兩短,你和你的那些同僚們就是要自絕是列祖列宗,自絕於朕。雍正這句話是嚇唬他們的嗎?還是雍正真的有底氣說這句話,如果十三爺真的被控制了,最後沒出現,雍正還會不會有最後一招?感覺雍正還有大招沒使出來,就像康熙還有狼覃的三萬大軍一樣。

2
回覆列表
  • 1 # 小奕精彩片段

    首先來說,八王議政更多像是一場引蛇出洞式釣魚執法。關於這個看法宋安之在之前系列分析中說過,現在再來簡單說說。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八王議政前夕,老十三曾經擔心老八一直負責與關外旗主王爺聯絡,會起什麼壞心思,雍正是這般回道:“讓他去辦翻不了天”。並且說到借這件事看看老八這個人到底是什麼打算,“要是膿包遲早擠了他”。

    雍正可是一個心思縝密之人,不是自大之人,不然也不會在殘酷的九子奪嫡中勝出,老十三這般擔心,他卻這樣說道,很明顯是早有準備的。而且到了逼宮那天,縱觀四位旗主王爺中的睿親王表現,很明顯就是雍正安排的臥底,可見雍正是早有計劃,就是要引蛇出洞,只不過後來老十三及時出現,所以雍正隱藏的手段才沒有亮出來。

    而雍正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他要師出有名的清理反對他新政的八爺黨。而且康熙臨終前交代過他要善待自己的兄弟,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傷害他們,所以雍正在政變過程中一直誘導老八說出“自絕於列祖列宗”的話,就是想要既師出有名又對得起父親康熙的遺言來收拾老八。

    所以老十三不出現,雍正肯定是有後招的。

    再退一步來說,如果雍正不是引蛇出洞釣魚執法的話,那麼雍正是否留有後招呢?

    首先雍正擁有很明顯的武力優勢。雖說御林軍都被隆科多的步兵統領衙門的人換防了,但隆科多這個牆頭草很精明,雖然跟著老八他們一起逼宮反對雍正,他都是打著自己有事之心的旗號,還有拿出來太祖遺訓來反對雍正,總之就是表示自己這樣做是忠心而不是逼宮,想讓他弒君他肯定不幹,這個罪名他肯定不會承擔。

    而且隆科多是打著維持朝會秩序,保護皇帝的名義換防禦林軍,如果他要弒君,步兵統領衙門的人肯定不幹,根本不會有人響應他。

    而且雍正是什麼人,帝王心術用的很厲害。像年羹堯這種人他都早就安排好了嶽鍾琪為棋子,關鍵時刻奪走年羹堯的兵權。在關鍵人物九門提督隆科多的身邊,肯定安插了自己的人,如果關鍵時刻下令反殺隆科多,怕是隆科多是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在這裡還有一個關鍵,劇中朝會的地點是在暢春園的澹寧居,並非是在北京城內的紫禁城。所以隆科多不可能將步兵統領衙門的兩萬多人馬都調過去,因此最多也就是幾百上千人,不然調動人數太多,早就暴露了。

    而雍正這方,負責粘杆處的圖裡琛在大殿內,雖說御林軍的防務被步兵統領衙門換防了,但大殿的防務還在圖裡琛控制之中,所以雍正才是真正擁有武力優勢的。如果他真的急了眼,粘杆處的人都是在軍隊之中身經百戰的戰士中挑選出來的,下令圖裡琛率領粘杆處的人殺掉隆科多還有老八等逼宮之人,肯定是沒問題的。

    雖然劇中並沒有交代後來狼覃大軍的去向,但結果無非就那麼三種,一是雍正繼位以後,狼覃繼續暗中保護他。二是康熙老死以後,狼覃也死去,雍正換自己的心腹去統領這支大軍。三是狼覃的大軍,雍正將其編入粘杆處。

    反正雍正這麼精明的皇帝,不會放棄這麼一張好的底牌,所以關鍵時刻,雍正召喚出這支祕密軍隊,局勢肯定會逆轉的。

    最後再以八王議政具體情況來看,雍正其實是沒必要出自己真正的後招。

    因為八王議政是以逼宮為主,不是造反也不是謀反,因為他們沒有這個實力,彼此聯盟之間也是爾虞我詐的。

    八爺黨沒兵權,想要自己控制大權,最後再扶弘時上去,把雍正逼退位。四位旗主的目標是恢復八王議政,擴大權力而已,他們的四千兵馬,只不過是在老八和弘時還有弘晝的偽證下,共管了京城外二營,但二營提督一旦知道真相或者第二天得不到聖旨,知道老八在騙他們,那麼四千兵馬根本不夠看。

