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方法幾乎大多數孩子都使用過吧。耍賴大概是他們爭取權益的一種方法,只是耍賴的程度有輕重,動因有不同。
我知道有兩種,一是表達情緒型的。
記得我侄子小的時候要出去玩,非得叫我一起去,而我那天並不想出去,他就開始在地上滾,滾的簡直傷心欲絕啊,我們大人都疑惑,至於嗎?後來我想,因為我較少回家,侄子又非常喜歡我,他可能是怕他一回來我就不見了,以後不能陪他玩了,他又因為太小還不會表達。對他來說這非常重要,他在用自己最大的努力來獲取和我在一起玩的機會,也在表達他最強烈的情緒。雖然當時沒有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動因,但我還是陪他去玩了,因為沒有哪個親人捨得看著一個小小的人那樣痛苦。後來他幾乎沒有那樣情緒大爆發過,他現在成長得非常健康。
二是實施策略型的。
而我的女兒也採用過這種撒潑耍賴的方式。今年年初,她要養小狗,而我那時候也已經懷孕了,所以不給她養,也向她說明了原因。可是,她這次非常堅決,憑著人類的敏銳觀察力,我們發現她在用方法迫使我們同意,我們說盡了道理,她也分幾步實施了方法,一哭二鬧三上吊。我們也知道她是真的太喜歡小狗了,才會出此下策,可環境實在不允許我家裡養只狗。她先是哭,然後和爸爸大吵,最後決定不吃飯了。叫幾次無果後,我們便不再叫她。快要上學的時候,他跑過來對我說,媽媽我餓了,我說那我們吃飯吧。她說,媽媽,我真的很想養一隻小狗,我抱著她說,媽媽答應你以後條件允許了,我們一定給你養一隻好不好?她眼睛閃著光答應了。
所以我覺得每個孩子都是在爭取自己的權益,都有自己的原因。並不是每次都在無理取鬧,應該區別對待,既不能讓他形成習慣,又要盡我們所能保護孩子的幼小心靈,妥善處理。
這種方法幾乎大多數孩子都使用過吧。耍賴大概是他們爭取權益的一種方法,只是耍賴的程度有輕重,動因有不同。
我知道有兩種,一是表達情緒型的。
記得我侄子小的時候要出去玩,非得叫我一起去,而我那天並不想出去,他就開始在地上滾,滾的簡直傷心欲絕啊,我們大人都疑惑,至於嗎?後來我想,因為我較少回家,侄子又非常喜歡我,他可能是怕他一回來我就不見了,以後不能陪他玩了,他又因為太小還不會表達。對他來說這非常重要,他在用自己最大的努力來獲取和我在一起玩的機會,也在表達他最強烈的情緒。雖然當時沒有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動因,但我還是陪他去玩了,因為沒有哪個親人捨得看著一個小小的人那樣痛苦。後來他幾乎沒有那樣情緒大爆發過,他現在成長得非常健康。
二是實施策略型的。
而我的女兒也採用過這種撒潑耍賴的方式。今年年初,她要養小狗,而我那時候也已經懷孕了,所以不給她養,也向她說明了原因。可是,她這次非常堅決,憑著人類的敏銳觀察力,我們發現她在用方法迫使我們同意,我們說盡了道理,她也分幾步實施了方法,一哭二鬧三上吊。我們也知道她是真的太喜歡小狗了,才會出此下策,可環境實在不允許我家裡養只狗。她先是哭,然後和爸爸大吵,最後決定不吃飯了。叫幾次無果後,我們便不再叫她。快要上學的時候,他跑過來對我說,媽媽我餓了,我說那我們吃飯吧。她說,媽媽,我真的很想養一隻小狗,我抱著她說,媽媽答應你以後條件允許了,我們一定給你養一隻好不好?她眼睛閃著光答應了。
所以我覺得每個孩子都是在爭取自己的權益,都有自己的原因。並不是每次都在無理取鬧,應該區別對待,既不能讓他形成習慣,又要盡我們所能保護孩子的幼小心靈,妥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