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周宇147154414

    英國皇家公共衛生學院釋出的《社交媒體與年輕人精神健康》報告稱, 16~24歲人群中有91%使用社交網路,那些每天使用超過2小時的年輕人,精神健康狀態更易不好,還可能出現自我評價差、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

    “美麗”照片,帶來自卑。社交媒體中,使用者會看到大量經過美顏、編輯的照片或影片,並常會拿來與自己平凡的生活進行比較。一項英國小型研究發現,看到經過美化的圖片,更容易加深焦慮和不安等負面情緒。

    錯失生活,讓人恐懼。瀏覽資訊時,看到朋友在假期或晚上出去聚餐、玩耍的圖片或影片,更容易讓年輕人感覺“別人在享受生活,而自己在荒廢時間”,攀比嫉妒情緒由此而生。這類照片和影片很容易讓年輕人產生“錯失恐懼”,即擔心自己錯失結交朋友、獲取新奇經歷、投資機遇或其他好事的憂慮。

    網路欺凌,獨自忍受。社交媒體的興起,意味著兒童和年輕人幾乎無隔閡地接觸,也為欺凌者提供了機會。在臉書,年輕人被欺負的可能性是其他平臺的2倍。70%的年輕人表示,曾經歷過網路欺凌;37%表示正在經受高頻率的霸凌。受害者可能因此導致學業成績變差、抑鬱、焦慮、自我傷害、睡眠、飲食障礙等。

    常看資訊,睡眠不足。1/5的年輕人表示,經常會在夜間醒來檢查手機是否有新資訊,他們白天打瞌睡的機率約為晚上不使用社交媒體同學的3倍。睡前在手機、筆記本或平板電腦上使用社交媒體,螢幕光會干擾睡眠激素——褪黑素的產生,入睡會更加困難,睡眠時間明顯縮短。 針對以上不良影響,南方醫科大學心理系副教授肖蓉認為,個人和社會都應採取行動。對於過度使用手機和社交網路的年輕人來說,一是要控制自己的行為,設定好使用手機的時間,如什麼時候用、用多久,不要一直沉浸在社交網路中;二是多關注現實生活,把更多的時間放在身邊的人和事上面,接觸真實的世界,減少虛擬甚至虛假網路世界對自己的影響;三是培養興趣愛好,發現自我,如果能和自己愉悅地玩耍,就不會把精力都放在“觀看”他人在網路所秀的生活上。另外,學校、社會應加強教育,指引年輕人正確看待社交網路;一些網路平臺可以透過監測動態和其他資料,識別正經歷霸凌、抑鬱、焦慮等情緒的使用者,謹慎提供幫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腦梗多長時間能恢復正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