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石頭說歷史
-
2 # 司馬砸光
年羹堯的“撫遠大將軍”,其實相當於其前任、康熙第十四子胤禵的“大將軍王”。
胤禵的“大將軍王”,是《雍正王朝》中的戲劇說法,正式稱呼應為“撫遠大將軍”。
胤禵回京後,豪格的孫子、原平逆將軍、輔國公延信代理撫遠大將軍,時任陝總督的年羹堯作為延信的主要助手共同掌管軍務。
雍正元年十月,延信出了事,年羹堯得以正式接任撫遠大將軍。
接下來我們就用往前看和往後看的方法,來綜合來分析一下年羹堯這個撫遠大將軍的級別和含金量。
往前看:看其前任胤禵、準前任延信的級別和地位康熙57年,時年30歲的皇十四子胤禵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率大軍進入青海平叛。
當時他的正式爵位還只是貝子,連貝勒都不是,遠遠稱不上王,所以他的所謂“大將軍王”更多是康熙特意拔高其規格的非常做操作。
胤禵這個撫遠大將軍可節制青海、甘肅等省的八旗、綠營,康熙還特意下旨給蒙古王公說“爾等軍務,或鉅細事項,均應謹遵大將軍王指使”。
也就是說胤禵這個撫遠大將軍,在軍事優先的前提下,對西北數省軍政要務都有著絕對的掌控權,可謂權傾一方,至少在戰時地位遠高於各省督撫、駐防將軍、提督及蒙古王公等。
就連隨後代理撫遠大將軍一職的宗室成員延信,也在代理職位前被冊封為了輔國公,品級為超品,地位非常顯赫。
往後看:看其後任嶽鍾琪、傅爾丹的級別和地位年羹堯被雍正收拾後,其留下的職位被裁撤,職責則被一分為二:由寧遠大將軍嶽鍾琪和靖遠大將軍傅爾丹共同承擔,但由嶽鍾琪總負責。
嶽鍾琪、傅爾丹麾下的滿漢八旗、蒙古八旗及綠營兵一共為八九萬人,已遠遠不能同年羹堯任大將軍時相提並論。
嶽鍾琪的最高爵位是三等公,傅爾丹的最高爵位也為三等公,距離年羹堯鼎盛時期的一等公也是相去甚遠了。
綜合看:年羹堯的實際地位和影響力,可能還要遠超十四阿哥年羹堯這個撫遠大將軍,可以絕對節制西北諸省的滿蒙漢八旗及綠營兵,也基本可以說當時清朝的最精銳之兵都在他掌握之中。
此外,雍正還下諭要求“若有調遣軍兵、動用糧餉之處,著邊防辦餉大臣及川陝、雲南督撫提鎮等,俱照年羹堯辦理”,並告誡雲、貴、川等地方行政官員也要配合年羹堯的軍事行動。
這也就意味著,以軍事為綱,年羹堯實際掌握了西北、西南各地的一切軍政要務。
他的實際地位,不但遠超了當年的撫遠大將軍十四阿哥,普通總督更無法與其相提並論,甚至連親王的實際能量也遠遠小之與他。
就這麼說吧,在雍正的恩寵下,最鼎盛時期的年羹堯,基本處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特殊位置,即使說他是個“一個並肩王”也沒他大問題。
你同意這種看法嗎?
-
3 # 歷史畫中人
年羹堯深得雍正的信任,在雍正沒有登基的時候就已經投靠了雍正,甚至在雍正登基的過程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有“從龍之”功。而雍正繼位後,立足未穩之際,青海發生叛亂,年羹堯受封撫遠大將軍,歷經了千辛萬苦,終於剿滅了羅卜藏丹津叛亂,被尊為“年大將軍”。
在這一時期年羹堯加官進爵,雍正甚至在公開場合稱年羹堯為“恩人”
清朝的撫遠大將軍,並沒有固定的品級,但是轄區內就算有一二品大員,也要聽撫遠大將軍的指揮,總督巡撫也要受到節制。
按照受封撫遠大將軍人員、所轄兵力的不同,當然權力大有不同,就像熙第十四子愛新覺羅·胤禵,在擔任撫遠大將軍時,被稱為“大將軍王”,可見位至極品。
雖然沒有固定的官職,但是權力之大,世所罕見,甚至於撫遠大將軍,有先斬後奏之權,可以稱得上是一種另類的欽差大臣。
