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後面跟的詞語內容不同
“的”後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稱的詞或詞語:鳥的天堂、偉大的祖國。
“地”後面跟的都是表示動作的詞或詞語:拼命地逃、嚴密地注視。
“得”前面跟的多數是表示動作的詞或詞語,後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狀態的詞或詞語,表示怎麼怎麼樣的:走得很快、踩得稀爛。
二、作用不同
“的”,“地”,“得”附著在詞或片語後面,在句子中起結構作用時,都讀作“de”,在書寫時卻要寫成三個不同的字,所以非常容易發生混淆。用得對,意思表達就明確,用得不對,有時也會產生意思的變化。
比如:
看了這場電影,她激動得哭了。看了這場電影,她激動地哭了。這兩句話從表面看只是一字之差,但意思不完全相同。
前一句強調“激動”,“哭了”是對激動程度的補充說明。後一句主要是陳述“哭了”,“激動”是對哭的樣子的修飾,因此兩句用了不同的“de”。
三、用法不同
“的”前面的詞語一般用來修飾、限制“的”後面的事物,說明“的”後面的事物怎麼樣。結構形式一般為:修飾、限制的詞語+的+名詞。
“地”前面的詞語一般用來形容“地”後面的動作,說明“地”後面的動作怎麼樣。結構方式一般為:修飾、限制的詞語+地+動詞。
“得”後面的詞語一般用來補充說明“得”前面的動作怎麼樣,結構形式一般為:動詞+得+補充、說明的詞語。
一、後面跟的詞語內容不同
“的”後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稱的詞或詞語:鳥的天堂、偉大的祖國。
“地”後面跟的都是表示動作的詞或詞語:拼命地逃、嚴密地注視。
“得”前面跟的多數是表示動作的詞或詞語,後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狀態的詞或詞語,表示怎麼怎麼樣的:走得很快、踩得稀爛。
二、作用不同
“的”,“地”,“得”附著在詞或片語後面,在句子中起結構作用時,都讀作“de”,在書寫時卻要寫成三個不同的字,所以非常容易發生混淆。用得對,意思表達就明確,用得不對,有時也會產生意思的變化。
比如:
看了這場電影,她激動得哭了。看了這場電影,她激動地哭了。這兩句話從表面看只是一字之差,但意思不完全相同。
前一句強調“激動”,“哭了”是對激動程度的補充說明。後一句主要是陳述“哭了”,“激動”是對哭的樣子的修飾,因此兩句用了不同的“de”。
三、用法不同
“的”前面的詞語一般用來修飾、限制“的”後面的事物,說明“的”後面的事物怎麼樣。結構形式一般為:修飾、限制的詞語+的+名詞。
“地”前面的詞語一般用來形容“地”後面的動作,說明“地”後面的動作怎麼樣。結構方式一般為:修飾、限制的詞語+地+動詞。
“得”後面的詞語一般用來補充說明“得”前面的動作怎麼樣,結構形式一般為:動詞+得+補充、說明的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