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各自升歡
-
2 # 淺山刀客
談戀愛這件事,沒有誰規定要成熟或者明辨是非才能談。我想就三個方面談談我的感想。
1,從生物學上說,人到了一定年齡,只要沒有性取向上的問題,都會因為荷爾蒙的分泌而對異性產生濃厚興趣。生物學上的本能決定在我們在與異性接觸時首先一定是外在因素,說白了,就是內心潛藏的性的慾望驅使我們去與異性產生更為親密的關係。記得錢鍾書有篇文章就有描述:一個十八九歲沒有女朋友的男孩子,往往心裡藏的女人抵得上皇帝三十六宮的數目,心裡的汙穢有時過於公共廁所。同時他對戀愛抱有崇高的觀念,他希望找到一個女人能跟自己心靈契合,有親密而純潔的關係,把生理衝動推隔得遠遠的,裹上重重文飾,不許它露出本來面目。生物學上去理解,這才是戀愛的本質,和成不成熟、明不明明辨是非關係不大,少有年輕人能剋制這種生理上的需求。這在過來人看來就是莽撞,衝動。這也是青春的可愛之處:愛恨隨心,肆意任性而暢快。
2,再說成熟這件事。人的成熟不在年齡,甚至都不在閱歷,而在逆境的刺激。有些人一輩子順順利利,所以心性天然,處事稚嫩,到老了也如此。有些人經歷豐富,所見所聞很多,卻是走馬觀花不走心,糊里糊塗一輩子,什麼道理都明白,行為卻稚嫩,也不見成熟。只有經歷過刻骨銘心的逆境刺激的人,才明白哪些事情真的不能碰,哪些事情必須這麼幹,才叫成熟。有時候,成熟就是一瞬間的事,和禪宗所指的頓悟有相通之處。談戀愛確實需要成熟點,可在感情上不去經歷不去談一下試一試,怎麼能對感情有成熟的認知?
3,關於明辨是非的討論。非上上智,無了了心。世間幾人能明辨是非?題主所言明辨是非,應該是指對一個人品性的基本判斷。可惜人是會偽裝的,尤善語言的偽裝。兩個人在一起談戀愛,甜言蜜語通常讓人迷失判斷。偏偏人對於喜歡的人或者事通常都有偏執,往往會感動於微末細節而失去大是大非的判斷。是故,第一才女張愛玲才會對漢奸胡蘭成痴情不悔。感情世界裡沒有大是大非,只有患得患失,感情裡的是非觀,是以自身為參照的,珍愛我疼惜我就是“是”,敷衍我漠視我就是“非”。
回覆列表
其實這是在每個人成長的路上必經的一個過程,不管是什麼事情,路過,經歷過,必然會成長,回懂得很多,思維也會慢慢跟著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