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朝居士

    這個世界從不缺人才,缺的平臺和後臺,

    有些人雞湯看多了,總天真的認為,“是金子在哪都發光的”,是人才總有被發現的一天,我是懶得打擊他們。

    金子不會自己發光,如果沒有人把他們發掘出來,他們跟沙子沒區別。

    千里馬很多,伯樂卻很少,沒有伯樂,千里馬也只是羸馬。

    人才也是一樣,沒有伯樂發現、提拔,人才啥也不是,

    韓信遇上蕭何之前,不是人才?姜子牙遇上週文王之前,不是人才?張良遇上劉邦之前,不是人才?五羖大夫於是秦穆公之前,不是人才?為何都埋沒了?

    相反,即使你不是人才,有了伯樂的賞識和提拔,他們也能用自己的資源、平臺,把你培養、包裝成人才,這樣的例子很多吧?

    比如新聞裡某某公司老闆培養兒子,25歲常青藤博士畢業,回來繼承家族企業,號稱青年才俊,真的是人才?人不人才不要緊,方正我能包裝成人才就行了。

    再比如,某些集團老闆的司機跟了他十幾年,後來給他個公司,司機搖身一變,馬上就成了身價過億的老闆,這個司機是人才?顯然不是,從司機到老闆的太多了啊,比如平安的那位?規模大不大?比如小燕子老公?身價高不高?都是百億規模吧?你敢說不是人才?

    你也總結了,歷朝歷代開國的人才大多集中在一地出現,比如劉邦的豐縣沛縣集團,李淵的關隴集團,朱元璋的淮西集團等,還有後來的一省出了好多將軍,一門五將軍等。

    顯然,並不是豐沛、關隴、淮西出人才,而是帶頭大哥是這個地方的人,他自然提拔這個地區的人,也就是兒子、親戚、朋友、門生、故吏,然後形成統治集團。

    比如李淵,他打天下後為什麼不殺功臣?因為功臣就是他兒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和侄子李孝恭,其他比如秦瓊、尉遲恭這些耳熟能詳的英雄,都是他們的小弟,

    而當時李元吉只有15歲,李世民19歲,他們是人才?不是,因為他們是李淵的兒子,李淵願意培養他們,功勞積累起來,馬上封王,然後當宰相,你敢說不是人才?

    再比如,劉邦打天下,他肯定依靠豐沛的老鄉吧?有容易積累功勞的事,就交給自己的兄弟,有困難就給韓信這些外人,兄弟們軍功積累了,封侯拜相,不是人才?

    人才是可以培養的,只要給機會你,如果你舅舅是某集團Quattroporte,你大學剛畢業,把你弄進公司,三年提拔做個主任,再過五年當個部門經理,再過三五年當分公司副總,再過幾年換個分公司提拔成總經理,再過幾年到總公司任人事經理、副Quattroporte之類的,很難嗎?需要你是人才嘛?

    而普通人呢?即使你再有才,可以跟老曹、任總、董姐姐談經論道,但是誰知道你?誰認識你?沒有平臺給你施展,誰知道你是人才?你不也埋沒了?

    這個世界不缺人才,缺的是平臺和後臺,埋沒的人才比比皆是,看看古詩詞,不都是感嘆懷才不遇的嘛

  • 2 # 大家互相喜歡我

    這些年聽的最多的,就是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文化改變命運是金子總會發光,那是傻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刮光了父母的錢,文化,改變命運,年輕人工作一輩子在北京買不起一套房,被北京上海的老人嘲笑,是金子總會發光,你還不是一樣被別人耍著玩,我們華人有點死腦筋,就拿現在來說,英語就幹掉了許多人才,甚至有人說不會英語,搞不了科研,在國際上發表不了聊論文,拿不了諾貝爾獎,我不得不說,這個人真的是個人才,像這種胸無大志,中國太多了?

  • 3 # 均是天涯淪落人

    生活是一切藝術的產生與發展的基礎,因此每個人在生活的過程中都會過得一定的成長與進步,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民間的人才就太多。

    個人生活環境的不同造就了個人性格的不同,因此為了獲得更加美好的生活,自己只能夠不斷的奮鬥拼搏,正因為這樣無所畏懼的精神,他們才能夠不斷吸引到人才,從而使自己的實力進一步擴張。

    民間擁有人才不假,但是人才的成長需要名師的指點和正確的引導,劉邦的成功是張良,蕭何,韓信等人的幫助,但是這三人卻都是飽學之士,在那個時候能夠讀書學習的從來都不是普通百姓可以做到的,自然他們也不算是普通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學習可以開闊一個人的眼界,拓展一個人的胸懷,樹立一個人的志向,正是在不斷的學習之中普通的人才能夠蛻變為傑出的人才,否則就算天賦再高如果不學習終究會快速的泯然眾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足球比賽怎麼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