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虎頭001

    回答這個問題呢,先說下雙方武器

    首先說一下二戰時日軍一個大隊的編制和火力配備:

    1、小隊 小隊一般由7人小隊部、三個13人分隊和一個裝備三個擲彈筒的8人擲彈筒分隊構成,共54人。

    2、中隊 日軍的一個步兵中隊包括一個19人的中隊部:有中隊長,執行官,3個軍士,4個衛生員,軍官的勤務兵,司號員,8個通訊員;3個54人的小隊。共181人,步槍139支,輕機槍9挺,擲彈筒9具。有時會加強2-4挺重機槍甚至1-2門90迫擊炮或九二步兵炮。

    3、大隊 日軍的大隊是中隊之上的編制,日軍的一個大隊包括30人的大隊部,一個110人的運輸中隊(有大車和騾馬),四個步兵中隊(一些大隊只有3個);一個機槍中隊;一個55人的炮小隊,極少的部隊配備一個122人的炮中隊(包括一個27人的彈藥小隊,兩個31人的炮小隊各裝備2門步兵炮),總人數在1100人左右。

    其次日軍的主要武器:

    1、槍支

    一般提及日軍在二戰時期的主力步槍,很多人可能會想到三八式步槍。其實不是這樣的,日軍只是在中國戰場上使用三八式步槍多一點,在太平洋戰場更多使用的還是99式短步槍。日軍在中國戰場使用的主要是三八式步槍,這是因為中國大平原、高原比較多,能夠充分發揮三八式步槍射程遠和刺刀長的優勢。而對於世界戰場而言,叢林比較多,遮擋物也比較多,不適合三八式步槍那種射程比較遠的槍支。而且三八式步槍過長的槍身也是叢林作戰的一大阻礙。在這種情況下,99式短步槍就顯得尤為適合,不僅便於攜帶,而且適合在叢林中,利用隱蔽的地形來進行戰鬥。另外,99式短步槍的戰鬥力也是非常適合叢林的,能夠穿透植物枝葉的阻擋,準確地命中目標。

    二、炮

    日軍的單兵作戰裝備趕不上歐美列強,但是,唯獨在火炮這一方面,日本的造詣絕對是很高的。

    1、45式240毫米口徑榴彈炮,重量竟然達到了33噸,它可以發射穿甲爆破彈,榴彈,縱火彈,化學彈等炮彈。最大射程炮臺固定22600 米 野外發射20200 米主要用於海岸防禦與壓制射擊用途,裝備日軍要塞重炮兵聯隊。

    2、八九式150毫米野戰加農炮用於壓制性射擊。可以發射榴彈,縱火彈,化學彈。最大射程18100 米。

    3、96式150毫米口徑榴彈炮。水平射角左右各15度,最大射程11900米,炮口初速540米/秒,它可以發射95式破甲榴彈,92式榴彈,92式尖銳彈。

    4、七式305毫米榴彈炮。主要用於攻城,近迫攻擊堅固要塞或摧毀障礙物,在各個戰場上都有使用。最大射程1100米。

    中國軍隊(包括國軍和八路軍):國軍火炮型別繁複,光緒時期的山炮,各地軍閥自己生產的火炮,進口的火炮,最先進的就是44門德國150MM榴彈炮,大約90來門德國105MM榴彈炮但是數量太少,凇滬會戰始終被日本海軍戰列艦,巡洋艦上的巨炮和陸軍重炮群壓制,一開火就被日軍偵察機發現,就立刻招來空中,海上和陸地的攻擊,損失不小。在戰場上在日軍的遠端重炮和航空兵雙重打擊下,損失很大,3次長沙會戰以後就基本上沒有戰鬥力了。國造火炮,炮鋼質量低劣,火藥水平不靈,技術落後,射程近,威力小,沒有太大作用。國軍精銳74軍58師在38年也不過是6門大清光緒年間的75MM山炮。和其他國軍共15萬在蘭封圍攻日軍第14師團的2萬多人,激戰數日難以進展,當然進展不了,日軍常設第14師團除了原本的第14野戰炮聯隊和步兵聯隊的100多門37MM-120MM火炮。還有野戰重炮第6聯隊,2個戰車大隊,2個野戰高射炮隊。大大小小的重炮,野戰炮,高射炮,擲彈筒,多達500多門。火力壓不住,幹衝鋒,國軍純粹就是去送死。大家看出武器裝備之間的差別了嗎?

