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穿越歷史的星空

    1.時代環境不同:太平天國運動時期,清朝的統治相對比較穩固,加之朝廷放權於地方團練,極大的調動了漢族地主階級的積極性;國際環境中,列強當時還是支援清政府來壓制太平軍,他們認為清政府來作為代理人比太平軍可靠;

    2.太平軍自身的組織、綱領、文化信仰與當時中國傳統儒家思想格格不入,嚴重背離當時的士紳階層,引起統治階級上下的反抗;

    3.辛亥革命時期,清政府統治階層的老一代的人物相繼離世,少壯派滿族官員上臺,他們受限於自身的利益,清廷的統治力大大削弱;預備立憲,更加使得清廷中央與地方漢族官僚階層對立,加速了統治階層地方的分離主義;

    4.革命黨人長期不懈的革命武裝起義,雖然都已失敗告終,但是卻漸漸喚醒國民的共和理念。特別是長期的貧弱,受得列強殖民的程度越來越深,國家已到生死存亡危機已經越來越重

    所以辛亥革命一聲槍響,猶若星火燎原,各地方紛紛獨立,建立革命軍政府,通電共和。無論起義的是真共和還是假共和 ,推翻滿清封建統治,建立民國已經是當時的大勢所趨。

  • 2 # 下路符給我

    這是個好問題,單純從軍事實力上來說,太平天國運動無疑要比辛亥革命更強大,但為何太平天國運動到最後被清朝撲滅,辛亥革命卻直接就推翻了清朝統治呢?最關鍵的一點其實在名字裡面就已經昭示了。

    中中國人是對待歷史最嚴謹的民族,尤其是近代各種歷史事件,每一件都對今天產生了深遠影響,連名字都慎之又慎。我們回想一下近代發生的各種大事,義和團和太平天國都被稱作運動,而辛和革命則冠以“革命”二字,而“運動”和“革命”的差別,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

    和某某運動相比,中國近代史中的“革命”二字含義要深刻的多,雖然今天革命二字被廣泛使用,但在近代史中,狹義的革命指的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暴力行動”,從活動的深刻性,廣泛性和烈度上,都不是運動所能比的。

    太平天國運動從性質上來看,依然還是屬於封建階級內部矛盾的範疇,依然還沒有脫離開中國幾千年以來,底層民眾反抗統治階層這一個主題。所以清朝完全可以使用幾千年來所有封建王朝採用的辦法來應對。

    其實到了太平天國運動中後期,以湘軍為代表的地主階層勢力不管從武器裝備,還是從物資支援上都已經強過太平天國了。西方列強和江浙一帶的地主階層都支援清王朝,打仗打的就是錢糧,這種情況下,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是必然的。

    而辛亥革命,正如它的名字所昭示的,這是一場階級革命,和傳統的封建王朝農民起義性質完全不一樣。辛亥革命代表著完全不一樣的,比封建王朝的統治先進的多的理念,分化並且覺醒了最廣泛的人,站在了歷史大勢的最前面。

    在面對太平天國運動的時候,清王朝還能以“朝廷”和“反賊”來完成雙方勢力的劃分,從而形成所謂朝廷正統名義下的多方勢力的整合。但在面對辛亥革命的時候,這一切都不行了,誰是正統誰是反賊?從更先進的資本主義階級理論看來,以清王朝為代表的所謂朝廷才是最反動的,統治合法性被革命黨扒了個精光。

    原先還能夠勉強整合在一起的勢力,在辛亥革命的衝擊下變得稀碎。辛亥革命的威力不是刀槍,它的最大威力是重新整理觀念,開啟中中國人的頭腦,讓他們明白更先進的世界應該是什麼樣的,這從根本上瓦解了清朝的統治基礎。

    這特別像《三體》裡面的水滴,對太空國際龐大艦隊的致命打擊,即使恆星級戰艦能夠達到10%光速,即使核聚變發動機燃燒的時候就像一個個小太陽。但是基礎科學已經被鎖死的情況下,在使用強相互作用力做成的水滴面前,龐大艦隊脆的和紙一樣。

    辛亥革命就是那滴水滴,雖然它看著很小,但它代表另一個層次,在它面前,清王朝也和太空中的太空艦隊一般,看似龐大,實際上脆弱不堪。

  • 3 # 遊者走天下

    滿清的滅亡是牆倒眾人推,辛亥革命軍只是起到了帶頭作用。

    辛亥革命爆發之前,朝廷上下的有識之士早就看出來了,清朝肯定要倒閉。

    所以,當時在維護滿清統治這件事上根本沒有多少人像當年消滅太平天國一樣盡心盡力。

    比如,著名的同盟會成員汪精衛在1910年1月準備刺殺攝政王載灃的時候被捕,要是在太平天國時期,太平軍中有人祕密前往京城刺殺攝政王不得被凌遲?

