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端木賜香
-
2 # 江南俗士1972
太平天國運動本身是一次逆歷史潮流的大規模暴亂,持續時間長、涉及範圍廣,給老百姓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然後,從歷史的程序來看,太平天國運動為滿清垮臺奠定了基礎,是多米諾骨牌倒下的第一塊。
滿清以少數異族統治中原,打破了外來政權佔據中原不超過百年的歷史規律。這主要取決於兩個方面,一是滿清有意識融入中華文明,繼承了中華文明的道統,贏得了絕大多數漢族知識分子的擁護;二是土豆、紅薯、玉米等外來高產作物的推廣,極大地緩解了糧食危機,而中國古代的老百姓,只要不餓死,一般不會鋌而走險。同時,滿清雖然名義上提倡滿漢平等,但實際上卻重滿輕漢。尤其到了乾隆年間,朝廷有意識打壓漢族官員,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統治。如果不出意外,滿清政權很可能會如羅馬帝國,延續幾百年甚至上千年。
但是,兩個意外打破了這種局面,一是西方列強的出現,給了滿清政權前所未有、極大的統治壓力。二是太平天國運動,趁滿清虛弱之際,異軍突起,佔據了東南半壁江山。更重要的是,太平天國運動撕破了滿清八旗、漢綠營的紙老虎,導致了漢族軍閥武裝的崛起。等到了捻軍擊斃僧格林沁,滿清手裡已沒有精銳部隊,地方政府也大多被漢族官員控制,滿清皇室已無力有效統治國家。比如,八國聯軍進北京,而東南各省竟然作壁上觀,不僅抗旨拒絕勤王,更膽大包天私下跟列強簽訂東南互保條約。
到了辛亥革命,滿清皇室已完全失去了對國家的控制。區區幾百新軍竟鬧得天翻地覆,各省督撫紛紛獨立,滿清被迫和平退位。歸根到底,這一切的源頭就是太平天國運動。如果沒有太平天國運動,就沒有湘軍、淮軍的崛起,就沒有洋務運動,也就沒有北洋新軍……
影響肯定是多方面的,揀主要的說幾點吧。
一、在中央層面,軍機處權力擴大了
太平天國起義之前,軍機處相當於皇帝的秘書處,並不執掌六部,但到了太平天國運動期間,出於政治、軍事上的實際需要,咸豐皇帝不得不從皇權中分出一部分權力交予軍機處,軍機處權力較之前大了許多。
二、地方士紳權力擴大了
在對付太平天國的過程中,清政府號召民間自辦團練。在辦團練的過程中,地方士紳擁有了自己的武裝力量,話語權得到了提升。“地方公事,官不能離紳士而有為”成為了新常態。
三、地方督撫專權漸成,漢族官僚獲得了較多的話語權
在咸豐朝以前,總督主管軍政,巡撫主管行政,布政使主管財政,按察使主管司法,相互牽制,沒有誰能一個人說了算。
太平天國運動期間,因八旗、綠營太不中用,到了1860年,清廷不得不任命曾國藩為兩江總督,節制江、浙、皖、贛四省軍務,李鴻章、左宗棠、李續宜、沈葆禎分任四省巡撫。這就算開了口子,再以縫不上了,此後,地方督撫逐漸全面掌權,布政使、按察使逐漸成為了督撫的屬員。督撫成為了獨霸一方的二皇帝。漢族官僚掌握了槍桿子,自然也就挺直了腰桿子,在朝中有了較多的話語權。
這個,還有一個深遠影響,是致命的。一是漢人的離心力,二是地方權大不掉。這兩個,決定了清末革命黨推翻滿清的宣傳鼓動,及武昌起義後諸多省份的紛紛獨立。一句話,它其實隱含了清王朝最後的分崩離析及民國年間的紛亂割據。
四、推動了洋務運動的發展,促進了軍事近代化
在太平天國運動之前,清廷儘管已經經歷了一次鴉片戰爭,但依然以“天朝上國”自居,但在同持有洋槍洋炮的太平軍作戰和同洋人的接觸過程中,曾國藩、李鴻章等人親身感受到了西方“輪船之速,洋炮之遠”,對中西差距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透過鍛造軍工企業、購買洋槍洋炮等,開啟了大清的洋務運動,促進了大清的軍事近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