撫遠大將軍是個武將職位,沒有品級,但是它的權利非常大。凡是有這個稱謂的人都是在前線領兵打仗的頭號人物,他掌控著戰區內全部軍政大權,節制戰區內的所有官員將領,例如總督、提督、巡撫等,無論是誰,膽敢違背軍令,撫遠大將軍不用向任何人請示,都能把他給咔嚓了,有時候他可以作皇帝的親言代理人。
整個中國歷史上只有清朝才有這個職位,縱觀整個大清近300年,僅有九個人獲得這種職位。
而年羹堯是陝甘總督,多地官員都要受到他的節制,可以隨意處決官員,有先斬後奏之權。
年羹堯執掌正一品撫遠大將軍,坐鎮西寧,總攬西北一切事務,因為當時清朝軍事重心主要放在西北,重兵集結,而年羹堯是領兵作戰的最高統帥。
有些大將軍是虛職或沒有兵權的閒職,但年羹堯則是貨實價實的大將軍,滿清最強勁旅皆在他手下,權力極大,當年的嶽鍾琪只是年羹堯手下一個小小的騎兵都尉,差別太大。
總結:年羹堯不止在外有統兵的權利,最主要的是也參與議政,並且他不是一般的參與朝廷的政治。而是皇上很多難以決斷的問題都和年羹堯商議,正是因為雍正皇帝對年羹堯特殊關照,讓朝廷上下大臣人人自危,見到年羹堯老遠就得磕頭行李。權利榮耀大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後來因年羹堯越來越目中無人,導致惹毛雍正,平步青雲的年羹堯最終還是不得善終。
-
4 # 農民工歪說歷史
清朝的撫遠大將軍屬於什麼級別,說出來大家肯定不信,無品無級!怎麼會無品無級呢?原因很簡單,撫遠大將軍是臨時職務,並不常設,只有大規模作戰時,才會臨時任命撫遠大將軍,戰事結束後,受任命者交回撫遠大將軍印。原來幹嘛還幹嘛去,原來幾品還幾品。
清朝的撫遠大將軍實際上就是大規模作戰時的軍隊統帥,可以節制麾下軍隊和作戰區域的總督、巡撫,甚至有臨機專斷之權。因此,撫遠大將軍的權力是極大的,這也註定了它不能作為一個常設職務存在。否則,對於皇權而言,是極大的威脅。
眾所周知,清朝是一個高度集權的王朝,皇帝幾乎是說一不二的(晚清的那幾個傀儡除外),尤其是涉及調兵的問題,沒有皇帝首肯,幾乎沒有誰可以辦得到。但是,撫遠大將軍特殊就特殊在這裡,由於戰場瞬息萬變,通訊又不像現代這麼便利,隨時向皇帝請示彙報幾乎辦不到。因此,撫遠大將軍被賦予了臨機專斷之權,一定程度上可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甚至可以不請旨直接免掉、甚至殺了麾下將領及轄區督撫。這就太可怕了!因此,撫遠大將軍通常都是由皇帝極其信得過的大臣充任,而且戰事結束立即就會被收回職權、印信。
終清朝二百餘年,擔任過撫遠大將軍一職和護撫遠大將軍印者(大致相當於代理撫遠大將軍)只有九位。分別是:信郡王(追封豫親王)鄂札、大學士圖海、裕憲親王福全、領侍衛內大臣費揚古、恂勤郡王允禵、輔國公延信、川陝總督年羹堯、大學士馬爾賽、康修親王崇安。鄂扎是攝政王多爾袞的侄孫、豫通親王多鐸的孫子,福全是清聖祖的親哥哥,允禵是清聖祖的親兒子,延信是清太宗的曾孫、肅武親王豪格的親孫子,崇安是康良親王傑書的親孫子、禮烈親王代善的後裔,費揚古是清世祖的小舅子、孝獻端敬皇后董鄂氏的親弟弟,年羹堯是清世宗的大舅哥、敦肅皇貴妃年氏的親哥哥,圖海是平定“三藩之亂”的名將、清聖祖的親信,而馬爾賽是圖海的親孫子。
可見,能夠出任撫遠大將軍一職的,要麼是宗室王公、要麼是皇帝絕對信得過的大臣,一般人根本無法染指。這樣一個擁有巨大權力的職務,註定了不可能常設。而且,撫遠大將軍一職主要出現在清朝初期和前中期,自乾隆朝之後,清朝再也沒有出現過撫遠大將軍。
-
5 # 不要懷疑我的未來
首先撫遠大將軍是康熙在康熙五十七年所封的大將軍,其背景是準格爾部首領策妄阿喇布坦出兵進攻西藏,康熙因為年紀的問題不能御駕親征,所以從皇子中間選派一位代表自己御駕親征,所以叫撫遠大將軍,既有安撫招撫遠處臣民及反叛臣民之意。
