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生活情感日記

    晚清的“塞防”與“海防”

    晚清的朝廷完全沒了前期開疆拓土的雄心,從鴉片戰爭之後,清政府猶如一條四處漏水的破船,疲於應付,四處奔命。加上西方列強的崛起,讓中國的國門大開,對於邊疆的防守,清政府顯然是有心無力。

    不知道是因為政派的原因還是治國理念的不同,作為慈禧比較仰仗的人,李鴻章和左宗棠始終不太對付。

    李鴻章主張要把所有的重心放在海防上,畢竟,西方列強才是懸在頭頂的一把尖刀,時刻能從海上入侵內地。而左宗棠卻提出在加強海防的同時還要加強內陸邊塞的防衛,李鴻章卻不以為然,因為此時財政艱難,兩手抓的後果只能是顧此失彼,兩個都無法保全。

    左宗棠對慈禧說道:“丟失新疆,則蒙古失去屏障,失去蒙古,則京師危在旦夕”,也許是看到左宗棠如此的決心,這一次,慈禧完全站在了他的這一邊,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全權負責收復新疆的事務。

    左宗棠利用借貸的辦法,逼迫英俄等列強放棄了對新疆的干涉。

    當時想要干涉新疆事務的人除了叛軍,主要還是英國和俄國。這兩位大爺手裡有槍有錢,自然是想要多佔領一些地盤了,有了新疆作為基礎,那滲透進入陝西等地就方便多了。

    這幫洋人沒一個好東西,左宗棠心裡那叫一個怒啊,但是光怒是沒用的,他必須要想辦法。其實跟洋人借錢就是非常好的一個辦法。

    如果左宗棠打仗打贏了,那麼他的錢自然就能通過關稅給慢慢還上,可是一旦戰敗,那麼這筆糊塗賬可就不知道找誰去要了。

    所以在左宗棠拿了英國和俄中國人大量的白銀以後,他們逐漸不敢插手新疆的事務了,甚至打算幫著左宗棠一起收復新疆,這樣還錢才會有保障。

    這一招實在是厲害,左宗棠大軍到達新疆以後,滲透進來的英軍和俄軍果然不敢插手此事,所以他才能順利收復新疆。打仗其實打的就是錢財,左宗棠早就已經深諳此道。

    經朝廷同意,1877年開始,左宗棠首先從匯豐銀行借款500萬兩,用廣州、福州、上海、漢口四個城市的海關收入做的抵押,但是500萬兩對收復新疆來說就是杯水車薪。

    怎麼辦,只能繼續借錢,由於清政府這個破落戶已經沒有什麼值錢東西抵押了,很多銀行不願借錢,害怕收不回成本,此時,左宗棠的至交好友中國首富胡雪巖出手了,他以自己的生意作為擔保,向各大銀行貸款,先後共進行四次借款,從外國銀行借到1375萬兩白銀,從商人處借款846萬兩白銀,解了左宗棠的燃眉之急。

    在借款期間,利息是非常高的,但是不存在誰家的利息高,左宗棠就刻意去借誰家的款的問題,而是因為,國外銀行看中了左宗棠除了向他們借款之外,沒有其他任何辦法,他們是吃定清政府了,所以惡意 提高利息,左宗棠也是無可奈何。

    其中,左宗棠借款中,英國的匯豐銀行、渣打銀行數量最多,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左宗棠就是希望通過這種捆綁方式,來拉攏英國,讓英國不再支援阿古柏叛軍,畢竟,左宗棠的戰爭失敗了,英國的錢就危險了。

    英國雖然與阿古柏建交,但是並沒有入侵新疆的野心,也不願看到沙俄一家佔領新疆,從而威脅西藏,正是這種利用清政府打擊沙俄的心態,才促使英國借款給左宗棠,就是利息定的高了點。

    左宗棠面對高的離譜的利息,也是無可奈何,只能咬牙答應,畢竟錢是身外之物,以後可以再掙,土地丟失了要想再收復可就不是錢的事兒了。

    新疆收復後,左宗棠地位直追李鴻章,為了表示報答之意,左宗棠為胡雪巖要來了二品頂戴,胡雪巖成了名副其實的“紅頂商人”。

  • 2 # 香姐逛歷史

    作為中國封建時期的最後一個王朝,清朝一直都是人們爭議的焦點。特別是清末時期,由於清政府的腐敗,造成了很多割地賠款的事情,並且還簽署了諸多不平等的條約。而這,也是清朝被人們所詬病的原因所在。不過,雖然清末時期,國力非常得衰弱,但卻依舊存在著一些有作為的人。像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等人,就被稱作是晚清的“四大肱骨之臣”。

    左宗棠收復新疆,收復以後,名垂前世,殊不知,收復新疆可不是一句話的事情,打仗那是會死人的,既要有徵戰大軍的糧餉,又要準備各種槍炮,陣亡的將士還要有撫卹金,耗費的金額不可謂不大。

    財政困難還是其次的,當時的情況是,即使是財政方面支援,朝中反對收復新疆的人也數不勝數,其中代表更有李鴻章,這些人不是不想收復新疆,實在是收復新疆需要耗費太多人力物力,出兵以後東海上的艦隊將會失去應得的資金支援,如此一來,東南沿海都要危險了。

    而,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正是因為左宗棠在清廷危險的時候收復了新疆,這才能夠讓新疆問題在以後,顯得相對不那麼嚴峻,收復新疆是為後世著想,放棄新疆是為當下著想。