    可是汪精衛被捕之後,攝政王載灃不光沒有殺他,反而非常佩服汪精衛和他徹夜長談。

    最後,汪精衛只被判處終生監禁,武昌起義爆發後被袁世凱放出。

    載灃這麼做除了他個人比較開明之外,他自己也知道滿清用不了幾年就得完了,不是殺幾個汪精衛就能避免的。

    滿清第一大權臣都這樣,底下人更沒有多少盡心盡力保大清的了。

    所以,武昌起義爆發之後不久,很多省份紛紛獨立。

    武昌起義爆發於1911年10月12號,10天之後,湖南、陝西就宣佈獨立。

    11月5號,除了南京之外的江蘇大部分地區脫離清朝。

    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除了東北滿清的龍興之地和華北的部分地區,內地大部分地區都已經脫離了滿清的統治,這和太平天國時期太平軍要一座城一座城打,又會遭到地主武裝的拼死抵抗可是大不同的。

    但是,華北其他地區就安全嗎?

    照樣不安全,這裡被袁世凱的北洋軍控制,袁世凱野心勃勃早就有推翻清朝的想法了。

    所以,即使是華北地區名義上在清朝的掌控之中,實際上早就被袁世凱給架空了。

    那麼,東北就安全嗎?

    東北照樣不安全。

    到了清朝末年,東北地區反清力量也是不斷壯大,其中有很多人還是八旗子弟呢。

    武昌起義之後,東北地區的各族革命者也紛紛響應,1911年秋天,滿族人鮑化南、漢族人劉雍等人在遼寧鳳城建立革命軍。

    隨後,莊河、瀋陽、吉林等地也策劃起義,參加起義行動的不僅有漢族人,滿族人,還有回族人,蒙古族人,鄂溫克人等各族人民。

    雖然沒有取得其他省份那樣的巨大成功,但也成功牽制了東北地區的清朝軍隊。

    到1912年前後的時候,大清的朝廷早已經是四面楚歌,就等著袁世凱輕輕推上一把了。

    所以,清朝在辛亥革命中滅亡,但每位清朝的不僅有幾萬辛亥革命軍,還有幾萬萬大清國民。

  • 4 # 愛上歷史故事Z

    1911年的辛亥革命和1851年的太平天國運動,兩個也是不同性質的起義。清朝被幾萬人的辛亥革命滅亡?若是隻得出如此結論,未免太理想化了,整個辛亥革命,雖然是在革命黨人的控制下爆發的,但參與人數著也確實太少,其中規模最大的一場起義也不過上百人而已,更何況,真正讓溥儀退位的,並非是革命黨人士,而是袁世凱等領導的北洋軍閥勢力的威脅。

    李鴻章在向俾斯麥詢問保家衛國需要多少精銳軍隊,而俾斯麥言道,五萬精銳軍隊足矣,如果太平軍有十萬精銳,那麼清朝自然不可能存活幾十年。

    而辛亥革命,能夠推翻清王朝純屬是革命軍在孫中山的領導下,有固定的目標,有實現推翻清朝的決心,加上載灃錯誤的分析時局,而清朝的滅亡,最關鍵的人還是袁世凱,雖說袁世凱竊取了革命的成果,但不得不說,若是沒有北洋軍對清廷產生的巨大威脅,溥儀也就不會早早的選擇退位。

    其實辛亥革命的成功,並非軍事上的成功,而是政治上的成功,太平天國的失敗,卻是軍事與政治兩方面的失敗。

  • 5 # EVtoday

    太平天國本質上是農民起義的另外一個版本。

    天王、拜上帝教、不過是農民起義的翻新。

    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天王洪秀全的住在天王府裡,在位十一年僅僅出過兩次天王府,府裡全是女人,沒有太監,享受美女環繞的日子。