    唯一真正有兵權的九門提督隆科多根本不敢擔負弒君的罪名,換防禦林軍已經是頂天了。而且他如果真想弒君,恐怕馬上會眾叛親離。

    所以說八王議政看似聲勢浩大,但也就是心理上交鋒。老八一方根本不敢對雍正下手,只是一直想讓雍正以為自己沒有了兵權,沒有大臣支援,心理崩潰下同意他們的八王議政。

    但雍正心志何等堅定,心理根本不會崩潰,而老八他們只能言語上壓迫,說實話都不值得雍正出真正的後招,所以就一直裝弱勢,使老八說出足夠多的“自絕於列祖列宗”的話以後,光是派表面上的圖裡琛就足以收拾這群人了。

    現在大家看明白了吧,由此也可以看出八王議政不只是精彩,細細推敲以後,很多細節也很是耐人尋味的,所以這麼多年過去,依舊能如此火爆,也是情理之中了。

  • 2 # 一個歷史過客

    八王議政逼宮,是八爺黨的核心人物八阿哥胤禩,憋出的最後一次,也是最大的一個大招。此時的胤禩和雍正都已經處於晚年階段,兩人鬥了一輩子。在胤禩看來,登不登上寶座、過不過把皇帝癮,都已經無所謂了,重要的是不蒸饅頭爭口氣,最後壓過四哥雍正一頭。因而,胤禩所有的計劃,最終目的都在於打壓雍正的氣勢,從精神上讓雍正垮塌。扶植弘時推其登上皇位,為的是讓雍正受到來自於兒子的背叛;聯合旗主王爺否決雍正的新政,是準備全面推翻雍正多年來的理想和政績;以滿洲親貴、朝廷百官、兄弟兒子的架勢策動逼宮,更是置雍正於孤家寡人的處境,讓其感到深深的孤獨。可以說,八爺黨的險惡用心,一層比一層狠毒。而且在具體的逼宮安排上,胤禩佈置得也是相當的充分。槍桿子裡出政權,這點胤禩是有相當深經驗教訓的。

    雍正還有後招嗎?

    老八在有了弘時這枚棋子之後,就進行了一系列的動作。他私底下組織了八王議政這件事情,試圖向雍正逼宮。而那時,侍衛內大臣是隆科多,隆科多有個下屬名叫圖裡琛,圖裡琛負責的是大殿的守衛,也就是負責守衛雍正的安危。有人說,假如老八可以策反圖裡琛,那麼如果老十三不及時出現,雍正就會落入虎口,被軟禁起來。

    但是依我看絕對不可能發生這種事情。因為圖裡琛的手下都是滿清上三旗的弟子,這一批人是最忠心於皇帝的,因為皇帝與他們的榮華富貴息息相關。假如圖裡琛是真的被策反,這一批弟子也不會輕輕鬆鬆的聽圖裡琛的命令,而是誓死抗爭到底,保衛雍正的安全。所以我認為,假如老十三最後沒有出現,雍正也不會有生命危險,因為這一批帶刀侍衛也是不容小覷的存在!

    首先,他先通過弘時和弘晝(他是被騙的)的口述,讓鐵帽子王帶來的4位參將和4000鐵騎與原來的兩營都統(豐臺大營,西山銳建營)協管了兩營防務。這樣,只要謀劃的當,兩營都算是已經被老八控制了。其次,以扶持弘時繼位為由,讓九門提督隆科多也加入了“逼宮黨”!隆科多所統領的步軍衙門是京師附近的第三支武裝部隊,實力僅次於兩營兵馬(兩營屬於野戰部隊,步軍統領衙門屬於衛戍部隊)。此時,除了圖裡琛手下的一千來名侍衛,其他兵馬都被老八的“逼宮黨”控制了。所以,老八和鐵帽子王組成的“逼宮黨”才會如此硬氣的懟雍正。

