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看一下當時利比亞國內的局勢。
1968年,利比亞國內形勢急劇惡化。80歲高齡的伊德里斯國王多病纏身,無力理政,曾提出退位想法,但宮廷幕僚們以一時找不到合適繼任人選為由,將其挽留在國王寶座上。宮廷大臣、軍政高階官員藉此機會以權謀私,貪汙腐敗,巧取豪奪,敲詐勒索,無惡不作。黎民百姓生靈塗炭,怨聲載道。當時的利比亞政局就像一堆乾柴一樣,一點即燃。利比亞各派政治力量都清楚地看到,伊德里斯王朝已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王朝政權隨時都有被推翻的可能。
再來看一下政變的過程。
1969年8月31日深夜,卡扎菲與青年軍官們按照計劃,採取行動。卡扎菲命令他的重要助手奧馬爾·米海什乘傍晚的飛機前往首都的黎波里組織軍營的接管工作。當米海什到達班加西機場時,發現飛機已滿員。幸虧一個機場官員是他的朋友,總算走了後門上了飛機。到了的黎波里機場,他攔了一輛計程車駛向軍營,下車時居然糊里糊塗地把武器和子彈丟在了車上。
在班加西,按照計劃,卡扎菲和兩個上尉要在凌晨1點接管貝卡軍營和電臺。他們正要出發時,先是來了兩個憲兵,讓他們幫忙修摩托車,卡扎菲推託明天再去;好不容易把這兩個憲兵打發走,另一個同謀者卻驚慌失措地跑過來,說他們已經暴露。卡扎菲還是決定,“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勇敢地對付這個局面”。他把子彈和輕機槍塞滿吉普車,一馬當先地率領軍隊去佔領班加西電臺。當他走到半程回眸一望,卻驚訝地發現,在前往班加西的路上,竟然只有他一個光桿司令。原來,在前一個岔路口,他的隨行車隊朝著貝卡軍營方向開去了。卡扎菲於是獨自一人行駛在去班加西的路上,“沿途沒有燈,什麼都沒有”。
更為可笑的是,負責佔領的黎波里國家廣播電臺的軍官開車繞城一週,竟然沒有找到電臺,只好慌慌張張地原路返回。負責接管的黎波里城外防空部隊的賈盧德和霍尼,指揮著600名士兵,到行動時才發現只有1050發子彈可供使用,好在一路沒有遇到任何抵抗。
就是這樣一場倉促上陣、漏洞百出的軍事政變居然獲得了成功。政變發生時,留守國內的王儲兼首相哈桑·裡達王子則在王宮中喝得酩酊大醉。他聽到槍聲立即從宮中逃出,藏到游泳池裡,次日被捕。這幾乎是一場不流血的政變,革命軍僅在突襲班加西的王室衛隊時發生了小的衝突,1人被打死,15人受傷。
卡扎菲帶人進入班加西廣播電視大樓後,直接進到值班廣播員室,要求廣播員播送軍樂曲。廣播員驚恐不安,放了歌曲卻不是進行曲。當卡扎菲要他為革命的第一篇宣告錄音時,廣播員的語調顯然驚慌失措。最終不得不由卡扎菲親自讀第一篇宣告——實際上,這是卡扎菲倉促之中準備的,他在一張紙上潦草地寫下幾個要點,其餘是廣播時臨時加上去的。
因此,可以看出,政變發生的背景在於當時利比亞國內政治腐敗、貪汙橫行、民生凋敝、整個國家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而這也為卡扎菲政變創造了土壤,而民眾對現政權的不滿,也樂見有人透過各種手段打破政治僵局。
其次,卡扎菲的背景也為其在政變後穩定政局起到了重要作用。卡扎菲出生於一個普通牧民家庭,後進入軍隊服役。在服役期間,其結識時任軍隊高階將領哈立德的女兒法蒂赫。為了改變命運,卡扎菲對其展開了瘋狂的追求並最終與其結婚。婚後不久,卡扎菲因為哈里德的關係,就去了世界四大軍校之一桑德赫斯特英國皇家軍官學校讀書。卡扎菲畢業後,回到國內,一時風光無兩,可謂威風八面,聲名顯赫。因此,憑藉其岳父在軍隊內的威望與人脈,以及自己學成歸國後,高材生的身份,讓其在軍隊內也積攢了相當的人脈與聲望。
第三,雖然整個過程鬧盡荒唐,但卡扎菲的步驟與目的卻很明確,特別是對輿論的掌控,使其能迅速為自己的行為進行解釋與開脫,賦予自己政變的合法性,從而爭取民意的支援。
因此,雖然過程坎坷,但也可謂天時地利人和。