    不思進取,制度倒退,荒淫無度,典型的農民政權,怎麼可能打得贏訓練有素的湘軍,他的滅亡是歷史的必然。

    辛亥革命是什麼?是比清朝更先進的新民主主義潮流。

    辛亥革命代表的新的革命思潮,之前相對太平天國先進的清朝,到了晚期,又成了落後的代表,鴉片戰爭之後,中國成為半封建半殖民地。

    隨著清朝對外戰爭的節節敗退,維新變法的屢次失敗,人民發現只有推翻清王朝才有希望。

    加上滿清內部也出現了分化,一部分抱殘守缺,一部分人贊成變法,在洋務運動、甲午戰爭、百日維新失敗等多個歷史事件的影響下,推翻清政府成為當時社會思潮的主流。

    辛亥革命能夠成功,剛好是社會新思潮、新勢力作用下的結果,無論清朝如何做表面上的修補工作,都改變不了革清朝命的歷史趨勢。

    總結:歷史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清朝勝太平天國、辛亥革命亡,都是歷史趨勢使然。

  • 6 # 論史君

    在清朝統治者眼裡,辛亥革命和太平天國運動對他們來說並無二異,都是要推翻清朝統治的“反動”勢力。但是,擁有幾十萬兵力、曾一度佔據清王朝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國卻被清朝滅掉,而為何擁有幾萬人的辛亥革命反而卻終結了清朝的統治?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三、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清王朝確切來說不是亡於革命黨人,而是亡於袁世凱之手

    武昌起義發生之前,在清王朝內,當時能夠鎮壓革命黨起義的只有袁世凱一人,只有他所領導的北洋軍可以鎮壓革命黨起義。但是,在慈禧太后死後,年幼的溥儀繼位,他的父親載灃作為攝政王時,因為與袁世凱的矛盾,便找藉口解除了袁世凱的軍政大權,將其貶回了河南老家。

    總結

    清王朝之所以能平定太平天國運動,而鎮壓不了國內革命黨人起義,是有著多方面的原因的。無論是從領導者還是起義的性質來說,太平天國從開始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失敗的結局。而辛亥革命本著“自由、民主”的思想以及“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他們註定是成功的,是消滅不了的。

  • 7 # 雞鴨棒棒糖

    太平天國的失敗是基於其統治手段不如清妖,他們對於百姓的剝削比清朝狠多了。且得不到士紳階級的支援,因為他們反孔孟。而他們能夠唯一得到最大支援可能的洋人也不支援他們,因為洪秀全號稱自己是上帝二兒子,基督教教義裡上帝有且只有一個兒子。你想象一下如果羅馬教皇見了洪秀全,是他跪洪呢還是洪跪他呢?這麼一個政權不失敗才有個鬼。至於辛亥革命的成功,應該說其實是由甲午戰爭的失敗開始的。輸給洋人對中國人的刺激顯然沒有輸給同樣是黃面板的日本人刺激那麼深刻,自那時起中國人對於這個制度的懷疑以及探索新的制度才有了積極性,誕生了好一批時代的風雲兒。當然他們也各自有各自對於中國未來的獨特見解以及規劃,但至少辛亥革命時大家目標是一致的,先推翻了清朝再說,其中也包括袁世凱。辛亥革命不是一場教科書裡寫的由革命黨發起的運動,實質上是由全國包括清王朝內部一起發起的運動,是中國覺醒的象徵。但也正如我說的,因為大家的想法都不相同,所以也埋下了日後中國紛亂的導火索。

  • 8 # 寵辱不驚159944225

    說這個還得提曾國藩,滅太平天國幾十萬大軍的是他,一介書生,建立了湘軍,但滅太平天國個人認為有運氣成分,如果不是洪秀全不務正業,太平天國內部的內訌,石達開出走,以及後期的李秀成有些匪夷所思的想法,被消滅的應該是曾國藩,只是歷史就愣是出現了這些巧合,歷史沒有假如。曾國藩這個人有點像宋江,一心做朝廷命官,效忠朝廷,光宗耀祖,他剿滅太平天國後很多僚屬或暗示或明提,想讓他推翻清庭當皇帝,當時對他來說推翻清朝簡直易如反掌,但這貨就是不幹那“不忠不義”的事兒。他一回北京覆命,慈禧就讓他把湘軍遣散了,而曾就聽話的把湘軍全部遣散安心做他的官去了。

    正是慈禧這個小聰明害了自己,怕曾國藩尾大不掉,奪了大清江山,結果大清唯一一隻有戰鬥力的軍隊給解散了!

