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父母是悟空
-
2 # J媽學堂
一歲是寶寶大腦神經快速發展的時期,如果家長抓住這個關鍵時期對孩子進行智力開發,作用是非常大的。
下面總結了我在寶寶一歲前的時候經常用的親子早教方法1、用眼睛跟寶寶說話。凝視他的眼睛,什麼都不用說,微笑就可以。
2、用寶寶的語言跟他交流。 儘管你也不懂他在說什麼,他也不懂你在說什麼。但是他會覺得這樣的交流很有樂趣。
3.隨時隨地告訴他你看到的東西,你的感覺。比如這是一棵樹,它很有生命力。
4.跟寶寶一起唱歌。也許他不會,但是不要緊,他會跟著你一起哼,他會很開心。
5.幫寶寶換衣服的時候告訴寶寶身體的各個部位。
6.逗寶寶開心,吹他的小臉,肚肚。
7.給寶寶讀故事,使用不同的音調和音色,吸引寶寶注意力。
8、躲貓貓。玩捉迷藏的遊戲能讓寶寶笑聲不斷。他會認識到消失的東西還會回來。
9、讓寶寶接觸不同質地的物品,讓他體驗不一樣的感覺。
10、點著數數。拿著寶寶的手指,指著物品,跟他一起數數。
11.認知顏色。同種顏色的不同物品,告訴寶寶這是什麼顏色。
12.讓寶寶幫忙,請他把東西遞給你。
13.讓寶寶認識ABC。可以每週認識一個英文字母。半年就把字母都認全啦。
家長在這個階段對寶寶進行早教的原則就是運動和感知以及語言能力。
希望我認真的每字每句和用心回答會對您有幫助。
文內如果有錯別字,請見諒。
首先,對於“早教”的概念,我認為需要澄清一下。並不是要把孩子送到早教機構,或是非要藉助什麼教具和特殊的環境,才能實施早教。不僅是1歲的寶寶,3歲以內的寶寶最好的親子早教都是在家裡,那些最常見、最普通的方法,都是很有效的。好的早教方法,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真正充滿關愛。我說一下我家二寶1歲以內的時候,我做過哪些所謂的”早教“。
做嬰兒被動操或是撫觸。這是對嬰幼兒早期大腦刺激的最有效方式,也是提高孩子感知力,增強其運動能力,助力孩子各方面發育的重要手段。尤其當孩子還在3個月以內時,他的運動都是被動的,需要大人協助。被動操和撫觸就可以滿足這個需求。這也是重要的親子時刻。大人充滿愛意地看著寶寶,幫寶寶做各種運動,既增進了親子感情,也有效地鍛鍊了孩子的大腦和肢體。在日後孩子的翻身、坐、爬、走等關鍵發育期,早期的被動操和撫觸都會發揮作用。當然,也能增強孩子的免疫力。
多和孩子說話。語言發展是1歲以內孩子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時,語言也是情感溝通、思想傳遞的重要手段。多和孩子說話,面對面地讓孩子看著你,他不僅能夠習得發音和語言,還從父母的表情和語氣中感知了各種情緒,提高了他對於外界的感知力,也體驗到了父母對他的關愛。
多擁抱。這是最簡單的一個動作,但不要忽視擁抱的作用。心理學家們對於擁抱的推崇非常多,不論是朋友之間,還是家庭成員之間,擁抱的價值和涵義常常遠大於語言等方式。孩子在擁抱中能夠獲得安全感,一個有足夠安全感的孩子才有精力去探索世界,才能去充分發展自己的智力。當孩子會爬會走,行為能力比較強的時候,大人也要時常給予擁抱,尤其是需要鼓勵孩子、安慰孩子等特殊時刻,要學會用擁抱表達情感,處理問題。
照鏡子。孩子在四五個月的時候,就開始對照鏡子有很大的興趣了。照鏡子可以幫助他認識自我,也可以學習認識臉部和身體部位。大人可以經常帶著孩子照鏡子玩,給他指認眼睛、鼻子等,也讓他看到自己的各種表情。
一起聽音樂,蹦蹦跳跳。我家老二在10個月左右,可以扶著圍欄站起來的時候,就非常喜歡扭動屁股,跟著音樂搖頭晃腦。我就會放一些兒童歌曲給她聽,任由她自己亂舞動,我也會一起和她蹦跳,孩子會非常開心。
親子閱讀。0歲就可以開始閱讀,這已經是國際上的共識。閱讀是最高階的一類早教開發,因為閱讀要調動大腦的多個區間同時工作。親子閱讀可以增強感情,也可以豐富親子活動的內容,而且是可以天天做,隨手就可以做的活動。這對於孩子的專注力也是最好的培養。
藏貓貓。幾個月大的時候,就可以試著拿一塊手帕,把爸爸媽媽的臉矇住,讓寶寶找,然後突然拿走手帕,逗寶寶玩。這對於讓寶寶建立客體永存的概念很有幫助。等寶寶再大一些,就可以讓寶寶自己矇住小臉,或是把臉埋進父母懷裡,讓爸爸媽媽找自己。這種簡單的藏貓貓,寶寶都會很喜歡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