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腫瘤血液邊醫生
-
2 # 胡洋
確實不少癌症病人會出現發燒的症狀,尤其是癌症晚期病人,發燒比較多見。發燒原因比較多,常見原因包括:
1.癌性發熱 癌性發熱體溫一般在37.5—38.5攝氏度之間,血常規中血象可以無異常,C反應蛋白、血沉等指標可以在正常範圍,低熱持續時間比較長,一般沒有畏寒、寒戰等症狀。癌性發熱多見於腫瘤晚期患者,由於腫瘤細胞增殖過快,出現缺血壞死而出現吸收熱,另外惡性腫瘤細胞浸潤啟用白細胞釋放致熱原,腫瘤細胞自身也會釋放出內源性致熱原會引起發熱;腫瘤侵犯腦部影響體溫調節中樞會引起發熱。惡性淋巴瘤患者發熱比較常見,出現發熱、盜汗、消瘦、瘙癢等全身症狀時,稱為B症狀,有B症狀的惡性淋巴瘤病人預後相對較差。
2.感染性發熱 癌症病人免疫力低下,容易受到外界各種微生物的感染,比如細菌、病毒、真菌、支原體等等,當出現感染性發熱時,高熱居多,有時超過38.5℃,可以出現血常規異常,白細胞和中性比列增高提示細菌感染,淋巴比例增高提示病毒感染。C反應蛋白(CRP),降鈣素原(PCT),人中性粒細胞載脂蛋白(HNL)在細菌感染時升高比較明顯。發熱同時可合併一些感染的症狀,比如咳嗽、咳痰、腹痛、腹瀉、嘔吐、尿痛等等,不同的地方感染有不同的症狀出現。抗生素或者抗病毒藥物治療後,體溫會逐漸下降。
所以癌症病人發熱時先判斷是何種型別發熱,如果考慮感染性發熱,需要根據症狀確定是什麼部位感染可能。高熱時查血培養,根據培養結果指導用藥,規範的使用抗菌藥物。如果有留置導管在體內的病人,比如PICC導管、導尿管、引流管等等,要排除導管相關性發熱。放化療期間病人要定期複查血常規,當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過低時,會出現合併感染,或者粒細胞缺乏性發熱,這時候需要暫停放化療,及時升白細胞,必要時使用抗生素治療。
反覆發熱會消耗大量的能量,在判斷髮熱原因同時,要對症性的退熱治療。對於癌症因素引起的低熱,一般囑患者多飲水,儘量物理降溫。感染性高熱患者需要使用非甾體類退熱藥物,比如散利痛、西樂葆、吲哚美辛栓等等。當退熱之後會出現大量出汗,引起脫水,所以發熱病人需要大量補液,適當補鉀。
回覆列表
1.有些發熱是感染引起的.因為癌症病人免疫力低下,易感染,另外,癌症患者有些化療後的白細胞低,更加易感染了,通常表現在咳嗽咳痰的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或者腸道,膽道感染等,也有不明部位的感染性發熱,一般要高於38.5℃,抽血會提示C反應蛋白和或降鈣素原明顯增高,我們一般就要考慮感染性發熱,而且抗生素使用後體溫會逐漸下降的!
2.另外一種可能是癌熱,因為癌症患者體內癌細胞代謝旺盛產熱,或者釋放制熱因子引起發熱,一般很少到38.5℃,午後夜晚多見,人一般情況還可以,沒有明顯畏寒,炎症指標不高,或高的不多,一般考慮癌熱,這種在控制原發癌症基礎上對症退熱就可以了!
3還有一個就是合併風溼免疫病,甲亢等,也會導致發熱,類似於癌熱,對症退熱治療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