    左宗棠第一個想到的是商人胡雪巖,但是找他借錢要支付極高的利息,左宗棠便打消了這個念頭。最後,左宗棠想了一個辦法,找英國銀行借錢,而且還專門找利息最高的英國銀行借錢。

    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阿古柏的幕後支持者之一,就是英國。如果左宗棠找英國借來了錢,輸給了阿古柏的話,那麼這筆錢指定是還不上了。雖然那2000萬兩可以找清政府,但那500萬兩就找不到人還了。因此,他們在借錢給了左宗棠之後,勢必減少對阿古柏的支援,要不然不就成了自己打自己了嗎?所以,左宗棠在還沒有開戰之前,就已經強佔了先機。

    因此,不得不說,左公這一記可謂是一箭雙鵰,既解決了自己的燃眉之急,還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清朝。因此,也有不少的專家和網友認為左公,實乃聰明至極、聰明絕頂之人。你們對此怎麼看呢?

  • 3 # 熊貓先生觀天下

    撥開歷史迷霧,尋找事實真相。

    左宗棠,何許人也?

    清王朝最後的脊樑,抬棺收復新疆的民族英雄!

    歷任閩浙總督、陝甘總督、兩江總督,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

    與曾國藩等人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就是這樣一個朝廷重臣,為國打仗還要借錢,是怎樣的一種無奈!又是怎樣的一種決心!

    雖然左宗棠在世的時候已經是名震天下的中興名臣,但真正讓他成為名垂千古的還是他力挽狂瀾收復新疆的壯舉,可以說沒有左公,現在我們去新疆玩還要辦護照,中華民族也將永遠失去這片神聖的土地。

    左宗棠借錢打仗的事就發生在收復新疆這件大事上。

    1864年(同治三年),當時的清王朝面臨著太平天國運動和陝甘回變的巨大影響,已經無力有效控制新疆,導致新疆各地豪強紛紛自立為王,割據一方,由於擔心清朝征討,為了壯大聲勢,更引進境外軍事頭目阿古柏合力盤踞在新疆,並於1867年在新疆建立“洪福汗國”,加上英國,俄國在背後支援,更加有恃無恐,同時,沙皇俄國也於1871年進佔伊犁,眼見著新疆就要從中國的版圖上被徹底劃去,清王朝也急得,命左宗棠督辦出兵進剿新疆事宜。

    左宗棠經過反覆研究,決定採取“先北後南”、“緩進急戰”(就是指先下北疆,再定南疆,積極訓練軍隊,籌備糧草,一旦進軍,必須速戰速決)的整體作戰策略,所以直到在1876年4月最終決定出兵之前,左宗棠都忙著督辦各種戰前軍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籌備軍餉。

    當時的清王朝已經非常虛弱,國庫空虛,並且四周強敵環視,就連到底要不要收復新疆,都成了清王朝難以抉擇之事,1874年(同治十三年)日本侵臺,清廷由此發生“海防”與“塞防”之爭。

    李鴻章主張海防,認為新疆無用,只有投入沒有產出,不如放棄。

    左宗棠據理力爭,認為塞防海防需並重,二者缺一不可。

    幸好清廷還算清醒,採納了左宗棠的意見,否則收復新疆的計劃就要胎死腹中。

    那麼解決了內部戰略之爭,剩下的就是全力準備收復新疆前的戰爭準備了,此時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錢的問題了。

    截止1876年1月,離正式出征還有3個月,分攤到全國各省身上欠左宗棠的軍費竟然還高達2000萬兩白銀沒有下落,而慈禧雖然同意了出兵,但也只是象徵性的拿出了200萬兩,離足夠出徵的軍費還差得遠,據左宗棠戰前預算,收復新疆每年的軍費要800萬兩,預計2年內收復新疆,但後來局勢的發展還是遠遠超出了左宗棠的預算,800萬兩一年遠遠不夠。

    此時的左宗棠展現出了他堅決的一面,什麼都可以商量,但新疆不能不要,於是他找來了胡雪巖,這個長期跟著左宗棠發財的商人,讓他想辦法找洋人借錢,就有了下面左宗棠借錢的故事。

    胡雪巖和左宗棠

    說起來,堂堂大國打仗竟然需要找外國借錢,實在是一種悲哀,但在收復新疆的大是大非面前,左宗棠也管不了那麼多了。

    其實也不是左宗棠非要專門挑利息高的銀行借錢,而是軍情緊急,利息低了銀行借錢的速度慢,左宗棠等不了,而在借錢的事上,左宗棠也留了個心眼,既然是為國打仗籌措軍費,而且軍費是各省欠繳的,那麼左宗棠就以各省的關防稅收作為抵押,以各省的名義借款,最後左宗棠收不上來的軍費,讓西方列強去找各省去要,所以利息高低也不是左宗棠主要考慮的問題了,他就主要考慮打仗就行了。

    當然,經過胡雪巖這個精明的商人一轉手,利息不高是不可能的,事後有人專門分析,胡雪巖只在英國匯豐銀行借款一事上就中飽私囊200多萬兩,借款利息也比正常利息高了接近5倍。

    不過這都不是事,考慮的當時的國情,清政府光簽訂的戰爭賠款就高達幾億兩白銀,所謂債多不壓身,這點利息也就不算事了,英國也不怕清政府不還錢,大不了再打一仗,到時候賠更多。

    這就是弱國的無奈,可以說左宗棠已經在他能力範圍內做的最好了,一切為收復新疆讓路,事實證明,這是當時最正確的選擇,由於當時的主要借款物件就是英國,也讓英國在支援新疆匪首阿古柏的事情上也沒有那麼堅決了,畢竟左宗棠如果戰敗了,借出去的錢也沒那麼好收了。

    結語

    林世燾曾評:絕口不言和議事,千秋獨有左文襄。

    左公千古!中華幸甚!