首先看一下當時利比亞國內的局勢。
1968年,利比亞國內形勢急劇惡化。80歲高齡的伊德里斯國王多病纏身,無力理政,曾提出退位想法,但宮廷幕僚們以一時找不到合適繼任人選為由,將其挽留在國王寶座上。宮廷大臣、軍政高階官員藉此機會以權謀私,貪汙腐敗,巧取豪奪,敲詐勒索,無惡不作。黎民百姓生靈塗炭,怨聲載道。當時的利比亞政局就像一堆乾柴一樣,一點即燃。利比亞各派政治力量都清楚地看到,伊德里斯王朝已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王朝政權隨時都有被推翻的可能。
再來看一下政變的過程。
1969年8月31日深夜,卡扎菲與青年軍官們按照計劃,採取行動。卡扎菲命令他的重要助手奧馬爾·米海什乘傍晚的飛機前往首都的黎波里組織軍營的接管工作。當米海什到達班加西機場時,發現飛機已滿員。幸虧一個機場官員是他的朋友,總算走了後門上了飛機。到了的黎波里機場,他攔了一輛計程車駛向軍營,下車時居然糊里糊塗地把武器和子彈丟在了車上。
在班加西,按照計劃,卡扎菲和兩個上尉要在凌晨1點接管貝卡軍營和電臺。他們正要出發時,先是來了兩個憲兵,讓他們幫忙修摩托車,卡扎菲推託明天再去;好不容易把這兩個憲兵打發走,另一個同謀者卻驚慌失措地跑過來,說他們已經暴露。卡扎菲還是決定,“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勇敢地對付這個局面”。他把子彈和輕機槍塞滿吉普車,一馬當先地率領軍隊去佔領班加西電臺。當他走到半程回眸一望,卻驚訝地發現,在前往班加西的路上,竟然只有他一個光桿司令。原來,在前一個岔路口,他的隨行車隊朝著貝卡軍營方向開去了。卡扎菲於是獨自一人行駛在去班加西的路上,“沿途沒有燈,什麼都沒有”。
更為可笑的是,負責佔領的黎波里國家廣播電臺的軍官開車繞城一週,竟然沒有找到電臺,只好慌慌張張地原路返回。負責接管的黎波里城外防空部隊的賈盧德和霍尼,指揮著600名士兵,到行動時才發現只有1050發子彈可供使用,好在一路沒有遇到任何抵抗。
就是這樣一場倉促上陣、漏洞百出的軍事政變居然獲得了成功。政變發生時,留守國內的王儲兼首相哈桑·裡達王子則在王宮中喝得酩酊大醉。他聽到槍聲立即從宮中逃出,藏到游泳池裡,次日被捕。這幾乎是一場不流血的政變,革命軍僅在突襲班加西的王室衛隊時發生了小的衝突,1人被打死,15人受傷。
卡扎菲帶人進入班加西廣播電視大樓後,直接進到值班廣播員室,要求廣播員播送軍樂曲。廣播員驚恐不安,放了歌曲卻不是進行曲。當卡扎菲要他為革命的第一篇宣告錄音時,廣播員的語調顯然驚慌失措。最終不得不由卡扎菲親自讀第一篇宣告——實際上,這是卡扎菲倉促之中準備的,他在一張紙上潦草地寫下幾個要點,其餘是廣播時臨時加上去的。
因此,可以看出,政變發生的背景在於當時利比亞國內政治腐敗、貪汙橫行、民生凋敝、整個國家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而這也為卡扎菲政變創造了土壤,而民眾對現政權的不滿,也樂見有人透過各種手段打破政治僵局。
其次,卡扎菲的背景也為其在政變後穩定政局起到了重要作用。卡扎菲出生於一個普通牧民家庭,後進入軍隊服役。在服役期間,其結識時任軍隊高階將領哈立德的女兒法蒂赫。為了改變命運,卡扎菲對其展開了瘋狂的追求並最終與其結婚。婚後不久,卡扎菲因為哈里德的關係,就去了世界四大軍校之一桑德赫斯特英國皇家軍官學校讀書。卡扎菲畢業後,回到國內,一時風光無兩,可謂威風八面,聲名顯赫。因此,憑藉其岳父在軍隊內的威望與人脈,以及自己學成歸國後,高材生的身份,讓其在軍隊內也積攢了相當的人脈與聲望。
第三,雖然整個過程鬧盡荒唐,但卡扎菲的步驟與目的卻很明確,特別是對輿論的掌控,使其能迅速為自己的行為進行解釋與開脫,賦予自己政變的合法性,從而爭取民意的支援。
因此,雖然過程坎坷,但也可謂天時地利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