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千一塵
-
2 # 魯源
首先,我們要先弄明白這幾個詞的含義。“登峰造極”的意思是:攀登到山峰的頂點。比喻學問、成就等達到了最高的境地。也就是說,學問精深,技藝精湛,達到最高境界和“無以復加”的不能。有時候也比喻幹壞事猖狂到了極點。它出自於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不知便可登峰造極否?”。“曲高和寡"的意思是:曲調高深,能跟著唱的人就少。過去是指知音難得,現代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瞭解的人很少。它出自於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懷才不遇”的意思是:胸懷才學但生不逢時,難以施展;多指屈居微賤而不得志。 它出自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五:“眼見別人才學萬倍不如他的,一個個出身顯通,享用爵祿偏則自家懷才不遇。”。
其次,明白登峰造極與曲高和寡和懷才不遇似乎是聯絡密切的。我們古代有一個“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不妨在這裡講一下或許會對問題有助釋義。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晉國的上大夫伯牙(後世也有人稱叫俞伯牙)是當時著名的琴師,善彈七絃琴,技藝高超。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為“琴仙”。《琴操》記載:伯牙學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師成連把他帶到東海蓬萊山去聽海水澎湃、群鳥悲鳴之音,於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由此可見,俞伯牙的技藝可謂登峰造極。據戰國時代鄭華人列禦寇所著《列子·湯問》記載:伯牙在泰山遊玩,恰逢暴雨,於是在一處岩石下避雨。也許伯牙天生情感細膩,見霖雨霏霏,心中有感,於是鼓琴而操。這時候卻沒有人聽到,可謂曲高和寡。只有入山砍柴的樵夫鍾子期正巧也到此處來避雨聽到了伯牙的琴聲。每段曲彈奏完畢,鍾子期“輒窮其趣”,把曲中意象說的窮極通透。伯牙於是離開琴而嘆道:“善哉,善哉,閣下能聽出曲中志趣,君所思即是我所思啊,我哪裡能隱藏的了我的音聲呢?”於是二人成為人生知己。兩人可謂有才而遇,遇到知己。然而,若干時日之後伯牙帶著自己的琴去鍾家拜訪鍾子期,卻意外得知鍾子期身亡。於是伯牙帶著自己的琴來到鍾子期墳前為生前好友彈奏一曲,一曲終了伯牙毅然斷絃絕音,從此再不鼓琴。伯牙的絕琴明志,一是做為對亡友的紀念,再者是為自己的絕學在當世再也無人能洞悉領會而表現出深深的苦悶和無奈。也就是說的懷才不遇。
我們透過這個典故就能明白登峰造極為什麼會曲高和寡?曲高和寡為什麼會懷才不遇?我們知道,俞伯牙是一個恃才傲物、卓爾不群的登峰造極之人,他的琴曲曲高和寡,凡夫俗子自然難以領會其樂曲的精妙。所以伯牙才會感到孤獨,才會發出懷才不遇、知音難覓的感慨。這也是後來的岳飛在《小重山》一詞中寫的的 “知音少,絃斷有誰聽”正是俞伯牙當時心境的真實寫照。
再是,我們要正確處理好這幾者的關係。如果處理好了就不會產生登峰造極之後的曲高和寡,進而會懷才不遇的現象。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是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才能,儘管有的人才華橫溢、登峰造極,但是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分寸,不要一味的唱高調,要做到曲高和眾,自然就會水漲船高,不會讓你有懷才不遇的感覺,恰好人們能利用您的登峰造極、曲高和眾,而讓你發展的前景更為廣闊。相反,如果你自己的曲高又不合群,把自己的形象弄的成為鶴立雞群的人,儘管登峰造極,也是會曲高和寡的,進而人們慢慢疏遠你,也就有了懷才不遇的感覺。
所以,我們提倡的是既登峰造極,又曲高和眾,自然就會水漲船高;反之,就會登峰造極、曲高和寡,進而懷才不遇,被社會和人們拋棄。不知道我的回答,你是否滿意。
回覆列表
在整個人類的群體中,人的智慧與才能的排列是呈橄欖狀態的,也就是說兩頭小中間大的分佈。登峰造極的優秀人才只能是極少數,他們的認知和某些觀點,很難與普通大眾一致,因此會出現曲高和寡的現象。
當你的智慧與才能特別高於一般普通人群的狀態下,就有可能被普通人群不理解,不認同。於是,當你的才華沒有被人認同和接受之前,你就會產生懷才不遇的心理感受。其實,懷才不遇的你,也不用怨天尤人,你只要透過你的孜孜不懈地追求和努力,讓你的才華脫穎而出,被大家發現和認知,你就會得到社會的尊重和合理地使用。
當然,古往今來,被埋沒的人才的確是有不少的。這也正如韓愈這位散文大家所讚歎的 那樣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因此,就會產生人才被埋沒的社會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