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10995342817

    道,從辵(chuò)從首。其中的辵,從彳從止,表示走走停停。在什麼地方走走停停呢?道路呀。所以“辵”這個字,本義就是道路,這和道的本義是一樣的,《說文解字》解釋說:“道,所行道也”。可為什麼道路,會由“辵”演變成“道”呢?因為“首”表示頭腦,表示首要,表示根本。所以這個“道”,是根本之大道,不是一般的小道。這與“辵”有所區別,因為“辵”雖然是道,但不一定是大道。道,是大道。這也可以從《爾雅·釋宮》中找到充分的證據。《爾雅·釋宮》說:“一達謂之道路,二達謂之歧旁,三達謂之劇旁,四達謂之衢,五達謂之康,六達謂之莊,七達謂之劇驂,八達謂之崇期,九達謂之逵”。這段話表明:只有一個方向的大路、正路,才叫道。其它八種出現分岔情況下的路,都沒有資格叫做道,而只能分別叫做岐路、巨旁(劇:表示程度,劇烈,亦通巨,巨大)、衢、康、莊、劇驂、崇期、達(達的繁體字是逹,同馗)。從上面的回溯和解釋可以推知:道,是沒有出現一絲分岔的大路,是人行走過程中唯一的路線、方向、導引、根本和依靠。有人說,在迄今為止出土的甲骨文中,尚沒有發現“道”這個字,只有“行”字。我無緣研究甲骨文,對此表示很懷疑。即使甲骨文中果真沒有“道”這個字,那麼,“行”的意思應該就是“道”,至少與“道”相關。因為“行”在甲骨文中,是一個十字路口,象形,本義應為道路。引申為出行、走、通行、品行、執行、行為等。“道”字的出現,是在西周初期,金文得到廣泛應用的時候。所謂金文,是鑄印在商周青銅器上的銘文,字型和甲骨文相近,舊稱“鐘鼎文”。金文中“道”的寫法,有好多種,僅《金文詁林》—書就記載了它的六種寫法。我們由此可以推斷:更早的時候,“道”字就已經被華夏祖先們,在不同的區域廣泛應用。金文中的“道”字,是在行字兩旁中間,加上一個“首”字。 大概是表示行路,要由人的意識帶領、引導,所以金文中的“道”,又寫成“導”。古字“寸”與“手”通義,這個“導”字,是取“用手為人們指路”之象,因此它也含有指導、引導之意。可見,“道”的內涵十分豐富。但是它的基本含義,我們千萬不應該忽視。重要的話再說一遍:道,是沒有出現一絲分岔的大路,是人行走過程中唯一的路線、方向、導引、根本和依靠。或許正因為如此,到了老子所處的春秋末期,“道”的含義進一步得到拓展、延伸、昇華,成為道學之中最重要、最根本的的一個名詞。道家的集大成者老子按照取象比類的方法,用“道”來指代宇宙天地萬物變化的總源、本源。但這個總源、本源不是死的,不是西方德謨克里特所說的“原子”、柏拉圖的“理念”、黑格爾的“絕對理念”、康德的“物自體”,乃至也不是叔本華所說的“意志”等等;而是活的、最高階的生命。沒有這個活的、富有生命力和創生力的、宇宙天地萬物變化的總源、本源,就沒有一切。所以,道,就是一,就是一切。總起來看,我們可以把道的含義,歸納為以下四個層次,且在每一個層次裡,“道”字都各有其具體的、與最根本的基本義“道路”或各層次衍生義相互關聯的含義和別稱,以及進一步的引申義、轉義乃至其它喻義、寓意等等。第一,基本義:道路(道、路、途、徑、辵、行、止、門、門徑、門路、行程、路線、線路、線索、軌道、軌跡、蹤跡、痕跡、萍蹤、縫隙、通道、過道、邏輯,以及地道、鐵道、山道、河道甚至下水道等各種具體的道)。第二,引申義:規律(規則、規矩、法規、法律、規章、章程、綱領、條約、公約、公式、正規化、方式、方法、方向、法門、道理、義理、邏輯、公理、公德、德行、教條、教義、施行、實行、執行、貫徹等等)。(第二條補充說明:邏輯既是語言表達要走的道路,也是語言表達需要遵循的規律,因此,邏輯既歸於道路的名下,又歸結到規律的名下)第三,轉義:引導(導引、導向、開導、指導、訓導、疏導、疏通、指示、指引、指點、指路、指教,直至諸如:說、講、曰、宣、示、敘、訓、訓示、開示、宣示、宣講、佈道、闡述、敘述、陳述、陳說等等)。第四,終極義:宇宙之源(道、一、太、元、始、根、本、中、大、大始、太始、太一、太初、太極、無極、無名、根本、乾元、元氣、中元、始點、起點、奇點、原點、中道、中心、造物主、上帝、神、佛、一真法界、梵天、真主等等)。漢字是世界上最富有詩意的文字,因此也是最難以掌握、領會到家的文字。而以上四個層次,無疑可以將“道”的含義一網打盡。有道是“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有心人自可深思之、明察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好的戰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