年羹堯是在雍正年間被委任為撫遠大將軍的,因為前任大將軍王在打仗期間因為康熙的駕崩,所以中途被雍正撤職護送了回來,在辦完喪事後,雍正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不敢再讓十四皇子去,結果在和十三阿哥商量後,決定委派年羹堯出任撫遠大將軍,。
在康熙年間,年羹堯就從四川提督,轉任到陝甘總督,是因為雍正想用這個管糧草的位置來制約十四皇子,所以在沒有成為撫遠大將軍之前是川陝總督,屬於正二品,後來成為撫遠大將軍,打了勝仗,這對於雍正來說,皇帝就算坐穩了,所以雍正為了報答年羹堯,特別加封太保、一等公,從正二品成為了正一品,而且還是一等公,地位已經超過了同級別的官員,後來因為地位的增大,使很多官員對他特別的憎恨,也可能因為年羹堯的地位讓他特別的膨脹,以至於出現了帝出三江口,和年選等大不敬的事,所以導致後來雍正不得不殺他。
-
6 # 大國布衣
而作為如此重要的職務,自然也不會輕易交給他人擔任,皇親國戚享有特權,自然優先錄取,與此同時,帝王心腹也更有機會。
對於撫遠大將軍一職來說,和宰相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官職僅僅是固定的,但是所發揮的威力大小,也因人而異。
根據擔任物件的家世地位,也存在極大差異,就拿皇親國戚擔任的撫遠大將軍來說,他們通常也享有更高的權利,自然也處在最高品級。最大的區別就是,皇室成員擔任,一般也會被稱為“大將軍王”。
這個職位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通常是因為戰爭臨時設立的,並非長期存在。雖然作為臨時官職,但是在戰場上卻享有極大的權力,也算是整個戰局的大指揮了。
但是伴君宛如伴虎,這句話在年羹堯身上就是最明顯的體現,僅僅一年時間,就讓他彷彿墜入人間地獄。作為臨時指揮,自然也是很少有人能管轄的存在,有時候位高權重,有時候也不過是區區閒職罷了。
在撫遠大將軍的管轄範圍之內,他的官威之大,就連一二品大員也誒乖乖臣服聽令,但他也並非無法無天。按照當時清朝管理規定,年羹堯除了擔任大將軍一職,也同時還兼職好幾個總督,這可是省級行政級別最高的長官,自然也是地方官員敬畏的存在。
年羹堯作為貨真價實的大將軍,自然也有其強勢之處,整個大清,絕大部分兵力他都享有操控權,威風至極,但是這也終究為他埋下禍患。
在年羹堯擔任撫遠大將軍期間,地位自然也是相當之高,雍正皇帝對於其也有極大地信任,但是呢,畢竟這僅僅是臨時職務,只適用於戰亂年代,和平年代還不能認清形勢,必然會遭到帝王的制裁。
最終的結局,年羹堯可能夢裡也不曾遇到,本想著將來歸田卸甲享受天倫之樂,卻不料這一切不過是一廂情願的幻想。皇帝還是挺喜歡幹卸磨殺驢這回事的,為了保證皇室的絕對安危,別說是外人,就連自己的親兄弟也肯下狠手。
-
7 # 宋安之
撫遠大將軍,是戰時前線領兵作戰的最高統帥,擁有轄區之內的軍政大權,可以節制轄區內的巡撫、總督、駐防將軍、都統等一二品大員。必要之時,對於這些軍政大員,都有著先斬後奏之權。
大將軍權力如此之大,還真有些像唐朝那些節度使一般。為什麼權力這麼大呢,正所謂戰場上的情況瞬息萬變,如遇有關乎國運的重大戰事,朝廷會派一個大將軍前去指揮,為了最大程度上調動所有資源,取得最大的效果,所以大將軍擁有轄區之內的軍政大權。
因為撫遠大將軍的重要性,所以清朝歷史上,只出現了九位撫遠大將軍:信郡王鄂札、大學士圖海、裕親王福全、領侍衛內大臣費揚古、康熙帝十四子胤禵、輔國公延信、川陝總督年羹堯、大學士馬爾賽、康親王崇安。
這些擔任過撫遠大將軍的人是非貴即親,不是天子親衛上三旗之人,就是愛新覺羅皇族之人。甚至還有皇帝親子,諸如有名的大將軍王允禵,就是康熙帝第十四子。
一般來說,皇帝之子或弟弟這些血緣親近之人,擔任大將軍時,就稱之為大將軍王。像允禵以貝子身份擔任大將軍時,向康熙上奏摺時,就自稱為大將軍王。