    總結:,歷史上也不會有八爺黨武力謀逆,逼雍正搞“八王議政”的事,其次,只能按照電視劇情分析了。電視劇編劇部尊重原著,也要尊重歷史。歷史上,隆科多被以“結黨營私,並私藏玉牒”為名抄家。之後定罪bai條,沒有武力逼宮謀反一說。雍正命人在暢春園外建屋三間,將他永遠禁錮。電視編輯如果按照小說演藝,有錯誤的話,鍋由原著作者二月河背。而脫離原著,又脫離歷史的話,這個鍋只能電視編劇背了。編劇只讓雍正說了一句“朕不想見他,讓他去該去的地方”。然後,隆科多就被圈禁了。

  • 3 # 泰樂觀界

    《雍正王朝》中八王議政逼宮已經屬於雍正坐穩皇上的年代。

    所謂邪不壓正,法理上雍正皇帝合法合理,光明正大。這個皇族Quest,朝廷上下,普通百姓都心知肚明,也是事實。八爺他們再怎麼折騰,也屬於篡權叛逆、發動宮廷政變的行為。名不正則言不順。再說這個階段,雍正的一些改革成果,普通老百姓是實實在在的享受到了,感受當中,屬於受益者,而受到損失的則可能是皇族,地主士紳階層。雍正肯定還有很多的後招。只不過短時間內可能場面不好看,可能有變故,但是長遠來看,終究會有翻身仗的。

  • 4 # 史海泛舟擺渡人

    八爺黨逼宮是《雍正王朝》最高潮的一個部分,在逼宮之前八爺黨做足了準備,八爺先拉攏到了四大旗主的支援,又將四大旗主的心腹安排到宮外的兩座大營中,試圖從十三爺手中奪取兵權。在逼宮的同時,八爺還拉攏隆科多控制了內廷,將御林軍趕出了大內。在十三爺出現之前,雍正無論在朝堂之內,還是在朝堂外面,都處於絕對的劣勢。

    八爺黨率先發難

    在八爺黨的支援下,旗主們紛紛數落雍正新政的弊端,要求雍正恢復八王議政制度,將兵權交給八爺黨掌握。雍正對八爺黨大聲呵斥,卻無奈內廷已經被隆科多控制,自己縱然有氣也撒不出來。

    由於八爺黨勢大力沉,滿朝文武大臣裡面,只有一個無足輕重的王文昭站出來說話。結果九爺怒罵王文昭是“狗”,王文昭氣的口吐白沫,竟然暈死過去。此時的雍正一直處於下風,八爺黨幾乎要逼宮成功。

    張廷玉出面支援雍正,十三爺力挽狂瀾

    在雍正一籌莫展的時候,張廷玉突然站了出來,他怒斥八爺黨目無尊卑,為雍正皇帝扭轉了一定的敗局。不過張廷玉只是一個文官,終究無法改變內廷附近的兵力對比,只要八爺黨掌握兵權,雍正就不容易翻盤。

    十三爺在進宮朝見的時候,得知了八爺黨試圖控制兵權的訊息,機警的十三爺立刻出宮,重新奪回了兩大營的控制權。十三爺奪回兵權,是雍正能夠取勝的關鍵原因,假如沒有兵權作為後盾,雍正根本不能將八爺黨趕出朝堂。

    沒有十三爺,勝負難以判斷

    如果十三爺沒有控制兵權,那麼雍正必然要在八王議政的問題上做出讓步。畢竟隆科多已經控制了內廷,八爺黨一旦逼宮失敗,勢必要狗急跳牆攻擊雍正。雖然雍正控制全國軍政大權,但是雍正身邊的兵馬都被八爺黨控制,雍正根本沒有逃跑的機會。

    當然雍正的身份畢竟是皇帝,明清時期君臣等級森嚴,八爺黨弒君的可能性並不大。只要八爺黨不殺死雍正,雍正就還有翻盤的機會。實際上即使八爺黨殺死雍正,八爺最後也做不成皇帝,因為他手中並沒有多少兵權,他也承擔不起弒君的罪名。

    總結

    十三爺的出現,給了雍正一顆定心丸,為雍正鎖定了勝局。假如沒有十三爺的幫助,雍正是否能夠戰勝八爺黨,確實存在一定的未知數。畢竟朝堂內外幾乎都被八爺黨控制,雍正身邊除了極少數正直大臣,根本沒有任何可以調動的兵力。

