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莫言醉62

    《三孃教子》是一出很有名的摺子戲,也是大同人家炕圍畫、瓷瓶畫中最常見的戲畫內容。《三孃教子》說的是明代的故事,戲文裡提到主人公倚哥居住地是大同。除晉劇外,京劇、崑曲、秦腔、漢劇、呂劇、川劇、河北梆子、中路梆子、蒲劇、眉戶戲等許多劇目均有演出。京劇《三孃教子》由馬連良張君秋等名角演出後,更使得這齣戲名聲大振。近日看呂劇《三孃教子》有薛倚的一段唱:“家住山西大同境,薛家莊上有門庭。我父外出經商把命喪,三叔他赴京趕考求功名……”《三孃教子》戲曲故事可謂家喻戶曉,在後世影響深遠,故事藍本出自清初戲曲家李漁的《無聲戲》,相傳是實事。但是《三孃教子》中倚哥的原型是大同的天鎮人薛倫卻並不為人所知。

    《三孃教子》是傳統戲《雙官誥》中的一折,故事內容說的是明代大同人薛廣有正妻張氏、妾劉氏及王春娥,劉氏生子名倚哥。由於妻妾不合薛廣赴鎮江發展,適逢倭寇入侵,薛廣派人返鄉送銀後,便棄商從戎。但受託之人帶銀百兩卻見財起意吞沒了銀兩,還假造棺木,偽稱薛死於外地,家人命老僕薛保運回靈柩安葬。張、劉先後再嫁,三娘王春娥以織布為生與老薛保含辛茹苦撫養無人照料的倚哥。倚哥在學堂被同學譏為無母之兒,逃學回家,不聽春娥教訓,春娥氣憤中以刀斷機杼以示與其斷絕情緣,老薛保再三勸解,一家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又和好如初。後倚哥苦讀得中狀元,薛廣亦以軍功還家,一家團聚。父子二人回鄉,王春娥獲父子請封的雙官誥,皇上賜“忠孝節義”牌匾,封其為貞節夫人。

    《三孃教子》馬連良飾薛保、張君秋飾王春娥

    河北梆子戲的一段道白也說到故事發生地是在大同,其中在薛倚考中狀元拜會同鄉,見到了他不認識的三叔兵部尚書薛衍時的自我介紹中說:“大人容稟,晚生乃山西大同人氏,我父薛奇當年出外經商不幸落水而死,我三叔進京科考也暴病身亡,可恨我那親生母親她,她竟然將我拋棄,她與大娘將薛門家產席捲一空就另嫁他人,多虧三娘將我撫養,才有得今日裡這金榜提名。”

    這一段道白與呂劇的一段唱內容差不多。

    《曲海總目提要》是薈萃了古代戲曲目錄提要的著作,是近代人董康根據前人《樂府考略》和《傳奇匯考》兩本書編定的,共記錄了雜劇、傳奇六百九十多個故事,在卷二十九有《雙官誥》完整的故事內容,故事的主人公叫馮琳如,是大同人,故事內容大同小異。大同無論是學者還是坊間,大都認為《三孃教子》裡薛倚的原型是明朝時天鎮人薛倫。筆者查到薛倫是明代隆慶戊辰科進士,從《明代進士列表》可知,薛倫是與明代山陰人王家屏同年中進士,只不過王家屏是第二甲賜進士出生,而薛倫是第三甲賜同進士出生,兩家還有姻親關係。

    近年來,天鎮有薛綸的墓誌銘面世,也有薛家人儲存有老家譜,保留了薛倫的完整資料。薛倫,字汝衛,號幼泉。生於明嘉靖十三年(1535年),卒於萬曆十九年(1591)。其先祖士秀,明初從軍,到山西河曲鎮從戎,被擴入軍戶並舉家隨軍遷居駐地。後調山西行都指揮使司天成衛(今天鎮縣)鎮守,全家遂入衛籍。《國朝獻徵錄》收錄的由明代大學士王家屏(撰《陝西按察司副使薛公倫墓誌銘》載“士秀生鎮,鎮生玘,玘生四子春雲雨雷。雨雷無嗣;春生二子,長經次綺;雲即公(指墓主薛倫)父。以公貴贈其配柴氏。雲生公及纓。”

    明故中憲大夫陝西按察司定邊長兵備副使幼泉薛公墓誌銘

    《墓誌銘》還稱薛倫從小聰慧,記憶過人。少年時同本家兄長一起在私塾讀書,兄長讀完一遍書時,薛倫已經能背誦下來,數百字的文章揮筆而就,而且文辭優美,兄長對薛倫的才華深為佩服。只是不久蒙古韃靼入侵天鎮,薛倫父母戰亂中遇害。薛倫苦讀書終於在隆慶二年(1568)登進士第入仕途。萬曆十年(1582),任陝西按察司副使。因薛倫為官有功於朝廷,皇帝追贈其父官職。從這些記載可知,薛倫在成長過程中也頗多坎坷,而且父母雙亡,想來由三娘撫養成人也是有可能的。薛倫先人落戶天成衛較早,又是軍籍,士農兼營,而薛倫的弟弟薛纓,受惠於明代的開中法,成為有名的兩淮鹽商。其實戲曲主人公原型的故事也更感人。

    戲曲《三孃教子》中老薛保對主人的“忠義”和王春娥對薛家的“情義” 等濃濃的人情味讓人難忘,可以說這是傳統戲曲美德教育中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其敬老慈幼拳拳之心被廣為傳頌。天鎮在打旅遊這張牌的時候,不妨利用戲曲《三孃教子》的名聲,挖掘戲曲主人公原型背後的故事,發掘戲曲人物對現代觀眾的教化意義,讓古老的戲曲在現代生活中煥發出全新的藝術生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歲寶寶總說肚子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