清朝如此安排大將軍職位為臨時性質,其實也很是合理。畢竟漫長的封建社會到了清朝,任何不利於集權的因素,已經隨著制度的完善,而越來越少,像權力之大,有如唐代節度使那般的大將軍,自然不可能任其長期發展。
不只是撫遠大將軍職位屬於臨時性質,像順治帝的哥哥肅親王豪格曾為靖遠大將軍,還有嘉慶帝的兒子惠親王綿愉曾為奉命大將軍,皆是戰時統兵作戰,戰後即廢。
若論戰時撫遠大將軍的實際權力,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是生殺予奪,擁有很大的權力。
清朝歷史上的九位大將軍,不是皇族中人就是上三旗之人,也就年羹堯是個例外。既不是皇族中人,別說上三旗,就是連滿人都不是,因為年羹堯雖然屬於漢軍旗,但對於滿人而言,就是個漢人。
由此也可以看出雍正帝對於年羹堯的寵信,讓一個漢人擔任大將軍這樣的要職,還真是史無前例,當真是信任無比。
年羹堯擔任大將軍,雍正肯定頂住了很多壓力,年羹堯也遇到了很多阻力,但最後坐穩了大將軍之位,能力還真是不一般的強。
關於雍正與年羹堯的恩怨,還有年羹堯為了坐穩大將軍的付出,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就表現的很精彩,雖然並不是按照正史拍攝,但其藝術加工之下,展現的可謂是淋漓盡致。
年羹堯可謂是成也大將軍,敗也大將軍。從擔任大將軍起,達到了人生巔峰,獲得了雍正的全力支援,平了西北之亂,可謂是意氣風發。而年羹堯離開大將軍位以後,就徹底一蹶不起,最後千古君臣的典範沒有做成,反而成為君臣反目成仇的典範,以被賜死而淒涼落幕。
-
8 # 小姐姐講史
撫遠大將軍屬於什麼級別
撫遠大將軍是個武將職位,沒有品級,但是它的權利非常大。凡是有這個稱謂的人都是在前線領兵打仗的頭號人物,他掌控著戰區內全部軍政大權,節制戰區內的所有官員將領,例如總督、提督、巡撫等,無論是誰,膽敢違背軍令,撫遠大將軍不用向任何人請示,都能把他給咔嚓了,有時候他可以作皇帝的親言代理人。
整個中國歷史上只有清朝才有這個職位,縱觀整個大清近300年,僅有九個人獲得這種職位。
撫遠大將軍 的職位平時不存在,只有在遇到重大戰事時才會被臨時啟用,戰火一平息要及時交還撫遠大將軍軍印。
能做上撫遠大將軍寶座的人要麼是皇親國戚,要麼是皇帝的心腹大臣。例如所有擔任過撫遠大將軍的牛人如下:
信郡王鄂札:他是豫通親王多鐸之孫,征討察哈爾,常寧守備噶爾丹。
裕親王福全:順治帝次子,康熙帝的異母哥哥。征討噶爾丹部。
費揚古:順治帝的小舅子,平定三藩之亂與征討噶爾丹的戰役
胤禵:康熙皇十四子,雍正的同胞弟弟。西征保衛西藏
延信:皇太極曾孫,西征策妄阿拉布坦
康親王崇安:康良親王傑書的第四子,鎮壓三藩叛亂
大學士馬爾賽:雍正的心腹大臣,抵抗準噶爾進犯
大學士圖海:康熙的心腹大臣,征討吳三桂。
年羹堯這個撫遠大將軍在當時的地位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年羹堯就已經升任四川巡撫,成為封疆大吏,相當於現在的省委書記,這時他還不到30歲呢。
年羹堯未任撫遠大將軍前就已經位高撫遠大將軍延信和其他總督。
作為川陝總督、西陲的重臣,年羹堯利用當地部落土司之間的矛盾,輔之以“以番攻番”之策,秒平青海郭羅克(今果洛藏族自治州)地方叛亂。後來年羹堯受命與管理撫遠大將軍印務的延信共同執掌軍務。
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雍正雍規定:
1723年十月,雍正命年羹堯接任撫遠大將軍,總督各軍,駐西寧指揮平叛。
年羹堯具體是怎麼犯的死罪,雍正又是如何處死他的,具體細節小姐姐前一篇有發文,這裡就不再贅述了,有興趣的朋友請往前翻閱。
感謝各位友友的閱讀,祝大家天天開心!
