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性多發病,亦稱“工作相關疾病”。中國汽車司機中的職業性多發病,主要有脊椎退行性病變、胃病、痔瘡、心臟病和高血壓等;女性司機多見的月經功能紊亂、習慣性流產、妊娠合併症等,亦被認為是與工作相關的疾病。這些疾病在汽車司機中的發病,與其他人群相比,具有發病率高、病變程度嚴重的特點。究其原因多與汽車司機職業的特殊性有關。汽車司機因職業接觸的有害因素較多,歸納起來有:汽車本身產生的如振動噪聲、高溫、寒冷、汽油等;職業特點形成的如精神緊張、生活不規律等;還有的接觸環境中存在的如粉塵、有害物質等,都會對汽車司機的健康造成危害。
一、脊椎退行性病變
司機脊椎的退行性改變包括脊椎的增生、肥大、變形等,主要表現為下背疼痛。這種改變雖然有隨年齡增大而發生的可能,然而在司機中的調查研究表明:對照組發生在高工齡期,而司機低工齡期亦已存在;對照組均為輕度,司機中除了輕度,還有中度和重度;另在司機中脊椎增生的分佈面廣,程度也嚴重。進一步調查研究顯示,這種疾病的發病率與司機駕駛的車型、駕駛作業時間、工齡等因素密切相關。究其原因,主要是接觸的振動所致。其依據是:有人測得國內14種車型中有13種駕駛室內的振動頻率對應的加速度超過了4小時與8小時允許的工效降低標準。還有人測得在山區和半山區行駛的解放、東風牌汽車的振動主頻率與國內報道的人體坐位接受垂直全身振動時腰椎的共振頻率恰好相符。
關於振動引起脊椎退行性改變的機理,有學者認為是由於人體在固有頻率處共振時,軀幹和脊椎的動力學負荷最大,且振動作用於脊椎時可產生壓縮力,振動強度愈大,振動壓縮力就愈大;過度的機械壓縮力,可引起脊椎退行性改變。
二、胃病
據報道,汽車司機中的胃病發病率較高,駕駛工齡在5年內者達43%, 5年以上者達65%。與其他行業比較,要高出1~2倍。司機的胃病包括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十二指腸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以慢性淺表性胃炎最為多見。哈爾濱市3000多名男性司機的胃病患病情況調查表明,慢性胃炎、胃潰瘍、胃下垂等的患病率與駕駛車型、行車裡程有著明顯關係。其中尤以轎車和大貨車司機的患病率為最高。分析其原因,因轎車多為領導用車或計程車,大貨車多執行長途運輸任務,行車裡程大,連續駕駛工作時間長,中途得不到適當的休息,更不能按時就餐;進餐時又狼吞虎嚥,容易導致或誘發胃病。胃病還與司機長時間的精神緊張和注意力高度集中,引起大腦中樞的興奮與抑制平衡失調有關。
三、高血壓與心臟病
公共汽車司機的冠心病死亡率比隨車乘務員高,對於此類疾病的調查研究在不斷進行。有關專家在調查各種職業者冠心病危險因素時,發現司機的冠心病危險性有非常高的積分。國內亦有人調查發現,被調查司機的血壓明顯高於對照組;心電圖上的竇性心動過緩與不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肢聯低電壓的異常改變率顯著和非常顯著的高於對照組。對女性司機的進一步調查發現,高血壓的患病率隨駕駛工齡的增長而升高。尤其是20年以上工齡組的患病率是相應對照組的1.94倍;大型車司機是小型車司機的1.74倍。關於司機血壓的改變,有人認為除了隨年齡的增長、血管彈性改變易致血壓升高之外,主要是司機長時間的精神緊張導致大腦興奮與抑制失調,使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增加,全身小動脈痙攣,引起血壓升高。在對公共汽車司機冠心病危險因素的研究中,也證實了血脂、血壓等改變主要與司機長期從事駕駛作業,神經處於高度緊張狀態有關。
四、其它
在汽車司機中除了上述幾種主要的常見病之外,痔瘡的發病率也較高,約在10%~20%。有關專家認為與其缺少運動的工作方式,久坐及坐墊冬季涼、夏季散熱散溼功能差,常常延遲排便、車體顛簸振動有關。還有在長途汽車司機中見有股癬的罹患率顯著高於對照組,且與司機的駕駛工齡成正比。這與司機長途行車、衛生生活條件差、駕駛室內溫度高、出汗多、大腿根部和臀部悶熱不透汗水等因素有關。
以上幾種常見多發病,已對司機的健康造成了較嚴重的損害。汽車司機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一支生力軍,切實加強他們的勞動保護工作具有重要意義。除相關領導部門重視外,汽車司機自身應採取一些相應的預防保健措施,諸如適當減少連續開車時間,合理安排休息,改善生活條件,定期體檢,勤於運動鍛鍊等等,乃是至關重要的
