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你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你是患了腸道菌群失調了,雙歧桿菌它是專門看這種病的,你在停藥後不成形的症狀還依然存在,針對這樣的情形,說明是治病沒有除根,身體對藥物產生了依賴性,建議試試中醫來治療看看吧,中醫治病裡面是純天然中藥熬製,不傷害臟腑,且還能起到全身調理的作用,不妨試試看。
中醫治療腸菌群失調——辨證施治
1、感受寒溼
證候:發病較急,腹痛腸鳴,大便清稀甚至如水樣,口不渴,或兼有惡寒發熱,頭痛鼻塞,肢體酸楚,舌苔白,脈濡。
治法:解表散寒,芳香化濁。
方藥:霍香正氣散《和劑局方》加減。霍香10克,紫蘇10克,白芷10克,川樸6克,大腹皮10克,半夏6克,陳皮10克,茯苓10克,白朮10克,甘草6克。若表邪重者可加荊芥、防風;胸悶納呆,苔白膩,宜加蒼朮、澤瀉。
2、溼熱下迫
證候:腹痛即瀉,瀉下急迫,糞便黃褐而臭,肛門灼熱,心煩口乾,小便短赤,或兼發熱惡風,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利溼。
方藥:葛根芩連場《傷寒論》加減。葛根15克,黃連9克,黃芩9克,甘草6克。可加銀花、木通、車前子助其清熱利溼,使表裡雙解,溼熱分消,洩瀉得止。溼邪重者可加藿香、佩蘭、厚朴;熱邪偏重者,可選添連翹、梔子、馬齒莧。
3、脾胃虛弱
證候:大便溏瀉,反覆發作,時輕時重,脘悶,納差,食後即欲大便,面色萎黃,精神倦怠,舌淡,苔薄白,脈緩弱。
治則:益氣健脾。
方藥:參苓白朮散《和劑局方》加減。黨參12克,白朮12克,茯苓12克,山藥12克,扁豆15克,蓮肉10克,陳皮10克,砂仁6克,苡仁10克,桔梗6克,甘草6克。若脾虛運化呆鈍,食積氣滯者可用香砂六君子東加神曲、山楂、厚朴;若久瀉氣虛下陷者可用補中益氣湯,以益氣升提,止瀉。
4、脾胃虛寒
證候:腹痛隱隱,喜溫喜按,瀉下清稀,甚或完谷不化,手足欠溫,口乾不渴,舌談,苔白,脈細緩。
治則:溫中健脾。
方藥:理中湯《傷寒論》加減。黨參12克,白朮12克,乾薑10克,甘草6克。可酌加木香、砂仁、白豆蔻合用能溫中健脾,順氣和胃。若中陽虧甚引起腸滑不禁,不能自斂,治宜溫陽固澀,用理中東加附子,並選添河子、罌粟殼、赤石脂;若虛寒久瀉而間雜熱邪,或食溼滯積化熱者,則出現寒熱錯雜證候,用連理湯化裁。
5、脾腎陽虛
證候:黎明之前,臍腹隱痛,腸鳴即瀉,瀉後稍安,腹部畏寒,形寒肢冷,腰膝痠軟,舌苔白,脈沉細無力。
治法:溫補牌腎。
方藥:四神丸《證治準繩》合附子理中丸《閻氏小兒方藥》加減。附子10克,補骨脂12克,吳萸12克,肉蔻12克,五味子15克,黨參10克,白朮12克,乾薑10克,甘草6克。若腹脹加廣木香;年老體衰久瀉不止者可用四神九合養髒東加減。
友情提醒:由於個人體質以及病情輕重的不同,個人不要輕易嘗試,僅作參考,具體治療方式還請聽從自己的醫生意見。
從你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你是患了腸道菌群失調了,雙歧桿菌它是專門看這種病的,你在停藥後不成形的症狀還依然存在,針對這樣的情形,說明是治病沒有除根,身體對藥物產生了依賴性,建議試試中醫來治療看看吧,中醫治病裡面是純天然中藥熬製,不傷害臟腑,且還能起到全身調理的作用,不妨試試看。
中醫治療腸菌群失調——辨證施治
1、感受寒溼
證候:發病較急,腹痛腸鳴,大便清稀甚至如水樣,口不渴,或兼有惡寒發熱,頭痛鼻塞,肢體酸楚,舌苔白,脈濡。
治法:解表散寒,芳香化濁。
方藥:霍香正氣散《和劑局方》加減。霍香10克,紫蘇10克,白芷10克,川樸6克,大腹皮10克,半夏6克,陳皮10克,茯苓10克,白朮10克,甘草6克。若表邪重者可加荊芥、防風;胸悶納呆,苔白膩,宜加蒼朮、澤瀉。
2、溼熱下迫
證候:腹痛即瀉,瀉下急迫,糞便黃褐而臭,肛門灼熱,心煩口乾,小便短赤,或兼發熱惡風,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利溼。
方藥:葛根芩連場《傷寒論》加減。葛根15克,黃連9克,黃芩9克,甘草6克。可加銀花、木通、車前子助其清熱利溼,使表裡雙解,溼熱分消,洩瀉得止。溼邪重者可加藿香、佩蘭、厚朴;熱邪偏重者,可選添連翹、梔子、馬齒莧。
3、脾胃虛弱
證候:大便溏瀉,反覆發作,時輕時重,脘悶,納差,食後即欲大便,面色萎黃,精神倦怠,舌淡,苔薄白,脈緩弱。
治則:益氣健脾。
方藥:參苓白朮散《和劑局方》加減。黨參12克,白朮12克,茯苓12克,山藥12克,扁豆15克,蓮肉10克,陳皮10克,砂仁6克,苡仁10克,桔梗6克,甘草6克。若脾虛運化呆鈍,食積氣滯者可用香砂六君子東加神曲、山楂、厚朴;若久瀉氣虛下陷者可用補中益氣湯,以益氣升提,止瀉。
4、脾胃虛寒
證候:腹痛隱隱,喜溫喜按,瀉下清稀,甚或完谷不化,手足欠溫,口乾不渴,舌談,苔白,脈細緩。
治則:溫中健脾。
方藥:理中湯《傷寒論》加減。黨參12克,白朮12克,乾薑10克,甘草6克。可酌加木香、砂仁、白豆蔻合用能溫中健脾,順氣和胃。若中陽虧甚引起腸滑不禁,不能自斂,治宜溫陽固澀,用理中東加附子,並選添河子、罌粟殼、赤石脂;若虛寒久瀉而間雜熱邪,或食溼滯積化熱者,則出現寒熱錯雜證候,用連理湯化裁。
5、脾腎陽虛
證候:黎明之前,臍腹隱痛,腸鳴即瀉,瀉後稍安,腹部畏寒,形寒肢冷,腰膝痠軟,舌苔白,脈沉細無力。
治法:溫補牌腎。
方藥:四神丸《證治準繩》合附子理中丸《閻氏小兒方藥》加減。附子10克,補骨脂12克,吳萸12克,肉蔻12克,五味子15克,黨參10克,白朮12克,乾薑10克,甘草6克。若腹脹加廣木香;年老體衰久瀉不止者可用四神九合養髒東加減。
友情提醒:由於個人體質以及病情輕重的不同,個人不要輕易嘗試,僅作參考,具體治療方式還請聽從自己的醫生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