    再說一下山崎大隊:在百團大戰後,鬼子為了報復八路軍,對敵後根據地進行大掃蕩,這個山崎大隊就是其中的一支臨時拼湊的大隊,日軍一個齊裝滿員的大隊編制可以達到1100人,很明顯山崎大隊是某種作戰任務的隊伍,具體來說可以算作是臨時支隊。山崎大隊的任務是進行地毯式的搜尋八路軍的主力,然而卻稀裡糊塗的找到了八路軍的兵工廠,八路軍武器彈藥本身就不充足,全靠兵工廠能夠接濟一點。 因此,當八路軍總部得到這個訊息後,總指揮要求附近的129師務必“把這個狗孃養的山崎大隊給我幹掉。實際上李家坡戰鬥的歷史原型就是關家堖戰鬥,129師圍攻的是日軍的岡崎大隊,歷史事件和前面說的差不多,岡崎大隊端掉兵工廠,八路軍129師主力上萬人將岡崎大隊包圍,岡崎大隊利用關家堖村的有利地形,構築了堅固的防禦工事,在先進的火力下形成了一道無法突破的火力網,可惜歷史沒有給我們一個能打的李雲龍,在日軍援軍快要到達的時候,我軍只能被迫撤退,時候統計時,我方稱擊斃日寇四百餘人,八路軍傷亡人數至少在兩千人以上。

    可見,《亮劍》中山崎大隊長的話並不是大話,在華北戰場上想要啃掉已經構築好防禦陣地的日軍,必然是十分費勁的。

  • 2 # 鶯歌說歷史

    最後,山崎大隊在李家坡被八路軍129師386旅獨立團全部消滅,為此八路軍也付出了慘重的傷亡。日軍的一個步兵大隊為何敢孤軍深入我軍腹地,到底有多少兵力,為何如此難打呢?

    日軍步兵大隊兵力配置

    日軍參照舊德國陸軍,別出心裁的構建了分隊、小隊、中隊、大隊、聯隊、旅團、師團的編制體系,並仿效一戰美軍師的龐大火力與人數,日軍的一個師團接近3萬人,規模在二戰時從結構到規模都顯得與眾不同,獨樹一幟。

    日軍一個大隊編制一般1100人,比《亮劍》中的山崎大隊要多出2倍,與同期的中國軍隊相比,它遠大於一個營,但又明顯小於一個團,處於營團兩級之間。

    單兵作戰能力突出

    日軍士兵深受武士道精神毒害,在戰場上如同禽獸一般,近乎成為一種虐殺狂,毫無人性,再加之嚴格的訓練使日軍在戰場上佔據優勢。

    日軍《步兵操典》規定:新兵入伍以後每月用於實彈射擊訓練的子彈,步槍不得低於150發,機槍不得低於300發,每年用於訓練的步兵子彈則為1800發。在這種嚴格要求和訓練條件下,日軍射擊水平較高,通常每個中隊優秀射手佔到三分之一左右。

    八路軍缺乏攻堅重武器

    艱苦卓絕的抗日戰場上,八路軍武器裝備落後,尤其缺乏攻堅的重武器,炮彈更是金貴。戰爭初期,我軍沒有完備的軍工體系,無法生產炮彈,造成有炮沒彈的尷尬局面,只能以血肉之軀進行殊死搏鬥,許多英勇的戰士倒在了敵人的炮彈之下。

    “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這首歌唱得蕩氣迴腸,但同時也深刻反映了我軍嚴重缺乏後勤軍備補給,更多的只能依靠從敵人手中繳獲。

