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千百萬年
-
2 # 白先森Max
調是“調動、調令”,是行政上釋出命令的一種公式化的方法;宣是“宣召、宣旨”,是帶有封建色彩的,自上而下的一種壓迫式的命令。
“聽調”還有一定的自主性,我接到命令按章辦事,你不要跟我扯別的。“聽宣”就完全不自主了,旨意到了一宣佈,你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而且要跪在地上磕頭接受。毫無尊嚴可言。
“聽調不聽宣”這個詞多出現在傳統的演義小說裡面,除了二郎神和天庭的關係如此,還有《隋唐演義》裡羅成他爹羅義和隋朝的關係也是這樣。這都是演義,真實的歷史中是很少出現的。
“聽調不聽宣”代表一種特權,意思是:我承認你是老大,在戰略上你有什麼需要我會配合你,但我絕不會跪地接旨,也不會跪舔,你也不要給我擺你老大的架子。我認你是老大,你就是老大;我不認你是老大,你就屁都不是。
“聽調不聽宣”大概齊就是這個意思。
《二郞神搜山圖》(區域性)【絹本,現藏於北京故宮】
《西遊記》裡二郎神楊戩的出場,完美的詮釋了“聽調不聽宣”的含義,細細品來非常的有趣兒。二郎神剛出場的時候,他本人還沒有露面,原著裡就通過側面描寫來無形中抬高了二郞的身價。舉薦他登場的是個重量級的人物——觀音菩薩。而且觀音菩薩話裡話外無不透露出二郞小哥兒高傲的個性。
觀音菩薩向玉帝推薦二郞神的時候說道:
“乃陛下令甥顯聖二郎真君,現居灌洲灌江口,享受下方香火。他昔日曾力誅六怪,又有梅山兄弟與帳前一千二百草頭神,神通廣大。奈他只是聽調不聽宣,陛下可降一道調兵旨意,著他助力,便可擒也。”“奈他只是聽調不聽宣”,一個“奈”字,你就知道二郎神是個特權人物了。雖然你玉皇大帝是比我更高級別的大神,但是你不要跟我顯擺你尊貴的架子,想讓我聽你的你得好好跟我說話;雖然你比我職級高、比我官職大,我配合你,可以聽從你的調遣,別給我來居高臨下那一套。這裡顯示了二郞神心比天高的個性,那種高傲堪比想把玉帝拉下馬的孫悟空。
二郎神帶他的兄弟們來到花果山之後,他跟李天王開出的條件是什麼呢?
二郞說了,此去抓拿妖猴不管成功、不管失敗,他都不要李天王他們一干天兵天將插手。成功了我來搞定一切,你們這些渣渣不要來搶功勞;失敗了我的兄弟們來搞定一切,也不勞煩你們這些渣渣來幫助我。總之就是,只要我插手的事兒,你們這幫沒用的傢伙只有旁觀的份兒。
古畫中的二郞顯聖真君(年代不詳)
二郞多麼的心高氣傲啊,這完全就是有點輕視李天王他們這些天兵天將的意思。二郞讓李天王幹什麼呢?你只要拿出手電筒(照妖鏡),我辦事的時候給我照個亮兒就行了。人家託塔李天王堂堂一個天庭的降魔大元帥,也就只配拿個手電筒給二郞打個下手。
要說李天王不愧是天庭的降魔大元帥,肚量非常的大。緊要關頭,李天王也不計較二郎神什麼態度、擺什麼譜兒,認真地搞配合、打下手兒,畢竟是臨陣對敵的緊要關頭。從這裡也能看出,李天王對二郞神“聽調不聽宣”的特權是承認的,你隨便換上別人,他都不敢跟李天王說出這種話來。就是說出這話來,李天王也不會把你當根兒蔥,要不就無視你,鬧不好敢把說這話的人給推轅門外咔嚓了。也就是二郞神吧。
“此乃天尊洪福,眾神威權,我何功之有?”或許是李天王等人無怨無悔地配合,二郎神有所感動,口頭上說好聽點做為回報。但不管咋說,這也說明了二郎神傲歸傲,卻傲的有分寸、有章節。他領著一千二百草頭神,並不是一個草莽之輩,平時“不聽宣”,但是真有事兒“調令”來了,那也立馬頂上,不會給你打馬虎眼兒。
