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427865939985
-
2 # 使用者1207572635875
1368年朱元璋滅元稱帝,國號大明,歷十二世,傳十六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樂)、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統/天順)、明代宗(景泰)、明憲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慶)、明神宗(萬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啟)、明思宗(崇禎)。將明朝的皇帝一一道來,敘其登皇位的驚險歷程。
-
3 # HJ7759
明太祖朱元璋 -- 明惠帝朱允炆 -- 明成祖朱棣 -- 明仁宗朱高熾 -- 明宣宗朱瞻基 -- 明英宗朱祁鎮
明代宗朱祁鈺 -- 明憲宗朱見深 -- 明孝宗朱佑樘 -- 明武宗朱厚照 -- 明世宗朱厚熜 -- 明穆宗朱載垕
明神宗朱翊鈞 -- 明光宗朱常洛 -- 明熹宗朱由校 -- 明思宗朱由檢 南明還有四位皇帝,不為正史所承認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排名為:
1、 明太祖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原名朱重八。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和掃平元的殘餘勢力後於南京稱帝,國號大明。朱元璋統治時期被稱為“洪武之治”。
2、明惠帝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史又稱其為建文帝。建文帝繼位之後,一改洪武時期的緊張氣氛,他重用黃子澄、方孝孺等文人,對當時的政治實行改革,實行惠民政策,重視農桑。
3、明成祖朱棣。朱棣十一歲就被父親朱元璋封為燕王,並於二十一歲就藩北京。建文四年,朱棣佔領了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終。在群臣的“勸說”下,朱棣在南京即位,年號永樂。
4、明仁宗朱高熾。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次年改元“洪熙”。他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喜好讀書。在位期間發展生產、與民休息,為“仁宣之治”打下基礎。
5、明宣宗朱瞻基。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德十年(1435年),朱瞻基死於乾清宮,時年38歲,諡號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
6、明英宗朱祁鎮。九歲即位,年號正統。即位初大事權歸太皇太后張氏,以三楊主持政務 ,繼續推行仁宣朝各項政策,社會經濟有所發展。宣德十年(1435年),朱瞻基死於乾清宮,時年38歲。
7、明代宗朱祁鈺。明宣宗朱瞻基皇二子,明英宗朱祁鎮弟。即位後整頓吏制,使吏治為之一新,在位8年,病中因英宗復辟被廢黜軟禁而氣死,終年30歲。
8、明憲宗朱見深。明英宗長子,初名朱見浚。景泰三年(1452年)被廢為沂王,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復辟,又被立為皇太子,改名朱見深。於天順八年(1464年)登基,年號成化。
9、明孝宗朱祐樘。在位期間,即位後努力扭轉憲宗時朝政腐敗狀況,驅逐奸佞,勤於政事,勵精圖治,任用王恕、劉大夏等賢臣,使明朝再度中興並發展為盛世。史稱“弘治中興”。
10、明武宗朱厚照。明孝宗嫡長子,母親張皇后,公元1505年—公元1521年在位。廟號武宗,諡號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葬於北京十三陵之康陵。
11、明世宗朱厚熜。1521年到1566年在位,在位45年,時間之長在明代皇帝中僅次於其孫子明神宗,年號嘉靖。早期整頓朝綱、減輕賦役,對外抗擊倭寇,後史譽之謂“中興時期”。
12、明穆宗朱載垕。登基後內憂外患使他關心朝局,對他登極後處理政務有著較大的影響。倚靠高拱、陳以勤、張居正等大臣的鼎力相助,實行革弊施新的政策。
13、明神宗朱翊鈞。隆慶二年立為皇太子,隆慶六年,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次年改元萬曆。登基初期,面臨內憂外患,由內閣首輔張居正主持萬曆朝新政。
14、明光宗朱常洛。明代第十四位皇帝,明神宗萬曆帝長子,在位一個月。廟號光宗,諡號崇天契道英睿恭純憲文景武淵仁懿孝貞皇帝,葬於十三陵慶陵。
15、明熹宗朱由校。明光宗朱常洛長子,十六歲即位,後因意外落水成病,1627年逝世,終年23歲,廟號熹宗,諡號達天闡道敦孝篤友章文襄武靖穆莊勤悊皇帝,葬十三陵之德陵。
16、明思宗朱由檢。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朝亡國之君。1644年,李自成軍攻破北京後,於煤山自縊身亡,為江山社稷而死,終年35歲,葬於十三陵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