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知後裔

    我僅有一子,財產問題就不言而喻了全是兒子的。僅是喪事和遺體處理:喪事從筒杜絕大操大辦,古代大操大辦主要是孝子自己贏得榮譽,對於死亡來說一點意義都沒有。何必要浪費那個錢呢?遺體必須得火化,燒成粉沫。用一個簡單的小盒子盛殮,(紙做的就行)在我村周圍找一個風景好而又偏僻的地方拋撒(假如兒子的經濟條件好一點,可以加一點花瓣),說什麼也不能起墳,起墳大煞風景而且也影響別人耕種。浪費人力財力,政府徵地的話還要搬遷。埋葬裡面有的陪葬品還引束盜墓賊的光臨,容易損毀我的棺材影響我休息。以後清明節上墳也別燒什麼金銀財寶的,我是一個愛勞動的人,死了也肯定是個勤快的好鬼,在那個世界找份工作自力更生的養活自己很有意義。兒子燒什麼一不小心引起火災,政府部門會找他麻煩,我知道了也肅靜不了。也別敬我茶,一斤茶葉那麼貴,你舍的給我舍不的喝。千萬別敬我酒,都知道現在的酒沒有糧食釀造的全是香精酒精水勾兌的,酒不如酒瓶子造價高,我活著因為這很少喝酒,死了更不能讓酒廠坑我。敬一懷水就行了我也當茶喝也當酒飲。每次上墳每次要說上一回家裡的進步情況:象什麼買彩票中獎了,打麻將贏錢了,孫子考上大學了,拆遷分了幾套房子了,…沒有的可以隨便編給我聽。好讓我與眾鬼聊天的時候有榮譽感,讓其它的鬼羨慕我。

  • 2 # 夏蟲不知有冰

    這麼多年,人的死亡的場景見得太多了,心也有一些麻木了,對死人的恐懼感淡淡的,似乎自己的膽量也增大了許多,什麼妖魔鬼怪,那都是小說中作者編出來的鬼怪故事。有的人死的安詳,有的死的猙獰,有的人象睡了一樣,有的人面貌扭曲,著實不好看。每當談起這個話題,總是聯想到自己的未曰不知是哪一天,也不知是什麼的方式去了那邊,心裡不知不覺產生淡淡的憂傷,有時候又想起那邊己有人等著作伴,又好象有一絲甜甜的安慰,當看到又有人痛苦的沒了,又著實幻想著到那一天在睡夢中,不知不覺的毫無感覺的靈魂出了殼。唉!死亡太讓人恐懼了,又不得不面對,若是能體面的死去,那也算是不枉此生了,又想到此生功不成,名不就,也不敢有非份的要求,死不顧屍是前人總結出來的,平原山崗那麼多墳瑩,他們是誰,誰也不記得了,有的屍骨還被挖出來拋棄荒野,他活著的時候,也不會預料到吧。人從土中來,死後化為灰燼,再回到土中去,一了百了,就是金棺,把死屍裝進去有什麼用呢!國家提倡火葬,既不汙染環境,又不浪費土地資源,何樂而不為呢?此生很多願望都未實現,最後的一個願望能實現不能,己經死了也無從知曉了。

  • 3 # 宅女箋言

    這個問題其實每個人都會碰到,年輕的時候和現在想的肯定不一樣。時移世易,人總是會被時間推向年老或者死亡。

    雖說有生就有死,這是自然規律,可是面臨死亡,總是無奈和恐懼。

    其實,從進化史的眼光來看,死亡是必然的的結果。提前想一想,也沒有什麼壞處。

    現在面臨疫情,覺得這死亡似乎一下子離自己近了很多。每一天都有可能是最後一天,平時感覺不到生命的意義,現在卻覺得做什麼都似乎在浪費時間。

    以前想過,如果真到那一天,器官捐贈就好了。可是現在這疫情,真要是掛了,連這種資格都沒有了。想想,也釋然了。

    看過莊子的一篇文章,就是人要順應自然,這樣才會讓心得到安樂。所謂山無長勢,水無常形。凡事都在不斷變化,心不動,任憑外界怎麼變化,心要是不動,自然就沒有妄念。但是心若是跟著外界來變化,那麼心就會生出悲歡喜樂,這些也都是虛妄的東西。

    因為讓你高興的事情不可能一直存在。同樣,讓你悲傷的事情也一樣不會長久。這樣想想,成人和孩子又有什麼區別呢?給孩子一個糖葫蘆孩子就高興了,搶了他的糖葫蘆他就可能哭了。

    願望實現就會高興,事情失敗就會悲傷。這樣來看人生又有什麼可值得高興和悲傷的事情呢?