《二郞神搜山圖》(區域性)【絹本,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館】
二郞神為什麼這麼屌?二郎神他作為一個天神,卻不居於天宮,而是居住在人間的廟宇裡,自有他的一方小天地。就和菩提老祖、如來佛祖、觀音菩薩一樣,生活在他們自己演化的一個世界裡。
“見李虎拜還的三牲,張龍許下的保福,趙甲求子的文書,錢丙告病的良願。”二郎神多大的神通啊,連幾乎證悟到佛境的戰神孫悟空都打不過他。玉帝又是他的親舅舅,但是二郞卻不貪戀天庭的福分,選擇在凡間居住,整天面對一群又一群的凡夫俗子,面對這些庸俗的對他來說無關緊要的生老病死的瑣事。老白覺得,這就是二郎神的可敬之處。
居高而不傲,居低而不卑。面對高高在上高傲的皇權,二郞神拿出了他的高傲;面對匍匐人間卑微的眾生,二郎神拿出了他的卑微。這就是二郞神“聽調不聽宣”的真義。
-
3 # 觀察號
從字面上理解,聽調不聽宣,其意思是,聽從玉帝的調動,卻保持自我獨立性自立性:不聽從上級(帝王)的宣召、召見;不上朝見駕;
這體現出二郎神權力勢力具有很大獨立性的描繪,但二郎神陣營與玉帝是一邊的。
許多人認為,這是因為,二郎神是玉帝的外甥,這是玉帝給予二郎神的特權。
二郎神,出門迎接旨意,同義兄弟即赴花果山助力剿除。成功之後,玉帝高升重賞。
只是,任務完成之後,玉帝並沒有實現自己的諾言,並沒有將二郎神高升,只是進行了重賞。對此,二郎神似乎也是見慣不怪,在領到賞賜之後,直接就回了自己的灌江口。
也許是早就看透了玉帝的所作所為吧,所以玉帝的召見基本不理睬,僅僅是真正要執行任務的時候,二郎神才出去人馬。
所以綜上所述,二郎是一個忠於玉帝的將軍,他可以聽任何的差遣,卻不願意去奉承玉帝那一套作風。
-
4 # 李異寒山道
二郎神“聽調不聽宣”的典故出自《西遊記》第六回《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聖施威降大聖》。
孫悟空大鬧天宮,玉帝的各路天兵神將都奈何不了,事情鬧大了,玉帝又急又怕,卻又想不出合適的人來解決這隻令人頭疼的猴子。這時,觀音菩薩力薦二郎神:“乃陛下令甥顯聖二郎真君,見居灌洲灌江口,享受下方香火。他昔日曾力誅六怪,又有梅山兄弟與帳前一千二百草頭神,神通廣大。奈他只是聽調不聽宣, 陛下可降一道調兵旨意,著他助力,便可擒也。”
“調”和“宣”一字之差,卻相當微妙。調是指軍事上的指令,一般都因為緊急軍務,需要調動有實力的軍隊過來解決,是爭對緊急情況這件事的。二郎神作為一名天庭軍人,遇到天庭的重大危機,是責無旁貸要支援的,這是幫助天庭群體,跟玉帝本人沒多大關係。
而宣就不一樣了,是上級對下級的行政指令,君命不可違,你來也得來,不來也得來,沒得商量的。
原來當年玉帝的妹妹雲華仙子下界,與楊生結為夫妻,生下二郎神楊戩。兩人姻緣卻不被玉帝和王母容許,把雲華仙子壓在桃山之下。楊戩斧劈桃山,救出母親,從此也跟舅舅玉帝結下了樑子。
《西遊記》裡說他,“心高不認天家眷,性傲歸神住灌江。”,寫出了二郎神心氣之高,性情之傲,因為母親的事,管你是不是天皇老子,死活不認這個舅舅了,跑去下界的灌江口做了個割據軍閥。
但是,《西遊記》裡也寫道,二郎神接到鬼王的調令,反應很異常,不是故作姿態,而是非常爽快地答應了。原文是這樣的:真君大喜道:“天使請回,吾當就去拔刀相助也。”
好像對玉帝外甥這個的名頭非常看重,這好像跟“聽調不聽宣”的高傲之氣有點出入。
這是為什麼呢?