  • 4 # 江城落花生

    曾國藩評價左宗棠:為官十七省,領兵一百萬。

    左宗棠文能治國、武能定邦。

    有一次左宗棠國內打仗,卻向外國洋行借錢,而且借款利息比市價高。這是為什麼呢?左宗棠可不是人傻錢多,清史評價左宗棠多智慧謀略。

    此戰為1876年左宗棠收復新疆與阿古柏一戰。左宗棠此舉實屬無奈。

    大清朝無錢了

    1、屈辱條約,大量賠款

    (1)中英南京條約簽訂

    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清廷戰敗,,戰爭加商人賠款共計白銀為1890萬兩。

    (2)北京條約簽訂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燒燬圓明園,一共賠款英法兩國1300萬兩軍費,俄國趁火打劫,賠償俄國280萬兩。

    後面還有八國聯軍侵華於1901年簽訂的《辛丑條約》:中國賠銀4億5千萬兩。還有1895年與日本簽訂的《馬關條約》:賠償白銀2億兩。後面的賠款,發生在左宗棠收復新疆之後,不計入對左宗棠此次借款的影響因素。

    2、國內起義運動四起

    (1)太平天國起義1851年-1864年,歷時14年,席捲大半個中國。

    (2)捻軍起義1852年-1864年,歷時13年,席捲魯、豫、皖三省。

    (3)上海小刀會起義1853年-1855年,歷時3年,主要在上海、浙江、江蘇地區。

    內憂外患,讓大清朝處處受制,悲催的是,左宗棠收復新疆時,朝廷真沒有錢了,而不是哭窮。

    由於各地的起義運動,各地的防務甚重,地方財政也是入不敷出。到了1875年,各省市已經欠協餉達2740萬兩白銀。

    捉襟見肘的朝廷只給左宗棠撥付了兩百萬白銀,連此次軍費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可謂是杯水車薪。

    左宗棠有辦法籌款

    1、有一個好手下-紅頂商人胡雪巖

    胡雪巖(1823-1885),本名胡光墉, 字雪巖,安徽徽州績溪人士,徽州山多地少,男子一般在少年時便外出經商。胡雪巖13歲起便移居浙江杭州做學徒。後來成為中國近代著名紅頂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胡雪巖憑藉其卓越的商業才能,利用過手的官銀在上海籌辦私人錢莊,後在全國各地設立了"阜康"錢莊分號,被稱為"活財神"。在杭州創立了"胡慶餘堂"中藥店,制"避瘟丹"、"行軍散"、"八寶丹"供軍民之需,藥店傳承至今。1872年,阜康錢莊支店達20多處,布及大江南北。資金2000萬餘兩,田地萬畝。

    左宗棠西征時,胡雪巖作為左宗棠的代表,出任上海採辦轉運局委員,負責提供軍餉、訂購軍火。同治六年三月,經左宗棠奏請朝廷,由胡雪巖出面向洋商借款120萬兩。

    由各海關監督。按照左宗棠所定數目,出給印票,發交道員胡光墉等向洋商支借,兌付山西解州,一面將匯票解付該大臣營提用。所借銀兩,自本年七月起,分六個月於各關稅項下撥還。仍飭各該省藩司將應解甘餉按月撥交各關,以清款項。此項銀兩還借,均照關平。將來協餉抵解官庫,其補平銀兩,由各省藩司補足,統歸甘餉劃扣。所有息銀、匯費,亦由左宗棠分別報銷。

    其後,胡雪巖又經辦了五筆外商貸款,涉及本金達1595萬兩。

    此外還向國內商人舉債,1866年11月至1881年1月,左宗棠還通過胡雪巖的轉運局,向上海、漢口、西安、長沙、蘭州等地票號借款累計達8823730兩,還本7653730兩,未還本1170000兩,支付利息449591兩。

    2、高息為餌,資本上鉤

    共向洋商資本和國內資本舉債2597萬兩白銀,解決了西征的軍餉,順利收復了新疆。代價就是付出了本金近一半的利息,可以說是高利貸了,而那時匯豐等銀行出借年利率一般不超過5%。

    戰事從急,高息借款也是權宜之計。左宗棠授意胡雪巖,儘可能高息舉債,就是為了吸引外商資本儘快出借款項,左宗棠又授意胡雪巖在上海散佈將向德、俄和美國商人繼續借款的訊息,還宣稱因為利息過高把英國的資本排除在外。英中國人著急了,怡和洋行人員得信找到胡雪巖,主動要求為西征軍提供軍餉。經過討價還價,左宗棠借款五百萬兩白銀。

    大清朝廷付出了高息的代價,還有以關稅償還借款的保證。可洋商得到高額風險溢價以及關稅的還款保證後,並不十分相信清朝的信譽。身家豐厚的胡雪巖個人作出了擔保:

    結語

    收復新疆一戰,左宗棠的“塞防”論戰勝了李鴻章的“海防”論(塞防與海防之爭其實都是被窮給鬧的,兩者都重要),並以高息借款籌措到西征的軍費,最終收復了新疆。

    作為後來人,要為花甲之年抬棺西征的左宗棠大人點一個大大的贊!回顧歷史,更加堅定了中國的富國強軍之路!

