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老師談健康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病。根據肝炎病毒 型別,臨床上將肝炎分為: 甲型肝炎(傳染性肝炎)、乙型肝炎 (血清性肝炎)和非甲非乙型肝炎。根據病程長短又可分為: 急 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急性肝炎又分為: 黃疸型肝炎和無黃疸型肝 炎。

    肝炎病毒主要透過消化道、生活密切接觸及血液等傳播。

    (一)常見表現

    病毒性肝炎的表現依據其發病的急緩、病情的輕重和病程長 短而定。歸納起來,常常表現有體乏無力、食慾減退、腹部脹 滿、噁心、嘔吐、肝區隱痛不適,可有或無黃疸、肝臟腫大、觸 痛及肝功能異常等。大多數患者在2~4個月恢復,不留後遺 症。少數患者可轉變成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極少數患者表現為重 症肝炎,病情進展迅速、黃疸明顯、肝臟縮小,很快出現神經精 神症狀,如煩燥不安、尖聲喊叫、精神錯亂或嗜睡、昏迷、抽 搐,直至死亡。

    病毒性肝炎可根據肝功能檢查、免疫學檢測、肝臟超聲波檢 查診斷,或經肝臟活體組織檢查確診。

    (二)治療

    肝炎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

    1. 一般治療

    急性期適當臥床休息,避免過度疲勞;採用中、西藥物治療。 注意避免應用有損於肝臟的藥物,如氯丙嗪、利福平、雷米封、 甲基睪丸素等。要勸說病人禁忌飲酒。

    2. 營養治療

    病毒性肝炎營養治療的目的在於提供充足的熱能和營養素, 維持患者的營養平衡,以求提高機體的抵抗力,保護肝臟,避免 肝臟損害,促進肝臟組織的修復與再生,防止發生持續性肝臟損 傷,儘快促使肝功能的恢復。

    對於急性期不能進食者,應給予靜脈輸注各種營養素 (如 糖、多種維生素、無機鹽等) 。

    為肝炎患者提供的食物要新鮮、易消化,並要富含蛋白質、 維生素及充足的熱能。

    (1)熱能供給。肝炎患者要供給充分熱能,以減少蛋白質 的消耗,有利於肝臟細胞的再生及功能恢復。熱能供給量應因人 而異,以維持標準體重為宜。過多的熱能會使患者體重增加,甚 至發生脂肪肝,不利於疾病恢復。通常成年人每日供給8368~ 10460kJ熱能。低於標準體重的患者,應適當增加熱能,每日給 10460~12552kJ。

    (2)蛋白質供給。飲食中的蛋白質是促使肝細胞再生、加 速病變組織修復的主要原料。因此,應增加患者飲食中蛋白質的 含量。每日供給的蛋白質應占總熱能的15%,或每kg體重1.5~ 2.0g,或每天100~120g。

    所供給的蛋白質除足量外,尚需注意質量的需求,食慾不佳 者,應補充濃縮蛋白質食物,如黃豆粉、奶粉、乾酵母等。病情 嚴重者,可選用支鏈氨基酸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注射液。

    (3)碳水化合物。病毒性肝炎患者碳水化合物消耗增多, 肝糖原儲備減少,飲食中要增加碳水化合物含量。通常,應占總 熱能的60~70%或每日不少於300~400g。碳水化合物來源主要 以米、麵粉食物為主,必要時可適當補充單糖、雙糖和蜂蜜。但 攝取碳水化合物食物過多,會影響食慾,加重胃腸脹氣,還會使 體內脂肪儲存增加,甚至引起肥胖或脂肪肝,不利於病情好轉及 恢復。

    (4)脂肪。脂肪可供給熱能及必需脂肪酸,特別是亞油酸, 對肝臟新生組織的生長、受損肝組織的修復有利。適量的脂肪還 可以促進食慾,增加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因此,對肝炎患者不 必過分限制脂肪攝取。脂肪供給量可佔總熱量的20~25%,不宜 再多。

    (5)維生素。維生素B1能增強消化功能,促進食慾。同時, 攝取高碳水化合物食物也要求增加維生素B1需要量。維生素B2 是生物氧化過程中所需黃素酶的輔酶成分,有促進肝細胞的呼吸 作用,維持其正常功能。肝臟細胞損害時會出現B2缺乏。維生素 B6參與脂肪及氨基酸代謝,能減輕患者的噁心和嘔吐。維生素 B6缺乏可促進脂肪肝形成。肝炎病患者,應充分保證B族維生素 的供給。因此,要食用動物肝、腎、肉、酵母及豆類等。

    維生素C有促進肝糖原的合成作用。肝臟病變時,易引起維 生素C缺乏或不足,應增加飲食中供給量。

    此外,尚需額外補充維生素A、D及K等。

    (6)進餐要求

    ①少食多餐;

    ②選用清淡、易消化食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能科普一下三星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