    那麼隨著曾、李、左這些人相繼死去,清朝八旗軍就成了一支烏合之眾。後來袁世凱逐漸展露頭角,小站練兵,掌握了兵權,成了北洋軍閥的頭子,北洋軍閥在清朝末期已經實際控制了政權,在馮玉祥倒戈發動北京政變趕溥儀出宮時,已經是北洋政府在掌控政權,溥儀雖在皇宮已是廢帝。

    後馮玉祥想請孫中山到北京主政,但北洋勢力和張作霖的實力很強大,迫於形勢,他只得讓給段祺瑞組成臨時執政的北洋政府。

    從整個事件來看,清朝實際是在北洋軍閥的潛移默化中名存實亡了,北洋政府掌握了局面和實際控制權。但辛亥革命的作用是國民革命軍打響武昌起義,成立了真正意義上脫離清朝的中華民國政權,南方各省紛紛響應,宣佈獨立,迫使清帝釋出退位詔書。

    因此,題主的說法不妥,並不完全是被幾萬人的辛亥革命滅亡的。

  • 9 # 使用者王者孝

    這是兩個時代的問題,按歷史的時間順序,先從太平天國開始。

    (一)太平天國發生在中國開始進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時代。時代賦予這次革命以雙重的任務,既要反對國內的地主階級,又要反對西方資本主義的侵略。但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還沒出現近代的工人階級,因而太平天國得不到這個先進階級及其政黨的領導,它仍舊是一埸農民戰爭。這是太平天國革命最終不免陷於失敗的原因。

    當時的農民階級,是被壓迫被剝削的勞動者,悲慘的生活景,養成了他們堅強的鬥爭精神及擺脫壓迫和剝削的革命要求。但他們同時又是小生產者,用簡陋的生產工具從事個體分散的勞動,過著一種獨立的、自給自足的、散漫的生活,這又產生了他們自身無法克服的種種侷限性,如散漫、自積、保守、狹益、閉塞等等。他們的鬥爭是英勇頑強的,但由於不瞭解階級鬥爭的一致性,因而不能使他們團結成一個階級;由於不瞭解社會發展的前景,因而不能制訂出明確可行的革命綱領;由於他們不懂得用科學的階級分析的方法解決策略問題,因而不善於團結真正的朋友和打擊真正的敵人;由於他們不知道用先進的方法總結革命鬥爭的歷史經驗,因而一再地重複過去的錯誤。太平天國革命最終陷失吸,雖然表面看來是由於很多偶然因素造成的,但通過這些偶然因素卻表現出它的歷史的必然性,這裡證明了一個顛覆不破的真理:沒有工人階級的領導,即使像太平天國這樣一次規模巨集偉的革命運動,最終仍然不免陷於失敗。

    (二)這次革命的絞殺者,既有國內的封建統治階級,又有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勢力,反革命陣營內部雖然存在著種種矛盾,但在革命形勢曰益發展的情況下,為了共同鎮壓太平天國,逐步地緩和了內部矛盾,從而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一支強大的反革命聯合陣線。當太平天國定都天京之後,清政府懾於革命運動的聲勢浩大,深知單靠八旗兵和綠營兵不足以維持自已的統治。乃不得不逐漸倚重漢族地主。一八五四年曾國藩組成了漢族地主武裝一一湘軍,由於這個劊子手鎮壓革命有功,清政府於一八六O年任命他為兩江總督,授以節制大江南北水陸諸軍大權,這是請政府為了鎮壓革命而改變策略的重要標誌。以曾國藩為首的一批漢族地主,受到主子的異乎尋常的恩寵,為著滿漢地主階級的共同利益,與滿洲貴族的反動的武裝一道,盡心竭力地鎮壓太平天國革命運動。致於英美列強,一開始就是敵視太平天國的。他們起初曾虛偽的表示“嚴守中立",並與清政有過某種矛盾和衝突。天津條約特別是北京條約簽定之後,英美法等國侵略者便徹底拋棄了“中立”仂裝,直接出兵幫助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由一批殘暴成性的亡命徒所組成的侵略軍,擁有當時最新式的武裝,慘絕人環地屠殺中中國人民,在東戰場上向太平天國發動了無數次的瘋狂進攻,配合湘軍組織了對太平軍東西兩面的夾擊。處於腹背受敵的太平軍,就在中外反革命的鎮壓下失敗了。

    反革命的聯合力量誠然是相當大的。但是如果進一步追問:太平天國為什麼不能加強自已的團結,利用敵人的矛盾,爭取一切可以爭取的朋友,遂步壯大革命力量,

    最後戰勝反革命的聯合陣線呢?這是由於作為單純農民戰爭的太平天國,主觀方面是很不健全的,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發生了一連串的缺點和錯誤。他們不懂得避免一些可以避免的錯誤,而且在發生了錯誤之後,又無有效方法及時克服,反而日益嚴重起來。

