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mazing一2138

    一,蝴蝶效應,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可以經過不斷的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很大的差別。

    二,羊群效應,領頭羊走哪裡,後面的養就跟著往哪裡走。講的是盲目跟風。

    三,木桶理論,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長短不一,那麼木桶的盛水量取決最短的那根,而不是最長的那根。

    四,墨菲定理,事情如果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事情永遠都沒有表面看起來簡單。所有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會出錯的總會出錯。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 2 # 彈球小姐Lydia

    心理學的神奇之處是可以根據該領域的知識最佳化很多事情的做法,一些小動作可能帶來巨大的改變,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在推薦身邊的人學點心理學。今天就先向大家介紹四條我實踐後認為實用的心理學知識。

    社會認同原理

    也就是從眾心理,講的是人類的行為會在相當程度上受到周圍的人的影響,尤其是某些領域的權威,或者自己深深喜歡亦或是極度信任之人。

    社會認同的力量往往會勝過理性認知,這一點讓人又恨又愛。雖然從眾心理大多數情況下作為一個貶義詞出現,來批判某人沒腦子沒決斷力。可從眾也有好處,因為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跟著大夥做總沒錯,就算錯了,法不責眾嘛。

    其實從眾不只是因為攀比心理,它源自人們心中三條簡潔卻強大的動機:

    1.儘可能高效率地做出正確決定、2.用積極正面的角度看待自我、3.獲得他人的認同。

    在這個忙碌的、資訊量超載的現代社會,我們所有人都在承受著資訊爆炸所帶來的困擾,“大夥怎麼做我也怎麼做”是一個相當高效的捷徑。

    所以,如果你是銷售人員,想讓目標客戶做某件事的話。別忘了簡明而誠實地指出,大多數跟他們很類似的人已經在這樣做了。此外,研究表明,這個數字越精確。發揮的效力就越大。

    承諾一致性原理

    這個原理說的是大多數人都有跟自己許下的承諾保持一致的強烈願望。尤其當這個承諾是我們主動做出的、需要我們花時間花力氣參與,而且被公之於眾。

    在繁忙的生活中,我們太容易縮減交流的時間和內容,好把時間精力留給下一件事。可如果沒有獲得口頭承諾就結束溝通,很容易浪費了某些成功的機會。

    大學的時候看到別的同學獲得了某某英語比賽的二等獎,羨慕之餘計劃以後每天多背半小時單詞。結果第二天這個想法被我直接無視過去,連半點猶豫都沒。之後我開始試著把要做的事情發給自己的朋友,要她們監督我。或者直接把自己寫的計劃表、目標發到朋友圈。不想做的時候就會想自己牛逼已經吹出去了,不實現會被笑話的。就這樣,第二年我拿下了專八,還比自己之前預想的分數要高得多。

    首因效應

    指最初接觸到的資訊所形成的印象對我們以後的行為活動和評價的影響,比如說人與人交往中“第一印象”總是在腦海中佔據主導地位,這種印象不但不易改變,甚至會左右對後來獲得的新資訊的解釋。

    近因效應

    與首因效應相反,是指在多種刺激一次出現的時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決於後來出現的刺激,即交往過程中,我們對他人最新的認識佔了主體地位,掩蓋了以往形成的對他人的評價,因此,也稱為"新穎效應"。多年不見的朋友,在自己的腦海中印象最深的,其實就是臨別時的情景。一個朋友總是讓你生氣,可是談起生氣的原因,大概只能說上兩、三條,這也是一種近因效應的表現。

    這個知識可以應用在競選演講中。觀眾會對第一個演講者的關注度最高,之後隨著時間流逝,觀眾的注意力逐漸降低。不過若整場演講時間過長,觀眾可能會完全遺忘最開始演講者的內容。這個時候近因效應更有效,我們應該選擇做最後一個演講者,保證觀眾對自己的演講內容有記憶,甚至可以指望在觀眾腦海裡,我們的觀點已經覆蓋掉了前邊演講者的觀點。觀眾投票的時間離演講者越近,近因效應越有效。

    不過若是要隔一整天再投票,那我們最好還是選擇做第一個演講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些人感覺現在過年不如過去過年有興趣,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