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篩檢查,是唐氏綜合症產前篩選檢查的簡稱。主要有血清學篩查和無創DNA產前檢測兩種方法。
唐氏篩查
是一種透過抽取孕婦血清,檢測母體血清中甲型胎兒蛋白和絨毛促性腺激素的濃度,並結合孕婦的預產期、年齡、體重和採血時的孕周等,計算生出唐氏兒的危險係數的檢測方法。
進行唐氏篩查可以在妊娠15~20周內進行,最佳的時間是在懷孕的16~18周之間做。
特點是經濟、簡單、無創傷;檢出率70%左右,也就是說還會有30%~40%的患兒會漏診而出生。
唐篩檢查只能幫助判斷胎兒患有唐氏徵的機會有多大,但不能明確胎兒是否患上唐氏徵。
也就是說化驗指數偏高時,懷有“唐”寶寶的機會較高,但並不代表胎兒一定有問題。
除了唐篩檢查,有的孕婦還需要繼續接受無創dna或者羊水穿刺檢查,然後分析判斷胎兒患唐氏綜合徵的風險度,如果羊水穿刺檢查結果正常,可排除唐氏徵的可能。
無創DNA產前檢測
透過採集孕婦外周血,提取遊離DNA,採用新一代高通量測序技術,結合生物資訊分析,即可準確得出胎兒發生染色體非整倍體,即21-三體綜合徵(唐氏綜合徵)、18-三體綜合徵(愛德華氏綜合徵)、13-三體綜合徵(帕陶氏綜合徵)的風險率及更多染色體疾病及微缺失。
特點是無創傷、無流產風險、高靈敏度;檢出率99%以上,是目前最為安全、準確的檢測手段,對母嬰均無傷害。
一般情況下,建議孕婦在懷孕12~26周之間做。想更早期檢查,可以去香港做十週無創dna產前檢測。
兩者區別
唐氏篩查和無創DNA檢測都是篩查孕婦腹中胎兒的先天缺陷風險,但是兩者的檢測原理不一樣,唐篩是由孕婦母體情況推測胎兒的情況;無創DNA檢測是直接獲取胎兒的DNA進行檢測。
無創DNA產前檢測、唐氏篩查孕媽該如何選擇?
目前多數孕媽進行的是唐篩檢查,如果唐篩提示高風險或者臨界風險,醫生會建議透過無創DNA產前檢測或者羊水穿刺檢查。
很多孕媽吐槽唐篩準確率太低,唐篩檢查出來高風險,讓人提心吊膽,結果又做了無創DNA產前檢測是低風險。
而唐氏篩查似乎是內地醫院的必選產檢專案,有條件的孕媽可以在做完早期唐氏篩查後,再做一個無創DNA產前檢測,或者直接在香港做無創dna產前檢測,篩查更準確,也更放心。
唐篩檢查,是唐氏綜合症產前篩選檢查的簡稱。主要有血清學篩查和無創DNA產前檢測兩種方法。
唐氏篩查
是一種透過抽取孕婦血清,檢測母體血清中甲型胎兒蛋白和絨毛促性腺激素的濃度,並結合孕婦的預產期、年齡、體重和採血時的孕周等,計算生出唐氏兒的危險係數的檢測方法。
進行唐氏篩查可以在妊娠15~20周內進行,最佳的時間是在懷孕的16~18周之間做。
特點是經濟、簡單、無創傷;檢出率70%左右,也就是說還會有30%~40%的患兒會漏診而出生。
唐篩檢查只能幫助判斷胎兒患有唐氏徵的機會有多大,但不能明確胎兒是否患上唐氏徵。
也就是說化驗指數偏高時,懷有“唐”寶寶的機會較高,但並不代表胎兒一定有問題。
除了唐篩檢查,有的孕婦還需要繼續接受無創dna或者羊水穿刺檢查,然後分析判斷胎兒患唐氏綜合徵的風險度,如果羊水穿刺檢查結果正常,可排除唐氏徵的可能。
無創DNA產前檢測
透過採集孕婦外周血,提取遊離DNA,採用新一代高通量測序技術,結合生物資訊分析,即可準確得出胎兒發生染色體非整倍體,即21-三體綜合徵(唐氏綜合徵)、18-三體綜合徵(愛德華氏綜合徵)、13-三體綜合徵(帕陶氏綜合徵)的風險率及更多染色體疾病及微缺失。
特點是無創傷、無流產風險、高靈敏度;檢出率99%以上,是目前最為安全、準確的檢測手段,對母嬰均無傷害。
一般情況下,建議孕婦在懷孕12~26周之間做。想更早期檢查,可以去香港做十週無創dna產前檢測。
兩者區別
唐氏篩查和無創DNA檢測都是篩查孕婦腹中胎兒的先天缺陷風險,但是兩者的檢測原理不一樣,唐篩是由孕婦母體情況推測胎兒的情況;無創DNA檢測是直接獲取胎兒的DNA進行檢測。
無創DNA產前檢測、唐氏篩查孕媽該如何選擇?
目前多數孕媽進行的是唐篩檢查,如果唐篩提示高風險或者臨界風險,醫生會建議透過無創DNA產前檢測或者羊水穿刺檢查。
很多孕媽吐槽唐篩準確率太低,唐篩檢查出來高風險,讓人提心吊膽,結果又做了無創DNA產前檢測是低風險。
而唐氏篩查似乎是內地醫院的必選產檢專案,有條件的孕媽可以在做完早期唐氏篩查後,再做一個無創DNA產前檢測,或者直接在香港做無創dna產前檢測,篩查更準確,也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