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本老拳

    最關聯密切的人物是,三苗。還有:祖。

    三苗是有苗氏的最後一任領導;好比炎帝是神農氏的最後一任領導,黃帝是有熊氏的最後一任領導,蚩尤是有蛇氏的最後一任領導。

    在三苗任內,當時的黃帝聯盟的幾代主席即堯帝、舜帝、大禹,都開展了與有苗氏的戰爭,舜帝戰敗犧牲、連累娥皇女英殉情,在大禹當局的宣傳下,點燃了仇恨。當時有苗氏很富裕,大禹長期戰爭也未能勝出,以至於三過家門而不入。後來,有苗氏境內發生大地震,大禹當局大發輿論,這輿論也被有苗氏的附庸族有羆氏(最後一任領導叫霸下)傳播,最終三苗敗了,有苗氏被驅逐,分崩離析支離破碎。

    清明節就是在這樣的大背影下出現的。雖然那時的那地,有苗氏支離破碎沒再聚合,封閉而沒有跟著中原的發展。但是,早先的文明底子,讓那一帶的生活,仍然美好了起來。在他們的內心,骨子裡,仍然感念有苗氏的強大,感念祖與燧人氏的偉大,他們沒有悲悲切切,也沒有讓心裡生出仇恨,他們用他們認為的最佳的方式,面向生活。每年到這春暖花開的季節,他們都要盡情歡樂,想出各種遊戲的辦法,享受上天大地給與的美好生活,在他們的思想裡,他們要真心地演一場戲,而且絕對是本色出演,他們要演給祖先看,這戲,好像就在對祖先說著:“看啦祖先,我們沒有被天地拋棄;看啦祖先,我們多麼繁榮昌盛”。因此,慢慢成了清明節。

    現在的清明節祭祖,多多少少有些走樣了,把歡樂放少了,祭祖太濃了。

    清明,要盡情歡樂,這才是最佳的祭祖。要去親近大地,感受天氣Sunny。

    早先,有苗氏祭祖,感念的是祖和整個有苗氏的祖先們,不是各自家祖先。

    這位祖,是個具體的歷史名人,是中華文明中被歸功為發明“住-房子”的大人物,中國對現代文明的最基礎的貢獻被後世簡稱為“衣食住行”,其中的住的貢獻歸於祖。祖,是有苗氏境內的人。

    祭祖後來演變成各自祭各家的祖先,是因為政府的干預。大禹打敗有苗氏,夏朝商朝等等後續政府,害怕有苗氏的祭祖活動會凝聚有苗氏的獨立精神,因此干預,在全國範圍內引導這個活動變成了祭各家自家的祖先,這樣,即滿足了民間需求,又透過全國參祭化解了有苗氏重聚的風險。

    祭祖(包括現在的祭祖先),可能是中華文明獨有的文化事件,後來成了中華文明延續的重要文化力量,直到今天。大中華的最明顯文化特徵。

    中國目前的祭祖,其實根據祭祖的參與人,所祭的祖,是變化的。家祭的往往是自家的祖先。政府的,往往是炎黃祖宗。

    祭祖,不僅僅是發生在清明節。

    但是,清明節,早先的重點是在歡樂,在演出(當然最好是本色出演)一場歡樂的戲,讓祖先們看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結合文字論述神話,傳說,民間故事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