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不是狀元,只是進士。包拯生於宋真宗鹹平二年(999年),於宋仁宗天聖五年(1027年)考中進士,被授任為大理評事,出任建昌縣(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父母年邁,包拯請求在合肥附近就職,遂改授和州(今安徽和縣)監稅,父母又不想讓他離開,包拯就辭去官職,回家贍養父母。幾年之後,他的父母相繼去世,包拯在雙親的墓旁築起草廬,直到守喪期滿,還是徘徊猶豫、不忍離去,同鄉父老多次前來勸慰勉勵。直到景祐四年(1037年)包拯才赴京聽選,獲授天長(今屬安徽)知縣。包拯以廉潔著稱,他執法嚴峻,不畏權貴。任監察御史及知諫院時,為肅正綱紀,懲處貪官贓吏,他彈劾販賣私鹽以牟取暴利的淮南轉運按察使張可久、役使兵士為自己織造一千六百餘匹駝毛緞子的汾州(今山西汾陽)知州任弁及監守自盜的仁宗親信太監閻士良等,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彈劾王逵。對於有才幹有政績者,包拯則能秉公力薦,如楊邠、王鼎、王綽三人皆為范仲淹提拔的人才,曾分別擔任江南東路轉運使、提點刑獄和轉運判官,因任內嚴懲貪贓枉法的官吏而有“江東三虎”之稱。後受守舊權臣的忌惡,被降任知州,不得再任轉運使等“監司”官。包拯雖由守舊派人物王拱辰薦為御史,卻不為政派所囿,極力主張複用三人,終於使楊邠、王鼎、王綽先後又被起用為荊湖南路轉運使、河北路提點刑獄、江西路提點刑獄。在中國戲曲史上,沒有一位官吏能夠像包拯那樣,可以如此頻繁地出當今歷代的戲劇舞臺上,至今久演不衰,並且成為一類非常獨特的戲劇通稱“包公戲”。包公戲的流行,從南到北,幾乎涉及到所有的戲曲種類。戲劇中的包公,並不等同於歷史上的包拯,而是改編自文學包拯的帶著某種理想化的包拯形象,包拯既是一位清正廉明、鐵面無私、心智過人、執法如山的清官,又是一個半神半凡的超人。在他的身上,凝聚了專制社會下老百姓對於清官的企盼,和對社會公正的嚮往。包公戲情節曲折,是非分明,同樣贏得今天觀眾的喜愛。京戲裘派名劇。包拯的臉譜和傳統戲劇中的所有臉譜不同,它墨黑如漆,在腦門心的位置上用白色油彩勾畫出一彎新月。這一臉譜為戲劇中的包拯專用。包拯的前額所畫,俗稱“月形腦門”,學名“太陰腦門”。傳說中包拯剛正威嚴,“日斷陽間夜斷陰”,白天料理人間的案子,夜晚則主持陰間的訟事,需要陰陽兩界的“通行證”,而這“月形腦門”,就起到“通行證”的作用。
包拯不是狀元,只是進士。包拯生於宋真宗鹹平二年(999年),於宋仁宗天聖五年(1027年)考中進士,被授任為大理評事,出任建昌縣(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父母年邁,包拯請求在合肥附近就職,遂改授和州(今安徽和縣)監稅,父母又不想讓他離開,包拯就辭去官職,回家贍養父母。幾年之後,他的父母相繼去世,包拯在雙親的墓旁築起草廬,直到守喪期滿,還是徘徊猶豫、不忍離去,同鄉父老多次前來勸慰勉勵。直到景祐四年(1037年)包拯才赴京聽選,獲授天長(今屬安徽)知縣。包拯以廉潔著稱,他執法嚴峻,不畏權貴。任監察御史及知諫院時,為肅正綱紀,懲處貪官贓吏,他彈劾販賣私鹽以牟取暴利的淮南轉運按察使張可久、役使兵士為自己織造一千六百餘匹駝毛緞子的汾州(今山西汾陽)知州任弁及監守自盜的仁宗親信太監閻士良等,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彈劾王逵。對於有才幹有政績者,包拯則能秉公力薦,如楊邠、王鼎、王綽三人皆為范仲淹提拔的人才,曾分別擔任江南東路轉運使、提點刑獄和轉運判官,因任內嚴懲貪贓枉法的官吏而有“江東三虎”之稱。後受守舊權臣的忌惡,被降任知州,不得再任轉運使等“監司”官。包拯雖由守舊派人物王拱辰薦為御史,卻不為政派所囿,極力主張複用三人,終於使楊邠、王鼎、王綽先後又被起用為荊湖南路轉運使、河北路提點刑獄、江西路提點刑獄。在中國戲曲史上,沒有一位官吏能夠像包拯那樣,可以如此頻繁地出當今歷代的戲劇舞臺上,至今久演不衰,並且成為一類非常獨特的戲劇通稱“包公戲”。包公戲的流行,從南到北,幾乎涉及到所有的戲曲種類。戲劇中的包公,並不等同於歷史上的包拯,而是改編自文學包拯的帶著某種理想化的包拯形象,包拯既是一位清正廉明、鐵面無私、心智過人、執法如山的清官,又是一個半神半凡的超人。在他的身上,凝聚了專制社會下老百姓對於清官的企盼,和對社會公正的嚮往。包公戲情節曲折,是非分明,同樣贏得今天觀眾的喜愛。京戲裘派名劇。包拯的臉譜和傳統戲劇中的所有臉譜不同,它墨黑如漆,在腦門心的位置上用白色油彩勾畫出一彎新月。這一臉譜為戲劇中的包拯專用。包拯的前額所畫,俗稱“月形腦門”,學名“太陰腦門”。傳說中包拯剛正威嚴,“日斷陽間夜斷陰”,白天料理人間的案子,夜晚則主持陰間的訟事,需要陰陽兩界的“通行證”,而這“月形腦門”,就起到“通行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