    太平天國由於主客觀方面的原因最終失敗了,但這次革命運動的光輝永遠不會泯滅的。英勇鬥爭堅持了十八年之久,勢力擴充套件到十八省,其規模之大是以往任何一次農民戰爭所不可比擬的。成千上萬的群眾動員起來,進行了反封建、反侵略的鬥爭。鬥爭雖然沒有取得勝利,但在這個偉大的鬥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他們提出的《天朝田畝制度》,是中國歷史上最完整最詳明的農民革命綱領。他們建立了強大的太平軍,以不屈不撓的戰鬥,給中外反革命以沉重的打擊。太平軍的組織和紀律,戰略和戰術,從正面和反面,豐富了人民革命的武裝鬥爭經驗。他們組織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權機構,實行了各種各樣的革命政策,在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都曾發生過某些變化。他們提出的理想社會圖景,表達了當時勞動群眾擺脫貧困、消滅剝削壓迫的美好願望。太平天國革命運動,把中國歷史上的單純農民戰爭,推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太平天國革命對封建經濟制度及其上層建築,進行一次大膽的攻擊。《天朝田畝制度》中按人口分田的政策雖未實行,但在部分地區曾發伯農民田憑,允許佃戶把“租田概作自產”,並曾釋出告示,“禁止業戶收租”。廣大農民在革命形勢鼓舞下,進行了減租抗租鬥爭,有的燒燬封建地主的地契和帳冊,有的把租薄扔在汙泥水中。太平天國還主張人與人平等,主提婦女分田時與男子享有同等權利,並規定“天下婚姻不論財”,提倡一夫一妻,反對婦女纏足等封建陋習。這些鬥爭,對封建統秩序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五)太平天國英雄和英、美、法侵略者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集中地表現了當時中中國人民反侵略的英雄氣概。他們主強各國之間平等友好,互惠通商,反對侵凌欺詐。拒絕承認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嚴歷禁止鴉片輸入中國。起初他們對外國侵略者的虛偽“中立”還缺乏警惕,曾因宗教形式相同而模糊了對敵人的認識。但當侵略者公開進行武裝干涉,他們便以革命的武裝給敵人以有力的回擊。他們蔑視了曾迫使清政府屈膝的洋槍洋炮,在革命形勢不利、物質條件極端困難的情況下,把反侵略的鬥爭堅持到底。敵人雖然贏得了勝利,但付出的重大代價是夠敵人膽寒的。法國海軍上將卜羅德、洋槍隊統領美中國人華爾、法國總兵勒伯勒東和買忒勒以及大批下級軍官和士兵,都葬身在這場骯髒的侵略戰爭中。此外還活捉了洋槍隊付統領法爾思德,並打傷了英國海軍上將何伯和洋槍隊門後期統領英中國人戈登。這些戰績,對於那些侵略成性的殖民強盜,是一斤嚴重警告:英雄的中中國人民是不可輕侮的!

    太平天國革命還具有不容忽視的世界意義。當時一些西方報紙極力地誣衊太平天國,害怕它的影響,驚呼太平天國革命“對亜洲發生的影響,可能如同十字軍對羅馬帝國發生的影響一樣”。俄國著名作泉謝甫琴柯茌獲悉洪秀全斥責清政府的言論後說:“對於俄國的貴族們,我們是否很快地也能大聲地講岀同樣話來呢?“曾親身參加太平天國革命的英國軍官呤唎,在國後發表了一部五十萬字的著作。他根據廣泛的見聞和豐富的文書資料,熱情地介紹了太平天國的各個方面,對英國殖民統治者參加絞殺太平天國的血腥罪行進行了尖銳的揭露和猛烈的抨擊,在英中國人民中間、以致聖更廣泛的範圍內為太平天國作了富有階值的報導,傳播了它的影響。

    太平天國革命精神,一直鼓舞著革命的中中國人民。它的那些神話般的傳說和故事,在民間廣泛地傳播著併發揮了教育和激勵的作用。偉大的革命民主義者孫中山先生從小就愛聽洪揚的革命故事,並以太平天國的後繼者自詡。許多參加辛亥革命的志士,曾從太平天國的榜樣中,獲得反清革命的最初啟示。一百年後已取民主革命的徹底勝利,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回顧這段轟轟烈的革命鬥爭,仍以中國歷史上這光輝的一頁,引為我們中國革命人民的自豪。