    因此,面對裝備精良又建立了堅固防禦工事的日軍一個大隊,我軍戰士只能發揚不怕犧牲的戰鬥精神,以血肉之軀猛攻猛打,頑強拼殺,才最終艱難地啃下了這塊硬骨頭。

    小結

    抗戰的勝利來之不易,中國軍隊手握簡陋的武器,憑藉著滿腔熱血、不怕犧牲的革命戰鬥精神,前赴後繼、雖死猶生,才打敗了侵略者。

    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脊樑,是真正的英雄。

  • 3 # 樑老師說歷史

    這個問題老樑來回答。

    所以他這編制和當時國際上流行的編制不一樣。就拿這大隊來說,您說他是一個營吧,但一千一百人的架構,這比一個營多多了。

    可您要說他是一個團吧,他還不夠,畢竟那會流行的一個標準團是一千五百人。

    所以那戴著屁簾帽子的小鬼子這編制變扭的厲害,他是個介於營和團之間的這麼一個怪胎產物。

    這是人數。

    咱在說說他的裝備,這頭一個,咱剁下他這腦殼數數,這就有一個三十人的大隊部,這幫人一水的王八盒子,這軍銜高的還能撈一把用來剖腹的破刀片子。

    再有就是一個一百一十人運輸中隊,當然這幫玩意用的不是汽車,一串馬車拉著他們的瓶瓶罐罐到處的跑。

    四個步兵中隊,每個士兵,一把比他們個頭都高的三八大蓋,屁股蛋上和肚臍眼掛著四個彈藥盒,一共一百發的子彈。

    一百多發子彈這都夠咱一支部隊打一場遭遇戰了都。

    但就算是這,咱也弄死了小鬼子一百萬的部隊,這火車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

    咱接著說,他這還有一個機槍中隊,十二挺那破歪把子,光伺候這十二個傢伙,用掉了一百多人。

    一個55人的炮小隊,拉著兩門李雲龍心心念唸的九二式步兵炮。

    當然還有一堆擲彈筒,這幫玩意每個擲彈筒配備四發,每個抗擲彈筒的傢伙整王八盒子一把。

    瞅見沒,這在當時咱的眼跟前這就是一移動的軍火庫啊!

    咱有啥?除了幾發子彈就剩下唯一的重武器手榴彈了。這玩意要是趕上邊區造,那就沒譜了,丟出去有的能當煙霧彈的使喚,一股子黑煙,啥都沒了,再或者一開兩半,除了把小鬼子嚇尿褲了,弄不死他。

    而且小鬼子剛開始侵華的時候,那都是三年以上的老兵。這幫子惡魔,每個月光訓練用的子彈就得糟出去一百八十發,所以二戰的時候,鬼子咋就沒有狙擊手呢?原因就是,他每個老兵提溜出來,這都能當神槍手的使喚。

    這兵員素質就高,這不後來被咱乾死的小鬼子多了,他又加入了補充兵員。

    而這幫東西為了能更快的適應戰場,那是拿咱大華夏的活人練習刺殺,所以這幫子沒心沒肺的傢伙上戰場壓根就沒有啥畏懼的。

    說了這麼多,大傢伙自己感覺一下,這難不難。

    所以難!

    那麼有些人就說了:“人家山崎大隊是五百人,壓根就沒有滿員?”

    俺就呵呵了,是沒有滿員,沒有滿員他每個士兵帶的東西就少了?還有這世界上進攻方進攻防守方,這歷來就是難打。人家山崎大隊這不要臉的佔了制高點不說,挖的防禦工事可一點都不少,還能時不時的招呼飛機支援。

    你告訴俺,這仗咋打?

    要不陳瞎子,一個團上去,來硬攻,這上去多少人,這都是白給。這武器就存在著代差不說,彈藥還不夠,最後他這傷亡就慘重。

    這就得用巧勁,李雲龍直接給他整了個土工作業,大鐵鍬往大地上挖坑。

    二十箱從那山西老摳的手裡邊弄來的手榴彈,加上家裡邊的存貨,三千五百顆手榴彈,這就像丟鞋拔子一樣的甩到了山崎的腦瓜蛋上。

    “俺是誰?”

    “俺在哪?”

    這玩意好啊!接著就是突擊隊衝鋒,做飯的伙伕整條扁擔都上去了,別的不說,用扁擔抽小鬼子大耳光,俺覺得可行。

    最後李雲龍比較生氣的是,他就想上去和這山崎老小子拿大刀片子和他那用來剖腹的武士刀劃條道道出來,是咱大華夏的大刀片厲害,還是他那武士刀牛掰。結果李雲龍找到的是一具焦黑的屍體。

    按照李雲龍的說法,打仗這得靠腦子,虧本的買賣不能幹!

  • 4 # 龍武驍衛

    為什麼日軍一個步兵大隊如此難打?

