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gh82164074

    西行漫遊”黃河

    壺口瀑布隨筆

    壺口瀑布來天上,

    黃河兩岸祭國殤。

    風吼馬嘶聲猶在,

    河東河西逐夢忙。

    10月7日,“西行漫遊團”從內蒙古阿拉善左旗(盟府所在地)出發,在銀川火車站和銀川河東機場分別送走團隊成員內蒙古籍@石頭、@清風 夫婦和天津籍@香樟樹 後,經青銀高速(青島~銀川)駕行至陝北榆林地區,順道遊覽靖邊波浪穀風景區後,又折返駕行包茂高速、延西高速、青蘭高速經延安、洛川到達宜川黃河壺口瀑布景區(陝西側),這是我於2016年第一次遊覽吉縣黃河壺口瀑布(山西側)後,第二次來到壺口瀑布。

    從東西兩側觀看雄偉壯觀的黃河壺口瀑布,使我對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瞭解: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與長江一樣承載著中華文明的歷史傳承,是華夏文明生生不息、鳳凰涅槃的基因寶庫,而黃河更是華人民不屈不撓、勇敢頑強的精神圖騰!壺口則是這種精神圖騰的偉大而又傑出的代表,他所展示出來的黃河之魂、中華之魂可以說是淋漓盡致,攝人心魄,加上偉大的音樂家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於中華民族危難之際時的問鼎於世,更是畫龍點睛似的把中華之魂與黃河之魂水乳交融般的搓揉黏合在一起,世代相傳,永恆久遠……

    壺口瀑布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西臨陝西省延安市宜川縣壺口鄉,東瀕山西省臨汾市吉縣壺口鎮,為兩省共有旅遊景區。南距陝西西安350千米;北距山西太原387千米。

    壺口瀑布是中國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黃河奔流至此,兩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狹如壺口,故名壺口瀑布。瀑布上游黃河水面寬300米,在不到500米長距離內,被壓縮到20—30米的寬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從20多米高的陡崖上傾注而瀉,形成“千里黃河一壺收”的氣概。

    “壺口”一名,最早見於戰國時代的《尚書·禹貢》中,如“既載壺口,治梁及歧”、“壺口、雷首,至於太嶽”,都與大禹治水的路線與策略有關。這裡提壺口而未言瀑布。

    “孟門山”一名,始見於周、秦間的《山海經》著作,書中記“又東南三百二十里,曰孟門之山,其上多蒼玉,其下多黃堊,多涅石”。

    酈道元所著的《水經注》中,對孟門及瀑布作了深刻的描述:“《淮南子》曰:龍門未闢,呂梁未鑿,河出孟門之上,大溢逆流,無有丘陵,高阜滅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謂之孟門。

    故《穆天子傳》曰:北登,孟門九河之蹬,孟門,即龍門之上口也,實為黃河之巨阨,兼孟津之名矣。此石經始禹鑿,河中漱廣,夾岸崇深,傾崖□捍,巨石臨危,若墜復倚。

    古之有人言,水非石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衡,素氣雲浮,往來遙觀者,常若霧露沾人,窺深悸魂。其水尚崩浪萬尋,懸流千丈,渾洪最怒,鼓山若騰,濬波頹壘,迄於下口,方知慎子下龍門流浮竹,非駟馬之追也。”這裡所記,指出瀑布在孟門處,而未提黃河於流上的壺口。

    《元和郡縣誌》也敘述壺口,把它稱為石槽。一則說“河中有山,鑿中如槽,束流懸注七十餘尺。”再則說,“石槽長一千步,闊三十步”,這顯然和酈道元所說的不同,說明壺口瀑布向上遊推移了。

    《元和郡縣誌》撰於唐憲宗元和八年(813年)上距酈道元逝世的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年),為286年。說明在酈道元之後的286年間,壺口瀑布從孟門向上遊推了一千步,在河床上衝出一條約長一千步,寬30步的深槽,現已上移到距孟門約5千米處的龍王辿附近,號稱十里龍槽。以上為1500年來壺口演變的歷史。

    在今山西境內已知以壺口命名的地方有4處。《水經注·汾水注》記載的壺口,就不是黃河干流上的壺口。再加古代交通不便,能親臨壺口瀑布觀光考察的文人學士不太多,因而在一些古代文獻中,將他處壺口當作黃河壺口者有之;將壺口和龍門當作一處者有之;位置上差錯,更是以訛傳訛,難免出現一些謬誤。

    解放前,宜川縣三部縣誌中最早的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宜川縣誌》的編纂者吳炳,指出黃河壺口“上流寬廣,至此收束歸槽,如壺之口然,故名”。並說孟門“屬平佐裡,在縣東北100裡黃河中,任水漲滔天,終不能沒。”其所著《壺口考》一文,對前人文獻中的一些不實之處,給以糾正,在壺口研究中有重要參考價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星note9相比於三星s9+,除了有筆以外還有哪些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