職業性多發病,亦稱“工作相關疾病”。中國汽車司機中的職業性多發病,主要有脊椎退行性病變、胃病、痔瘡、心臟病和高血壓等;女性司機多見的月經功能紊亂、習慣性流產、妊娠合併症等,亦被認為是與工作相關的疾病。這些疾病在汽車司機中的發病,與其他人群相比,具有發病率高、病變程度嚴重的特點。究其原因多與汽車司機職業的特殊性有關。汽車司機因職業接觸的有害因素較多,歸納起來有:汽車本身產生的如振動噪聲、高溫、寒冷、汽油等;職業特點形成的如精神緊張、生活不規律等;還有的接觸環境中存在的如粉塵、有害物質等,都會對汽車司機的健康造成危害。
一、脊椎退行性病變
司機脊椎的退行性改變包括脊椎的增生、肥大、變形等,主要表現為下背疼痛。這種改變雖然有隨年齡增大而發生的可能,然而在司機中的調查研究表明:對照組發生在高工齡期,而司機低工齡期亦已存在;對照組均為輕度,司機中除了輕度,還有中度和重度;另在司機中脊椎增生的分佈面廣,程度也嚴重。進一步調查研究顯示,這種疾病的發病率與司機駕駛的車型、駕駛作業時間、工齡等因素密切相關。究其原因,主要是接觸的振動所致。其依據是:有人測得國內14種車型中有13種駕駛室內的振動頻率對應的加速度超過了4小時與8小時允許的工效降低標準。還有人測得在山區和半山區行駛的解放、東風牌汽車的振動主頻率與國內報道的人體坐位接受垂直全身振動時腰椎的共振頻率恰好相符。
關於振動引起脊椎退行性改變的機理,有學者認為是由於人體在固有頻率處共振時,軀幹和脊椎的動力學負荷最大,且振動作用於脊椎時可產生壓縮力,振動強度愈大,振動壓縮力就愈大;過度的機械壓縮力,可引起脊椎退行性改變。
二、胃病
據報道,汽車司機中的胃病發病率較高,駕駛工齡在5年內者達43%, 5年以上者達65%。與其他行業比較,要高出1~2倍。司機的胃病包括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十二指腸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以慢性淺表性胃炎最為多見。哈爾濱市3000多名男性司機的胃病患病情況調查表明,慢性胃炎、胃潰瘍、胃下垂等的患病率與駕駛車型、行車裡程有著明顯關係。其中尤以轎車和大貨車司機的患病率為最高。分析其原因,因轎車多為領導用車或計程車,大貨車多執行長途運輸任務,行車裡程大,連續駕駛工作時間長,中途得不到適當的休息,更不能按時就餐;進餐時又狼吞虎嚥,容易導致或誘發胃病。胃病還與司機長時間的精神緊張和注意力高度集中,引起大腦中樞的興奮與抑制平衡失調有關。
三、高血壓與心臟病
公共汽車司機的冠心病死亡率比隨車乘務員高,對於此類疾病的調查研究在不斷進行。有關專家在調查各種職業者冠心病危險因素時,發現司機的冠心病危險性有非常高的積分。國內亦有人調查發現,被調查司機的血壓明顯高於對照組;心電圖上的竇性心動過緩與不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肢聯低電壓的異常改變率顯著和非常顯著的高於對照組。對女性司機的進一步調查發現,高血壓的患病率隨駕駛工齡的增長而升高。尤其是20年以上工齡組的患病率是相應對照組的1.94倍;大型車司機是小型車司機的1.74倍。關於司機血壓的改變,有人認為除了隨年齡的增長、血管彈性改變易致血壓升高之外,主要是司機長時間的精神緊張導致大腦興奮與抑制失調,使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增加,全身小動脈痙攣,引起血壓升高。在對公共汽車司機冠心病危險因素的研究中,也證實了血脂、血壓等改變主要與司機長期從事駕駛作業,神經處於高度緊張狀態有關。
四、其它
在汽車司機中除了上述幾種主要的常見病之外,痔瘡的發病率也較高,約在10%~20%。有關專家認為與其缺少運動的工作方式,久坐及坐墊冬季涼、夏季散熱散溼功能差,常常延遲排便、車體顛簸振動有關。還有在長途汽車司機中見有股癬的罹患率顯著高於對照組,且與司機的駕駛工齡成正比。這與司機長途行車、衛生生活條件差、駕駛室內溫度高、出汗多、大腿根部和臀部悶熱不透汗水等因素有關。
以上幾種常見多發病,已對司機的健康造成了較嚴重的損害。汽車司機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一支生力軍,切實加強他們的勞動保護工作具有重要意義。除相關領導部門重視外,汽車司機自身應採取一些相應的預防保健措施,諸如適當減少連續開車時間,合理安排休息,改善生活條件,定期體檢,勤於運動鍛鍊等等,乃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