    一,編制龐大

    日軍編制與中國有所不同,日軍沒有團營連排班等編制,只有大隊中隊小隊分隊。日軍一個野戰步兵大隊通常下轄:

    一個三十人大隊部

    四個步兵中隊;每一箇中隊通常下轄:一個19人的中隊部,以及三個54人編制的步兵小隊,每一個小隊通常下轄三個13人編制的步兵分隊(一個分隊一挺輕機槍)和一個15人編制的擲彈筒分隊(一個分隊三門擲彈筒)。

    一個機槍中隊:8~12挺重機槍

    一個步炮小隊或者中隊(2~4門步兵炮)

    一個110人的運輸中隊

    二,火力很強

    日軍之所以能夠取勝,除了武器裝備的優良以外,還跟日軍訓練有素有很大的關係。二戰時期的日本單兵射擊非常出色,拼刺刀技術更是獨步天下,張鼓峰事件蘇軍也吃了日本拼刺刀的大虧。

    與正面戰場相比,敵後戰場有所不同

    太龐大的編制反而不利於掃蕩調動,所以日軍對部隊進行了縮編,亮劍中的山崎大隊就是這麼一個例子,整個大隊只有500人,然而為了消滅這支500人的山崎大隊八路軍付出了巨大代價。

  • 5 # 御史館

    說到日軍,大多數人能夠想到的就是,日軍曾經帶給我們的傷害,但是在抗日戰爭不斷推進的過程之中,我們也對這段歷史有了更加不一樣的認識。曾經在我們所熟悉的電視劇當中,有李雲龍帶獨立團,用挖戰壕的方式逼近日軍陣地,最後用手榴彈殲滅了對方的軍隊,而他通過這場戰鬥獲得的稱讚,更是讓無數人敬佩。當時他帶領獨立團攻破的軍隊,是日本的山崎大隊。

    那麼一個日本的山崎大隊,到底擁有多少官兵,為什麼如此難打呢?

    當然任何藝術作品都是取材於生活,而進行了一系列加工的,這個山崎大隊的歷史原型,其實是日本的岡崎支隊。在中國戰鬥史上,這場戰役叫做關家堖戰役,他的指揮官是畢業於日軍的,陸軍士官學校的第37期學員岡崎謙受中佐。

    由於這個軍隊是臨時組建的,並沒有正式的編制,所以他們通常將這種臨時搭建起來的班子叫做支隊。在這場戰鬥當中,我軍也付出了相當多的人力,其中9個團所擁有的人數,絕對具有碾壓性作用,但是最後的結果卻並不像電視上所描繪的全殲。

    很多人認為日本的山崎大隊難打的程度是非常大的,為什麼如此難打?其實原因主要還是在於,在這種特殊時期,我們兩方的力量對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中國的軍隊與日軍的軍事實力相比,早已經侷限於技術和火力上了。

    在真實的歷史情況當中,雖然山崎支隊只有500人,但是由於武器的配備相對較為先進,所以在面對八路軍對他的攻打之時,也依舊能夠做到日本的甲種大隊的規模。由此可以看出,武器是戰鬥當中最為重要的一環,如果在這一環上做不好,那麼即使人數多,也可能會陷入劣勢。

    當時之所以難打,就是因為其雖然是一個支隊,但是它的火力配備,已經超乎了當時八路軍的配備狀態。他們擁有著較為充足的彈藥裝備,甚至於在武器數量上也有絕對性的優勢,所以與八路軍相比就有了更大的勝算。

    當時我們軍裝備的是一定數量的山炮排擊炮和重機槍,這些基本上都來自於自己之前,在戰場上繳獲的一些裝備,所以缺乏正常的保養程式,以及最為流暢的彈藥供應,使得它不能夠在長期作戰當中,發揮其作用。雖然這些圍剿的槍械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們的戰鬥力,但是由於彈藥跟不上,那麼在長時間作戰之中必定會吃虧。

    當時的岡崎支隊只准備了三門山炮,但是由於特殊情況下的軍事懸殊,使得八路軍當時也並沒有將其完全殲滅,反而是佔領了戰略陣地關家堖。當然在戰鬥行進過程之中,也繳獲了六挺重機槍。但是最終的結果卻只是將這500人的小支隊消滅了一半,其他的人依舊存在。

    這場戰役打的艱難,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日軍的訓練以及展示狀況是相對較為完整的,但我們八路軍的配備力量卻完全跟不上,加上當時的地形優勢,使得日軍可謂是在其易守難攻的情況之下,使我軍傷亡慘重。