    左不過到最後,眼睛一閉,一生就結束了。回想一下,既然都是過眼雲煙,又何必糾結死後的事情,生前的事情都不由得自己,死後再去糾結如何安排,不是有些滑天下之大稽麼?

    所以,覺得死後就隨他去吧,搞任何儀式,既然活著的人認為必要,就隨他們去吧。覺得簡化好就簡化,覺得想辦一下,省的別人說長道短也由他們去。

    如果是疫情需要,及時焚化也無所謂,骨灰有也可,無也可。都已經死了,消失了,還糾結於此,有點傻吧!畢竟對於死了的和活著的人來說,活著的人比較有決定性的權利。

    對於怎麼安排死這件事來說,還是怎麼去活這件事比較重要;對於以前怎麼活這件事來說,還是未來怎麼活比較重要;對於未來怎麼活來說,還是現在怎麼活比較重要。

    對於活著這件事來說,還是活得意義和活著的方式比較重要!

    如果有一天,我要靠著機器才能活著,我希望拔掉管子,讓我活得舒服一些。插著管子,或者植物人,那就已經不是我了,只不過一具軀殼而已,留在那裡完全沒有必要。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如果沒有了靈魂,那已經不是活著了。所以,一旦大腦死亡,軀體就沒有必要留下了。

    對於死亡後,如何安排身後事?這件事,就隨它去吧!

  • 4 # 退休升活

    《我的生死觀》

    人生在世誰無死,留下魂靈任人評說。

    既然是赤條條的來,那就赤裸裸的去。

    自從哇哇哭著來到了人間的那一刻起,就開始品嚐任何人都回避不了的苦麻酸辣,同時也亨受著天福贈予的甘甜雨露和溫暖的Sunny。

    在人生的路道上,更多的是層出不盡的艱難險阻和爬坡上坎。凡事十有八不順,為人十有九當防。

    人的這一生,重重疊疊的N多矛盾,需要去積極的面對和解決。尤其是不得不適從的禮尚往來等世俗是事,常常令人煩惱卻又不得不去作為,去應對,去適應。對於一些看不慣的人和事,還必須心逼自己去接納去裝做歡喜。

    如果死了,也就一了百了。活著時的所謂的功德,為人處事的名聲究竟如何,只能由著別人或真或假,或公道合理,或屈解栽髒,或美言善辭,或惡語相加,等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歹人說歹毒人賦毒的說三道四。

    最終,人死如煙滅,順其自然為好。

  • 5 # 一起來喝二兩酒

    說到人生,有時想一想,還真的令人很悲觀。窮也好,富也罷;高貴也好,卑微也罷,到頭來總免不了一死。

    送走過好多同事、鄰居、親戚等。活著的時候,對死沒啥懼怕的;死後,什麼也不知道了,更不用太在意了。火化,成為一縷青煙,在空中跳舞,何等灑脫?土葬,迴歸大地,化作春泥,增肥土地,何等大度?還有其他高科技的離開人間的方法,都可以讓我們無牽無掛、舒舒服服地進入另一個世界。

    有啥好擔心的?兒女床前盡孝,久病床前有孝子,我們欣慰。

    確實也有放心不下的事情。兒女的錢都送進醫院了,後來的生活必定受到影響,我們不能再連累孩子們了,為了給自己看病,他們已經很苦了,很艱難了,我們雖然走得不放心,但是還是走得越快越好!