-
9 # 難得浮生閒半日
撫遠大將軍沒有品級,不在編制之內。
一般情況下是由政府為重大戰事特設的職務。
該職務擁有對轄區一切軍務的管轄權。
類似於齊天大聖的存在。
由於該職務權利極大,一直都是安排極信任的人擔任。
年羹堯一個漢人能在滿清政府擔任這樣的職務,可謂是地位無上尊貴,官也是做到頂天了。
-
10 # 澳古說歷史
撫遠大將軍在清朝並未給予品級,它只是清朝用於賜予出征的前線軍隊統帥的臨時稱號,戰後即廢。而在清朝除了撫遠大將軍,還有靖遠大將軍、奉命大將軍、安北大將軍等臨時稱號,比如在康熙二十九年,康熙皇帝為了夾擊噶爾丹,就任命自己的哥哥福全為撫遠大將軍,兵出古北口,然後任命自己的弟弟常寧為安北大將軍,兵出喜峰口,之後分道而擊。
實際上撫遠大將軍這個臨時稱號並沒有網上說的那麼的邪乎,什麼權力之大是清朝罕見的,又說什麼可以統轄戰區內全部軍政大權,節制戰區內的總督、巡撫、提督、將軍等官員,甚至擁有先斬後奏之權。但是事實上撫遠大將軍哪有那麼大的權力,事實上如果這個人就只是領了撫遠大將軍這個軍職,那他的權力就僅僅只是統帥皇帝讓他指揮的那些部隊罷了。
比如在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御駕親征兵分三路攻打噶爾丹的時候,西路軍的統帥費揚古就是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這個時候實際上作為撫遠大將軍的費揚古的權力就僅僅只是率領著西路軍那四萬六千餘的將士,其他別無權力。當然這裡很多人都會問那為什麼雍正時期的撫遠大將軍年羹堯卻有那麼大的權力呢?這裡我們要弄清楚,年羹堯之所以擁有“統轄戰區內全部軍政大權,節制戰區內的總督、巡撫、提督、將軍等官員”這樣大的權力,不是因為他是什麼撫遠大將軍,而是因為他有雍正皇帝親下的聖旨。
其實在當時年羹堯還不是什麼撫遠大將軍的時候,年羹堯就已經擁有節制川陝、雲南等地督撫官員的權力啦。雍正元年五月,雍正就釋出上諭稱“若有調遣軍兵、動用糧餉之處,著邊防辦餉大臣及川陝、雲南督撫提鎮等,俱照年羹堯辦理。”,並同時告誡雲南、貴州、四川、陝西等地的官員一定要聽從年羹堯的命令,否則將嚴懲,我們要知道這個時候撫遠大將軍可是延信,而非年羹堯。
當然此時的年羹堯只管政,而不管軍。而這從在雍正元年十月青海發生羅卜藏丹津叛亂後,年羹堯接任撫遠大將軍後,才有資格總領在西北的所有部隊就可以看出。所以我們要知道撫遠大將軍的權力實際上就只是統兵,其他的沒有任何的權力。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眾所周知在清朝向來講究的就是“以文制武”,雖然清朝不像宋朝那樣的變態,對武將嚴防死守。但是從清朝的總督和巡撫來節制各省的綠營兵,甚至一個從二品的總督都能節制一個從一品的提督,我們還是可以看出清朝對於單純的武將還是有所防範的,可以說在清朝一個武職根本就不可能有多大的權力。所以即使從這點來看我們也應該知道撫遠大將軍這個職務根本就不可能有啥權力去節制總督、巡撫這樣的文官,更何況這些還是一省的封疆大吏。
再者其實“撫遠大將軍”這個臨時的稱號就是清朝為了應對對西北用兵而專門設立的。這點我們可以從清268年一共只有九位撫遠大將軍,並且都是在對西北用兵才任命的就可以看出。比如愛新覺羅.鄂札是在對察哈爾用兵任命的,圖海是在對陝西用兵任命的,愛新覺羅.福全和費揚古是在對噶爾丹用兵任命的,再比如胤禵是在對準噶爾用兵任命的,年羹堯是在對和碩特部用兵任命的。從這些我們可以看出清朝在任命撫遠大將軍的時候無一例外都是在對陝西、青海、甘薯、新疆等西北地區用兵的時候。而這點我們還可從乾隆之後西北地區基本平定,撫遠大將軍就再也沒出現過也可得知。
所以說了這麼多,我們應該要知道撫遠大將軍本身沒有多大的權力,它的權力就是統領著皇帝給他帶到前線打戰的那些部隊,也就是隻有統兵權,其他的沒有任何的權力。再者撫遠大將軍的級別就是一個臨時的統帥,戰時你就是這支部隊的最高領導人,想怎麼打,要怎麼打你說了算。