也許,是因為玉帝之前雪藏了他,你想想,以二郎神的本事之大,心氣之高,怎會久居於灌口這個凡間小地方,做一個默默無聞的“小聖”?但是,玉帝也是個心高之人,既然你不叫我舅舅,我也不理你,你喜歡在哪呆著就在哪呆著吧。於是,不知過了幾百年,二郎神一身本領,卻無用武之地,被磨得沒了脾氣,但他又心高氣傲,不肯主動低頭,兩人就這樣耗著。其實,二郎神一直在等一個機會,就是玉帝碰到非他不可解決的大事,主動求他。
這個機會終於讓他給等到了,也許他也沒想到,會出一個孫猴子大鬧天宮,而且這個對手夠強,配得上自己的本事,可以讓他一展多年的憋屈,在天庭揚名立萬。
所以,二郎神怎能不大喜?
其實,整個事件中,最厲害的莫過於觀音了,她是一個情商極高的菩薩。以觀音的法力,本可輕鬆降伏孫悟空,但她把這個人情給了二郎神,她知道,二郎神太需要這個立功機會了,她把人情同時又送給了玉帝,要是由她出手,就是佛家勝過道家,玉帝臉上未免掛不住。不管怎麼樣,二郎神都是玉帝的外甥,是自家人,由二郎神捉住孫悟空,不丟臉。而特意強調“聽調不聽宣”,是給兩個人都留了足夠的面子,給了臺階下,以建立統一戰線的高度,輕鬆化解了這對甥舅之間長期的冷戰局面。
真要為觀音姐姐點一個贊!
二郎神這麼聰明,怎能不知觀音的用心良苦?所以,投桃報李,也冰釋前嫌,大聲報出“吾乃玉帝外甥”這樣響亮的名號,給了玉帝一個大大的臉面。
-
5 # 鄭說豫見
二郎神說的“聽調不聽宣”是什麼意思?聽調和聽宣的區別是什麼?
聽調不聽宣,簡單說就是:我不挑戰你的地位,你也要尊重我的獨立性,有好差事我也幹,當孫子堅決不幹!
在西遊記中,關於二郎神的來歷是這樣記載的:“乃陛下令甥顯聖二郎真君,見居灌洲灌江口,享受下方香火。他昔日曾力誅六怪,又有梅山兄弟與帳前一千二百草頭神,神通廣大。”這裡寫的很清楚,二郎神有自己的勢力範圍----灌江口,有自己的經濟來源---享受下方香火,自身神通廣大,又自己的武裝力量----梅山兄弟和草頭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團體。這個團體,雖然不挑戰天庭權威,但也有相當大的獨立性,自成體系。
所謂聽調,就是說想想讓我幹活,條件好也幹。 西遊記原文中,觀音菩薩建議陛下可降一道調兵旨意,著他助力,便可擒也。而二郎神見到調兵旨意後,回覆:天使請回,吾當就去拔刀相助也。這裡用了兩個助字,顯示二郎神與玉帝之間的平等性,二郎神原因幫助則去,不願幫助可以選擇不去。
調,有協調、調遣的意思。俗話說皇帝不差餓兵,聽從皇帝的調遣,皇帝授予一定的權力,給一定的資源,並根據業績給予一定的封賞,有點像現在社會的合同契約關係。條件合適有利可圖就幹,不合適不幹。即使是有獨立性的組織,也會樂於接受調遣的。
宣,意思是指車遇到車時避讓的行為,這裡面涉及著尊卑大小的區別。宣,個人理解一個包括宣召,一個包括宣慰。所謂宣召,就是皇帝可以宣召某人到皇宮或者指定位置,接受皇帝的召見,這個是必須去的。接到宣召的命令,必須是馬上跟著傳令之人走的。比如漢高祖劉邦就是藉助巡遊的名義,宣召韓信,藉機逮捕了韓信。我們看電視劇,也經常有情節,宣某某某覲見。宣慰,簡單說就是宣揚政令,慰問百姓,比如明朝時設立貴州宣慰司,是要在當地行事中央的制度。不聽宣指既不接受皇帝的召見,也不接受皇帝派員到地方進行宣慰。
當年李自成率軍包圍了北京城,向崇禎皇帝提出的條件包括裂土稱王和聽調不聽宣,可惜崇禎予以拒絕,導致身死國滅。唐朝時借回鶻兵幫助平亂,回鶻對於唐朝而言,也是聽調不聽宣的,還要說清楚攻破長安任由回鶻搶奪財寶人畜,回鶻也願意幹這活。