  • 5 # 多爾袞愛新覺羅

    雍正面臨逼宮之際,看似凶險無比,但其實仍是勝算在握。我們可以判斷,只要掌握兵權的十三爺沒有被控制,雍正就永遠不可能失敗,哪怕是暫時退讓,也能最終翻盤。

    八阿哥奪嫡失敗之後不甘心接受如此結局,始終在積蓄力量,夢想著翻盤。他策劃了“八王議政”之局,藉著雍正要整頓旗務之機,聯合了幾個關外的旗主王爺,將關外騎兵安排進了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並爭取了隆科多的支援,掌握了步軍統領衙門(負責京城治安)的兵權。

    如此一來,京城內外的兵權都落入了八爺黨的掌握之中,而到了朝會之期,八阿哥聯合九、十兩位阿哥以及旗主王爺,發難於朝堂之上,雍正沒有還手之力,被迫只能屈服,八阿哥就可以趁勢奪了雍正的權柄,名正言順地奪走兵權,由此而掌握主動。

    整個事件中,十三阿哥就成為最關鍵的人物。八阿哥在發動之時,不可能沒有注意到十三阿哥沒有出現,但此時他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只能希望十三阿哥的缺席是意外。

    但那不是意外。十三阿哥在朝會之前,從弘晝口中得知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已經被大換血,當即離開皇宮收攏兵權。以他的威望和地位,這根本不成為問題,重新掌握兵權的他回到皇宮時,馬上幫助雍正穩定了局面,八阿哥等人也最終功虧一簣。

    八阿哥經歷過康熙晚年奪嫡的失敗,那次也是因為十三阿哥帶兵出現,才力壓眾人將雍正扶上皇位,他再次預謀奪權之時,不可能忘記這個最關鍵的因素。如此結局,只能是人算不如天算了!

    畢竟,八阿哥還是不夠狠辣,他是不可能殺掉雍正的,那會讓他失去大義的名份!作為“賢王”的八阿哥,對雍正只能廢不能殺!

  • 6 # 香姐逛歷史

    雍正王朝是以二月河小說為主體劇本的電視劇,同時糅合了大量康雍時代的歷史典故還有少許的野史傳說。在這樣一個虛構大於真實的世界之中,還真是一切皆有可能。

    《雍正王朝》八王議政逼宮

    《雍正王朝》中雍正帝推行新政,損害到了八旗的利益,八旗貴族紛紛不滿,作為雍正帝的死對頭,八爺黨看到了希望,老八胤禩聯合八旗旗主、隆科多等人逼宮,力圖架空雍正,進而使自己掌握大權或者清君側,扶立弘時上位,自己當“周公”。八王議政逼宮最終失敗,從劇中看主要是因為老十三胤祥將兵權奪回才使得雍正勝出的。

    其實雍正帝對此早就對此胸有成竹,當初雍正帝命老八胤禩負責整頓八旗王爺軍務時,老十三胤祥對雍正帝提出了自己的擔憂,結果雍正帝對此說了一句:“讓他去辦,翻不了天。”這句話表明了雍正帝對胤禩聯合八旗旗主之事早有預料,而且還有了解決的辦法。

    果不其然,胤禩藉助整頓八旗軍務,向關外的鐵帽子王痛述雍正帝推行新政、改革祖制,損害八旗子弟的利益。鐵帽子王聽後義憤填膺,決定與八爺一起逼宮,但是他們與胤禩的目標不一樣,他們是希望逼迫雍正恢復祖制,而不是想雍正下臺。

    隨後八爺黨又拉攏了九門提督隆科多,關外的四王軍隊進駐豐臺大營,他們認為自己志在必得,於是在八王議政上上演了一出逼宮好戲。

    在劇中八王氣勢洶洶,雍正帝也好像亂了手腳,滿朝的大臣沒有敢為雍正出頭的,尤其是漢人,一說話就被八王嗆回去,最後張廷玉舌戰群王,雖然在言語上佔了上風,但是根本阻止不了八王。

    看到這裡覺得雍正必敗,但是後來老十三的出現扭轉了局面。其實老十三不出現雍正帝也不會敗的。

    為什麼說雍正皇帝還是會贏?