  • 5 # 品點歷史

    19世紀後期,此時的大清朝已是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帝國列強不斷欺壓凌辱。在東南方向,英、法、美、日等國從海上而來,擾亂大清的東南財賦重地。在西北方向,俄國則不斷蠶食中國領土,為了在新疆獲取更大的利益,俄中國人與英中國人聯手扶持了阿古柏。1865年,阿古柏公然率軍入侵中國新疆,建立了所謂的“洪福汗國”,殘害新疆人民,妄想把新疆從中國分裂出去,史稱"阿古柏之亂"。

    海上與陸上同時告急,這是古老中國未曾遇見過的危機。

    而在清朝內部,也進行著一場激烈的討論,以李鴻章為首的“海防”派,主張放棄新疆,全力應付海上之敵,保住東南要地。而以左宗棠為首的“塞防”派,則主張海防、塞防並重,新疆決不能放棄,新疆一失,則河西走廊危矣,進而危及京師,動搖國本,這就是著名的“海防塞防”之爭。

    所幸,朝廷還沒有昏聵到如此不識大體的地步,最後同意了左宗棠的主張。

    1875年5月,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瀾狂挽於即倒,扶大廈之將傾,64歲的陝甘總督左宗棠,再次以年邁之軀,披掛上陣,揮軍西進,收復新疆。但是,如此興兵討伐,對積貧積弱的清政府來說談何容易。

    出征前夕,集結在肅州(今天酒泉)的清軍,已經有一百多個營,達七萬之眾,要維持這麼一支這麼龐大軍隊的運轉,必定需要耗費鉅額經費。從河西走廊運糧到阿古柏佔據的烏魯木齊附近,路程是八百五十公里,每百斤糧食的運費就高達二十兩白銀,差不多是涼州一帶糧食原價的二倍,光是出關糧運經費每年約計白銀200多萬兩,加上西征軍官兵的餉銀,每年共需經費800多萬兩白銀。

    在歷史上,各朝各代在財政及其困難的情況下,要想籌措軍餉,無非以下幾種辦法,賣官鬻爵,加重賦稅,或者更狠一點的,直接強制大戶捐錢,這樣一來,必定搞得天怒人怨,政權不穩。但是所幸的是,清朝後期中國的金融市場有了一定的發展,外中國人在中國辦了很多銀行,於是左宗棠有了更好的選擇,即借貸融資。

    左宗棠將這件事委託給胡雪巖去操作。

    早在結識左宗棠之前,胡雪巖就幾乎和上海的所有洋行和著名買辦人物打過交道了。當時上海的外國金融業基本被英國財團壟斷,而胡雪巖旗下的“阜康錢莊”就與英國渣打銀行有生意往來,於是胡雪巖親自出面,向其借款。當然,借錢的過程肯定不順利,雙方几經談判,終於就利息、還款日期等達成一致,胡雪巖首批借款300萬兩白銀,緩解了西征軍軍費的燃眉之急。

    有了這次借款成功的案例後,胡雪巖又如法炮製,在英國匯豐等銀行借款,總計白銀1595萬兩,佔5000萬兩西征軍費的三分之一左右。胡雪巖能拿到如此鉅額貸款,是付出了極高代價的。當時一般的貸款行情,年息最多不過4%,而西征借款的利息居然超過了10%。直到1882年,西征借款本金才只歸還了833萬兩,利息反倒付出了395萬兩,差不多佔到本金一半。當時國內很多人都指責貸款利息太高,左宗棠也承認這是“仰鼻息於外人”。

    不過,相對於收復160萬平方公里的新疆比起來,這些代價都是可以承受的。回到問題,為什麼左宗棠會選擇利息最高的英國銀行貸款呢?原因有以下幾個。

    第一,此次借款是通過胡雪巖在中間牽線搭橋的,胡雪巖與英中國人生意往來比較多,自然而然就選擇了英國銀行。

    第二,英國是個商業型國家,商業型國家有個特點,務實,看重實利。雖然英國支援阿古柏,但畢竟是離套現還比較遠,而且俄國和新疆離得近,有什麼好處也是俄國先得,所以還不如借款給左宗棠,拿實打實的利益。這樣一來,英國反而不太敢在繼續大力支援阿古柏了,萬一阿古柏贏了,這錢是指定收不回來了。而且為了能確保收回貸款,英國肯定還會保著清政府,如果清政府垮臺,下一個政府承不承認這筆貸款還很難說。左宗棠也是看透了這裡面的利益關係,才會選擇英國銀行貸款。

  • 6 # 清談小哥

    收復新疆的總花費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從1876年到1878年,左宗棠率軍到新疆打敗阿古柏共花費白銀2670萬兩白銀;同時由於在1871年,沙俄侵佔了新疆伊犁,清庭在1878年初打敗阿古柏後,清掃阿古柏殘餘勢力和駐軍與沙俄對峙到1881年2月,清庭和沙俄簽訂《伊犁條約》(中國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河流域附近的領土,但仍割讓了塔城東北和伊犁、喀什噶爾以西約7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收復新疆才算真正完成,這期間又花費了2560萬兩白銀,總計花費5230萬兩白銀,相當於重建兩支北洋水師的花費!而當時清庭的一年財政收入大概4200多萬兩白銀,收復新疆相當於每年投入1000萬兩白銀,那就相當於國家財政收入的四分之一!

