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於港水易學文化教學
-
2 # 瓜鄉人家
我認為在《三國演義》中,如果當時蔡瑁和張允沒有被殺,東吳方面與曹軍作戰,只能是以卵擊石。曹操根本不會遭此大敗的。對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其一是,正因為曹軍過於強大,才使得諸葛亮主動前往東吳,費盡腦汁、舌戰群儒說服了孫權,要雙方聯合起來共同抗擊敵我雙方勢力懸殊的曹軍。儘管如此,即使他們雙方互相聯合起來,也還不敢與強大的曹軍正面來應對。還必須出奇謀、巧計來以弱克強、以少勝多。所以才想出了一條“火攻”的計謀。其二,這個計謀必須得具備兩個核心的條件:一是東南風,二便是要使得曹軍的船隻連成一個龐大的整體。否則,火攻的策略是根本無法實施的。顯然,因諸葛亮是上通天文、下識地理,又曉陰陽,所以,對這次戰役來說,要具備東南風是不成問題的。當時,難就難在了怎麼讓曹軍船隻連成一個龐大的整體。否則,一切都是等於空話。其三,要具備這個條件,就必須使得曹軍水軍的統領是一個不精通水陣、不擅長水戰的將領來統帥。否則是根本達不到這一目的地。俗話說:一個人是根本不可能睜著眼睛往火坑裡跳的。何況是一個戰場統帥!而蔡瑁、張允曾多年統帥荊州水軍,又具備豐富的水戰經驗。試想,要是他們兩個人能夠統帥曹軍的龐大水師的話,還能允許出現“連環計”鎖連戰船這樣低階、致命的錯誤嗎?我敢一萬個肯定:絕對不會!正因為曹操中了周瑜的計,將蔡、張二人誤殺了。才有了龐統出來獻“連環計”。而曹軍中又沒一個人敢胸有成竹的站出來說“不”。才使得東吳得成,曹操遭此殘敗。否則,就這次戰役,今天的我們將會讀到的是另一種結局的歷史。當然,當時的大趨勢已定:三國鼎立的局面已是無人能夠改寫!
我認為曹操依然不會取勝。
蔡瑁和張允原是荊州劉表帳下將軍,統領荊州水軍,擅長水戰。劉表死後,蔡瑁挾幼主劉琮投降曹操。曹軍大多為北方人,不習水戰。當曹操決定要征討孫權時,因有長江天塹阻隔,所以必須要用水軍,這時原荊州水軍就排上用場了,蔡瑁和張允也被曹操任命為水軍正副都督,統領新整編的水軍。
我認為他倆的存在只能增強曹操水軍的實力,是內行領導,要比後來的于禁和毛玠要強,如果與東吳方面進行常規的水戰會有很大幫助。但是無奈對方用的是詐降加火攻這些非常規的方式。所以即使蔡瑁和張允在也改變不了什麼!
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從曹操赤壁兵敗的幾個方面分析,看看這些方面與蔡瑁和張允是否存在直接的關係。
赤壁之戰,東吳方面軍定好的戰策就是“火攻”,要成功必須要具備以下條件:
a )黃蓋詐降,在投降時好把運載火攻所用的硫磺油硝等引火物資的船隻接近曹軍戰船。
b )鎖連戰船,在遭到火攻時無法分離,從而重創曹軍。
c )要有東南風,只有東南風起,在點燃進攻火船後,火船才會藉著風勢衝向曹操水軍,在大火著起來以後,會火借風勢,風助火威燒向曹操船隊和水寨。
我們先來分析a ,周瑜與黃蓋定下苦肉計,黃蓋為了使曹操能夠相信,自己忍受了很大的“皮肉之苦”,連一向狡猾的曹操和他的一眾謀士都騙過了,即使蔡瑁和張允在,他倆會識破嗎?很難吧!退一步講,即使能識破,一向自負的曹操會相信他們嗎?
我們再看b ,龐統渡江向曹操獻“連環計”鎖連戰船,是為了大船能夠平穩,可以在上面跑馬練兵,從而使北方曹軍更好的練習水戰。那曹操就沒想到這樣在遭到火攻時不能分離嗎?曹操當然想到了,謀士程昱曾提醒過,曹操認為當時正值隆冬,沒有東南風,所以無所畏懼。就這一點來講即使蔡瑁和張允在也不會有什麼改變,因為這個時節,江上確實很少會有東南風。
再看 c,赤壁之戰是發生在建安十三年的十一月,這個季節正值隆冬。赤壁位於中國湖北境內,氣候是以亞熱帶季風為主,這個季節多是偏北風,很少會有東南風。諸葛亮曾對魯肅說“為將而不通天文,不識地利,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諸葛亮草船借箭前就已經算好了會有大霧,火燒赤壁前他早以算準會有東南風。這一點縱觀整個三國,能做的到的可只有諸葛亮了!即使蔡瑁和張允在,又能改變什麼呢!!!
綜上所述,曹操依然不會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