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6789393475199
-
2 # 雲端望川
孔子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國思想文化的創立者和奠基人。孔子的思想包羅永珍,博大精深,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孔子的思想影響數千年的中華文明,是歷史的產物,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 孔子思想中的“禮”與“樂”
孔子思想形成的具體來源相當複雜,主要是從歷史文獻和當時社會中逐漸形成的。從他所處的戰爭頻繁和禮崩樂壞的春秋時代,可以知道“禮”在當時是一個相當嚴峻的話題。“禮”是奴隸社會及封建社會的道德規範,是維護宗法與等級制度的上層建築以及與之相適應的人與人交往中的禮節儀式。殷周重“禮”,其禮儀往往形成一種嚴格的上下等級威儀和社會的差別意識。其實在夏、殷時代就已經有“禮”的存在了,但是直到周公時代的周禮,才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禮樂制度,所以人們一般把周禮作為研究“禮”的一個典型時期。由於孔子對“禮”的推崇,大家也因此認為“禮”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一生都以詩書禮樂教弟子,非常注重從理論上說明禮的重要性,他指出立身治國都非有禮不可。在當時的社會狀況下“禮”是起過積極作用的,但是到了後來“禮”逐漸被人們理解為盲目保守、因循守舊的思想,並且成為束縛人們思想自由、婚姻自由的枷鎖,所以產生了“吃人的禮教”的說法。但是我們並不能因此就否定孔子的思想,我們應該辯證地去認識和理解“禮”的思想。
還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孔子認為治人之禮要非常深入人心,必須同“樂”結合,也就是後來我們所說的禮樂相結合的禮樂制度。禮樂制度是以“樂”從屬“禮”的思想制度,是一種完備的典章制度。“樂”作為音樂制度,它包括樂縣、舞列、用樂等都有其森嚴的規定,孔子思想認為,禮是道德行為的規範而樂能調和性情、移風易俗。二者都可以用來教化人民,治理國家。禮與樂相結合不僅能維護奴隸主貴族內部的等級秩序,更能有效的統治人民。
二、 孔子思想中的“中庸”
孔子思想中的“中庸”的主要內容並非現代大家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其主要思想在於修養人性,在於人們要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中庸是孔子思想範疇中一個極其重要的概念,貫穿於孔子的整個思想體系中。孔子中庸思想的理論基礎是天人合一,就是人們要自覺修養,從而達到像美好的天一樣的思想境界。“中庸”思想的實質就是規範人們的活動行為,試圖在禮壞樂崩的春秋末期中重建理想中的周初文明,恢復長幼有序、上下有別的社會秩序。
中庸之道是孔子集前人尚中貴和的思想而形成的一個重要代表思想,他主張將中庸發展為認識和對待世界、探究和處理思想情感行為以及各種事物的合乎實際或一定標準的原則和方法的哲學範疇。凡事都應該採取持中的辦法,而不能走極端,這是實現和的根本方法。孔子的中庸思想不僅對仁、禮有深刻的思想,而且滲透到他的政治觀、人生觀、價值觀、歷史觀、文化觀等各個層面。孔子就是以中庸思想為核心,構建起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儒家學說體系。但是《中庸》中儒家極力主張等級社會,無論處於富貴、貧賤、夷狄還是患難的地位,就是嚴格按照這些地位的要求行事,這顯然違背了人性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所以,我們應該辯證的看待和分析問題。
三、 孔子思想的核心——“仁”
此外,孔子主張任何人都應該有種為“仁”的願望,他鼓勵人們去追求這種境界,把“仁”看成是君子需要孜孜不倦去達到的境界。在孔子的思想中“君子”是一般人都應該追求達到的境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認為“仁”就是愛人、愛自己、愛家人、愛所有的人。從孔子的“仁”的思想中體現了他對社會民眾的關注,對於人民的愛護。孔子對“仁”思想的重視,也表明了“仁”的思想和學說是整個孔子思想體系的價值核心。它對於其他的如“禮”、“樂”等思想均處於統攝地位。
回覆列表
孔子的思想、主張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說:
1、思想家:孔子開創了儒家思想體系,主張“仁者,愛人”、“克己復禮為仁”、“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仁道精神),主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將心比心,推己及人)。
2、教育家:主張“有教無類”的教育原則,主張“因材施教”的教育策略,主張“舉一反三”的教育方式。
3、政治家:主張“為政以德”的政治綱領,主張“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的施政要領,並在《禮記-禮運-大同篇》提出了“大同世界的政治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