    的確還有不捨。兒女還沒有成家,還沒有抱過孫子、孫女。只能相信,兒孫自有兒孫福吧。

    真的還有不捨。嬌妻幼子,會做他人的妻,還有可能管別人叫爸……

    由於犯罪,被處死,那就下輩子再做好人,再做好官吧。

    唉!一死百了。

    活著時,做個一身正氣的官員,做一個普通的積極生活的、充滿正能量的人;死後,做一個讓人懷念,做一個讓鬼佩服的人。

    我們這一生就畫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 6 # 劍客醉酒

    這個事我早就想好了!中國有句俗話:《生不認魂,死不認屍!》,老子也說:《死而不亡則其壽矣!》。在活著的時候,這個身體是思維載體、遺傳物質的載體,要想快樂,就必須保護好這個載體才能想你所想之後,用身體去實現想之所為。要想傳後,必須找到心愛的配偶去完成延續種族的使命!人類是高等生物中進化最完美的獨一無二物種,我認為有幸生而為人是最大的幸運!世上凡事有始就有終,人也就有生就有死!一旦生命停止,那一堆肉再也承載不了你作為人曾經的所思、所想、所為了!怎麼處理都行!我已與兒子說過了,如果我能健康地活過八十歲,走了就軀殼全捐,用於醫學研究,為將來的人提供一些醫學解剖案例。活不過八十歲,就火化後將骨灰撒在森林裡,不留任何標識。這樣不佔有限的土地、不用特意祭奠。認為我在生對你們好,就在心裡黙想一下就行了!

    我是精神勝利者!活了六十一歲身體還行,退休了還在工作,精力充沛,做事也不差年青人,我就很知足了。現在乖孫子寶寶一歲半,天真爛漫,工作疲勞了就閉眼想想那天真無邪的笑容,心裡就說不岀的高興,一切都變得那麼美好!

  • 7 # 清清170657005

    一程一程的路,一步一步的走,追趕永不停歇的時光前行,塵世裡跋山涉水,為的也只過是在這紛紛擾擾的世間走一程。

    一路山水,一路情,一場紅塵,一場夢。看過的,聽過的,品過的,厭過的,隨著時間的斗轉星移,末了也都會成為故事,而或連故事,都算不得!我們在這世上,終究是與誰相遇,而後又與誰分離。在這分分合合中,漸漸的,漸漸的,我們又都會變得,你不是你,我不是我,我們大家都不過是彼此生命中的過客。

    昨日晨起時,我在陽臺裡看見,小廣場東邊那家人,男男女女的披麻戴孝在晨光裡燒著紙錢。而後一輛吊車吊起一口大紅木棺材放一輛白色卡車裡,隨著一群人嚎啕的哭聲,卡車拉著棺木轟轟的開走了。震耳的哭聲在晨光裡和著風飄進屋來,讓我有一種極不舒服的感覺。

    那車走了有些時候,我收拾完房間,不知咋,又情不自禁的坐在陽臺窗臺上,直呆呆的看剛才還人影傳動,哭聲一片的地兒。此時那間屋子顯得格外安靜,門依舊開著,一個高個子大爺一會兒出來,一會兒進去的在歸攏著些傢什。我看著那大爺的身影,問老翟,"你說,那位大爺現在心裡是啥滋味……"老翟不耐煩的回我,"不知道!"

    我便不在問他,想必這般稀奇古怪的問題,也只有我這樣的痴人才問的出,他是不願意回答我這般不著調的提問罷了。

    實在沒忍住,我還是又與老翟叨叨了一大堆廢話,"喂,你可聽好了,若是有一天,我老死了,你可千萬別整這麼些人,喂兒哇,又燒紙錢又嚎啕的,我不信這個,也不喜歡這樣,你就把我往殯儀館一送,而後青煙一縷,骨灰一把,找個我喜歡的地兒一揚,我便隨風而去了……"我說此話時,他竟然還應了一聲,而後,呵呵笑著說我,"你這一天,竟心思些沒用的!"

    沒用麼!沒用就沒用吧,反正終有那麼一天,會有用的。

  • 8 # 農人西小妹

    你會笑看死亡從容安排身後事嗎?

    你會笑看死亡從容安排身後事嗎?

      

      生如火花,死如雪花

      植樹節當天,著名作家瓊瑤在她的Facebook上發表了屬於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封信”,寫給兒子兒媳,內容是對自己身後事的決定。她說:“生時願如火花,燃燒到生命最後一刻。死時願如雪花,飄然落地,化為塵土!”