    首先,“血滴子”一類的神祕武裝。

    “血滴子”就是粘杆處,屬於特務組織。特務是打不了仗的,但是肯定會守衛在皇宮各處。

    其次,有圖裡琛在。

    圖裡琛依然帶領侍衛守住了大殿,他阻止了頂頭上司隆科多帶人進入大殿。但是,他這也是在觀望,因為他有讓隆科多自己進入大殿幫老八“逼宮”的嫌疑!如果,老十三不出現,圖裡琛就會出現保駕。圖裡琛在《雍正王朝》中,絕對是人精,也是絕對忠於皇帝的。

    圖裡琛手下的侍衛都是皇帝親領的上三旗子弟,很可能會跟“逼宮黨”死拼到底。所以,圖裡琛可能是故意讓隆科多進入大殿的。雍正一聲令下,圖裡琛率領侍衛直接關上大門,把老八他們都被悶在大殿內,包括隆科多。然後,一刀一個血拼吧。隆科多等人都沒帶刀的,拿刀子的都是侍衛。能打的也就隆科多還會兩下子,其他人都不行。最終,雍正將他們全部屠殺,然後開門招降哪些“群龍無首”的叛兵。

    最終,雍正皇帝還是會贏!

    總結:這次政變是一次註定的失敗,只能存在於劇情設定裡。要知道,從來沒有不流血的政變,八爺的政治理想太天真,以八爺當時的處境,金朝海陵王完顏亮才是他的合適教材。

  • 7 # 歷史畫中人

    雍正時期發生八王議政逼宮的事情,不管是清史還是通史,都沒有記載。所以這件事情是僅存在於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的一件虛構的事情。但《雍正王朝》的原著小說中,作者也沒有提及此事。

    《雍正王朝》中的八王議政逼宮,開始處於下風的雍正與囂張的八爺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直到最後十三爺胤祥出場,拿回了兵權,才宣告這段精彩緊張的對持結束,看過的朋友才知道究竟是有多精彩,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最後胤祥沒出現,那麼雍正還會勝利麼?

    在這樣一個虛構大於真實的世界之中,還真是一切皆有可能。

    其實,老八是想當皇帝的。但是他並沒有表露出自己真正的想法,而是假意扶持弘時去當皇帝,而那個時候弘時是跟弘曆在爭皇位,弘曆就是以後的乾隆帝。

    老八在有了弘時這枚棋子之後,就進行了一系列的動作。他私底下組織了八王議政這件事情,試圖向雍正逼宮。而那時,侍衛內大臣是隆科多,隆科多有個下屬名叫圖裡琛,圖裡琛負責的是大殿的守衛,也就是負責守衛雍正的安危。有人說,假如老八可以策反圖裡琛,那麼如果老十三不及時出現,雍正就會落入虎口,被軟禁起來。

    其次,有人說雍正有類似“狼覃三萬大軍”的祕密部隊。這更不可能,“狼覃三萬大軍”就從來沒有在小說或者電視劇中出現過!老十四假冒太子(原著是假冒老十三的手諭)手諭調兵的事,發生在小說《康熙大帝》中,當時奉命調兵護衛康熙的是“狼是”將軍,沒有狼覃的事。而在《雍正王朝》中,康熙也只是說讓狼覃調兵護衛,也沒說多少兵。

    在京師附近養這麼多兵,還不讓人發現,這怎麼可能?最後,一向忠於皇帝的圖裡琛都開始“騎牆了”!老十三要是不出現,圖裡琛就會放隆科多的人進入大殿,軟禁雍正!畢竟,隆科多還兼著領侍衛內大臣的職位,皇帝被控制住以後,侍衛應該聽他的。

    圖裡琛手下的侍衛都是皇帝親領的上三旗子弟,很可能會跟“逼宮黨”死拼到底。所以,圖裡琛可能是故意讓隆科多進入大殿的。雍正一聲令下,圖裡琛率領侍衛直接關上大門,把老八他們都被悶在大殿內,包括隆科多。然後,一刀一個血拼吧。隆科多等人都沒帶刀的,拿刀子的都是侍衛。能打的也就隆科多還會兩下子,其他人都不行。最終,雍正將他們全部屠殺,然後開門招降哪些“群龍無首”的叛兵。

    隆科多和老八胤禩就失去了舉薦權,再也沒有舉薦過其他官員了,即使舉薦,雍正帝也一概不採納。不僅他們,連張廷玉經過弟弟張廷璐的事,也不再舉薦新人。也就是說,雍正帝此時已經牢牢把握住人事任免權,無人能奪走。