-
6 # 德雨50926495
“調” 換個工作崗位,單位派你出個差,工作調動。“宣”具有居高臨下的意思,領導命令你如此如此。“聽調”就是說,我可以聽你的,算是賣個面子給你。“不聽宣”,老子幫你打架可以,你別真把自己當個人物,到朝中去面聖之類,那是不可以。
玉帝是誰呢?如果換到人間來說,他就是皇帝,而且是掌管著三界的皇帝,當然要經皇帝管得寬的多,用現在的話說,那是撲克牌中的大王,可是二郎神這個王臣,偏偏就不服這個皇帝管。這還要從其家庭說起。玉帝的妹子,思凡下界,跟凡人生了孩子楊戩(二郎神),犯了天條,其壓在桃山底下,閉門思過。
然而,二郎神對玉帝並無好感,且心高性傲,不願依附於天庭,更不喜天庭的條條框框,便下界去灌江口居住,平時不與天庭往來。若玉帝正式下旨讓他去辦事,他還是會去的。因此就有了二郎神“聽調不聽宣”的說法。
下放高幹子弟,皇親國戚,作為與天庭與幾間結合的產物,楊戩練就一身本領,劈山救母,又有彈打鳳凰、力誅八怪、梅山結義,迅速成長為天庭中,一員虎將,在悟空大鬧天宮,四大天王、八大金鋼,以及宮中眾神,束手無策的情況下,觀音菩薩建議,調楊戩討賊。
在天庭的眾將中,二郎神絕對是例外,他並非是天庭裡面註冊的神仙,無須每日打卡,他更多時間在梅山,做自己的草頭王,天庭的這些人,有自己的職責範圍,平時都是在天上工作,而二郎神有著自己的隊伍,在灌江口享受著人間的煙火。
其實,玉帝與楊戩之間親情,還是很重的。戰役結束後。參與作戰的人員,均沒有得到獎勵,包括扔鐲子砸倒猴子的太上老君,都沒有獲得任何賞賜,李靖、哪吒及十萬天兵,忙了好幾次,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但連杯御酒都沒得吃,俸祿也沒加。楊戩立功後,玉帝立即封賞,而且獎勵不菲,金花百朵,御酒百瓶,還丹百粒,異寶明珠,錦繡等件。
可見,玉帝和楊戩彼此之間,其實舅甥情誼重得很,所謂有“聽調不聽宣”只是裝給外人看的。
-
7 # 環球知識科普
規矩,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存在,無論是在哪個國家,哪個地區,哪怕是子神話世界裡也是如此。因為只有在規矩的約束下,才不會出現亂子,秩序才會保持下來。但是在我餓麼的呢神話裡,有一個人物比較特殊,他就是二郎神。因為關於他有一個說法,那就是“聽調不聽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這裡面“聽調”和“聽宣”有著什麼區別?這個說法的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其實這句話在《西遊記》裡面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句話,乍看之下沒什麼特殊之處,但是其實如果仔細一琢磨的話,這裡面可是有著很大的資訊量的。當時是在孫猴子鬧騰的時候,將那些天兵天將都大的稀里嘩啦,連李靖父子也大敗而歸。這時觀音就向玉帝推薦量二郎神。在她推薦的過程中,就有這麼一句話,說他“聽調不聽宣”,要是能夠將其召來,就可以抓到猴子了。
