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素雅凝輝
-
2 # 碧雯Sunny
在古代,“舍”字是行軍路程距離的一個計量單位,30裡為“一舍”,那麼,成語“退避三舍”中的“三舍”就是90里路,比現在的全程馬拉松距離稍長些。
(退避三舍)
成語“退避三舍”和很多成語一樣,也有勾心鬥角驚心動魄的故事,從某方面講還是拜一個美麗的女子所賜。
2600多年前,一個年輕貌美的女子憑藉自己能歌善舞的技能,俘虜了君王的花心,迷得君王冷落後宮三千佳麗,只為笑看一人。備受君王獨寵的女子也算爭氣,又為君王誕下龍子,這君王對她更是喜笑顏開萬般寵溺。
人往往就是這樣,持寵驕橫得意忘形,這是人的劣性,一旦條件允許,就會竄出來橫衝直撞,破壞世間和諧安寧。這美人就是如此,她為了讓自己的孩子繼承王位,經常向君王吹耳邊風,在她不惜餘力地努力下,終於把君王吹得暈頭轉向,迷失心智,不僅逼死太子,還嚇跑了幾個兒子。這君王是成語“退避三舍”中的主角晉國皇子重耳的老父親晉獻公,這美人就是晉獻公的小老婆寵妃驪姬。重耳的父親晉獻公儘管年事已高,但是依然愛江山,而且更愛美人,為了鍾愛的美人,狠毒甚於老虎。
由於美人驪姬的主要功勞,開啟了少年重耳身世浮沉雨打萍的別樣人生,從一個鮮衣怒馬少年變成了一個背井離鄉落魄逃難之人。但是,重耳可不是一般人,不會輕易被打倒,在長達19年的流亡生涯中,初心未改。
(晉文公)
他以自己高尚的德行和魅力吸粉無數,有很多賢人志士文武兼備的人是他的鐵粉,即使他被迫逃離母國在外顛沛流離,也不脫粉。不僅如此,他還備受其它國家領導人的青睞,楚國國君楚成王就很欣賞他,當居無定所的重耳來投奔他時,他熱情給予幫助,以上賓禮待重耳,暢談飲酒是常態。
一次,楚成王設宴招待重耳,他們再次把酒言歡,酒酣之際,楚成王突然問道,“如果有一天,你回晉到國並且當上國君,該如何感謝今日的‘以禮相待’呢?”重耳笑答:如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交好。假如以後晉楚兩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再與您交戰。
後來,在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兩國交兵,兩軍交戰時,晉文公信守當年立下的諾言,開戰前先退軍九十里,駐紮在城濮,這就是成語“退避三舍”的由來,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
(晉文公信守諾言)
雖然成語“退避三舍”的故事距今有2600多年時間了,但是並沒有隨著歲月的變遷被淹沒,至今還被經常用到,只是意義已大相徑庭。其實,這個成語是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對楚成王救己與危難之中的感恩承諾,最初體現的是一種信守承諾的美德。
成語,大多是從古代承襲下來的,通常蘊含著一個故事或者典故,表示一定的意義。成語看似簡單,卻內涵乾坤, 因此,讀成語,也能學到不少知識。從這條成語中,不僅知道了它的來龍去脈,還應學習做人。朋友間相處,需要的不僅僅是錦上添花,更多的是雪中送炭;做人既要提高自己的能力,更應提升自己的素養,向這條成語中的晉文公學習,學習他百折不撓的堅持,學習他言而有信的良好品行。
回覆列表
一一成語退避三舍,“三舍”究竟有多遠呢?
一一舍: 古時行軍三十里叫一舍。退避三舍,也就是後退九十里。比喻對人讓步,不與相爭,迴避。
一一關於“舍”,典出春秋、左丘明《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國,楚王款待甚厚,問他將來怎樣報答。 重耳說:“如果晉楚打仗,我先避君三舍。”後在晉楚城濮之戰中,重耳遵守先前的諾言,把軍隊後撤九十里。
一一1、以後多以“退避三舍”比喻:躲得遠遠的,避免接觸。
舉例: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九回:“把個冉望華直嚇得退避三舍”。
一一2、對人讓步,不與相爭。
舉例: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六回:“可見二位姐姐學問′,非獨本郡眾人所不能及,即天下閨才,亦當退避三舍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