      這封長信具體得近乎瑣碎,但主旨非常明確,那就是自己決定離去的方式,能夠做到這一點,就是因為她能夠“笑看死亡”。

      她在文中提到,能夠為自己的離去方式做主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在這封公開信中瓊瑤發出5點宣告叮囑兒子:

      無論生什麼重病,她都不動大手術;不送加護病房;絕不能插鼻胃管;各種急救措施也不需要;一切,只要讓她沒痛苦地死去就好。

      瓊瑤說,自己即將邁入80歲門檻,活到這個年紀心裡全是感恩,“沒因戰亂、意外、病痛等原因離開,一切都是上蒼給的恩寵”,所以,從此以後,“會笑看死亡”。

      主動面對,向死而生

      死亡,在中國人的概念裡,曾經是最大的忌諱。雖知人人都會死,卻都懼怕談及死亡。雖喜歡用“向死而生”來表達自己的勇氣,但未必願意直面死亡。無論老少,都不能說死,即使童言無忌說到“死”,也會被老人“呸呸”幾聲,以去除晦氣,求得心理上的平衡與安慰。

      對於死亡,我們是懼怕的,那恐懼與生俱來,並伴隨著整個人生。從孩提時,小孩子便注意到林林總總的死亡——死去的小蟲子或寵物、去世的祖父母、肅穆安靜的墓地。小孩子的第一反應當然是問父母,而被孩子問到的父母通常慌亂而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安撫孩子,深恐自己給不出最合適的回答,常常顧左右而言他。雖然,自己也曾經歷過同樣的不安與茫然。於是,孩子只好裝作什麼都沒發生,或者暫時相信父母的搪塞“你還太小,考慮這些沒用”,把對於死亡的恐懼與焦慮壓進潛意識中。

      每個人的成長都是相似的,從6歲到青春期,死亡的恐懼還深埋在無意識深處,但隨著青春期到來,會大規模爆發。青少年很多看上去不知常規的、追求刺激的行為,背後的動力是死亡焦慮。之後,隨著成人的兩個重要功課——成家、立業的到來,對死亡的關切被分散。但孩子長大、職業生涯告終,中年危機到來,死亡焦慮會再度襲來,比過往更強烈。身邊親友、同學、同事的離世

      也總是提醒著我們,無論你如何迴避,死亡都如影隨形。

      “前幾天,一位大學同學在微信群裡對我們說已經到了癌症晚期,大家知道後儘自己所能給予了精神和物質上的幫助,但大家都知道,以後很可能再也看不到這位同學的發言了。”在銀行系統工作的L先生主動跟我表達對死亡主題的關注,在看到我發出針對瓊瑤長文的感慨後。他說,隨著年齡漸長,想想人生七十古來稀,如果生命只有70年,自己已經過了一半,未來會怎樣,這問題越來越頻繁地進入他的思考。但有很多時候,想著想著,就不敢想了。著名心理學家歐文·亞龍說:人對死亡的焦慮與恐懼雖伴隨一生,卻無法時時刻刻關注,如同你無法直視驕陽,你只能看一眼,便迅速去想點別的,以沖淡“驕陽”的暴烈。

      L先生說自己最深的一次是想到“自己躺在土坑裡,一圈人在挖土埋自己。想到快埋到眼睛的時候,我想到是最後一次看到這個世界的藍天,嚇得我趕緊不想了”。但他同時又承認,這些有意識的“假想”與“直視”讓他有了很多不同,比如更多地計劃與家人一起旅行,“那樣,即使離開,回憶時也有更多溫馨的時刻”。比如他開始研究一些遺囑案例,在意識上讓自己開始早早做一些安排。除了這些具體可行的事,他覺得自己意識裡更清醒了,真的坦然了很多。

      主動去直面死亡,才算真正的向死而生。隨著年齡的增長,面對最終那一天的心態似乎越來越坦然。更多的變化是,我們真的願意認真想想自己的身後事。死變得不那麼可怕,怎麼有尊嚴的死才越發重要。