因此,對於這句話根據他的具體情況解釋就是由於他在灌江口有著自己的隊伍,實力強大,享受著人間的煙火,所以那些天庭的各個部分都管不到他,平時天庭有什麼節日活動之類的他也一概不去,就是在自己的老巢待著,這就是所謂的“不聽宣”。但是一旦有事情發生,玉帝下旨讓他去做的時候,他也得執行命令,這就是所謂的“聽調”。所以說,這種關係看起來比較怪異,但是它的存在也是有著原因的。
至於說原因,在他接受調遣前去花果山擒拿猴子的時候,就被猴子說出來了。換句話說,也就是他的身世的原因。當年他的母親原本是一個仙界的神仙,但是後來下凡,在人間遇到了楊君,結果兩個人產生感情,於是楊戩也就由此誕生。但是這件事卻違背了天條,於是他母親就被關押在桃山,而他之後開始學藝,最後用斧頭將山劈開救出母親。所以說我們也就知道了他和餘地之間的關係是很近的,玉帝是他的舅舅,由於當年的所作所為感覺有些愧對他以及妹妹,所以才讓他有了這個特權。
其實在玉帝這方面,不僅僅是他的妹妹,就是他的幾個女兒也是接連的下凡,和凡人成親生子,所以這事他已經是從開始的腦殼疼到之後的習以為常了,至於規矩還是要有的,該懲罰就懲罰,但是之後還是不能拿自己的這些親人怎麼樣。所以其實他和楊戩的關係也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差,其實在西遊裡面,二郎神也會死對自己的這個舅舅非常的恭敬。而且玉帝與他也是極為的讚賞,在立功之後就大大的賞賜了他一番,遠不是李靖父子能夠比的,這就是差距,畢竟關係在那擺著呢。
-
8 # 優己
聽調不聽宣是藩王諸侯的待遇!只有有封地的人才配享有這個特權。西遊記成書於明朝,按著明朝的配額,楊戩在天庭的封爵相當於王爵,可以不用入京朝拜玉帝(未經宣召不得入天庭),玉帝有需要的時候則再發一紙詔令調兵。
我們都聽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句話,也就是說只要在天庭管轄範圍之內,都是玉帝管轄的地方,必須遵守玉帝頒發的指令,比如玉帝規定白天吃飯的就不能晚上吃飯。但是卻有一種地方可以不遵守這個指令,那就是封地。理論上,封地的領主就是這塊土地的國王,他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內頒發自己的家法家規,設立各級管事,甚至養族兵私兵(古代私自建軍是非法的,只有這種享有聽調不聽宣的人才可以自己募兵)。按著古代的爵位分封,分別是公候伯子男共五級爵位。一般來說,侯爵以上的是就可以做到聽調不聽宣,特殊情況除外,比如漢朝的侯爵太多了,就不具備此權力。
關於楊戩的級別主要是從其私兵的編制上得知的。在古代,雖然有封爵的人可以在自己的封地武裝軍事力量,但是編制大小卻是固定的。比如侯爵就只能擁有500名私兵,公爵則最多可以有1000名私兵護衛。楊戩當時有1200名草頭神私兵,這是王爵才能擁有的護衛數量。
-
9 # 易行者張軒寧
二郎神的身份我相信在這裡已經不必多說了,我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看了一下之前的回答,一、我覺得篇幅過於長、二、他們把二郎神楊戩的豐功偉績已經表完了。所以我僅將此二字區別。
首先我們知道楊戩的身份是什麼:
楊戩又名二郎神、清源妙道真君,二郎顯聖真君,昭惠靈顯王,其部下為梅山六友、一千二百草頭神,其身份為武將、或稱武神。二郎神身為武將,最重要的事情是排兵佈陣、領軍出征才是他的主要工作。
所以“調”便為調遣兵馬;聽從調遣,聽從誰的調遣呢?誰是此次戰役的主導者邊聽誰的調遣,無論你是玉皇大帝、還是姜子牙、還是某位大神、大將,只要此次為出征領袖便為其調遣。所以這便是聽從調遣。