此外說到地位,撫遠大將軍這個臨時稱號其實本身沒地方,畢竟打完戰就撤掉的職務,你說有啥地位。但是我們並不能說擔任這個撫遠大將軍的人沒地方,在當時能當上撫遠大將軍的要嗎是清朝的親王,要嗎就是皇帝最信任的臣子,所以這些人的地位絕對是很高的。可以這麼說撫遠大將軍其實是有地位和權力的,但是這個地位和權力並不是這個官職帶來的,而是擔任這個官職的人帶來的。
-
11 # 紀元的尾聲
撫遠大將軍並不存在於大清的武將體系之中,但是其實際地位並不低於正一品武將,甚至還要高出許多,而擔任過撫遠大將軍的人,無一不是皇帝的頂級心腹,可以看作是“欽差大將”。
在清朝武將體系中,存在“京官”和“外官”兩種,兩者區別在於任職地和職務範疇,京官是正一品,外官是從一品,而“將軍”之職,往往都是從一品外官,譬如清朝有名的“伊犁將軍”、“廣東將軍”,這些有著地方字首的將軍,都屬於從一品武將。
因此便有人自然而然地認為“撫遠大將軍”也是從一品武將的範圍,可事實上,撫遠大將軍根本不在這個體系中,而且地位要更高,最具體的特點就是其中的“大將軍”之名。
撫遠大將軍在清朝第一次出現,乃是康熙十四年,被任命者是愛新覺羅的宗室郡王鄂扎,領命前往討伐“察哈爾”,就這樣,這個不常設、以前也未曾出現過的職位,第一次出現在歷史舞臺。
欽差大將:擁有極高的自主權,非皇帝心腹不可為。
欽差大臣這種說法自古以來都是存在的,所謂“欽差”,便是皇帝“欽點”的大臣,專門負責某事,而這位“欽差大臣”所領命的職務等級,一般是該職務體系中的預設最高階,因為欽差本身還蘊含著“代天巡狩”的意義,也就是等於皇帝“親自來臨”。
而欽差大將,也同樣是這個道理。
康熙十四年,察哈爾部因為清朝廷對其的調動感到不滿,因此發生了抗命、造反的行為,又因為察哈爾問題本身屬於“滿蒙”問題,所以康熙不可能派出一個漢人將領去處理,最適合的就是派出一個滿族貴族,甚至是宗室去處理,於是康熙就選擇了多鐸的孫子,鄂扎去平定察哈爾。
雖然多爾袞和順治的關係不好,導致多爾袞的侄子們與皇太極一脈都有點隔閡,可是鄂扎也是實打實努爾哈赤的曾孫,在宗室地位中,和康熙是平輩,也可能是鄂扎和康熙的關係沒有那麼壞,兩者較好,所以康熙特別任命鄂扎為“撫遠大將軍”,帶著大軍前往察哈爾部。
鄂扎雖然不是親王,在康熙朝也不是什麼大官,但因為他是多鐸之後,依靠著宗室身份被康熙賦予大權,帶軍征討察哈爾,而撫遠大將軍給鄂紮帶來的,乃是在這場出征中最高的權力。
比如“先斬後奏”權。
比如“自主任官”權。
這就是撫遠大將軍的最明顯特點,明明不在武官體系之中,可是實際權力卻比一品的武將還要大,而這種權力,乃是皇帝給予的,可以視為皇權的一部分讓渡,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迅速平定察哈爾,在征戰過程中,減少因為資訊傳遞所造成的時間損耗、戰機延誤。
所以為什麼說撫遠大將軍非皇帝心腹不可為,正是因為權力太高了,如果是能夠透過推薦來當上撫遠大將軍的話,那麼該睡不著覺的就是皇帝了。
在鄂扎之後,康熙朝著名的大學士圖海也擔任過撫遠大將軍,受康熙命平定三藩之亂,而康熙一朝最著名的撫遠大將軍,正是康熙的第十四子,被視為康熙最有可能的繼承人,胤禵。
因為撫遠大將軍非常設職位,加上胤禵乃是康熙的皇子,這兩個因素讓胤禵這位“撫遠大將軍”徹底拔高了撫遠大將軍的地位,區區一品,根本不足以描述撫遠大將軍。
康熙五十七年,京城中的“奪嫡”如火如荼,與此同時,準噶爾部入侵藏區,拉藏汗發出求援,康熙權衡一番後,決定讓皇十四子掛帥前往藏區,於是任命胤禵為“撫遠大將軍”。
和以前不同的是,胤禵這位撫遠大將軍,被稱為“大將軍王”,在出徵規格和優先順序問題上,達到了一個極致。
出征規格:
比如胤禵打出的旗幟,乃是天子親征的“正黃色旗纛”,以往的撫遠大將軍是沒有這個規格的,也是這個原因讓眾人都認為康熙這其實是在變相宣佈奪嫡的“獲勝者”。
