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扶著往事走耶

    歷史上姓朱的皇帝有: 1、梁太祖朱溫 五代時期梁朝第一位皇帝,開平元年(907)到乾化二年(912)在位。朱溫先是參加王仙芝、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後又歸附唐軍王重榮、楊復光部,與李克用等聯合鎮壓黃巢軍。因鎮壓黃巢軍有功,被唐僖宗賜名“全忠”,任河南中行營招討副使。 次年拜汴州刺史出宣武軍節度使,繼而又進封梁王。他以河南為中心,極力擴大勢力,逐漸成了唐末最大的割據勢力。唐昭宗天覆元年(901),朱溫率軍進入關中,控制了唐王朝的中央政權。天祐元年(904),用武力把唐昭宗逼遷洛陽,不久將昭宗殺死。立昭宗兒子李柷為帝,即唐哀帝(又稱昭宣帝)。 天祐四年(907),朱溫透過禪讓的形式奪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稱帝,建國號梁,改年號為開平,史稱“後梁”。乾化二年(912),朱溫因繼立問題,被親子朱友珪弒殺。朱溫在位六年,卒年61歲,上諡號神武元聖孝皇帝,廟號太祖。 2、明太祖洪武帝朱元璋 明朝開國皇帝,年幼時家境貧窮,曾為地主放牛。後來走投無路,躲在一個連門都沒有的小寺廟當起了和尚,最後連和尚也要捱餓,17歲的朱元璋開始三年的乞討生涯。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起義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攻佔集慶路,將其改為應天府。 至正二十七年(1367)命徐達、常遇春舉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統治。洪武元年(1368)初,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當年秋攻佔大都,結束了元朝在全國的統治,又平定西南、西北、遼東等地,最終統一全國。 朱元璋在位期間對各個方面都進行了改革,政治上廢丞相和行中書省,設三司分掌權力,加強中央集權,嚴懲貪官和不法勳貴;軍事上實施衛所制度;經濟上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興修水利,解放奴婢,減免稅負;文化上緊抓教育,興科舉,建立國子監培養人才。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史稱洪武之治。 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病逝,享年71歲,廟號太祖,諡號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明孝陵。 3、明惠宗建文帝朱允炆 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懿文太子朱標次子,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號建文,故後世稱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 洪武二十五年(1392)其父朱標病死,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繼位為帝,朱允炆在位期間增強文官在國政中的作用,寬刑省獄,嚴懲宦官,同時改變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史稱“建文新政”。 朱允炆于靖難之役後下落不明,後追諡孝愍皇帝,廟號神宗,至南明弘光元年(1645)七月,以與顯皇帝廟號復,改廟號惠宗,後世稱為明惠宗,清乾隆元年上諡號為恭閔惠皇帝,簡稱惠帝。 4、明成祖永樂帝朱棣 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第四子,年號永樂,故後人稱其為永樂帝。明朝建立後朱棣被封為燕王,就藩北平之後,多次受命參與北方軍事活動,兩次率師北征,加強了他在北方軍隊中的影響。建文帝即位後採取削藩政策,不僅監視朱棣,還欲調走他的軍隊,朱棣發動靖難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建文四年取得勝利,在南京稱帝。 朱棣在位時,政治上改革機構,設定內閣;對外五次親征蒙古,收復安南,鞏固了南北邊防;多次派鄭和下西洋,加強對南海的經營;還命人編修《永樂大典》,疏浚大運河 。為加強對北方和東北地區的控制,永樂十九年遷都北京。在他統治期間明朝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史稱永樂盛世。 永樂二十二年(1424)8月,朱棣死於北征回師途中的榆木川(今內蒙古烏珠穆沁),享年64歲。明世宗時改廟號成祖。 5、明仁宗洪熙帝朱高熾 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和徐皇后的長子,年號洪熙。朱高熾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喜好讀書,但身形較胖,導致身體較弱。 朱棣起兵靖難期間,以世子朱高熾守北平(今北京),後立為皇太子。明成祖朱棣數次北征,朱高熾都以太子身份監國,朝無廢事。其弟朱高煦、朱高燧有寵於朱棣,串通宦寺,陰謀奪嫡;後因侍郎胡濙密疏,成祖才改變更換太子之意。 永樂二十二年(1424)八月登基,在位期間為政開明,發展生產,與民休息。赦免了建文帝的許多舊臣,平反了許多冤獄,廢除了許多苛政。在軍事上,修整武備,停止了永樂時期的大規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為仁宣之治打下基礎。 洪熙元年(1425)五月,朱高熾病重,不久去世,終年47歲,廟號仁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爸爸、媽媽有糖尿病,孩子會被遺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