不聽宣,宣、意思是帝王召見臣下,而楊戩並不在乎其“官場”地位,也非好權奪利之者,宣召、宣見有何事呢?要麼就是賞賜、要麼就是溝通、要麼就是批評等等,這些對於這位好戰的武將並不在乎、也不在意。
所以這句話也清楚的表現了二郎神楊戩的性格與性情,這句聽調不聽宣,也表明了楊戩其戰鬥立場,始終把自己定位成一個戰士、一個武士、一名武將的概念,而並非想爭名奪利、奪權弄巧與阿諛奉承等“官場”風氣。
-
10 # 古代哲學思考
宣和調是兩個意義不同的字。
宣字的原始本意是高聲展讀由天子的詔告或任命,這是一個由上及下的動作,本身就有明令、安排、通知的意思,被“宣”方處於下位,沒有拒絕、議論的空間。
調和宣的本意就不同了,調的原始本意是為達成一致在各方間商議。從中我們可以跟明顯的看出兩者的區別,“調”是建立在雙方同等地位、同等權利的基礎上的,在這裡沒有上下級,各方可以接受,也同樣擁有拒絕、改變、退出的權利。
所以,聽調和聽宣這兩個詞意義差距極大。在《西遊記》中寫到,二郎神對於天庭的安排就是“聽調不聽宣”,由此也可以推斷出二郎神和天庭的關係,雙方的地位。
《西遊記》中有一首詩來寫二郎神,通過這首詩我們幾乎可以將這位大神的形象、事蹟瞭解的差不多了。
儀容清俊貌堂堂,兩耳垂肩目有光。
頭戴三山飛鳳帽,身穿一領淡鵝黃。
縷金靴襯盤龍襪,玉帶團花八寶妝。
腰挎彈弓新月樣,手執三尖兩刃槍。
斧劈桃山曾救母,彈打鋋羅雙鳳凰。
力誅八怪聲名遠,義結梅山七聖行。
心高不認天家眷,性傲歸神住灌江。
赤城昭惠英靈聖,顯化無邊號二郎。
“聽調不聽宣”與詩中的這一句“心高不認天家眷,性傲歸神住灌口”也是相互照應,互為解說。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二郎神本身對於天庭、玉帝——二郎神的舅舅不怎麼看得上眼,態度上也是一種愛搭不理的樣子,而且天庭方面也是預設這種行為的。由此我們又可以推斷出,天庭對於二郎神沒有太大的束縛,甚至可以說,二郎神是獨立於天庭之外的一個存在,玉帝的手在小小灌口打了個彎,被硬生生的折了回去,可見玉帝也不是萬能的。
有人拿《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對比《封神演義》中的二郎神,發現這兩者有著驚人的相似,所以有人說後來的孫悟空就是從最早的二郎神演變來的。這種說法很有趣,也有極大的可靠之處。其實,不必對比《封神演義》,單單從《西遊記》中兩人的具體情況稍加分析也不難看出這二者有極大相似處,甚至說站穩腳跟的二郎神就是齊天大聖孫悟空對於水簾洞最初的終究追求——約等於土皇帝,且是被真龍天子忌憚、尊重認可的土皇帝。
最後,從這個問題中我們由此可見古人對於漢字的理解、把控、運用,完全不是現在可比的,希望現在人多讀古書經典,多理解漢字,而不是簡單的認識。
-
11 # 丙潤老師
二郎神說的聽調不聽宣這句話非常有分量,而且比我們想象中的要更加隱晦。
更重要的是就這樣一句話,擺明了二郎神的地位以及天庭當中對於部分神仙的管理制度。
第1點,這句話是什麼情況下說的?在西遊記當中這句話可謂是非常曖昧,曖昧到什麼程度?在西遊記電視劇中沒有體現出來。
甚至在諸多與西遊記相關聯的電影電視劇當中都沒有體現出來,只有在西遊記原著當中,不鹹不淡地說了這麼一句話。
那麼這個所謂的不鹹不淡的一句話究竟是在哪裡?在什麼情況下說出來的呢?