    隨後雍正帝接連發布了好幾條任命,包括提拔李袚、提拔年羹堯以及提拔孫嘉誠等。可以說,在那個時間點上,提拔這幾個人都是得當的,也有利於朝廷。

    總結:《雍正王朝》中的八王逼宮,雍正實際上已經贏了。老十三的出現,只是給雍正的勝利蓋棺定論,保證他能完勝罷了。而老十三即便不出現,雍正也依然可以慘勝。逼宮黨大致分兩派:一派是關外的四位旗主王爺,他們逼宮的目地,不是要殺雍正,而是逼雍正交出部分權力,停止新政,恢復祖宗制度,為旗人多謀利益。

    這次政變是一次註定的失敗,只能存在於劇情設定裡。要知道,從來沒有不流血的政變,八爺的政治理想太天真,以八爺當時的處境,金朝海陵王完顏亮才是他的合適教材。

  • 8 # 李飛叨

    其實這也是《雍正王朝》中最大的BUG,八阿哥精心策劃了“八王議政”的逼宮之局,怎麼會忘記了將十三阿哥算入其中呢?只有一種可能,他認為十三阿哥一定會參加朝會,必然被他一起控制,也就沒有了後顧之憂!

    八阿哥奪嫡失敗之後不甘心接受如此結局,始終在積蓄力量,夢想著翻盤。他策劃了“八王議政”之局,藉著雍正要整頓旗務之機,聯合了幾個關外的旗主王爺,將關外騎兵安排進了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並爭取了隆科多的支援,掌握了步軍統領衙門(負責京城治安)的兵權。

    要知道,在當時的情況下,即便雍正想魚死網破,也是沒有機會的,圖裡琛以及幾個忠於雍正的侍衛,是不可能起到任何作用的,只要雍正就範,下旨交出權力,既成事實後就再也不可能翻盤。

    整個事件中,十三阿哥就成為最關鍵的人物。八阿哥在發動之時,不可能沒有注意到十三阿哥沒有出現,但此時他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只能希望十三阿哥的缺席是意外。

    但那不是意外。十三阿哥在朝會之前,從弘晝口中得知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已經被大換血,當即離開皇宮收攏兵權。以他的威望和地位,這根本不成為問題,重新掌握兵權的他回到皇宮時,馬上幫助雍正穩定了局面,八阿哥等人也最終功虧一簣。

    畢竟,八阿哥還是不夠狠辣,他是不可能殺掉雍正的,那會讓他失去大義的名份!作為“賢王”的八阿哥,對雍正只能廢不能殺!

  • 9 # 唐俊龍55398571

    努爾哈赤建立八旗制度統一建州女真各部族,接下來需要有一個政治利益均衡的議事機制,於是建州女真各部族遴選出貝勒出席努爾哈赤主持重大議事會議,這種重大事件需要十大貝勒商議的機制一直持續到皇太極時期,皇太極為了中央集權廢除了這種意識機制,伴隨著清軍入關後奪取大明江山,治理龐大的國家需要八旗制度為基石來運作,攝政王多爾袞聚攏親信旗主王爺重新調整所謂八王議政模式,這種政治上的設計如同英國現在議會中貴族院一會一樣是儀式上的沒有太多本質上意義。

    康熙擒鰲拜後開啟親政,他廢除輔政大臣制度開始大權獨攬,為了便於工作只留下了尚書房作為票擬的祕書機構,尚書房大臣由六部尚書和親貴大臣及王公貴族組成類似明朝內閣,康熙是一個非常善於駕馭臣黨的君主,他一手在自己的內閣中扶持起明珠和索額圖兩大臣黨,臣黨的背後是太子與八皇子及四皇子為首的八王奪嫡之爭,前朝的紛爭讓後宮也不得安寧,康熙皇帝一生豐功偉績卻留下一個吏治腐敗和國庫空虛的江山,冷麵王胤禛扛起千斤重擔開啟了改革模式,胤禛的改革滲透到了土地制度和官吏改革層面及權力分配等,雍正王朝十三年改革觸動了大地主和貴族的根本利益帶來了巨大隱患。

    雍正王朝的改革產生重大影響,八爺黨利用既得利益集團對新政的反感掀起八王議政的政治行動,胤禛面臨嚴重的挑戰,他沒有太多的準備,八個鐵帽子王帶兵入京接手了藍田大營和豐臺大營軍營,與此同時九門提督隆科多倒戈八爺黨陣營,這個局面讓胤禛五內俱焚,他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支援,腦袋裡第一個想到的是老十三,老十三在哪裡呢?三朝元老張廷玉站出來討論八王議政,他講述八王議政的淵源,可是沒有軍權的他並沒有震懾到八爺黨的野心,不過在道義上給了胤禛極大的支援和喘氣的時間。