    那麼,這5230萬兩白銀的來源?主要來自各省、各海關的協餉——光緒元年到光緒三年左宗棠收到的協餉約為1810萬兩,光緒四年到光緒六年收到的協餉數為1618萬兩,合計為3428萬兩白銀。此外,從同治十二年(1874)到光緒六年(1881)的七年多時間裡,左宗棠通過胡雪巖共向華商借款846萬兩,向洋商借款1375萬兩,總計借款2221萬兩。

    國內原因

    雖然清庭讓各省、各海關攤牌協餉,但各省都磨磨蹭蹭,很多都是拖欠。為了解燃眉之急,左宗棠就不得不向外國銀行借錢,同時左宗棠為了逼迫各省、各海關儘快上交攤牌的協餉,就用這些協餉為抵押,利息越高越好,可以反逼他們儘快交錢!

    左宗棠曾在給好友的信中提到:生平以用餉為憂,以爭餉為恥,至此頗切焦煩。國外原因

    左宗棠當時主要是從英國銀行借錢,同治13年,左宗棠向英國麗如洋行、怡和洋行共借款300萬兩;光緒2年,又向英國匯豐銀行借了三次款,分別是500萬兩,175萬兩,400萬兩。戰爭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戰爭!當時從外國銀行借款的利息是年息15%,甚至更高達到18%!借這麼高的利息不是白借的。

    左宗棠向英中國人借錢還是為了在國際上爭取英國的支援,畢竟英國是當時世界第一強國,同時沙俄是英國在世界地緣政治爭奪上的敵人,此前的克里米亞戰爭(英國、法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對抗沙俄帝國),之後的日俄戰爭,都是英國抵禦沙俄帝國勢力南下的戰略,如果清國在新疆的收復中失敗,那麼沙俄帝國的“黃俄羅斯計劃”就會實現,俄中國人的勢力就會拓展到南亞地區,新疆向南就是西藏,西藏當時是英中國人的勢力範圍。此外,如果清庭失敗,那麼統治危機的清庭會引發更多的政治危機,這筆貸款就很可能打水漂!

  • 7 # 魏青衣

    左宗棠收復新疆,收復以後,名垂前世,殊不知,收復新疆可不是一句話的事情,打仗那是會死人的,既要有徵戰大軍的糧餉,又要準備各種槍炮,陣亡的將士還要有撫卹金,耗費的金額不可謂不大。

    隨著左宗棠開始收復新疆以後,一直在為糧餉問題著想,本來收復大軍需要的糧餉就是一筆天文數字,清政府還十分腐朽,能夠給左宗棠的錢糧又十分有限,整個收復新疆的過程,總共需要兩千多萬兩白銀,但當時的左宗棠,只能從國內籌集到差不多一千萬兩的銀子,其餘份額,只能向國外的銀行借。

    同治十三年,左宗棠假借胡雪巖的名義,向英商麗如洋行,怡和洋行共借款三百萬兩,這算是第一次借款了,這次借款,左宗棠也是頂著巨大壓力的,畢竟這次借款的利率可是年利銀一分五毫,不可謂不高。

    隨後,又分別在英國英商匯豐洋行借了三次洋款,分別是五百萬兩,一百七十五萬兩,四百萬兩。

    而在借款的時候,左宗棠還專挑那些利率高的銀行借款,這又是為什麼呢?

    其實不是左宗棠專門挑利率高的銀行借款,只是因為前方大軍出征在即,急需錢糧,利率高的他放貸快,能早點用,早一步用,就多一分勝算。

    而且其他利率低的銀行也不一定願意借給左宗棠錢糧,畢竟清廷若是打過了,幾年這些錢就回來了,如果打不過,那這些錢可都是石沉大海了,每個資本家都不敢輕易把錢投進去,只有高利率,才能讓這些資本家投以高資本。

  • 8 # 秋草獨尋

    可能很多人是看高陽先生的小說《紅頂商人胡雪巖》看來寫史的。實際上據史學界是不採納此種說法的。

    說明一點:左宗棠收復新疆無疑是愛國之舉。同樣,從歷史角度來看,左宗棠也並非完人,他也會存在的問題,不過這些問題相對於收復新疆來說當然是小問題。收復新疆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既然題主已經問在這一個問題,我覺得也不必為尊者諱。實事求是的評價這一事情會使我們後人,能夠在先人成就的基礎上更好的處理相應的事宜。

    首先要明確的是,左宗棠肯定不是專挑利息高的借,

    這一點,說到哪裡也說不過去,當時的情況只是沒得選。所以利息高也要借。所以專挑利息高的說法可以休矣!

    軍機大臣、戶部尚書寶鋆

    其次,要說明當時國家的局面

    這是1875年確定的戰略,朝廷就海防與塞防進行了激烈的爭執,如左宗棠代表陝甘總督的塞防,李鴻章代表直隸總督的海防,這是因兩人的職責不一樣,一個重海防,一個重塞防。

    由於發亂與捻亂及陝甘回亂,1864年阿古柏入侵新疆,1870年俄國乘新疆叛亂之時,又侵佔伊犁。由於朝廷一直忙於平定內地叛亂,直到1869年李鴻章平定捻亂,1874年左宗棠平定陝甘回亂。國核心心地區的叛亂相繼平定,開始著眼於海防與塞防之爭。

    因鴉片戰爭、1870年的天津教案、1874年日本侵臺等事件使得海疆成為中國當時突如其來必須面對的問題,而事實上最後中國的問題就是出在海防上。

    力陳海防的軍機大臣文祥

    第三,清廷當時決策

    軍機大臣兼總理衙門大臣文祥在加強海防的奏摺中提到:“目前所難緩者,惟防日本為尤亟。以時局論之,日本與閩浙一葦可航。倭人習慣食言,此番退兵,即無中變,不能保其必無後患”。

