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86151840395

    白話譯文: “一國軍隊,可以奪去它的主帥;但一個男子漢,他的志向是不能強迫改變的。”字譯:三軍:軍隊的通稱,古制,12500人為一軍。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男子漢。奪:改變,換。志:(某人的)志氣。出處:出自春秋時期孔子及其弟子所著的《論語》的《子罕篇》。原文:子曰:“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曰:“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終身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白話譯文:孔子說:“符合禮法的正言規勸,誰能不聽從呢?但(只有按它來)改正自己的錯誤才是可貴的。恭順讚許的話,誰能聽了不高興呢?但只有認真推究它(的真偽是非),才是可貴的。只是高興而不去分析,只是表示聽從而不改正錯誤,(對這樣的人)我拿他實在是沒有辦法了。”孔子說:“一切要以忠信為本,不要結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錯誤不要怕改正。”孔子說:“一國軍隊,可以奪去它的主帥;但一個男子漢,他的志向是不能強迫改變的。”孔子說:“穿著破舊的絲棉袍子,與穿著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認為是可恥的,大概只有仲由吧。‘不嫉妒,不貪求,為什麼說不好呢?’”子路聽後,反覆背誦這句詩。孔子又說:“只做到這樣,怎麼能說夠好了呢?”擴充套件資料:作者簡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相傳孔子曾問禮於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他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前後達十三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巴西和美國在幕後鼓動委內瑞拉軍事政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