    那麼清朝的京畿地區的防衛是什麼佈局呢?胤禛為什麼沒能有力控制這個佈局呢?清朝京畿衛戍部隊最早設置於順治元年,由京營八旗衛戍部隊負責。最早京營八旗分方位駐防於京城,其中正、鑲黃旗駐守於北方;正、鑲白其駐防於東方;正、鑲紅旗駐防於西方;正、鑲藍旗駐防於南方。具體駐防配置分為左右兩翼,拱衛京師。左翼自北而東而南,鑲黃旗在安定門內,正白旗在東直門內,鑲白旗在朝陽門內,正藍旗在崇文門內;右翼則德勝門有正黃旗,西直門有正紅旗,阜成門有鑲紅旗,宣武門有鑲藍旗。

    這其中,侍衛親軍及內府三旗由領侍衛府統領,領侍衛府設正一品領侍衛內大臣6員(上三旗各2員),轄一等侍衛69人,二等侍衛168人,三等侍衛333人,四等侍衛若干,藍翎侍衛90人,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漢侍衛若干,侍衛親軍共995人。這些侍衛分駐各處,其中乾清門侍衛分六班輪宿,每班30人,稱為內班;10人宿中和殿(另散秩大臣一員);30人宿太和殿(另侍衛長3員),稱為外班。

    乾清門 八旗四營當中,分營各旗自設正、副都統,驍騎營分駐城內,掌管城門及汛防;護軍營掌管禁衙,其中上三旗守禁門,下五旗守王公府門,之後圓明園亦設護軍營,專門掌守禁苑;步軍營統領步軍,主要掌管九門官兵,司巡捕;前鋒營則主管皇帝巡幸各處時前哨警衛工作。這其中還有一點需要強調,即四營並非同時設定,他們在清軍系統中都早有淵源,如驍騎營緣起於天聰年間即有的“阿禮哈超哈”(滿語,驍騎);前鋒營緣起於天聰年間的“噶布什賢超哈”(滿語,前鋒),只是到了順治初年才算定了營制而已。

    火器、健銳、虎槍三營可以算的上是京畿部隊中的特別設定。其中火器營設於康熙三十年,是負責教演火器的;健銳營設置於乾隆十四年,是有感於金川之役中雲梯兵功勳卓著而設立;虎槍營則是康熙二十三年為黑龍江將軍向康熙帝選進精善騎射兵勇四十人而特別設定的,據城虎槍營兵勇善殺虎,而虎槍營主要職責也是充當皇帝狩獵時的前導。隆科多作為步軍統領衙門的都統負責京畿地區的防務,可以說胤禛的身家性命都在其掌握之中,城外的主要軍隊又被胤祀帶來的鐵帽子王控制手中。

    綜合而言,如果胤祥沒有及時出現,那麼雍正王朝可能在剛成立就宣告結束了。

  • 10 # 四川達州

    小說影視而已。

    看看就好,假設什麼的,沒大意義。

    滿清皇帝是八旗總主子,親兄弟也得對皇帝自稱奴才,就不要說其他的八旗成員。這些八旗貴族與普通兵丁,面對皇帝不敢有任何反抗意識也不會有反抗意識。

    豐臺大營兵力2萬,以綜合配備裝備的上三旗為主,戰鬥力強。通州大營兵力5萬,以下五旗步兵為主,負責京畿地區防禦,城市攻擊能力較弱。

    此外,城內軍隊分佈是:

    御前侍衛

    兵力2000,是皇宮的核心圈守衛。負責紫荊城防禦,全部是上三旗,三位領侍衛內大臣統領,分若干上三旗的內大臣管理。

    御前侍衛不可能發生叛亂,面對九門提督的士兵佔全面優勢,更不可能被接管。

    九門提督:

    雍正時期只有三營巡捕。乾隆後期才改為巡捕五營。

    步軍營是滿蒙漢軍合編,兵力2.1萬,這一塊不可能出現叛亂。

    巡捕三營相當於首都巡警/刑警總隊,兵力大約8000,但真實戰鬥力及其差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歐米茄比勞力士“差”在哪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