除了旗纛以外,還有送行的王公大臣,幾乎涵蓋了整個大清的頂級人員,場面極其隆重。
諸王、貝勒、貝子、公等並二品以上大臣俱送至列兵處。大將軍胤禵望闋叩首行禮,肅隊而行。”
可見胤禵這位撫遠大將軍的特別。
一切資源優先順序:
所謂優先順序,便是指胤禵在對於戰爭所需要的資源和人事任命問題上,有著最先選擇權和自主權,就算是所在地區的封疆大吏,都要優先聽從胤禵的指令,而這件事情,康熙還特地說了幾次:
大將軍王是我皇子,確係良將,帶領大軍,深知有帶兵才能,故令掌生殺重任。爾等或軍務,或鉅細事項,均應謹遵大將軍王指示,如能誠意奮勉,既與我當面訓示無異。
康熙給胤禵撐場面,對青藏地區的貴族、封疆大吏曉以旨意,他點明瞭胤禵擁有“先斬後奏”的生殺大權,也還有最高軍事任命權,最重要的是,胤禵的命令就等於是康熙的命令,這讓胤禵比一般的親王還要厲害,因此胤禵也被稱為“大將軍王”(胤禵沒有被康熙封親王)。
“大將軍王”的這兩大特點,讓胤禵成為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撫遠大將軍,而胤禵在大軍開往西北之後,確實成為了當時該地區的權力最高者。
但是撫遠大將軍也有一個致命弊端,那就是“背靠”皇權,假如皇帝讓他一飛沖天,那麼他就一飛沖天,但假如皇帝讓他跌落塵埃,那麼他的高高在上也一樣蕩然無存,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駕崩,皇四子胤禛出人意料成為繼任者,在康熙駕崩的第二天,胤禛就派人“架空”了胤禵。
當時胤禛安排了胤禵的心腹愛新覺羅·延信接替了胤禵的“撫遠大將軍”之位,而胤禵則是在趕回京城的路上。
大清第二位不可一世的撫遠大將軍:年羹堯。
延信雖然是宗室,而且他在看出胤禵失勢後,果斷投靠新登基的雍正,但這些都改變不了延信乃是一個“傀儡”的事實,雍正讓延信當幾天撫遠大將軍,只是為了抽出空來處理內部事宜,在處理完之後,一樣要取代掉延信,而這個取代者,就是雍正的“大舅子”,年羹堯。
康熙六十年,康熙命年羹堯為“川陝總督”,年羹堯成為大清當時僅有的幾位封疆大吏,而且他還是漢人,也是因為年羹堯的存在,對胤禵這位高高在上的大將軍王有一定的“制衡”,讓胤禵在得知父親駕崩、雍正即位後,沒有第一時間敢帶兵同室操戈。
在胤禵匆匆忙忙返京並且被雍正“安撫”下來之後,雍正就要繼續應對西北地區的叛亂。
撫遠大將軍之職,非戰時不設,同樣也是非戰平不撤,所以雍正讓川陝總督年羹堯,前往西北領過“撫遠大將軍”之職,繼續統籌對西北的叛亂事宜。
本來按常理來說,漢人身份的年羹堯不可能跟胤禵的權力相同,可問題是,本身就已經掌有“川、陝、雲、甘”四省大權的年羹堯,此時再加上撫遠大將軍的身份,那地位不能說和胤禵一模一樣,但起碼也是不可一世了。
其實年羹堯的能力也是非常出色的,在平定青海的叛亂中,他和嶽鍾琪互相配合,迅速鎮壓了該地區的動亂,手段可見一斑,而且雍正也效仿康熙下旨,讓西北西南等地的官員全都要受年羹堯“節制”,另一方面,雍正也不派出監察官員監視年羹堯,這讓年羹堯漸漸“飄”了起來。
都說權力和財富讓人變質,年羹堯即便是爬到了這個位置也依然難逃權財的誘惑,變得目中無人。
比如在稱號問題上,年羹堯就踩了紅線。
胤禵當年被人稱為“大將軍王”,那是因為胤禵本來就是康熙兒子,按常理來說也是“王爺”(身份和封爵兩者不相同),所以才有了大將軍王,可年羹堯接任後,竟然沒有取消這個叫法,下屬喊他大將軍王,他欣然接受,此乃大忌諱,可年羹堯還是做了。
有些時候,語言總是能給人造成錯覺,久而久之,年羹堯就覺得自己是王了。
其次,因為當年康熙給予胤禵的權力優先順序是很高的,而雍正登基之後也沒有對這些優先順序有所更改,所以年羹堯本身的權力,和胤禵在的時候相差無幾,比如人事調動、生殺大權、錢糧徵收等等方面,這全都是年羹堯來自由定奪。
可以想象,年羹堯本來就是四省長官了,再加上如此大的軍事自主權,他心裡面就不會有能夠和雍正“平起平坐”的錯覺嗎?