在西遊記原著當中,也沒有玉皇大帝嚇得趴到桌子底下,然後說求救如來佛祖讓如來佛祖幫助自己。
這種情況只是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把如來佛祖給調派了過來,讓如來佛祖來處理這件事情,只不過如來佛祖處理這件事情之前有一個人物登場了,那個人物就是二郎神。
那麼是誰把二郎神推到前臺來的呢?答案就是觀音菩薩,觀音菩薩在一旁正看熱鬧呢。
奈他只是聽調不聽宣,陛下可降一道調兵旨意,著他助力
這裡說的是誰呢?是玉皇大帝的外甥二郎神,當然關於這一點如果做解讀的話也是可以解釋得開的,畢竟二郎神的身份地位實在是太過尷尬了。
那麼觀音菩薩說的這句話翻譯過來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這句話之前還有幾句話,簡單來講,那就是玉皇大帝的外甥在人世間正在享受香火,他的手下一共有1200個草頭神,而且還有梅山兄弟。
只不過二郎神他屬於聽調不聽宣的,所以玉皇大帝你得下一道旨意才可以讓他過來幫忙。
第2點,聽調不聽宣是什麼意思?首先我們先看最開始的這兩個字,這兩個字調指的是調兵遣將的調。
那一般遇到這種情況就可以簡單粗暴地理解為這個二郎神,他是聽從皇帝的指令的,皇帝讓他幹什麼他就去做什麼。
那聽調不聽宣的不聽宣是什麼意思呢?主要是二郎神一直待在自己的所屬地盤上,從來不參加任何的活動。
比如天庭裡面的活動或者其他的神仙級別的活動,同時又不歸屬於天庭當中的任何一個官級的指揮。
那把這兩句話摺合在一起,也就是說天庭當中的其他部門是沒有管轄二郎神權利的。
唯一能夠有管轄二郎神權力,或者只需要說一句話二郎神就會去做的,那個人是誰呢?是玉皇大帝。
第3點,二郎神是特權人物。可能一些人想當然地認為二郎神和玉皇大帝之間必然是苦大仇深,為什麼苦大仇深呢?因為二郎神是被自己的親舅舅給活生生的分開的。
要不然的話,二郎神還能夠和自己的母親見面,也正因如此二郎神應該特別討厭玉皇大帝,但實際情況可能要讓一部分人大跌眼鏡了。
我們先說一下天庭當中的制度對於天庭來說有著一系列的規定,其中神仙不能談戀愛,這幾乎就是一道死命令,在天庭當中有不少人就因為談戀愛而出事了。
比如豬八戒再比如其他人物,我們不做過多贅述,而二郎神就屬於其中的特例,如果沒有玉皇大帝暗中保護的話,估計二郎神最終會被天庭的制度給打的灰飛煙滅。
所以我們姑且能夠得出一個結論來,玉皇大帝最起碼對二郎神有恩。
而實際情況是當二郎神回到天庭的時候,對於玉皇大帝的表現也是非常的畢恭畢敬,對於玉皇大帝也是非常的尊重。
所以我們不能得出一個結論來,玉皇大帝之所以剝離了二郎神與自己妹妹之間的關係,是為了另一層面保護二郎神。
就像之前比較火爆的電視劇寶蓮燈一樣,二郎神又把這件事情完,完整整地覆盤到了陳香的身上?
更重要的是二郎神屬於明顯地聽調不聽宣的人物,一個聽調不聽宣的人物就意味著如同朝廷當中的封疆大吏一樣。
比如在唐宋元明清各個時代當中,都有一些封疆大吏,地方官員壓根就感染不了朝廷當中的官員,也沒有辦法去彈劾或作官職任命,唯一能夠做到這些的只有皇帝拜託皇帝。
又跟人家是親孃舅的關係,這可是自己的親外甥,那可是自己的親舅舅。
就算兩個人表面上事情做得再僵,但總歸會有這一部分血緣在內,所以這也就成就了二郎神的身份和地位。
如果再不濟直接把如來佛祖叫來不就行了嗎?幹嘛非得讓二郎神在這跑一下過場,幹嘛非得讓觀音菩薩在旁邊推舉二郎神去做這件事情。
無非就是為了給二郎神一個嘉獎或者給他一個戰績。
畢竟,沒有戰績怎麼著都說不過去。
-
12 # 自在人生百味
1、聽調不聽宣
