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正經的軍棍

    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希特勒的目的,是統治整個歐洲,建立以柏林為中心的經濟政治文化體系,恢復古羅馬榮耀,讓日耳曼人真正崛起。那麼,他這麼做就要先對文化相近的國家進行收攏,怎麼收攏?打!先吞併奧地利,然後幹掉波蘭,再橫掃西歐。

    西歐是一個很神奇的地方,西歐文化相近,傳統相近,他們對於德國其實並不排斥,如果希特勒經營得當,西歐變成一體的國家,會是很強大的。當希特勒徹底佔領西歐,那麼,他就開始他的下一步計劃,幹掉蘇聯。

    蘇聯是德國稱霸世界的最大阻礙,所以蘇聯必須消滅。然而,希特勒想要進攻蘇聯,就必須有個安穩的後方,兩線作戰的話,德國支撐不起。蘇聯幅員遼闊,工業發達,德國如果兩線作戰那肯定耗不起。如果德國先打蘇聯,西歐的國家隨時可能給希特勒背後來上一刀,到時候德軍主力在蘇聯,德國岌岌可危。那就先把身邊威脅解除,先穩住蘇聯,簽訂個《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你不管我,我也不管你,咱倆各打各的。

    當希特勒收拾完後方,再回頭撕毀條約,幹他蘇聯,這時就沒了後顧之憂了。然而事實究竟是悲壯,德軍深陷泥潭,盟軍登陸諾曼底,德軍開始兩線作戰,一年時間,納粹的帝國土崩瓦解。

    所以,希特勒的計劃是沒有問題的,先穩固後方,再經略蘇聯。

    再看蘇聯多難打,事實上蘇聯百廢待興,肅反運動之後,蘇聯的可戰之將為數不多,但是蘇聯有人啊,人多,工業強大,戰爭動員能力強大。蘇聯只有1.7億人,戰爭開始之後,迅速動員一千多萬人,戰爭期間,蘇聯動員總數達到3500萬,德國,沒法再度抗衡。失敗,情理之中。

  • 2 # 淵源166339088

    英國暫時不能攻克!德國這時加上僕從國有700多萬軍隊。希特勒不可能讓最強大軍隊在英吉利海灘曬太陽。就進攻蘇聯了。

  • 3 # 如此武裝

    德國視蘇聯是原材料基地,蘇聯幅員遼闊,資源豐富,德國橫掃歐洲的時候蘇聯為他源源不斷供應資源,德國的算盤是先穩住蘇聯,因為蘇聯是硬骨頭不好啃,先把歐洲小國滅掉,奪取資源後再對蘇聯下手!

  • 4 # 風信102

    這個問題太複雜。

    無法回答。二戰時,我沒經歷過,具體什麼樣子,只能是書本上的記錄。分析一下,二戰時德國攻擊西歐是正確的。

  • 5 # Prussia

    希特勒先控制了西歐和東歐大部,最後才對東歐最大的蘇聯下手,這是希特勒蓄謀已久的一盤棋……。

    希特勒早就對東歐最大面積的蘇聯虎視眈眈。希特勒之所以控制了西歐和東歐大部,然後才對蘇聯發動‘’巴巴羅薩‘’作戰行動,這完全是出於戰略上的考慮。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先後被德國吞併,除了軍事實力上的差異外,德國與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國土接壤相連是一個重要原因,這自然引起了蘇聯的高度關注。於是,波蘭成了蘇聯遏制德國入侵的理想戰略緩衝地帶。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三日,德國外交部長裡賓特洛甫抵達莫斯科,與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在克里姆寧宮,共同簽署了旨在瓜分波蘭的所謂‘’互不侵犯‘’條約:該條約為心照不宣的德國和蘇聯贏得了開戰前充足的準備時間。一九三九年八月三十一日,即該條約簽署一週之後,德國在德波邊境製造事端向波蘭發難。次日凌晨四時,德國向波蘭發起了大規模的閃電突襲。德國入侵波蘭兩週後的九月十七日,蘇聯以‘’保衛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人民的生命財產、維護本國安全‘’為由,佔領了波蘭東部。緊接著德國先後佔領了西歐的比利時和法國,並大規模空襲英國。德國在控制了西歐和東歐大部後,獲得了進攻蘇聯所需的豐厚戰爭後勤資源的補給,包括由佔領國提供的石油(羅馬尼亞)和糧食、農副產品(法國、比利時),以及武器裝備的生產製造,乃至戰損兵員的補充等。至此,德國進攻蘇聯的戰略準備已經完成。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凌晨,越過波蘭東部德蘇軍事緩衝地的德軍分別在蘇聯西部的三個方向,對蘇聯實施了強大的‘’巴巴羅薩‘’閃電突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虹市首富》是如何請動“股神”巴菲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