    但是我們在所看的電視劇當中所表現的是,李雲龍的300多人部隊擁有3600顆手榴彈,正是憑藉著這些東西,使得他能夠在最後,利用這樣的獨特打法戰勝了山崎大隊。因此反觀歷史,我們就能發現,這是一種宣揚愛國情懷的誇大型藝術表現。

    雖然在某種程度上讓我們看到了我軍的英勇,但是仔細想想,這在抗日戰爭時期資源和軍事裝備如此匱乏,根本不可能出現如此多的手榴彈,所以這種藝術加工的成分,也讓我們認識到山崎大隊並不像我們想的如此菜,我們只能夠憑藉著自己的實力,最後佔領了重要的陣地。

  • 6 # 歷史評說

    亮劍是中國近年來不可多得的一部抗日良心劇,李幼斌老師為我們塑造了一個非典型英雄,李雲龍已經成為了電視史上的一個經典。

    然而,歷史上真正的李家坡戰鬥並沒有這樣喜劇收場,李家坡的歷史原型關家堖戰鬥中,面對孤軍而來的日本岡崎大隊,我軍並沒有將其全部留下,這個500人的部隊,在援軍的支援下,成功逃離,讓參戰的所有指戰員感到鬱悶不已。

    在電視劇中,山崎大隊的戰鬥力也是非常的強勁,他們500個人,就打退了程瞎子指揮的772團的八小時連續不斷的進攻。我軍最後憑藉戰術鬼才李雲龍的靈光一現,才消滅了這股鬼子。

    首先在裝備上有差距

    山崎大隊雖然稱不上日軍的頭號主力,但是他們的裝備依然能夠碾壓八路軍。我們就以二線部隊的標準來衡量山崎大隊,這個大隊應該擁有重機槍兩挺,18挺歪把子,同時還有18個擲彈筒。當然,人手一把的三八大蓋,自不在話下。

    而八路軍手中的武器就寒酸的太多了,作為旅一級單位,陳賡旅長手裡有火炮,但是沒有炮彈,這在電視劇裡也得到了體現。當陳賡旅長下令對日軍進行火力覆蓋的時候,我軍的火炮打了幾輪之後就出現了啞火,炮彈告罄。

    不僅如此,日軍的訓練水平也比我軍高很多

    日本的國內經濟水平比中國高很多,日本人的體格在當時也比我們中中國人更健壯。日本人有錢,再加上他們處心積慮,積極備戰,以及這麼多年來掠奪中國,所獲得的收益,他們有底氣,讓每一個小鬼子都接受正規的新兵訓練。

    而且侵華日軍在那個時候一個勁的打勝仗,使得山崎大隊的鬼子們士氣高昂,根本沒有陷入重重包圍是應有的恐懼絕望,反而有一種馬上就要立功升官發財的瘋狂。在這種瘋狂的信念驅使下,他們打出了人生的最高水平,給我軍帶來了極大的傷亡。

    而我軍則處於缺衣少食的狀態,別說訓練了,能吃飽飯就已經很不錯。我們就連白刃戰格鬥,都不是日軍的對手。

    正是因為有那麼多不利因素疊加,導致我軍在消滅山崎大隊的時候可謂是動了血本?

  • 7 # 啟心武道

    為什麼上海淞滬抗戰,謝晉元團長率領的國軍僅四百多人的“八百壯士”守四行倉庫抗戰,日軍有強大優勢卻攻不下來?因為有地利優勢:房子堅固,彈藥充足,加上日寇有所忌憚,有租界,日軍不敢放毒氣。

    山崎日軍五百人,而戰鬥力裝備相當幾千人!關鍵是有準備地佔據了非常有利的地形,這個不利我方的因素,是變化、沒有預料到的。我軍裝備劣勢,是不利打攻堅戰的。從兵法上講,以弱擊強又用沒有策略的硬拚式打法是戰術上賭氣,是錯誤的行為。

    一般攻城戰中,攻三城門留一城門令敵便於潰逃,而於敵人逃走一城門途中,伏擊殲敵。讓敵人離開堅固難攻之城,之地,再相機殲敵。

    當年紅軍受中央上級錯誤要求被迫去攻打城市,打長沙,說是十多萬人,聲勢浩大,但都不是正規軍人,僅一門炮。受挫後轉向井岡山,佔得井岡山地利,又配合適宜的、變化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方能以弱勝強,以少勝多,取得一至四次反“圍剿”戰鬥的勝利。而後第五次反“圍剿”,李德王明領導人以硬拚式陣地戰面對優勢敵軍而敗。

