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語言的使用者往往是“懶惰”的。在能夠達意的前提下,人們通常會使用最簡短的表達。所以漢語的日常表達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模糊句式,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漢語所謂“不嚴謹”的假相。
漢語對比其他非小眾語言,實際上並不是不嚴謹,而是其他語言做不到漢語的模糊度。
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漢語已經是一種高度精煉的語言,是世界上現存的有連續書寫系統的歷史最長語言,並且是主要語言中音節資訊密度較高的(最高的也有可能,我沒比較過)。漢語的造詞和語法習慣,決定了在漢語中,存在高度概括(同時也高度模糊)的描述,然後使用者會視情況新增限定條件達到自己想要的精確度。
例如“羊”,一個“羊”字,可以說山羊,綿羊。。。但一看就知道是羊,而英語卻是“goat”“sheep”。。。。
又比如我說“他養狗”。用英文表達,我就必須說"he has a dog"。但是如果我不知道他養的是一隻狗還是幾隻狗呢?如果我只知道他養過狗,不知道他現在還在不在養呢?甚至我都不知道這是個男他還是個女他呢?這時候人稱精確,時態精確,單複數精確的英文反而不能做到精確表達,因為它缺乏中文這樣高度概括的能力。
所以說漢語的所謂“不嚴謹”和博大精深並不矛盾,某種程度上漢語的這種“不嚴謹”更體現了漢語的博大精深,而實際上與其他語言對比,例如以嚴謹精確著稱的法語,漢語亦可以做到法語的嚴謹程度,當然一般人達不到那樣高的層次。
大家都知道,語言的使用者往往是“懶惰”的。在能夠達意的前提下,人們通常會使用最簡短的表達。所以漢語的日常表達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模糊句式,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漢語所謂“不嚴謹”的假相。
漢語對比其他非小眾語言,實際上並不是不嚴謹,而是其他語言做不到漢語的模糊度。
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漢語已經是一種高度精煉的語言,是世界上現存的有連續書寫系統的歷史最長語言,並且是主要語言中音節資訊密度較高的(最高的也有可能,我沒比較過)。漢語的造詞和語法習慣,決定了在漢語中,存在高度概括(同時也高度模糊)的描述,然後使用者會視情況新增限定條件達到自己想要的精確度。
例如“羊”,一個“羊”字,可以說山羊,綿羊。。。但一看就知道是羊,而英語卻是“goat”“sheep”。。。。
又比如我說“他養狗”。用英文表達,我就必須說"he has a dog"。但是如果我不知道他養的是一隻狗還是幾隻狗呢?如果我只知道他養過狗,不知道他現在還在不在養呢?甚至我都不知道這是個男他還是個女他呢?這時候人稱精確,時態精確,單複數精確的英文反而不能做到精確表達,因為它缺乏中文這樣高度概括的能力。
所以說漢語的所謂“不嚴謹”和博大精深並不矛盾,某種程度上漢語的這種“不嚴謹”更體現了漢語的博大精深,而實際上與其他語言對比,例如以嚴謹精確著稱的法語,漢語亦可以做到法語的嚴謹程度,當然一般人達不到那樣高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