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30558932451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個回眸,傳遞了千年的情愫。眼神裡沒有絲毫的名利之慾,只有那淡如菊,清如水的淡泊,任社會黑暗腐敗的洪流衝擊著自己,不為所惑,官場明明暗暗的爭鬥,皆不過是過眼雲煙,任他榮華富貴,還不如一抹淡菊,沉浮半世,只求結廬在雅境,無慾無求,他就是陶淵明,一個性淡如菊的詩人,也是我的偶像。 陶淵明真率至極,就如他的至愛菊花一樣。菊花不如牡丹那樣雍容華貴,不像曇花一樣嬌柔美麗,它有的只有傲霜之意,當百花在秋風中瑟瑟時,它還是孤傲的昂著頭顱。就像是陶淵明,泯一口淡酒,看菊在風中搖曳,聽著某某某在官場中的沉浮,看著世道之亂,或是漠不在意,或是淡然一笑。 世人常拿李白和陶淵明比較,其實李白哪有陶淵明真率,李白可以算是“瀟灑”,就如杜甫的酒中八仙歌所繪“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但李白固然瀟灑,還是有難捨的功利之心,所以多了豪放中的辛酸,瀟灑中的苦悶。而陶淵明不同,萬般放下,融入自然,就像他的詩一樣,毫無做作,清新淡雅,給人脫俗之感。 最難忘的不是陶淵明的詩,而是那篇《桃花源記》,寥寥數百字,卻創造了一個深入人心的世界,一個陶淵明的理想世界。“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可見陶淵明的人生追求,在那個物質匱乏的時代,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卻在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情境下把自己的渴望寄託在一個“烏托邦”,可見他思想的脫俗。 淡然一笑,怎迷萬丈紅塵,任他渾濁,惟我自清。陶淵明,就是一個脫俗的詩人,也是我的偶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麻團在炸的時候會裂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