    又如土城一戰,紅軍發現遭遇川軍越來越多,情報有誤,紅軍及時糾誤止損,迅速撤離不硬拚。

    這就是偉大領袖毛主席的策略“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發揮自身優勢,而不按敵人的優勢套路去打。所以長征劣勢疲弱紅軍後滅尾隨追擊凶悍騎兵馬家軍,直羅鎮大捷~前滅以逸待勞優勢東北軍,都是戰術運用、選戰之地利、又出奇制勝突襲得當。

    又如,地道戰,是面對優勢敵軍,平原又無險可守逼出來初步逃生地洞,又經黨組織派八路軍幹部多次完善、形成地道戰術、形成戰鬥力,後持續抗住上千敵人多次進攻,都是戰爭中逐步改進而成。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戰鬥沒有百戰百勝的,指揮員只有不斷汲取教訓,總結經驗,採用正確的戰略戰術,揚長避短,尋敵弱點,方可取得最佳戰果。

  • 8 # 歷史深度揭祕

    1940年,日本華北住屯軍第37師團只能算是乙種師團,是由原來已退役士兵召回後組建而成的,單兵素質還是很高的,裝備與日本常設師團(1-10師團)相比很差,只能駐守交通線和城市,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這些日本二流部隊戰鬥力還是很強的!日軍是很死板的,但死板有死板的優點。他們有一整套完整戰術守則,什麼狀況下該怎麼辦,寫的明明白白,普通士兵或者哪怕指揮能力一般的軍官,只要完全照做就可以了。加上日軍一向注重訓練,哪怕運輸兵後勤兵的射擊拼刺都是有相當水準,再加上頑強的戰鬥意志。所以即使日軍雜牌部隊除了火力配備不如主力,其它不會有太大差別。

    阪田聯隊,一個聯隊都被新一團給正面擊潰,區區一個大隊,李雲龍一個營就能揍趴下。阪田聯隊正面硬剛國軍兩三個師,楚雲飛那個團,在李雲龍面前也是渣渣,照這個比例算,相當於李雲龍一個團能揍楚雲飛六到九個團。常規武器,經過一段肘間開火,槍管溫度過高,射程大大下降,就幾百米,當時八路軍有迫擊炮起碼有的,要消滅崗崎大隊不難,半小炮擊,有生力量其本差不多了,那有這麼難嗎,誇大了吧,可能將帥能力不夠。

    一個甲級師團大約有8個聯隊,按照戰時日軍的編制估算,總人數應當在27000人左右。日軍師團內部的劃分是這樣的,分為師團、旅團、步兵聯隊、步兵大隊、中隊以及小隊,一個步兵聯隊大約有3700人,一個步兵大隊應當有1200人。師團和旅團是分開的。師團編制中下轄步兵2-4、炮兵1、騎兵1(或戰車)、工兵1、輜重1聯隊及師團直屬部隊(憲兵、特務、通訊、醫療等);旅團則分為獨立旅團和特混旅團兩種兵種構成不一的,其中獨立旅團下轄2-3步兵聯隊、騎兵(或戰車)大隊、炮兵大隊、工兵輜重大隊及旅團直屬部隊,人數最多可達13000多人(甲種或近衛),乙種編制的也有7000多;特混旅團則根據戰時需要臨時抽調組成,人數編制非固定,但至少超過6000人,且作戰時還經常抽調皇協軍充當炮灰團。

    在抗日戰爭時期,只要日本佔據一個山頭,就很難攻上去。如滇西反攻中的松山爭奪戰,日守軍一千多人,國軍幾萬人就是攻不上去,最後靠美中國人提供的幾噸烈性炸藥挖地洞把山頭炸平了才佔領山頭。進攻松山的部隊可是全部美式裝備,比八路軍的裝備不知強多少倍。所以,山崎大隊被逃脫是情理之中的。

    關家堖不是八路軍兵工廠所在地,是岡琦大隊撤退時,岡琦發現八路軍要圍殲它,岡琦選擇的一處險要高地。 岡琦是一個戰術專家,工事修築的合理堅固,有坑道、戰壕、戰壕裡還挖掘了防炮貓兒洞,還有散兵坑防手榴彈壕等,並且還搶佔了旁邊另一高地柳樹堖,成為犄角之勢,八路軍的火力也不是想象的那麼弱,有山炮迫擊炮,但這些炮火很難對敵人造成殺傷,關家堖地形特殊,八路軍只能從一面往上衝,進攻部隊遭受兩個山頭敵火力壓制,傷亡很大,加上天上還有敵機轟炸。因此,拿下關家堖就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別說八路軍,就是換成美軍,用同樣的裝備,也照樣不行!