      優雅的活,尊嚴的死

      與L先生的“想象死亡”相比,至親的離世帶來心靈震動也會影響一個人的生死觀,尤其是自己還年輕的時候。我的老同事Y從20歲開始目睹母親纏綿病榻,到處奔波求醫,生命的最後一年只能躺在床上,完全沒有自理能力。母親的早逝讓她早早正視死亡,也重新思考生命。“我覺得我從中受益了,我對生命的理解是它本應是蓬勃的,如果沒有了生命力,結束了,也挺好的。”所以,她現在選擇了幼教工作,在自己一手創辦的幼兒園裡看著那些生機勃勃的孩子,覺得每一個都是那麼可愛、明亮、綻放,讓她發自內心的歡喜。而對於自己的“離去”,不僅有比別人更從容的態度,更有具體的規劃與落實。

      瓊瑤在79歲時用一封長信交代子女,並以對外公開的方式解除兒子兒媳可能面臨的道德壓力,不被自己對於“生死的迷思”給困惑住。而Y著手得更早,用她的話說:“這是需要提前幾十年就要安排的事,因為一旦你失去自主行動力,必須有人願意幫助你完成這個心願。”所以,她的具體做法就是不斷地把自己的生死觀傳遞給女兒,用她的話說:“讓她真正明白我的心意,到那一天到來時,她才能幫你執行。”

      “生命無常,死亡是隨時可能發生的。但除了意外,在最後的時間裡保持有尊嚴的離去是一個系統工程。”42歲的她雖然現在非常健康,活力十足,但從20歲就照顧完全無自理能力的媽媽,看著媽媽痛苦離世;前些年又看著已經認不得人的公公被切開喉管,每次清洗喉管都痛苦地去抓撓,在病床上無意識地躺了兩年後離世。這一切都讓她非常堅定要“掌握自己離開人世”的方式。雖然,Y唯一的女兒才13歲,但思想已經非常成熟。母女倆經常溝通死亡這個“敏感話題”,女兒不僅對媽媽“掌握自己離開人世”的觀念有所接受,而且對於生死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認識。

      直面死亡、參透死亡,把它當成真正要去處理的人生大事落實才能“生如火花,死如雪花”。

      端子絮語

      那年,我參加“生命的舞動”工作坊,導師帶大家做了一個練習,名字是“Diebeforeyoudie”。這個練習被放在“生命的舞動”中,讓我明白,你若不曾直面死亡,你的人生便不會起舞。

      “死亡是一道門,你必須推開它。”推開它,你才會更珍惜生命本已擁有的一切,哪怕你依然會為名利奮鬥,但你有了底線,那就是尊重生命的無常與脆弱。因為脆弱,所以珍惜!因為無常,所以經常反思自己,讓自己過好每一天!

  • 9 # 執者亮子

    人生本來就是一場奇妙的旅行,在明知道終點是死亡的情況下,卻還依然努力的活著。人生這一輩子無論你窮過,還是富過。最終都會,兩手空空來,兩手空空去。這就是我們虛無的人生。那麼你死後,希望怎樣安排自己的身後事?人從生下來每個人都會經歷生、老、病、死。正是這個過程讓我們每個人對自己的人生有了規劃,可以說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大同小異。看起來每個人都不一樣,他有他的生活,他有他的軌跡。我們只是活著的這個過程不一樣,但我們的開始和結束都一樣。人在生前做什麼事都有規劃,為自己計劃的夢想所以付出一些實際行動,這是我們能感受的,能看到的,但是當你死了,那一切的計劃只能是你生前為自己計劃,而死後卻是別人在為你操作的,因為人死後,誰也不知道會怎樣,每個人都只經歷一次,而這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如果要說死後怎麼安排我的後事,我感覺這只是活人眼裡的一些傳統,或者換句話說我死後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如果死後我的計劃我依然能有實現的能力,我希望自己安排,如果沒有,也感受不到,那麼你想要的後事儘管是按你的要求去做的,你都感覺不到,那還有什麼意義嗎?也許只是一種寄託吧!如果非要讓我說會怎麼安排,我只想說活著過好活人樣,死了迴歸大自然。

  • 10 # 使用者6747820982930

    如果你死了,你最好提前告訴你的家人把你洗乾淨背到爛葬崗子讓天上飛的老鷹地上跑的野獸野狗分而食之!切記不要埋土裡面啊!入土下輩子變鬼,被動物分食靈魂昇天為仙,切記切記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釣魚人,炮製酒米的糧食為何以小米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