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悲催的工地佬

    這個原因我認為有三個方面的影響因素。

    第一,不是說現在過年真的沒有意思了,而是過年最開心的不是我們了。現在的我們已經到了要承擔一個家庭的諸多責任,過年期間我們考慮的事情是要安排時間如何去親屬或朋友家過年,甚至有些人還要考慮給領導送些。。,這樣滿腦子都充滿了事情,過年能有興趣嗎?還能感覺到過年的年味嗎?

    第二,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整體提高了很多,不要再為吃飽穿暖而發愁,平時的生活質量與過年幾乎是一樣,哪裡像二三十年之前,過年就為了盼望能有一身新衣服,家裡能多做幾個帶葷腥的菜,煮個老母雞,再置辦點年貨等等,這些應該都是在我們的記憶中了吧。這樣的年你感覺還跟平時有區別嗎?

    第三,隨著環境的汙染,霧霾天氣的加重,在大部分城市已經禁止燃放煙火爆竹,具聽說今年部分農村也開始禁止燃放,今後的大年三十再也聽不到噼裡啪啦的鞭炮聲,甚至比平時都還安靜一些,這樣的年你感覺還會有興趣嗎?

    年還是那個年,唯一不變的是那個時間,其它的早已不再了!

  • 2 # 西行足跡

    我覺得是這樣的:

    年輕人怕麻煩、怕花錢、怕催婚!

    老年人怕年輕的不回、怕做完東西沒人吃、怕吃剩飯菜!

    傳統的節目少了、現代的東西多了、聯歡晚會不好看了!

  • 3 # 愚人1954

    一.生活條件好了

    六七十年代,人們生活水平都不高,平時吃的穿的都不太好。農村人吃的大都是雜糧,紅芋乾麵,白麵沒客人,不過節,根本不上飯桌,菜蔬也是鹹菜,醬豆,很少炒菜,更不用說動葷。衣服是家織布,毛藍色一染,縫成大褲檔褲。褂子則是家織的花格子布。只有到了過年,人們才捨得磨套白麵,蒸上幾篳子白饃,咬牙割上幾斤肉,包幾頓肉餡餃解饞。還可以扯數尺洋布,回家給大人孩子做件新衣服。那時當然年味很足。而現在,好多人白麵吃膩,要吃雜麵,平時啥時想吃肉,就到集上砍一刀,包餃子,蒸燴麵。衣服穿的都是時尚,過年亦不過如此。過年即使買雞買魚割肉,也不再新鮮,也不吸引人,因此過年也不再感到新鮮。

    二.孩童的對比

    過去生活條件不好,孩子特別盼望過年,過年有肉吃,有好衣裳添,有壓歲錢。特別男孩,過年時,大年五更,各家下餃子放鞭炮。那時的鞭炮,都是人工做,炮大捻遲,男孩子初一五更早起,聚到一起跑著去各家拾炮。那時一是炮竹藥捻的多,再是捻子遲,手腳麻利的孩子不等炮炸完,用腳去踩。一早晨下來,男孩子能拾得兜滿包滿。吃過餃子,男孩子湊到一起,比誰拾的炮多,有捻子的,放著比響,沒捻子的,栽捻子,再放,放不響,剝開,把炮藥集中到一起,點燃放花。有時還沒比完,就被爹孃拉去給長輩拜年,就能得到一塊或兩塊錢的壓歲錢,錢雖不多,但在那時,孩子都高興得不亦樂乎。因為那時的孩子平時很難摸到錢。而現在的孩子都是小皇帝,不缺吃,不缺穿,不缺零花錢。現在過年禁止放炮,即使不禁止,孩子有的是錢,什麼樣的炮都能買到。更何況,現在都是機械製造,個小捻疾且藥捻的也少,孩子們也不再去各家拾炮。衣裳隨穿隨買,新年即使買新衣服,也不會引起多大興趣。零花錢平時不缺,過年長輩給個百把十塊,心中也引不起多大波瀾,吃的更不用說。

    因此,無論大人孩子,過年都沒有以前的新鮮感。

    三.娛樂的對比

    過去,農村文化生活貧乏,為了給過年增添氣氛,農村人冬天沒事,有文藝追求的人組織起來,練習技藝,高蹺,鬼會。到過年,這些自發組織起來的藝人,就到各村義演,從年初一,一直演到正月十五。感到新鮮而熱鬧。現在都想著掙錢,而過去的雜要又不掙錢,那些技藝早已失傳。況且現在電視手機,想看啥看啥,各自為政,也失去了熱鬧的氛圍。所以才越來越感到過年沒有了年味,沒有了興趣。

  • 4 # 九州同1

    小孩望過年,大人望種田(掙錢)。資訊化社會是寫信年代所無法比擬的。那時候,我們還年輕,天總是藍的;一轉眼,人到中年,多了份責任。

    年還是那個年,關注點轉移了。小的時候,有人護著,無憂無慮的。過年熱鬧啊,沒有老師催著要作業,全是家人短暫的陪伴,噓寒問暖,不用操一毛錢的心。過年最愛放鞭炮,小朋友們東奔西跑。現在不時興了,國家治理環保。

    而今長年在外,想家念兒女了,可視屏通話,沒錢用了就發個紅包。有時躺在床上睡不著,敲一個電話回來,以解相思之苦,以慰親人的心。

    太知道,不熱衷。人越長大越孤單(獨立),誘惑力衰退,興趣也在銳減。何況小長假裡,是回家探過親的,來去兩便,反正他們都好好的!

    回家過年,娘好喜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魔獸世界9.0法夜戰役獎勵?