  • 9 # 長安視界

    電視連續劇《亮劍》中山崎大隊本來負責掃蕩的任務,但是陰差陽錯的進入了根據地的腹地。當時,為了消滅山崎大隊,772團連續進攻了8個小時,但是未能拿下山崎大隊的陣地。772團的戰鬥力雖然不如獨立團,但好歹也是一個團。那麼,山崎大隊到底有多少兵力呢?

    日軍甲種部隊大隊編制基本相當於八路軍一個團,但這只是人數上的對比,如果對比雙方火力,雙方的差距算得上相當之大,正常的日軍大隊編制至少有配備八挺九二式重機槍和兩門山炮,火力配置已經完全超過了同規模的八路軍團級編制,更重要的是由於日軍是正規軍,屬於制式武器裝備,自然也有著充足的彈藥供應,反之八路軍,雖然裝備一定數量的山炮迫擊炮和重機槍,由於絕大部分都是戰場繳獲的裝備,這些武器嚴重缺乏保養和彈藥供應,無法應付長時間作戰,在與日軍大隊建制部隊的作戰中,將會處於劣勢。

    至於為什麼從歷史的結局來看,八路軍始終吃不下這支部隊,我們可以從2個地方說,第一個就是地形優勢,雖然八路軍集中了2萬人參戰,但是日本人佔據了相互之間互為犄角的2個高地關家堖、柳樹堖,留給進攻方的區域極其的窄,2萬人的兵力,每次能提供數百就不錯了。

    第二點即為火力差距大,別看這支日軍只有區區不到600人,日本軍史記載的行軍裝備,一個士兵需攜帶120發子彈和3枚手雷,每一挺輕機槍攜帶810發子彈。

    同時這支部隊還有3門山炮、以及不同數量的92式步兵炮、擲彈筒。而反觀八路軍這邊,能做到人手一支槍都不容易。二者相比之下,日軍比八路軍的裝備好太多了。

  • 10 # 寧靜的湖寧靜的自己

    看了大家的回答,都有一定道理,除了裝備、地形等等因素,這裡主要補充一下訓練的問題。

    日軍訓練有素是公認的,首先說單兵素質,舉個例子,我的教授告訴我,淞滬會戰時,日軍單兵100米射擊,如果行進間射擊沒有打中,那麼他停下來再射擊,肯定命中。

    再說戰術訓練,日軍步兵班排的戰術是以攻擊為根本的,強調部隊在行進間展開接敵的速度和方法。日軍步兵班級戰術多是從600--400米之間某點開始的。步兵班在集結分組,班長做戰鬥部署,包括明確攻擊方向、地形地物、各組階段性掩蔽點等。分組展開階段,待機槍組進入第一射擊陣地後,各組即向第一個掩蔽點機動,到達後展開火力殺傷敵人,同時掩護機槍組機動。機槍組到位後,再壓制敵人,同時掩護其它組向前機動。全班每200米一次協同機動,如此迴圈。日軍的班戰術貫徹得很徹底,執行很堅決,幾個穿插基本就能突破放線。

    最後說日軍的總體訓練水平。日軍從《馬關條約》後獲得大批資金後,訓練裝備盒訓練水平有了很大進步,尤其在日俄戰爭後,在實踐鍛鍊後,進一步優化。大家有興趣,可以查一下日軍的步兵操典或者統帥綱領這類書。

    說這麼多,主要是對我們現在的借鑑意義。我們的訓練實操和訓練理論,至少在90年代是落後的。戰術思想還停留在過去,舉例來講,當時學校裡,最小單位只講到團戰術。班排戰術只在訓練場上講,也僅僅告訴你要怎麼做,不講為什麼。因為很多教官根本就沒有打過仗!所以,近些年來,看到朱日和輪訓、精兵路線、海上護航、國際維和等等,這才是軍事訓練科學化的外在體現。要說內在體現是什麼,不多說,你懂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朱元璋的岳父入宮探望女兒,為何會被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