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思想先鋒派

    當時戰國七雄,有的國家戰亂,有的國家危險,有道的國家可以與之相見,無道的國家就隱居,因為人家不會採納你的意見,意思是孔子在推行他的治國思想時戰亂的國家也不好推薦,有危險的國也不好推薦,只有有道義的國家才好推薦,行不道義的國你去和他推薦他的思想,人家也不會採納,還不如隱居。

  • 2 # 看透古今

    孔子之言,常與行悖,足不堪信。天下大亂時,他說教別人隱身,自己卻滿世界蹽去跑官要官,曾幾度被人當面辭退,又幾次被圍困冷遇,恰似喪家之狗也不回頭。豈非言實不符,自搧耳光?!

  • 3 # 慧光2787

    這一章經文,出自於論語泰伯篇,"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什麼意思呢?篤信就是一心一意在上面,好學是志在必得。守死善道,是指不管遇到什麼情況,甚至有人拿槍逼著你,也決不改變。後面幾句就是這一句的註腳。

    這樣說,恐怕還是不太明白。再直接一點說,篤信,就是信人人皆可為堯舜;好學,就是自己要成聖成賢。守死善道,就是咬定這一目標不放,志不可奪。這樣,才像篤信好學。

    志向立定了,那要怎樣修學呢?孔子強調了四點: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這句是你的主要疑惑所在。危是危險,邦指邦國、地方,危險的地方不要去。這是不是太不俠義呢?不是。因為你去了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是給自己帶來麻煩。亂邦,就不單純是指社會秩序動亂,思想亂也在其中。在秩序動亂的地方居住,對那個地方,對自己都沒有什麼好處?你去作甚?比如現在的敘利亞、伊朗,很亂,跑那裡去居住,能改變什麼,不能,反而自身安全及生活難有保障,生存成問題,能去嗎?既使社會秩序不亂,思想混亂,自己學養不夠,接觸多了、久了,對聖賢之道慢慢產生懷疑、動搖、拋卻,是不是。學儒、學佛都是一樣,開始還是要選對地方,不然,度人不成,反被人度了。

    其它幾句好理解,就不說了。

  • 4 # 朱八戒CC

    《論語》是彙集孔子生前與弟子的提問和回答,由他的弟子編寫成書,是儒家學說中最經典的著作。《論語》集聚孔子思想全部的精華,在政治觀念,道德倫理,為人處世等方面,對後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成為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主體文化。半部巜論語》治天下,在當今社會仍值得借鑑和引用。任何思想文化都不可能完美,對於《論語》中的疑惑,我們也只能是揚長避短,古為今用。

    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出於《論語:學而篇》。

    禮有禮制和禮儀之分。禮制是國家的規章制度,是保證社會的和諧穩定與有序發展。既要有統治者德治仁政的治國平天下,又要有百姓遵紀守法的修身齊家,休養生息,安居樂業。社會的一片祥和,才是國泰民安。和平盛世必須是健全的禮制作為強大的基礎,才有長治久安的穩定局面。

    禮儀是人與人之間的以禮相待,相敬如賓,和善友好。是人們相互尊重,相互幫助、體貼、包容、理解。不僅是與親人和親友要做到這一點,與社會上其他不同層次的人物打交道,同樣要做到和睦相處,親如一家,四海之內皆兄弟。

    那麼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以禮之用,以和為貴,這就是我所產生的疑惑。國與國之間的友好鄰幫當然是友好往來,如果是外國列強對中國的侵略霸道,還能與他講禮講調和嗎?肯定不是,必須是反戈一擊,消滅一切入侵之亂。當國內不法分子危害祖國和人民的利益,是以德教化,和解了事,讓他覺醒自悟,還是繩之以法,嚴厲懲罰?

    人與人的共事和交往,因為人格各異,許多人的私慾過重,品質敗壞,有必要對他彬彬有禮嗎?還需要與他和好交往嗎?我覺得沒有這個必要,最好的對待是避而不見,敬而遠之。

    《論說》中還有一部分有所疑惑,在於自己的中庸處世,理性對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太平天國起義對清朝的影響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