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斯人若月
-
2 # TonyDeng
日本那個事實是有條件的“無條件投降”,在國際社會覺得那是無條件投降簽字儀式,但日本天皇釋出的卻是《終戰詔書》,終止戰爭,軍隊無條件投降而已。這是日美之間妥協的結果。日本是似敗實贏。
-
3 # 白雲3498
日本天皇罪惡源頭,中國所有受到的傷害都是天皇授權所造成的。日本戰本,多少戰犯被處極刑,唯獨天皇得到保全。
天皇得到保全與世不供,但以美國為首的盟軍最高核心審判機構處於以天皇控制日本局面為出發點,並非對罪惡網開一面。
天皇得以保全,二戰中死在鐵蹄下的鬼魂怨氣騰騰三千丈。
-
4 # 代號鐮刀
如果戰爭的廝殺還有正義與非正義可言,那麼政治的安排總是骯髒。
客觀看歷史,戲言讀春秋。
舊日本帝國,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那個要創造大東亞共榮的、偷襲珍珠港、製造南京大屠殺、巴丹死亡行軍、新加坡慘案等等無數罪惡的那個軍國主義國家。
好像日本天皇從日本這個國家有了國家的概念以後就是一位中看不中用的角色,日本的行政、軍政大權在明治維新以前要麼由外戚把持,要麼由幕府控制。直到日本明治維新以後,成立了國會和責任內閣,開始了君主立憲。
在二戰以前,日本軍部完全控制了責任內閣,由軍人管理國家行政。表面上日本天皇是日本一切權力的象徵,但也僅僅只是象徵而已,萬事都給天皇陛下一個面子,而天皇的作用也就是一個橡皮圖章而已。
在戰後,美軍一家獨佔日本四島,開始了對日本的民主改造。執行這一計劃的人正是麥克阿瑟,在他接見了裕仁天皇以後,他發現這個象徵日本一切權力的人,面對自己這個美國將軍正在瑟瑟發抖,這就讓麥克阿瑟多少覺得可以利用天皇的威信來控制日本人心。
冷戰以前,負責東方世界外交的美國副國務卿、白宮高階幕僚麥卡錫大力主張美國要扶植共產主義,他的一切行動出發點都是親蘇聯的,出賣了不少中國的利益。後來被美國以叛國罪論處,而且隨著中國內戰結束,作為東方抗拒蘇聯的盟友中華民國被顛覆,美國白宮還是尋找新的盟友來抵制蘇聯的擴張。
這會兒誰比較合適呢?臺灣?此時面臨自身難保的局面。南韓?地緣政治比臺灣更復雜。所以美華人把目光就對準了身處亞洲第一島鏈的日本,咱們熟知的歐洲復興計劃(馬歇爾計劃)對歐洲的態度是半給半借,總之歐洲不能窮咯!亞洲當時也需要大量錢啊,於是隨著北韓戰爭的爆發,美國把前沿補給陣地就設在了日本,日本就負責給前線的聯合國軍提供一切補給,包括武器裝備,當然這些都不是免費的,日本快速恢復了正常經濟發展。日本的有效配合,是站在美國不傷害日本國民心理的前提上,二戰以前日本人對天皇是迷信的,天皇從來都是日本的神祗在人間的化身,所以天皇沒有姓氏。美華人出於資本主義陣營的需要,沒有追究天皇在戰爭期間的責任。正面來看,日本一些先入為主的理念被保留了,日本人認為獲得了尊重,所以願意配合資本主義陣營。可能美國當時想的就是一旦天皇被處決,日本就會陷入一種群龍無首的狀態,到時候隱匿於民間的共產主義就會站出來把日本變顏變色。天皇只要還在,就沒人相信馬克思列寧那一套。
但是凡事有利有弊,至今許多日本人對歷史認識不清,主要就是天皇在二戰無罪。因為下令發動戰爭的那個人就是天皇,我日本人打仗就是為天皇打的,他不考慮自己是不是被軍部內閣利用的事,才會鬧出一系列笑話來。
從二戰經歷來看,日本天皇也是個悲劇人物,他名義上是大本營的最高權威,但是根本沒能力節制前線作戰,並且軍部這幫驕兵悍將總是誇大戰功、縮小戰敗導致後來美軍攻到了硫磺島和沖繩島,天皇才知道原來一直在打敗仗。像日本與中國、蘇聯的軍事行動,都是前線作戰參謀自行主張並實施的,只有對美國開戰有天皇的背書和認可。所以日本四面樹敵,導致日後被群毆。但是政治與軍事的無力管控並不能作為他無罪辯論的證據,因為天皇無論是主動配合還是被利用,他都認可軍部內閣在日本政治與行政等領域的作為,與邪惡勢力勾結,無論這個人作惡與否,他本身就是邪惡勢力的一員。
回覆列表
說白了,就是要靠天皇來充作傀儡,以便控制大部分日民。
彼時的日本民眾,即便戰敗了,也未必都願意服從美華人管理。而日本高層也早就看到,保有天皇對美華人也有好處,一來二去,雙方一拍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