    由於當時百廢待興的緣故,朝廷年收益還不到4000萬兩白銀。光福州船政局就花了到1870年時就已花500萬兩,江南製造局又至少是300萬兩,的確在財政上是捉襟見肘。

    在這個問題上,最後軍機處也形成兩派,從清廷的決策過程來看,最終還是由軍機處會同皇帝定奪,左李二人均為疆臣,疆臣沒得聖旨不得入京,不可能參與決策。

    張曜,淮軍將領,為收復新疆大將

    恭親王與寶鋆主海防,文祥主塞防。經文祥意志堅決,兩宮太后最終採納海防與塞防並重的建議。而實際上從經費上偏重於塞防。因為只要仗打起來就是個無底洞。

    最終,收復新疆總共花了5230兩白銀(見劍橋中國晚清史)。

    恭親王奕訴

    所以,朝廷與左宗棠都沒有料到會花這麼多錢。海防與塞防並重之舉是做不到的。

    收復新疆必然就是捉襟見肘的事情。文祥於1876年病逝。中央就無人替左撐腰,恭親王與寶鋆等因財政迥境,加之他們並非塞防倡導者,也沒有辦法供應如此高昂的軍餉。

    所以,左宗棠主張請旨朝廷借洋債以平定叛亂,因當時海關稅必須由清廷中樞掌控,必須由朝廷擬旨承諾後才可作擔保。

    借洋債在當時來說是一個很沒面子的事情,不到萬不得已,朝廷是不會同意的。所以不是恭親王借不到,而是他們不願摻與此事。

    清廷貸款程式與還款情況

    當時,中國海關的總稅務司是1864年軍機處恭親王與文祥商議聘請的英中國人赫德擔任,他與英籍銀行之間的關係是很密切的。貸款是需要海關作為總理衙門下屬部門對於合同進行擔保的。

    經朝廷允諾後,左宗棠交由後勤總管江西候補道胡雪巖出面,借洋債7筆,合計1585萬兩。

    幸好,到1879年,清政府因經濟恢復較快、海關收入增長,可以歲入6000萬兩,其中海關稅由1865年的600萬兩/年增加達到1600萬兩/年。這也是清廷敢於舉債且後期能夠按時還清的原因。

    實際上,由此表可以看出,第一經手人肯定為胡雪巖,而洋商所貸的利息完全不同。

    胡雪巖貸款的問題

    除了最後一筆胡雪巖所得回報為1.75%外,其他都要賺得多,最高時竟然是月息15%。而為什麼最後一批會比較得利少呢?

    1881年,因為左宗棠當時受到的言官彈劾及議論的高利息壓力較大,當時所借軍事用款要以各省督撫關稅和協餉償還,所以各省督撫之怨言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左宗棠可能已知道胡吃了回扣,要求胡不能吃得太過份,胡雪巖也就適當有所收手。

    原因是什麼呢,當時外資銀行在上海金融市場內有公開的發行利率,總理衙門與海關稅務司、沿海都督都很清晰,尤其是在1877、1878年這兩次(由表上可以看出)。

    為什麼左宗棠會交給胡雪巖辦理

    左宗棠的性格是屬於比較“護犢子”的人,相信自已人,也愛用自已人,即使手下人犯錯他也是護得很緊,這一點其實當時一般官員包括曾、李等都是如此,這個不用諱言。

    而且胡雪巖從1862年開始就一直為左軍購置軍械糧草、存取軍費等工作,時間較長,胡雪巖又極會作人,很是討左宗棠的喜歡,而且左周邊的人也對其印象良好。

    胡雪巖的回扣該怎樣定義?

    問題,胡雪巖這個回扣吃麼高,那肯定不是一種愛國行為。這個要與左宗棠區分來看。

    胡雪巖本人所借洋款之事後來鬧得沸沸揚揚,盡人皆知。

    曾國藩之子曾紀澤時任駐英公使,痛罵胡雪巖

    連在英國駐英公使曾紀澤聽到海關稅務司英中國人金登幹所說,也為此氣憤不已,在日記中寫道“洋人得自息八釐,而胡道報一分五釐,奸民謀利,病民蠹國,雖籍沒其私財,科以漢奸之罪,殆不為枉”。見(《曾惠敏公使西日記》)

    其他項的借款利息

    實際上,當時向外資銀行貸款並不是沒人貸。因為當時清廷的對外借款不是一次兩次,象太平天國時期1862年起,上海道吳煦、江蘇巡撫薛煥、李鴻章、張之洞都曾對外資銀行借款,所以一般的利息行情多少,總理衙門、戶部及海關及相關操辦人員都很清楚,所以胡雪巖的借款事宜這一項就顯得格外刺眼。

    19世紀60年代清朝對外借款(《清代外債史資料》)

    據不完全統計,1853~1872年間,清政府舉借外債19筆,總額536.1432萬兩白銀,借款利息均在年息10%、月息8%以下。這些借款利率是較為公開的。

    特別是1883年張之洞借款利息之低,使得朝廷言官更進一步加深了印象。

    是不是不給回扣,就很難貸款呢,看一下中法戰爭、海防的借款就知道了。

    張之洞李鴻章中法戰爭外資銀行借款(見《中央帝國的財政密碼》)