聽調不聽宣,意思是聽從天庭的調動,卻保持自我獨立性自立性,不聽從上級(帝王)的宣召、召見;不上朝見駕 。
“調”,是正常的工作調動,調配,具有國家正式性。
“聽調”,就是服從天庭的正式工作調配。
“宣”,宣召, 召見 ,入朝覲見。指玉帝的命令,具有玉帝的個人性,含有以上對下之意。
“聽調”和“聽宣”的區別就是,一個保有自主性,一個全面服從。
二郎神的聽調不聽宣,意思是二郎神和天庭同屬於一個陣營,服從天庭的正式工作安排,必須是正式的才聽,平時你管你的,我過我的,誰也不干涉誰,有很大的自主性,但不會去天庭上朝,對於玉帝的召見和個人意見不服從。
二郎神之所以聽調不聽宣,是因為他的身份以及與玉帝之間的恩怨造成的。
2、二郎神的身世
《西遊記》中二郎神是玉帝的外甥,玉帝的妹妹思凡下界,與一個姓楊的年輕人結婚,生下二郎神。
二郎神的母親思凡下界,犯了天條,被玉帝下旨壓在了桃山下,二郎神在西王母的指點下擔山趕日,劈開桃山救出自己的母親。
後來玉帝敕封二郎神為昭惠靈顯王,又號二郎顯聖,居住灌江口,受下界香火,為萬民排憂解難,帳前有梅山六友相伴,合稱梅山七聖。麾下有一千二百草頭神。
在《二郎寶卷》裡,二郎神的母親是雲華,又稱雲華仙女,張仙姑,張三姐,張雲臺,三神姑,三公主,雲臺三公主,仙姑娘娘,封號是白蓮公主,蓮花公主,是天庭的三公主,鬥牛宮的主人,玉皇上帝和西王母的三女兒。
二郎神的父親楊天佑,曾是天上的金童, 在天庭的時候與三公主相戀,後來下界成為凡人。
三公主不忘與左金童的舊情,帶著隨從二十八宿及九曜星做保鏢,下凡與其再續前緣,兩人在凡間生下一子楊二郎,也就是二郎神。
在二郎神3歲的時候,三公主被心猿壓在了太山之下,二郎神被西王母養在鬥牛宮裡,在二郎神89歲的時候詢問西王母自己的母親所在,西王母告訴了他真相,他在西王母的指點下,擔山趕日,劈開太山救出了自己的母親。
3、二郎神為什麼聽調不聽宣
“心高不認天家眷,性傲歸神住灌江。赤城昭惠英靈聖,顯化無邊號二郎。”
這是《西遊記》裡二郎神出場時的一段詩,充分說明了二郎神為什麼聽調不聽宣。
首先,玉帝將二郎神的母親壓在山下,二郎神對玉帝這個舅舅心裡肯定不痛快,沒有多少親情好感可言,不想見玉帝。
其次,二郎神雖然是玉帝的外甥,但是因心高氣傲不願依靠玉帝的名聲,所以平時不與天庭往來,免得落下一個靠舅舅的名聲。
二郎神就如一個出身高貴家庭的子弟,與家裡人有著解不開的心結,但又不至於翻臉,不想靠著家裡的幫助,想要自己做一番事業。
而玉帝對這個內外兼美本領高強的外甥也很無奈,打也不是罵也不是,也不好放下面子主動向二郎神示好,乾脆敕封他為昭惠靈顯王,又號二郎顯聖,居住灌江口,受下界香火。
同時玉帝也要提防他這個外甥了,一旦二郎神到了天庭,憑藉特殊的身份、強大的武力和人格魅力,自然不缺追隨者,會逐漸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邢成對玉帝的挑戰,或者打亂天庭的平衡。
所以,玉帝也就隨了二郎神的心思,讓他做個聽調不聽宣沒什麼勢力的神仙,天天打打獵,和梅山兄弟喝喝酒,打打抱不平就好。
回覆列表
“聽調不聽宣”雖不是句名詞,但其意義要比名詞還深刻的多,因這句話是句貨真價實的話,而不是句霧裡看花的話,看懂了就比如來佛祖的手掌的作用還大,看不懂了看《西遊記》的話還是白看的在看熱鬧。“聽調不聽宣”的意思可不是什麼的發個通知書或派遷單,因天界裡的神仙們是不用紙張的,文房四寶的東西一點的用處都沒有,一個眼神即可搞定的事,還用的著你來宣嗎。所以聽調的事,是一個著眼的事,而不是豎耳的事和張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