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掉眼淚的冠軍

    柏拉圖認為:有一個使一切事物成為美的事物的品質,特例的美是相對的,變化無常的,而這個美的品質是絕對的永恆不變的,是絕對的。把這個品質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這件事物就成為了美,而不管這個事物是石頭、人、動作還是思想。這個品質先於美的事物,一般先於個別,它是創造者。為此我進行思考,下面是我的思考過程。處於不同語言、不同文化、不同時期、不同人種的人對同一事物的美的判斷是不完全相同的。有一些事物需要具備一定的知識和文化才能感到美的存在,例如文學、哲學等。按支援獲得美感的必備條件的多少可以據此對美進行某種角度的劃分。較低層次的相對比較容易為人所發現。較高層次的需要知識、文化支援,需要經過某些判斷過程,例如:思考(不管是表面的或者是潛意識作出的)等才能發現的美感。美是相對的,一個人和一個熊的審美的觀念是有區別的,也就是說美的特質是相對的。只有人發現感覺後才是美。未發現感覺的不認為是美。如果說有一種通用的美的特質,那麼它取決於個體的人自體的邏輯處理過程,才能在這個特定的個體中展現出來。至此我發現了柏拉圖思想中的那個“品質”的概念。孔子說過:“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我們沒有這麼多的智慧來言,但是我們可以試圖區補全它。透過肯定來否定固定下來的思想。因為固定下來的東西,必定被變化的環境所覆滅。你認為天有缺,缺在你自己心中,補天,即補自己的心。如果心無缺(好像對人類個體不太可能?!),天也就無缺了。補天,補自己的心的同時透過自己的行為和思想也可能給其他有天缺之心的人提供一些補天的材料,使他們將自己心一起補了。已補人心的比例越練越大,天(自心所見的)也就越見完全了。你不能固定真實,你可能認為自己能固定外在的表象,但其實你只是把自己的思想給固定了。上面是我剛讀第1頁後的隨感,後面的我還沒看,以後看了後再寫。上面的寫的東西我會在對其思想更加了解後作修改。柏拉圖認為:恰當是不能同時造成表象的美和內在的美。表象美人人喜歡,而內在美不容易為人所認識到。感性可以認識表象美,而內在美只有透過理性才能認識。理性感覺高於感性感覺。究竟是以理性或者感性,或者說以某種比例去看待事物,取決於我們的處理邏輯。我們很難以絕對的極化的方式來看待事物,不管我們承認與否。將其極化、分極、量化等方法,只是為了進一步瞭解其而作的探索,探索的結果不要以為就是真實本身?正如同科學不等於真實。柏拉圖認為:作為物質的感性世界的另一面存在一個非物質的理念世界。物質世界只不過是理念世界蒼白的影子或模糊的映象。理念世界是真實的存在,而感性世界是虛偽的幻象。理念是物質世界中事物的原型或理想。物質世界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它符合了理念。感性事物是轉瞬即逝的,而理念世界則永恆不變。柏拉圖所說的理念世界我認為就是真實。真實是永恆不變的或者是不斷髮展變化的,都只是一個假設,只是不確定而已,無論我們如何使用它,把它作為什麼,如何去思考它,如何去證明它,意識到它與否,它都不受我們的影響而存在著。如果我們認為有真實這個概念,那麼當這個真實概念發展了後,它仍舊是這個概念,那麼可以把它看作是固定的,其實絕對和相對、變化和固定是一體的。不必要去在這個問題上動無謂的腦筋?知道後再回想一下,好像有點無用功的感覺啊?但是沒有這些“無用功”的探索,人類的智慧可能還停留在某個時代呢。對於之前我的美的概念的認識我又有了新的發現,我是用以下的思維而獲得此發現的,我不描述我的發現,而將我如何發現的過程描述出來。如果我之前認為的美的發展了,其結果還是美嗎?舉個特例:我認為某時空限制下,某(這個可以是物質、精神等等)很完美,之後這個很完美的變化了,(其變化的具體原因和為什麼變化本節不探討),變化後,如果我不喜歡發展的結果,或者認為發展的結果沒有以前那麼完美了,那麼美還存在於其上嗎?它是在某種數量上增加了還是減少了?我認為美的特質是不變的、變化的還是固定的、發展的?變化的還是美嗎?(變化-不管是你認為是發展,或是衰退,還是其他什麼的。)我認為的美的特質是存在於什麼上面的?原型、結果、過程、發展、還是其本身等等?我認為的美是存在在物質上的,還是存在精神上的?我思考後,並根據我的思考過程等,再次並多次思考後,發現了我之前對美的判斷的一點邏輯,之前我沒有發現的,先驗的判斷的一點邏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仁王忍術怎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