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闞金堂說育兒

    大約在2015年10月份的時候,羅輯思維就釋出了自己的APP——得到,當時這樣的一款APP顯得很是簡陋,功能簡單,內容也很少, 有著免費的知識新聞還有部分解讀版的電子書和音訊書內容,更多的就是一些付費的經驗分享內容。

    到後來上線了第一個專欄《李翔商業內參》,內容開始變得更加豐富,隨著後續名家大師陸續入駐得到開設專欄,得到開始成為學習者的盛宴狂歡之地。

    當我訂閱了第一個專欄之後,其中的收益和啟發讓我在認知上獲得了很大的提升,到現在為止一共訂閱了近20個專欄,還有《每天聽本書》的會員以及所有的大師課、精品課。

    好,那麼問題來了,這麼多的內容,你怎麼看得了,又如何規劃和分配好時間呢?

    因為得到的課程內容幾乎都是音訊的形式,於是就可以在洗涑的時候聽,在上廁所和上下班的路上聽,在睡前聽,這樣一來每天至少有一個多小時可以用來聽音訊。

    儘管如此,時間依然是有限的,這時【得到】已經有了倍數播放功能了,開始的1.25倍,一個月後提升到1.5倍,三個月後升到2倍,又過了3個月,速度可以達到2.5倍,現在已經適應了三倍數的播放了。

    自我感覺這樣的一個過程,耳朵的能力也是在不斷地提升和進化,一時之間我忽然想到了愛因斯坦所提出的的相對論:

    “如果你和一個漂亮的女孩坐在一起,那麼一個小時對於你來說,可能就像一分鐘那麼短暫;但是如果你是坐在一個火爐的旁邊,那麼哪怕是一分鐘也會像一個小時那樣讓你感覺到漫長。”

    有了倍數播放功能,到了3倍數的時候,正常情況下別人按照1倍數播放60分鐘的內容自己20分鐘就可以聽完,這就是關於時間相對論的真實體會。

    同樣地,還有人會提出同樣的問題,比如你聽了那麼多,有用嗎?根據我個人的真實體會,確實有用,至少可以為大家列舉如下幾點:

    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毫無疑問,這是非常純粹的用耳朵來學習;

    對於我們這樣患有知識焦慮症的人,或許已經不在乎自己可以學習得多麼深入,而是你對某個現象或者某個理論有基本的認識,能夠藉助所學的知識去解釋;

    哪怕所聽的內容98%都沒有什麼用,但是隻要能夠找到對你的思維以及生活產生積極影響的2%就已經非常超值了。

    聽得多了,在潛移默化中自己也會在改變,一句話或者一個詞就可以啟用自己的大腦,讓自己可以脫離日復一日的重複日子單調和乏味,從中獲取新的靈感和希望。

    因而,我用【得到】鍛鍊了自己的兩項超能力:

    其一、適應了多倍數播放的功能,加快了個人獲取資訊的速度,成了一個典型的聽覺學習者;

    其二、在知識(哪怕是資訊)的潮流中自由自在地翱翔,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 2 # 共探教育

    說實在,聽,對於學習確實非常重要。認真聽,無疑對學習有相當大的邦助,也可以說是學習的關鍵。

    "上課要專心聽講“,這肯定是每個老師對學生告誡了n次的警示語。無論什麼或淺顯,或複雜的知識,都是透過授課者的解說,達到聽學人的理解並掌握。這足以說明聽,認真聽,專心聽,是學習的一個非常重要途徑……

    "課堂積極發言,不懂就問",在聽的過程中,有了疑惑不解的地方,及時提問獲得解答,能給學習增強效率,使自已掌握更牢固。

    "耳聽百遍,不如眼過一遍",把聽到的知識簡明、扼要、歸納總結記錄下來,多看看,多想想,效果不言而喻。

    用耳,用口,用腦,用手。多聽,多讀,多想,多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久別重逢可以用什麼詩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