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F雙月

    朋友,你這個問題沒有說不好好學習者的年齡,真的不好回答。是小學生嗎?還是中學生,高中生?大學生?因為年齡段不同,他們的心理需求不同,不好好學習的原因就不同。教育或引導的方法就不同。歸根到底是一個行為培養的問題。行為培養最早期是三到六歲,這段時間如果家長或帶小孩的人事事處處都盯著他,不放心他,他心裡就會形成事事處處都想逃避你,去做他想做的事,有些事他想了很久很久,記憶著,上學了,他認為有時間了,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就不會專心學習了。第二階段,大概是八到十二歲,大部分情況是,家長要求太高,他感覺很難達到你們的要求,乾脆就放棄學習,很多家長把孩子的星期六星期天都剝奪了,安排了這樣那樣的輔導學習,包括樂器繪畫等。孩子心理常常有自己的想法,有很多自己想做的事完全沒有時間去做。時間久了,他心裡的事越來越多,物極必反,就放棄學習了,一開始常常是放棄一兩門功課,後來,放棄的還會增加。有的學生慢慢的會形成抑鬱心理,第三個階段,是十三到十六歲,這個階段的孩子最容易分心,他們的身體剛剛進入成熟期,對異性特別感興趣,當他覺得某一個異性特別的有好感時,可能會每幾分鐘分心一次,特別是上課時,他又想聽講課,又不停地分心去看那個異性同學,又強行把注意力拉回來聽課。經常是把自己弄得面紅耳赤,還是沒有辦法。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他懂事了,千萬注意要用平等相待的言語,心平氣和地與他交談,最好先讓他說,說得越多越好,然後才能有引導的言辭去指導他該怎麼做,很重要的一點,還要看家長有沒有這方面的教育知識。孩子如果上高中了,很多家長在孩子心目中基本上沒有了威信,說話不管用,只能給他講指導性的幾句話,用瞭解,理解式的形式交流才行。 朋友,我只能粗略的說一些。如果你有精力和時間,去新華書店買幾本心理學,教育學方面的書看看。會有幫助的。有人說,教育孩子,比讀三門大學文憑還要惱火。其實也沒那麼難,關鍵是平時要對這方面的知識積累。感謝理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光大銀行信用卡從申請透過到制卡成功要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