    中法戰爭借款,張之洞通過辜鴻銘所借軍事借款,儘管很急,朝廷實付也仍未超過9釐,至1894年基本還清。

    1885年,李鴻章通過伍廷芳向德商泰來銀行借款500萬馬克辦理海防借款,朝廷實付年息5.5釐,於15年內還清。

    所以,左宗棠借洋款利息高的問題,出在胡雪巖實在是比較誇張的吃回扣,而辜鴻銘、伍廷芳卻並沒有如此。

    胡雪巖並不止貸款的事,還有槍械糧草的問題。

    不光是借洋款事宜,胡雪巖幾乎壟斷了西征軍火採購,在採購軍火時,其報價更是高得離譜。

    1876年,左宗棠對於德國毛瑟槍感興趣,要求胡雪巖在上海採購。一支德國新出的毛瑟後膛槍,洋行出價20兩一支,卻賣給西征軍100兩。而左宗棠最後因為太貴,就放棄購買此類槍支,仍然採購舊式槍槍。(楊奎《胡雪巖事業興衰之研究》)

    只是槍械購買程式不需要經過朝廷,這一塊較為簡單。

    而胡雪巖至少在貸款上吃掉利息數百萬兩銀子,槍械的回扣就更不可計數,這也是他千萬家產的來息。

    實際上,可見看出胡雪巖在軍火採購上有欺上瞞下行為,引起朝廷議論,戰後,左宗棠也無法保他,慈禧也可藉口引而不發,以對付左宗棠,這也為胡雪巖後來破產埋下了禍根。

    1871年軍機大臣成林、文祥、寶鋆(左起)合影

    問題出在胡雪巖

    1883年,都察院左都御史延煦上奏,稱“阜康之為害不止一方,所沒官款私款不下數百萬”,接下來,就牆倒眾人推紛紛,當時左宗棠正值兩江總督任上,也是無可奈何。

    所以,左宗棠西征為愛國之舉這個毫無疑問,但借款利息高的事在於胡雪巖貪得無厭。而左宗棠因為與群僚的關係又不好,又只能依靠胡雪巖借款,導致此事的問題。

    所謂李鴻章指使盛宣懷害死胡雪巖,更是很多人猜測的結果。(見姜鳴《胡雪巖不是一個合格的商人》)

    補充說明,左李關係:沒有想象的那樣水火不容。

    與曾左之間的矛盾是一樣的道理。為了公事吵架之外,兩人仍然是有大臣之風。與我們現在的同事關係其實是差不多的,只是左宗棠脾氣較為火爆一點。

    西征期間,李鴻章也派淮軍張曜、宋慶部參與西征,並立下戰功,主力劉松山也是曾國藩的湘軍。1881年左到直隸李鴻章做客,親自驗看了北洋辦電報一事,讚歎不已,也對李鴻章堅持修鐵路之事極為贊同。

    1872年1月23日,內閣學士宋晉指責左宗棠倡辦福州船政局耗資太巨,要求停辦,也是李鴻章上疏解圍。

    雙方都是洋務派的代表,也知道需要和衷共濟。

    1886年,左宗棠去世,李鴻章對天津海關道周馥說:“我與左宗棠,譬如走夜路,二人同行,雖有吵罵,畢竟有人同行,今時左宗棠已故,獨我一人臨夜路”。親手寫輓聯:

    周旋三十年,和而不同,矜而不伐,惟先生知我;

    焜耀九重詔,文以治內,武以治外,為天下惜公。

    而1886年,左宗棠在給朝廷的遺折中,也懇請皇帝與太后要大辦鐵路,建海軍,其實大部分事情,兩人是有共識的。

    參考資料:

    《胡雪巖不是一個合格的商人》姜鳴

    《中央帝國的財政密碼》郭建龍

    《劍橋中國晚清史》費正清

    《胡雪巖 .杭州市檔案局》

    《中法戰爭史論文集》

    《曾惠敏公使英日誌》

    《清代外債史資料》

  • 9 # 葭明通半瓶歷史

    我們觀察到的所有戰場上的熱戰戰爭從來是海平面上的冰山一角,其實海平面之下的冰山更大!

    任何一場戰爭都不僅僅是戰場上將士們的流血拼殺那麼簡單。

    左宗棠收復新疆之戰更是如此,甚至可以說左宗棠的收復新疆之戰根本是一場金融戰爭,一場政治戰。

    將士們在戰場之上的衝鋒陷陣於戰爭勝利上並沒有佔據多大成分。

    無弗遠屆!新疆自然不可以例外。

    阿古柏叛變為什麼叛變?

    還不是因為有人賣給了他“先進的槍和炮”,許諾了他建國,答應了和他做大生意。

    阿古柏是被“忽悠”起來的。

    不然,區區一個地方團練級別的武裝有什麼能力舉旗叛亂,還上了國際媒體,搞的整個歐洲以及整個世界的輿論場都談論他一個窮鄉僻壤的小事件。

    資本家為啥不遠萬里的去支援一個小土匪站上國際舞臺?

    為了製造需求。

    這是一種套路,到現在各主要大國還在使用的套路。

    為自己的產品製造出市場需求。

    這不,大清國需要買槍買炮了,大清國沒錢,沒錢,我借給你呀!

    利息高?

    你自己想好,利息雖然高,我能保證你必勝。

    我大中華文化幾千年來也不是白給的,雖然進入世界金融戰晚了一點,這個時候的洋務派們雖然手中資本不多,玩不大,套路還是早就看明白了。

    將計就計!

    你這些蠻夷們看明白了,我這個市場可是世界第一大,生意不做則罷,一做就是大生意。

    自此,終大清一朝,新疆穩定。

    在領土面前,錢真的不應該是問題。

  • 10 # 當狗容易做人難

    貸款是現代人離不開的一個東西,買房、買車等等方面,在選擇貸款銀行的時候,大家都是精挑細選,挑選利息最低的去辦貸款。但在中國歷史上卻有一個人貸款偏要利息最高的銀行,這人可不是傻子,而是清朝中興名臣左宗棠,同治十三年(1874年)至光緒七年(1881年),為了收復新 疆之戰,左宗棠先後四次向英國銀行借款1375萬兩,利息最高達到18%,堪稱高利貸了。為人精明的左宗棠為什麼做了“傻事”呢?

