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LSY513

    陝西人叫父親“大(但是念達,陽平音)”或者“大大(此時兩個字都念陰平)”,叫母親“媽(同樣念陽平音”,但是說別人的母親比如“你媽他媽”時媽念陰平或者入聲爸爸:陝西方言中把爸爸叫做 da(達)或者die(爹),比如小說《白鹿原》中就把爸爸叫做達;眉戶《梁秋燕》中可把爸爸叫爹。甚至陝西還有一些地方把爸爸叫bei(伯)。但隨著普通話的普及,這些稱呼已經近乎絕跡。

  • 2 # 顏顏顏666

    陝北人把父親叫大,在陝西小孩的長輩叫大人陝北人把父親叫大,在陝西小孩的長輩叫大人稱呼母親為媽,母親叫兒子多維老命

  • 3 # 房產小王

    陝西是國內著名的文化大省和旅遊大省,境內分佈著許多歷史遺存和自然景觀,吸引著五湖四海的遊客來這裡觀光旅遊,尤其陝西省省會西安市,在國際上都擁有很高的知名度,國外許多政要、名流、商業大亨,來中國旅遊時,往往會把西安選擇為第一旅遊城市。

    因為在外華人眼裡,要了解古代中國,西安是必須去觀摩的城市。

    周禮

    比如,父親這個稱呼,全國通用叫法是“爸爸”,有些地方在口語上稱呼為“爹”,但陝西人通常把父親叫作“大”(dá),尤其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自小是這樣叫的。

    如果多留意一下會發現,不光陝西人,整個西北地區,甚至陝西周邊的山西、河南等地區的人,都習慣把父親叫作“大”,明顯是受了陝西雅言的影響。

    據學者從歷史資料中考證,“大”這個叫法形成時間非常早,大約在秦漢時期就已經形成,至於為什麼這樣叫,還沒有找到令人信服的歷史證據。

    弱冠之禮

    一部分學者認為,這個叫法跟明朝洪武、永樂年間的大移民有關。此時,北方地區由於戰爭、自然災害、疾病等原因,導致人口數量銳減,因此,從南方向北方遷移了不少人口。在遷移到陝西的人口中,有一個愛民如子的官員叫“許大之”,在族人中屬於“大”字輩,老百姓對他十分敬重,把他看作是青天大老爺,為了表示尊敬,直接稱呼他為“大”,久而久之,這種稱呼流傳下來。

    不過,陝西民間對“大”有自己的理解。

    目前,把父親稱作“大”,多見於陝西關中和陝北的農村地區,秦嶺之南的陝南人,在生活習俗和思想觀念上受巴蜀文化影響很大,跟關中、陝北兩個地區完全不一樣,因此,陝南人沒有把父親稱為“大”的習慣。

    孔子

    即使是目前陝西的關中和陝北,城裡人早已跟全國其他地區一樣,把父親改口稱作“爸爸”,極少聽到叫“大”的說法。

    農村人兄弟姐妹多,為了區分每個人的身份,一般這樣稱呼。

    舉一個例子,假如父親在家裡排行老三,有兩個哥哥和兩個弟弟,下一輩人就把父親的大哥和二哥依次稱作大伯和二伯,把父親的兩個弟弟分別叫作二叔和三叔,有些地方會叫作二爸和三爸。

    這樣的叫法古來有之,已經傳承了多年,旁人聽到後會一目瞭然,立刻能分清這個家族裡父輩那一代人的年齡次序。

    成人之禮

    對於把父親叫“大”的原因,陝西民間認為,三秦大地是中華民族禮教文化非常重要的發祥地之一,比如,周禮文化,秦漢禮教文化,都是從這片土地上發祥和壯大,繼而傳播出去。

    古人對世界萬物有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在萬物中,認為自然最大,天和地屬於自然的一部分,同樣也很大。同時,古人非常重視倫理綱常、等級關係、禮教制度,像什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妻妻,每一個人都必須遵守這個倫理關係,在國家層面,君王象徵權威,因此,以君王為最大。

    在家庭層面,父親是權威的象徵,也是一個家庭的頂樑柱,家庭所有成員的吃喝拉撒,都得依靠父親來供給,因此,在家庭中父親為最大。

    “大”字的幾種寫法

    有國才有家,家庭是組建國家的最基本單位,每個家庭成員都必須遵守倫理綱常,要明白長幼尊卑的規矩,並要以身作則。父親作為家庭的長者,其他成員一定要敬重,所以,人們習慣成自然,把父親稱為“大”,代表對長幼卑尊的認可。

    後來,隨著各地區口音上的差異,“大”的讀音叫著叫著,變成了二聲,也順口了許多,最終被固定下來。

    “大”字是象形文字,在甲骨文裡,如同一個伸展雙臂、叉開雙腿站立的人。實際上,在《康熙字典》裡,“大”的含義有這樣一層:年輩較長者。這層意思能說明“大”這個稱呼並不是無中生有,有一定歷史淵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七花跟什麼搭配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