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火雲邪神0303

    馬拉加西東部沿海地帶被稱為 “颶風海岸”,海浪洶湧,暗礁眾多,不但常有颱風光顧,更有大量鯊魚出沒,極其兇險惡劣。

    19世紀初,馬拉加西國王拉達瑪一世(RADAMA Ⅰ)不顧舟車勞頓,水陸交替巡行至塔馬塔夫,有感於陸路阻隔而海路兇險,萌生了聯通沿海眾多河流、湖泊、水塘、環礁湖和沼澤,開鑿一條貫穿南北的安全水路的想法。1827年,工程在其命令下啟動,但很快就停工了,國王的宏圖未能實現。

    法國殖民時期,約瑟夫·加連尼將軍(Joseph Gallieni )再次啟動這項工程,計劃從塔馬塔夫的富爾潘特開鑿到法拉芳迦納。1896年,在殖民政府的支援下,成千上萬的當地勞工和5000名來自中國的“苦力”(Coolie)開始了運河的開鑿工作。勞工所用之工具不過是鐵鍬、鐵鎬、箕筐而已,條件極其簡陋惡劣。8年以後,也就是在1904年,工程終於完工。這是一項福澤百姓的工程,因為這條水道與近海航道相比,非常安全便捷。但在使用的過程中,由於缺乏維護,很多航段由於泥沙淤積和水生植物的蔓延而失去通航條件,甚至斷流。沿海鐵路與橋樑的修建更抵消了其重要性,龐加拉納運河一度被人遺忘。

    馬拉加西獨立以後,制定了自己的發展規劃,除修橋築路以外,疏浚大運河也被列入建設計劃。20世紀80年代末,政府開啟疏浚河道工程,以便讓龐加拉納運河重新恢復生機。工程疏浚了從塔馬塔夫河流入海口到馬南嘉利(Mananjary)河流入海口共計420公里長的河道。這次疏浚讓運河北段全線達到了通航條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航母上900多米長的船錨,到底有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