肯定是有的,所以年羹堯完全把西北西南當成自己的地盤了,在這塊地盤上,年羹堯任由下面的人“賣官鬻爵”,也任由他們虧空糧食,最要命的是,這些地區的“稅收”優先被年羹堯當作軍費使用,而不是回到朝廷,這也就等於,年羹堯實現了該地區的自主稅收。
這也就是在清朝,如果是在唐朝,這就是妥妥的藩鎮割據了。
從客觀角度來講,年羹堯的“撫遠大將軍”也遠遠超出了這個職位本該有的權力,可問題是,撫遠大將軍本身就是“非常設”職位,權力大小全由皇帝來定,所以本身也沒有權力範圍可言,這毫不誇張地說,就是雍正扶持出來的局面。
第一年的時候,西北還有叛亂牽制著年羹堯,但在平定之後,年羹堯就僭越了,比如他無視雍正對西北、西南的人事任免,一意孤行,而且也將雍正的“反貪”政策隔絕在門外,這導致雍正怒火中燒。
這還不是最誇張的,年羹堯也不知道是在挑戰雍正的底線還是自己情商不夠高,又或者是他覺得自己比妹妹“年氏”(雍正愛妃)更受雍正寵愛,他竟然自己寫了一份名單安排人送回京城,這份名單就是年羹堯要求雍正進行的人事安排,這件事讓雍正被朝堂嘲諷,他雍正皇帝選官,其實是“年選”。
隨著年羹堯的越界之事,悖逆之事越來越多,雍正和年羹堯的關係迅速惡化,年羹堯的撫遠大將軍也立即被雍正摘掉了,他將年羹堯一變再貶,然而都還不是盡頭。
年羹堯的末路:權力的迷藥,權力的毒藥。
因為年羹堯曾經地位太高,所以雍正即便是貶了年羹堯都還是不放心,這就和雍正“軟禁”十四阿哥胤禵是一個道理,雖然胤禵沒有被康熙封王,可他曾經當過大將軍王,雍正害怕他一呼百應的能力,因此軟禁了胤禵。
既然胤禵都逃不掉,更何況年羹堯。
除此之外,年羹堯的個人行為、作風與雍正執政理念是完全相反的,年羹堯不僅不是雍正所要推崇的榜樣,而且還是雍正所整治的大貪官中的典型,甚至可以說是領頭羊,基於這個原因,雍正對年羹堯的處置,就不可能輕。
經過一番權衡和一系列調查,雍正決定讓嶽鍾琪替代年羹堯管理西南西北,而年羹堯則是被捕入獄,只有這樣,雍正才能最快速度掃蕩年羹堯身任撫遠大將軍時所扶持的擋雨和埋下的隱患,最後,不可一世的年羹堯鋃鐺入獄。
本來年羹堯在獄中也不會被賜死,但是年羹堯唯一的依仗,他的妹妹年氏竟然在同年去世,在年氏去世的半個月之後,雍正下令賜死年羹堯,在獄中的年羹堯頓時驚得六神無主,恢復過來後求見雍正,可惜雍正根本不會見他,最後年羹堯無奈自盡。
所以撫遠大將軍的權力,本身是一種迷藥,也是毒藥,很少有人能夠釐清自己和權力邊界的關係,如果是一般常設的職位還好,有明確的職責範圍和規則,但是撫遠大將軍這種非常設的職位,而且還是靠著皇恩來吃飯的職位,根本就讓人把握不好尺度。
在年羹堯人生最後的反思中,也不知道是對自己的貪念自責,還是對雍正的“放縱”而有怨言,但不管怎麼說,這毒藥最終腐蝕了他,讓他沒有重頭再來的機會了。
結語:
自清朝出過胤禵、年羹堯這兩個地位最高的,但也沒有好下場的撫遠大將軍後,撫遠大將軍在清朝就是個“禁區”,雍正九年,曾經擔任過撫遠大將軍的圖海之孫馬爾塞也被雍正任命為撫遠大將軍征伐準噶爾部,但是卻戰場失利,回來之後,被雍正下令斬首。
馬爾塞反而成為了撫遠大將軍中,地位最不高,而且結局最慘的人物,這也體現了“皇恩”這口飯壓根就不好吃,與其被皇帝信任當一個撫遠大將軍,還不如當一個職責明確的官還好,最起碼不用提心吊膽。
回覆列表
撫遠大將軍不是清朝的常設官職,而是清朝每遇大規模戰事,為方便協調戰區內各省工作臨時設立的。也就是說撫遠大將軍沒有級別,也沒有固定的任期、轄區和兵員,哪裡打仗他就管那裡,仗打完了,這個職位就撤了。
清朝一共有九人擔任過這個職位,年羹堯和雍正帝的十四弟都擔任過這個職位,可見能擔任此職的都是皇帝最為信賴之人。那麼年羹堯這個撫遠大將軍具體是個什麼情況呢?
不過年羹堯也是因此而敗亡的。如此高的地位,讓年羹堯宛如“土皇帝”一般,言辭舉止上多有“僭越”。而他也以職權“結黨營私”,賣官鬻爵,大發橫財,最終落了個身敗名裂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