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劉談胃腸

    為什麼會習慣性便秘

    習慣性便秘其實就是因為不良習慣造成的。

    習慣性便秘

    首先是不良的飲食習慣,使得食物中所含機械或化學的刺激不足(如膳食纖維)或因攝食量過少,使腸道所受刺激不足,反射性蠕動減弱,造成便秘。

    二是不良的排便習慣,排便是在結腸的蠕動後,糞便進入直腸,從而引起排便反射。但當便意經常被忽視,排便場合和排便姿勢不適當,以及經常服用強瀉劑或洗腸等,均可造成直腸反射敏感性減弱。有效的神經衝動減少,導致便秘。

    三是不良的生活習慣,睡眠不足,缺乏運動,持續高度精神緊張狀態等,亦可造成結腸的蠕動失常或痙攣性收縮,因而造成便秘。

    怎樣治療習慣性便秘

    一是調整飲食習慣。膳食纖維、水分和油脂三者缺一不可。多吃膳食纖維固然重要,但充足水分和適量油脂能潤滑腸道幫助通便,所以對於便秘患者也不可少。專家建議:膳食纖維日攝入量應達20~25g,同時飲水2L,才能達到增加糞便量和刺激腸蠕動的效果。菌藻類食物含膳食纖維最多,蔬菜和水果含量相當,米飯和麵製品含量低,肉類基本不含膳食纖維。粗略計算,成人每日食用750 g左右的水果和蔬菜,即可保證每日所需膳食纖維含量。

    二是調整排便習慣。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可防止糞便堆積。不忍便意,定時排便,專注排便,鼓勵晨起或每餐飯後,坐馬桶10分鐘,如仍不能排出可在晚餐後再次排便,使患者逐漸恢復正常的排便習慣。在排便習慣的訓練中可結合藥物清潔腸道。

    排便不專心

    三是調整生活習慣。堅持一定量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 如慢跑、散步、打太極拳等, 不僅能增強體質, 保持體力和精力, 而且可以促進體內食物的消化, 加速新陳代謝, 增加食慾,使腸蠕動功能提高, 使腹壁肌肉、膈肌、盆腔肌肉、提肛肌等排便肌群肌力增加, 可以有效預防便秘發生。

    四是藥物治療。目的是軟化糞便,促進腸道動力,刺激排便。臨床上可根據便秘的程度、型別和性質,選用合適的通便劑,要強調合理用藥和個體化用藥,選用藥物應以減少毒、副作用及藥物依賴為原則。常用的瀉藥的選擇:

    1、滲透性瀉藥:常用藥物有甘露醇、乳果糖、山梨醇、聚乙二醇等。此類藥物在腸道內吸收緩慢,故可維持腸腔內的高滲透壓,阻止腸道內鹽和水分的吸收,從而擴張腸腔,刺激腸蠕動,緩解便秘。此類藥物主要適宜於老年人、孕產婦、兒童及術後便秘的患者。

    2、刺激性瀉藥:常見藥物有中藥番瀉葉、大黃及一些複方製劑,西藥主要是酚酞和比沙可定。此類藥物特點是作用快,但副作用多,有的甚至很嚴重,目前中國慢性便秘應用最多,也是應用最不規範的藥物。刺激性瀉劑僅用於需要儘快排空腸道內容物的情況,如腸道檢查前的清腸準備、便秘致腹脹難以忍受、便秘致煩躁、急待排出糞便者。

    3、潤滑性瀉藥:常見藥物主要有液體石蠟、甘油、多庫酯鈉等口服藥;開塞露(山梨醇+硫酸鎂+甘油)直腸用藥。潤滑性瀉劑主要用於排便無力者,對於大量糞便淤積在肛管的便秘,乃至糞石性腸梗阻,有很好療效。

    4、容積性瀉藥:常見藥物有甲基纖維素、歐車前、聚卡波非等。此類藥物療效不顯著,與增加膳食纖維作用相似,應用此類藥物治療,也應同時大量飲水。

    5、促動力藥和促分泌藥:常見藥物有替加色羅、莫沙比利、伊託比利。促動力藥作用於腸神經末梢,釋放運動性神經遞質,拮抗抑制性神經遞質或直接作用於平滑肌,促進胃腸蠕動,增加腸道動力,但常需要與其他藥物聯合使用。

    由於習慣性便秘主要與生活習慣有關所以治療的原則是:以飲食、排便習慣的調節為主,輔以藥物治療,避免濫用瀉劑,注意用藥個體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訓練3歲寶寶在馬桶上大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