    左宗棠

    1600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立之後,世界進入帝國主義時代,各大列強紛紛加速擴張,到1874年的時候,先後形成了英國、法國、沙俄這三個世界級的強國,領土面積、人口、軍力都是頂尖的,在世界範圍內有巨大的影響力,三大列強制定規則,把持了當時的國際秩序,只有列強才能和列強平等對話。非列強國家想要做任何事情都要給三大列強,特別是世界霸主英國好處,否則他們絕對壞事,這個好處大多數時候都是高利息貸款的形式,說白了就是一種“賄賂”。

    比如1861年至1865年的美國南北戰爭,北方政府為了拉攏英法兩國,避免列強參與美國內戰,大規模借款,英法資本趁機在美國擴張大獲其利,美國和英法的債務關係直到一戰爆發才逆轉過來,可以想象這是多大一筆錢;

    再比如1864至1871年的德意志統一戰爭,普魯士首相俾斯麥為了避免英法俄三國干預,也是給出了不少好處、借了大筆的錢,像將萊茵蘭地區許給了法國、和沙俄簽訂貿易條約等等,只不過後來德國強大,擊敗了法國,直接賴掉了給法俄的好處,但欠英國的錢可一直還完了;

    再比如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戰爭,日本為了避免三國干涉還遼局面再次出現,獲得一個和沙俄平等交戰、談判的機會,拉攏英國在背後支援自己,大舉借債,利息高到幾乎將國家未來抵押進去了,到一戰結束之前日本經濟一直處於英國控制之下。

    面對列強侵略,清朝中後期不斷有人主張“睜眼看世界”,但真正弄明白國際外交規則、清楚如何與列強打交道的不過李鴻章、左宗棠等少數幾人罷了。左宗棠專挑利息高的英國銀行借款,就是他明白,不這麼幹,做不成事。

    清軍收復新 疆之戰,表面上看敵人是阿古柏勢力,但背後是沙俄和英國。阿古柏原來是浩罕汗國的一個軍官,趁著天平天國起義重創清王朝的時機,於同治三年十二月(1865年1月)率軍侵入南疆,後來又使用武力侵佔、欺騙、暗殺等手段不斷擴大地盤;同治六年(1867年)成立“哲德沙爾汗國”,自立為汗;同治九年(1870年),阿古柏侵佔了新 疆大部分地區。

    阿古柏並不是一個好的統治者,橫徵暴斂、高壓統治,在當地不得人心;阿古柏麾下的5萬大軍在英國和沙俄支援下,裝備精良,但內部矛盾重重,強徵來的士兵士氣低落,不斷有士兵逃跑,就是個“紙老虎”,只要保障好後勤,清朝擊敗他很簡單,事實上清軍收復新 疆之戰幾乎是勢如破竹,大多數時間都花在後勤準備和行軍上了,真正用在消滅敵人上的時間反而不多。但阿古柏只不過是英國、沙俄扶持下的侵略工具,不排除列強的干預,消滅一個阿古柏,還會有更多的出現。

    英國、沙俄雖然都支援阿古柏勢力,但雙方的出發點是不一樣的,這就給了左宗棠分化瓦解他們的機會。沙俄是一個對土地極端貪婪的國家,一直積極向東方擴張,同治三年(1864年)沙俄逼迫清朝簽署《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侵佔了中國西北四十四萬多平方公里領土;同治十年(1871年),沙俄強佔伊犁地區;同治十一年(1872年),沙俄為了尋找擴張藉口耍兩面派手段,一方面扶持阿古柏勢力,攫取侵略權益,阻礙清朝收復國土,另一方面向清政府建議由沙俄代為“收復”新 疆地區。說白了沙俄就是衝領土來的,和清政府有根本矛盾,雙方難以妥協。

    英國和阿古柏勾結到一起是同治十二年(1874年),雙方簽訂條約,英國獲得在阿古柏統治區通商、駐使等特權。阿古柏出身浩罕汗國,對於沙俄的擴張野心有清醒的認識,也害怕自己被吞併,主動引入英國勢力去制衡沙俄;而英國為了保障印度殖民地的安全,一直致力於阻攔沙俄向南擴張,雙方一拍即合,有了合作。英國和阿古柏合作的基礎,一個是經濟利益,另一個是抵制沙俄擴張,而這些清朝都能代替阿古柏。

    左宗棠的借款主要是通過胡雪巖向英國銀行借的,第一筆僅有500萬兩,但當時清政府財政確實出了問題,還有主張海防的大臣們拖後腿,朝廷一直拿不出錢來,最後越借越多,從英國銀行借了1375萬兩,從清朝大商家手中借了846萬兩。

    左宗棠消滅阿古柏勢力僅用了一年多時間,但和沙俄就伊犁地區的談判卻用了差不多兩年多,沙俄又是外交脅迫,又是武力威脅的,但最後迫於左宗棠的積極備戰以及英中國人的外交壓力,沙俄做出讓步,雙方於1881年2月21日簽訂《中俄伊犁條約》。這個條約嚴格上來說還是不平等條約,但就像一個英國外交官說的“中國已迫使俄國做出了它從未做過的事,把業已吞下去的領土又吐出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媽媽被車撞了,肇事方不給醫藥費,醫院停藥,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