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haokc

    《春》原文

    春天了

    龍華的桃花開了

    在那些夜間開了

    在那些血斑點點的夜間

    那些夜是沒有星光的

    那些夜是颳著風的

    那些夜聽著寡婦的咽泣

    而這古老的土地呀

    隨時都像一隻飢渴的野獸

    舐吮著年輕人的血液

    頑強的人之子的血液

    於是經過了悠長的冬日

    經過了冰雪的季節

    經過了無限睏乏的期待

    這些血跡,斑斑的血跡

    在神話般的夜裡

    在東方的深黑的夜裡

    爆開了無數的蓓蕾

    點綴得江南處處是春了

    人問:春從何處來?

    我說:來自郊外的墓窟。

    《春》賞析

    詩人寫《春》,始終是固繞著“桃花”展開的。“桃花”這一形象,成為這首詩成功與否的關鍵。

    詩一開始,詩人就開門見山地點出了“春”,點出了“桃花”:“春天了,龍華的桃花開了”。這是實寫,也是虛寫。實寫:五烈士犧牲是在春天,春天,就有桃花開放。虛寫:這“春天”,這“桃花”,具有象徵意義,象徵著光明,象徵著新的社會。當然,光看這兩句,還看不出這種象徵意義,只有隨著下面展開的詩句,才能瞭然。只讀這兩句,讀者很難猜到詩人往下如何寫。讀了下面的詩句,就不能不驚歎詩人轉折的高明瞭,而且這種轉折極其自然。

    “在那些夜間開了”這一句,點出“桃花”開的環境——在夜間,詩人便緊緊抓住這“夜”,展開了刻劃:指出那些夜間是“血斑點點的”,是“沒有星光的”,是“颳著風的”,“聽著寡婦的咽泣”。詩人由寫“桃花”,轉入寫“桃花”開的環境,不僅自然,詩人的一種意圖也隨之而出了:詩人沒有直接寫劊子手們的猙獰面目,沒能直接寫他們的殘忍,只這幾句,已把劊子手們的殘酷寫得入木三分。這幾句,構成了一幅令人怵目驚心的圖畫。詩人的控訴,詩人的憤怒也油然而生。

    接著,詩人把這種殘酷,這種控訴和憤怒,很自然地擴充套件開去,以進一步擴大詩的內涵:“這古老的土地呀/隨時都像一隻飢渴的野獸/舐吮著年輕人的血液/頑強的人之子的血液”。這裡,詩人又巧妙地把筆落在“血”的刻劃上,這不僅強調“血”,進一步強調“野獸”的殘酷,進一步增強控訴和憤怒的力量,而且為下面的詩句作了鋪墊。

    “於是經過了悠長的冬日/經過了冰雪的季節/經過了無限固乏的期待/這些血跡,斑斑的血跡/在神話般的夜裡/在東方的深黑的夜裡/爆開了無數的蓓蕾/點綴得江南處處是春了。”這幾句詩,把“血跡”和“桃花”、和“春天”又巧妙地聯絡起來,把五烈士流血的深刻意義極含蓄地表達出來,也把詩人對五烈士英勇就義的崇敬寫了出來,同時也寫出詩人對未來的信心——這些烈士的血不會白流,春天一定會到來。儘管還要經過“悠長的冬日”、“冰雪的季節”、“無限睏乏的期待”,但一定會到來。由“桃花”、“春天”寫起,又落在“桃花”、“春”上,整個詩不僅完整,而且博大的內涵也豁然而出了,“桃花”及“春天”的象徵意義也使讀者領悟了。“桃花”與“血跡”的聯絡,是詩人構思的關鍵,也是這首詩成功的關鍵。

    詩寫到此,本來可以結束。但詩人並未就此打住,在後面又寫了兩句:“人問:春從何處來?/我說:來自郊外的墓窟”。這兩句是畫龍點睛之筆,是這首詩的整個內涵濃縮而成的,起到了振聾發聵的作用。春天的到來,是由千萬烈士的英勇犧牲換來的,這一思想,更集中地點了出來。

    詩人說:“在不自由的歲月裡我歌唱自由,我是被壓迫的民族我歌唱解放。”《春》這首詩,就是詩人這一信念的傑作。從上面的分析中,讀者還學習到了詩人是如何歌唱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重度抑鬱症曾經服藥自殺,作為家長該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