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爵是古代的超品,比任何的古代官員都要大。在自己封地相當於領導人的層次。
侯是中國古代爵位名,侯爵為“超品”,即為超過一品之意。只授予皇親國戚與極少數功臣。一些鄰近國家受中國影響也以此為爵位名。
擴充套件資料:
侯爵的層次:
封爵的三個層次
1、王爵
2、五等爵
3、列侯
異姓爵位的八個等級
1、公爵
2、侯爵
3、伯爵
4、子爵
5、男爵
6、縣侯
7、鄉侯
8、列侯(亭侯)
列侯的待遇:
鹹熙元年(264年),在晉王司馬昭的主持下,建立了五等爵,列侯居於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之下,遂成為異姓的較低封爵。
魏文帝黃初年間,定爵製為九等:王、公、侯、伯、子、男、縣侯、鄉侯、亭侯。其中縣侯、鄉侯、亭侯統稱為列侯。
魏制定下王之後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再後為列侯(縣鄉亭侯)。
晉朝繼承魏末制度,列侯分縣侯、鄉侯、亭侯三等,食邑高低不等,都不立國,自置家丞、庶子。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分居第一品、第二品,縣侯為第三品,鄉侯為第四品,亭侯為第五品。
南齊取消了列侯中的縣侯,只留下了鄉侯、亭侯兩等。鄉侯為四品,亭侯為五品。
陳朝爵制,鄉侯、亭侯均為第八品,視千石。
公元589年,隋朝滅陳,列侯一爵也隨之結束。
第一級公士至第八級公乘是低爵,多賜與一般士民;第九級五大夫至第十九級關內侯為高爵,多賜與官吏和功臣。
列侯是最高的一級,只有少數高階官吏和望族宗親可以享有。列侯有封國,按封區戶數所擁有的土地數量和產量徵收地稅,供其享用,稱食邑。
在封國無治民權。列侯封國大小不等,大者相當於一個縣,稱侯國;小者為一鄉、一亭。因而以其封國食邑的大小封縣侯、鄉侯、亭侯三等,並以其封地為名號。
東漢實行兩等封爵制,皇子封王,功臣封侯;賜爵也只有列侯、關內侯兩級。列侯的名號,既是封國,又是賜爵。
侯爵是古代的超品,比任何的古代官員都要大。在自己封地相當於領導人的層次。
侯是中國古代爵位名,侯爵為“超品”,即為超過一品之意。只授予皇親國戚與極少數功臣。一些鄰近國家受中國影響也以此為爵位名。
擴充套件資料:
侯爵的層次:
封爵的三個層次
1、王爵
2、五等爵
3、列侯
異姓爵位的八個等級
1、公爵
2、侯爵
3、伯爵
4、子爵
5、男爵
6、縣侯
7、鄉侯
8、列侯(亭侯)
列侯的待遇:
鹹熙元年(264年),在晉王司馬昭的主持下,建立了五等爵,列侯居於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之下,遂成為異姓的較低封爵。
魏文帝黃初年間,定爵製為九等:王、公、侯、伯、子、男、縣侯、鄉侯、亭侯。其中縣侯、鄉侯、亭侯統稱為列侯。
魏制定下王之後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再後為列侯(縣鄉亭侯)。
晉朝繼承魏末制度,列侯分縣侯、鄉侯、亭侯三等,食邑高低不等,都不立國,自置家丞、庶子。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分居第一品、第二品,縣侯為第三品,鄉侯為第四品,亭侯為第五品。
南齊取消了列侯中的縣侯,只留下了鄉侯、亭侯兩等。鄉侯為四品,亭侯為五品。
陳朝爵制,鄉侯、亭侯均為第八品,視千石。
公元589年,隋朝滅陳,列侯一爵也隨之結束。
第一級公士至第八級公乘是低爵,多賜與一般士民;第九級五大夫至第十九級關內侯為高爵,多賜與官吏和功臣。
列侯是最高的一級,只有少數高階官吏和望族宗親可以享有。列侯有封國,按封區戶數所擁有的土地數量和產量徵收地稅,供其享用,稱食邑。
在封國無治民權。列侯封國大小不等,大者相當於一個縣,稱侯國;小者為一鄉、一亭。因而以其封國食邑的大小封縣侯、鄉侯、亭侯三等,並以其封地為名號。
東漢實行兩等封爵制,皇子封王,功臣封侯;賜爵也只有列侯、關內侯兩級。列侯的名號,既是封國,又是賜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