    清朝為什麼被幾萬人的辛亥革命滅亡了?這是誤解,遠沒那麼容易。慢慢從頭道來。

    毛澤東在他的有名著作《新民主主義論》中,論述到太平天國革命以來中中國人民進行民革命的歷史意義時指出:辛亥革命是“在比較更完全的意義上開始了這個革命"。

    民族工在這個時期發展起來。在一九00年以前,完全由民間挙辦的廠礦企業,資在一萬元以上的,有一百二十二家,資本總數為二,二七七萬元。到一九0六年,就已經發展到一百三十六家,資本總數為二,七00萬元。其中以棉仿業的發展最為顯著。一八九六年全國紗廠十二家,其中華商七家;共有紗綻四一七,OOO枚;織機二,一OO架,內華商佔一,七五O架。以當時棉紡織業最發達的上海和江蘇為例,一九O二年上海共有紗廠十七家,紗錠五六五、OOO枚;一九O八年江蘇有紗廠二十三家,紗錠五八七、OOO枚,織機三、O六六架。繅絲業的發展也很顯著。一八九五上海共有繅絲廠十二家,一九O三年增加一倍,絲機八、五二六架;一九O九年增加到三十五家,絲機一一、O八五架;一九O九年增加到四十八家,絲機一三、七三八架。還有,麵粉、火柴、水泥、菸草、玻璃、機器製造等各行各業都開辦起來。這是資主義的經濟基礎。隨之產生的是資產階級。資產階級是當時一個新興的階級。它的出現大約是在十九世紀八至九十年代,到了二十世紀初,可以說己經初步形成一個階級了。

    隨著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發展,中國工人階級的力量也逐步壯大起來。中國工人階級很早就參加過革命鬥爭。一九O六年安源煤礦工人六千餘人蔘加了同盟會,在蘋鄉、瀏陽醴陵舉行的起義。一九一一年川漢鐵路築路工人舉起義來響應資產階級反對清朝政府的“鐵路國有"運動。這個大動盪反映了封建社會的日趨瓦解。

    清朝政府的倒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腐敗無能,逆歷史潮流而動,已經象“熟透了瓜”,風雨飄搖。

    有人說一個武昌起義,幾萬人一個晚上就把清朝政府推翻,事情並不是這麼簡単。歷史的真相:武昌起義,1911年9月24日革命黨人定於中秋節(陽曆10月6日)發動起義,由於革命黨人在漢口製造炸彈不慎失事,革命黨領導人暴露而被捕,清朝政府開始捕殺革命黨人。革命黨人被迫舉行武裝起義。新軍大多數響應,武昌人聽見槍聲紛紛響應。武昌起義影響了全國。由於孫中山等革命黨領導人,不在武昌,起義軍抓來原清軍協統黎洪元做了都督。武昌起義的結果是由黎洪元、湯化龍原清政府的頑固派出來當權,那麼,它以後逐步走上和反動勢力妥協的道路,是必然的。

    以後的革命形勢,袁世凱竊國成功、二次革命失敗。“五四”以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由無產階級的共產黨擔負,進行了新的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孫中山未完成的事業,由共產黨領導無產階級勝利完成了。

  • 10 # GRIDMAN

    打太平天國靠的是湘軍,是曾國藩組建的,其實跟清政府關係並不大。

    退位是因為形勢所逼,革命黨人雖然只有幾萬人,但是袁世凱支援了,袁世凱手下有北洋軍。雖然袁世凱後來又恢復帝制自己做皇帝,但是在反袁護國運動中他也不得不放棄帝制。

    那時候的中國已經無路可走了。

    維新變法救中國,六君子被斬首,失敗了。

    洋務運動救中國,甲午戰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也失敗了。

    老百姓對清政府也失望透頂,之前義和團運動扶清滅洋,而太平天國則是要改朝換代了。

    所以這時候出現了革命黨,出現了孫中山,天下才一致響應,清帝不得不退位,袁世凱不得不取消帝號。

    再後來,國民革命軍北伐,以區區八個軍十萬兵力,打敗三大軍閥,國民黨才真正主宰中國。

    實際上,那時候也是民心所向。

    只可惜蔣介石只滿足於形式上的統一,並沒有消滅全部的軍閥,軍閥、腐敗、大地主依然存在,最終國民黨也失敗了,敗退臺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生在校喝水不小心燙傷了腳,家長到校後不依不饒,要教師賠償並賠禮道歉,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